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呼吸、分泌及机械运动等全部细胞活动所需的化学能,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心肌细胞的代谢及兴奋传递等所需的能量也是由线粒体提供的,是高度依赖线粒体供能的细胞之一。正常生理条件下,因为细胞功能和完整性得以维持,通过呼吸链质子传递线粒体产生ATP。如果线粒体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则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细胞能量生成障碍。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在心脏损害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哺乳动物线粒体DNA(mtDNA)是独立于细胞核染色体外的基因组,它是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转录和编码  相似文献   

2.
一氧化氮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葛德元 《人民军医》1998,41(10):588-589
自1987年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与释放内皮衍生舒张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以来,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均已证明,N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心肌缺血、抗血栓形成和调节血压等重要的生理作用。相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NO的合成释放减少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NO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是当前心血管研究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1 NO对正常心血管的生理作用  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血管收缩与舒张功能的调控。Palmer等〔1〕用生物化学分析法证明ED…  相似文献   

3.
朱智明  杨晔 《人民军医》2008,51(11):715-716
代谢综合征(MS)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美国超过20%的成年人患有MS,我国也有超过10%的成年人发生MS。MS患者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性不断增加。现对MS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华放射学杂志》505篇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文稿,探讨我国心血管疾病影像的现状与前景的思考。方法:回顾重读1956年至今(中放)有关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论著505篇。结果:《中华放射学杂志》505篇中采用X线栏查505篇,心血管造影88篇,CT及电子束CT27篇,磁共振成像(MRI)30篇。影像诊断分类:先天性心血管疾患388篇,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疾患105篇,放射介入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2篇。结论:X线(含血管造影)在心血管疾病影像的应用占主导地位,且被用来确定和评价(含电子束CT)及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在我国已初见规模,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手术的广泛开展,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大大地增加了手术风险。合并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2%-17%,而无冠心病患者发生率为0.1%-0.2%,存在明显差异,且80%的围手术期死亡是心血管疾病所致,采用围手术期评估系统后,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率由7.6%降为1.9%,由此可见,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预测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针对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在改善肺癌病人的疗效及生存预后方面取得明确成效,筛选阳性突变基因的病人对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至关重要。传统基因检测方式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基于肿瘤CT征象预测有效基因突变已成为肺癌影像学的研究热点。就肺腺癌CT征象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等常见基因突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心脏MRI(CMRI)评价左心室肥厚(LVH)在鉴别高血压型心脏病和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随机纳入了95例患有轻中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Ⅰ ~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且临床分期为Ⅰ ~ⅢB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164例,其中男性86例、女性78例,年龄(60.3±9.3)岁。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分析患者的临床及HRCT影像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对构建的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 结果 164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型组114例(69.51%)、野生型组50例(30.49%)。与EGFR野生型组比较,EGFR基因突变型组多见于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史、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的患者,且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4.71、34.64,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HRCT影像特征中,EGFR基因突变型组肿瘤最大径小于野生型组[(2.52±1.51) cm对(4.12±6.07) cm],且肿瘤多位于右肺,密度类型多为磨玻璃影和(或)混合磨玻璃影,多伴有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胸膜牵拉征,与EGFR野生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χ2=10.13~19.05,均P<0.05)。2组患者在术后临床分期、癌胚抗原水平、肿瘤伴有毛刺征、坏死、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洞征、胸腔淋巴结肿大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0~2.33,Fisher确切概率法,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无吸烟史(OR=0.225,95%CI:0.066~0.764)和肿瘤伴有分叶征(OR=3.344,95%CI:1.079~10.360)是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回归模型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858。 结论 Ⅰ ~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NSCLC的临床及HRCT影像特征与EGFR基因突变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评估患者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ⅢB期可切除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征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行EGFR基因检测且临床分期为Ⅰ~ⅢB期的周围型NSCLC患者164例, 其中男性86例、女性78例, 年龄(60.3±9.3)岁。根据EGFR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EGFR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 分析患者的临床及HRCT影像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对构建的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估。结果 164例NSCLC患者中, EGFR基因突变型组114例(69.51%)、野生型组50例(30.49%)。与EGFR野生型组比较, EGFR基因突变型组多见于女性、年龄<60岁、无吸烟史、病理类型为肺腺癌的患者, 且2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91、-4.71、34...  相似文献   

10.
联合放、化疗与单一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联合放、化疗与单一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为放、化疗联合治疗所致心脏毒性预测提供参考。方法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在我科住院接受含表阿霉素、紫杉醇方案化疗或联合放疗的术后乳腺癌患者共47例,其中联合放、化疗组(简称联合组)29例,单一化疗组(非联合组)18例。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如年龄、既往史、肿瘤部位及表阿霉素、紫杉醇和放疗剂量等。结果联合组11例(37.9%)心电图异常,非联合组2例(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7,P=0.048)。异常的心电图种类较多,没有特征性改变。联合组异常心电图出现的时间为放疗后序贯化疗2个周期后(总的化疗周期为4~5个周期),非联合组为化疗第5~7个周期出现。提示放、化疗联合治疗心脏受损的比例增加,从而降低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年龄>60岁的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的比率高于年龄≤60岁患者(z=-2.094P=0.036)。统计学上没有显示心电图的异常与患者高血压病史、肿瘤部位、放化疗的剂量相关。但合并高血压的乳腺癌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比率(54.5%)高于无高血压病史者(27.8%)。结论放疗增加表阿霉素与紫杉醇的心脏毒性,降低了其耐受剂量,同时提示在放化疗期间定期复查心电图,尤其对年龄>60岁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