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性惊厥(FC)是儿童常见急症,可引起癫痫、智力低下及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预防其复发是十分必要的。我院采用地西泮口服预防性治疗FC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热性惊厥 (FS)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 ,我国的患病率约 3 9% [1] ,其中 1 / 3患儿易复发。为探讨简便有效的预防方法 ,1 994年 2月~ 1 999年 4月 ,我们应用短程间歇口服安定疗法 ,预防治疗小儿复发性热性惊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治疗对象 病例选择按《实用儿科学》第5版所制定关于FS诊断标准 ,以发作 2次以上的FS患儿 96例为对象。男 5 7例 ,女 39例 ,初发年龄 4月~ 1岁 6例 ,~ 3岁 70例 ,~6岁 2 0例。1 2 分组方法 对以上病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两组 ,预防组 5 6例 ,对照组 40例 ,观察年限 2~ 4年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将11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19例;预防组60例,其中复杂性热性惊厥21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原发病,对照组发热给予退热降温,预防组除退热降温外,每8h给予地西泮0.3mg/kg,共3次。结果:预防组总复发率和复杂性热性惊厥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剂量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效果理想,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地西泮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再发8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热性惊厥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对已发1次热性惊厥患儿,在体温再次达37.5℃以上时,治疗组给予地西泮(0.3-0.5)mg/kg预防热性惊厥,对照组未作预防热性惊厥处理。结果随访2-5年,治疗组2例(2.5%)热性惊厥复发,对照组27例(33.75%)复发。结论地西泮对预防热性惊厥复发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6.
杨敏  章海燕 《浙江医学》1999,21(12):754-755
热性惊厥复发率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笔者1995~1998年对我院门诊或病房诊治的50例热性惊厥患儿于发作缓解后间歇短程口服安定片预防复发,经随访,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钩藤水煎液预防热性惊厥的效果。方法:将90例既往有反复热性惊厥史的发热患儿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29例予以常规退热和原发病治疗,钩藤组30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钩藤水煎液口服,地西泮组31例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3组患儿在发热过程中再发惊厥的例数。结果:钩藤组再发惊厥4例(13.3%),地西泮组再发惊厥4例(12.9%),常规组再发惊厥10例(34.5%)。钩藤组与地西泮组惊厥复发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藤组和地西泮组的惊厥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钩藤水煎液口服预防热性惊厥与地西泮片疗效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地西泮及苯巴比妥预防热性惊厥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登记建档的热性惊厥患儿共300例,随机分为地西泮组、苯巴比妥组及观察组,三组患儿入院后均根据检查结果给予有效抗感染,T≥38.5℃立即给予物理降温配合药物口服降温等常规治疗。地西泮组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地西泮片1 mg/(kg·d),分3次口服,疗程3 d;苯巴比妥组则在发热一开始立即给予苯巴比妥片5 mg/(kg·d),分2次口服;观察组则不给予药物预防。发病后2周、热退、感染症状完全消除前提下,完善视频脑电图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性疾病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明显降低热性惊厥(FC)发生,减少发热极期24 h内发作次数,缩短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减少易感年龄发作次数,降低神经元放电、缺氧对大脑中枢神经组织的继发性损伤,治疗效果分别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在本研究对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单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复发次数、2周后视频脑电图改变等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发热早期短期应用地西泮与苯巴比妥有助于降低惊厥发生率,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控制复发率,减轻脑组织受损;地西泮及苯巴比妥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复发次数及远期脑电图改变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故在临床工作中地西泮、苯巴比妥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预防小儿热性惊厥(FS)的复发,并随访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在2015年01月至2017年02月在本院就诊的反复热性惊厥(FS)的80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对因、对症支持处理,在患儿体温≥38℃时进行退热处理;治疗组首日口服地西泮片及羚羊角颗粒,次日停用地西泮片,仅口服羚羊角颗粒至患儿体温24小时后停用。对入选患儿均随访1年,间隔3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含发热次数、平均发热天数、惊厥发作次数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2.35&#177;0.42天)要明显短于对照组(4.61&#177;0.92天)(P<0.05),对照组有12例惊厥(FS)发作,占33.33%,治疗组有5例惊厥(FS)发作,占13.1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复发例数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少数患儿在应用药物后有轻度的嗜睡及胃肠道不适,对症处理后逐渐缓解。结论 口服地西泮片与羚羊角颗粒可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复发,且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叶林燕  钟准鸣 《当代医学》2021,27(33):117-118
目的 探讨地西泮预防儿童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儿童热性惊厥患儿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苯巴比妥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指标、治疗后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CD4+、CD8+和CD4+/CD8+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和CD4+/CD8+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指标、体温恢复时间、痉挛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热性复发率和惊厥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西泮在儿童热性惊厥患儿治疗中能够更好的改善患儿的T淋巴细胞指标,促进患儿的快速康复,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在5岁以下惊厥中约占50%,高热惊厥复发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临床儿科医生,也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鉴于安定口服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的优点,我们观察54例应用安定口服预防高热惊厥复发,并与未用药组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项兆蕊 《中国医药导报》2010,7(4):154-154,157
目的:探讨降温贴预防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2003年8月-2006年7月,在我院儿科门诊确诊为热性惊厥的患儿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物理方法(即降温贴)持续降低头部温度加药物降温及单独药物降温,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降温贴加药物降温预防热性惊厥明显优于单用药物降温。结论:降温贴可有效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8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单用组和联合组各39例,单用组单用苯巴比妥控制惊厥,联合组用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复发人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起效时间和复发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与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起效快、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医生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时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最常见惊厥性疾患,约有50%的复发倾向。由于小儿体质特殊,易出现发热性感染性疾病,若于发热病开始即使用地西泮口服,连服2~3d或直到本次原发病体温恢复正常为止;或长期口服丙戊酸或苯巴比妥,但这些药都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由于热性惊厥有明显的诱发原因,它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体温骤然升高时,所以我们可从控制脑部体温升高过快着手,寻找一种特殊的预防热性惊厥的方法——降温帖。  相似文献   

16.
崔爱莲 《当代医学》2016,(12):140-141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82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以随机分配原则均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地西泮治疗,观察组采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药物起效时间以及治疗后复发情况,并作出比较与客观评价.结果 30min内,观察组有效率90.24%(37/41),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3.998,P<0.05);60 min内,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2.68%(38/41)显著超出对照组有效率73.17%(30/41)(χ2=5.513,P<0.05);2 h内观察组复发率4.88%(2/41),对照组复发率21.95%(9/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3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05).结论 对于小儿热性惊厥治疗,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相对较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十六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热性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地西泮治疗,观察组接受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NSE和S-100β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S-100β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脑障碍综合征、癫痫、共济失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可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是小儿期间一种常见急症 ,多发生于 1个月~ 6岁小儿。为预防发热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 ,现对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间因各种疾病腋测体温超过 38℃的患儿口服10 %的水合氯醛糖浆 ,预防惊厥的发生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急诊儿科的病例 ,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符合江载芳主编中华儿科临床手册所述[1] 。本组共310例 ,随机分成 3组 ,1组共 130例 ,男 79例 ,女 5 1例 ,1个月~ (岁 ) 85例 ,3~ 6岁 4 5例 ,有热性惊厥史 12例 ,病种 :急性上呼吸道炎 75例 ,急性扁桃体炎 2 5例 …  相似文献   

19.
热性惊厥(FC)是婴幼儿常见疾病,易复发,部分患儿可转化为癫闲及后遗症,我科应用苯巴比妥对FC进行预防性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热性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约占小儿惊厥的一半左右,6个月-4岁小儿多见。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发热24小时内,体温38℃以上时发生,多呈大发作形式,严重者会引起脑损伤,甚至转化为癫痫。过去对热性惊厥的病因、再发因素有过不少报道,而对再发的预防报道较少。本文用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口服预防热性惊厥的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