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病率、好发年龄、部位变化,探讨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大肠癌106例患者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粘液血便54例(50.94%)、下腹疼痛45例(42.45%)、腹泻26例(24.53%)、便秘24例(22.64%);大肠癌肠镜总检出率为8.2%.发病年龄主要在51-60岁.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多见,67例,占63.21%.5年随访生存率16.1%.结论:大肠癌误诊率高,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如何早诊和早治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大肠癌早诊早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使大肠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根据卫生部专家组制定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2007、2008年分别对海昌街道、袁花镇进行了筛查,两地40~74岁应检对象为25792人,实际接受筛查了22486人,顺应率为87.18%,初筛出高危人群3484例,占筛查人数的15.49%;进行肠镜检查2656例,顺应率为76.23%;检出大肠病变525例,检出率19.77%;接受治疗392例,占应治疗数的78.71%,经病理切片证实,其中:大肠癌18例(4.59%)、高级别瘤变12例(3.06%)、腺瘤153例(39.03%)、非腺瘤性息肉209例(53.32%)。[结论]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对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丁燕  冯俊  姚俊 《中国肿瘤》2018,27(9):652-655
摘 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温岭市大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开展情况。[方法]根据《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免疫法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肠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的高危人群采用电子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2011年12月1日~2016年6月30日对温岭市296个村进行筛查,完成初筛36 757人,初筛顺应性为46.34%(36757/79314) 。初筛阳性2673例,其中1039人接受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为38.87%(1039/2673)。共检出早期大肠癌14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肠癌7例),检出率为1.35%(14/1039)。肠道腺瘤287例,增生性息肉68例,结肠溃疡3例,检出率分别为27.62%(287/1039)、6.54%(68/1039)和0.29%(3/1039)。男性大肠肿瘤的检出率高于女性(P<0.01)。随着年龄增长,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及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383例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3年~2001年全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病历的383例大肠癌患者(其中312例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学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383例大肠癌中包括结肠癌298例,直肠癌85例.这些大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7.0岁,男女比例为1.41∶1(224/159).其中,结肠癌患者平均年龄为51.1岁,男女比例为1.59∶1(183/115).有250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84.0%,5年生存率为58.4%.直肠癌患者平均年龄32.9岁,男女比例为0.93∶1(41/44).62例获得随访,其1年生存率为72.6%,5年生存率为64.5%.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发病年龄、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均为影响预后的因素.3)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腹腔及远处转移情况、肿瘤的病理分期以及对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与中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佳萍  杨工 《肿瘤》1997,17(4):193-196
比较青年人(≤40岁)大肠癌与中老年人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差异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临床病理、细胞增殖状态以及大肠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探讨了影响青年人(23例)与中老年人大肠癌(71例)预后差异的可能因素。结果青年组五年生存率(39%)低于中老年组(65%),Logrank检验两组预后差异显著(P=0.04)。青年组大肠癌中粘液癌所占比例较中老年组高,分别为35%与18%;淋巴结转移率(57%)也高于中老年组(32%)。ras┐p21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态与大肠癌的预后关系不密切。突变型p5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预后显著正相关,但未提示两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差异与此相关。经多因素Cox回归调整,提示年龄因素可能不是影响大肠癌预后的独立性因素,而与大肠癌预后密切相关的因素是:淋巴结转移、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论引起两年龄组大肠癌预后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谭俊  王林  符弘枚 《陕西肿瘤医学》2010,18(6):1190-1191
目的:分析青年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与中老年大肠癌的不同点,为青年大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20年间诊治的12例年龄低于35岁青年大肠癌资料进行筛选和研究,对患者性别、内镜资料、临床表现、病理及c-erbB-2蛋白表达和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同期中老年病例作对照.结果:血色素测定女性组明显低于男性组(P〈0.01);青年组大肠癌在内镜特征、肿瘤部位和c-erbB-2检测方面与中老年组患者并无差异,在粘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肠梗阻发生率,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发生率,Dukes分期C-D期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年人大肠癌确诊晚,恶性度高,预后差;而贫血可能是提示青年女性大肠癌具有诊断价值的参考指标;检测C-erbB-2蛋白表达可提示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韦达  许发培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4):1878-1880
目的:探讨青年人和老年人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青年(≤30岁)大肠癌的临床、病理、预后情况并与同期126例老年(≥70岁)患者比较。结果:两组临床表现均以便血或黏液血便为主要表现,发病部位均以直肠癌为多。青年组的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发生率为28.6%,显著高于老年组8.7%(P〈0.01)。青年组晚期病例(Duke’s C+D)比例为72.8%,显著高于老年组的36.5%(P〈0.01)。青年组5年生存率(41.4%)显著低于老年组(57.1%,P〈0.05),但病期相同的青年和老年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青年和老年大肠癌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青年和老年大肠癌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和分析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80年至1995年收治的儿童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间共收治5例,均为男性,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0.041%。肿瘤主要位于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不适及消瘦、贫血为主.3例急腹症入院。病理类型以粘液腺癌后多(4例)。手术治疗为主。2年生存率40%,无5年生存者。结论:儿童大肠癌发病率低,以男性患儿多见;早期症状不典型,以中上腹反复疼痛及消瘦贫血为主要症状;主要发生于右半结肠;直肠癌者可有早期的大便习惯改变及粘液血便史;误诊率高,常以急腹症入院;病理分期较晚,就诊时以Dukes’C或D期多见;病理类型以高度恶性的粘液腺癌为主;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649例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大肠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49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大肠癌发病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趋势.血便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直肠检出率最高,病理类型以溃疡型和高分化腺癌最多,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结论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必须加强对大肠癌早期临床症状的宣传和对高危人群的普查,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任东林  罗湛滨 《浙江肿瘤》1997,3(4):205-207
目的:报告和分析儿童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收集本院1980年至1995年收治的儿童大肠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年间共收治5例,均为男性,占同期收治大肠癌的0.041%,肿瘤主要位于右半结肠,临床表现以中上腹疼痛,不适及消瘦,贫血为主,3例急腹症入院,病理类型以粘液腺癌居多(4例),手术治疗为主,2年生存率40%,无5年生存者,结论:儿童大肠癌发病率低,以男性患儿多见,早期症状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 2015 ~2018 年广州市海珠区大肠癌初筛和肠镜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其筛查效果,为基于人群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危险因素评估问卷和两次粪便隐血检测(FOB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转介至定点医疗机构参与全结肠镜检查,所有初筛和肠镜检查数据录入广州市大肠癌筛查信息系统。结果∶2015~ 2018 年共63 922 人参与大肠癌筛查,初筛阳性人数 13 459 人,初筛阳性率21.05% ,女性两次参与筛查的积极性均明显高于男性(P<0.001),但男性两次 FOBT 阳性率均高于女性(P<0.001),且整体初筛阳性率也是男性高于女性(P<0.001)。FOBT阳性率和整体初筛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P<0.001)。初筛阳性者中2 977 人参与肠镜检查,肠镜检查顺应性22.12%。检出进展期腺瘤250 例,大肠癌97例。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是女性的2.24 倍。随着年龄增长,大肠癌检出率有所升高(P<0.001),70~74 岁组检出率是50~54 岁的5.74 倍。早诊率85.71%(300/ 350)。结论∶大肠癌筛查能有效提高癌前病变和早期癌检出率,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大肠癌的早诊早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肠癌组织中eIF4E和NF-κBp65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IF4E和NF-κBp65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eIF4E和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eIF4E和NF-κBp65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和65.0%,在正常大肠组织中分别为10.0%和20.0%。eIF4E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无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NF-κBp65表达与大肠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有关(P〈0.05),且阳性表达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表达者。大肠癌组织中eIF4E表达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性。结论eIF4E表达与NF-κBp65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NF-κBp65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并分析与Lynch 综合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4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1.5(39~ 76)岁,64.7%(22/ 34)有肿瘤家族史,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9.4%(27/ 34)。 34例中33例双原发癌患者行手术治疗,19例子宫内膜癌、17例结直肠癌术后行放化疗。2 年生存率为84.3% ,5 年生存率为63.1% 。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结直肠癌双原发癌患者多具有肿瘤家族史、发病年龄早、预后与散发型结直肠癌相近,部分患者符合Lynch 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和癌胚抗原(CE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病灶组织中Survivin基因和CEA的表达,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和不同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三项指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比较阳性表达与非阳性表达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86例患者中Survivin基因表达阳性的70例(81.4%),CEA表达阳性的75例(87.2%)。Survivin基因和CEA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和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Survivin基因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EA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和CEA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以及累及深度有关,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联合应用对判断大肠癌预后和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Met 、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大肠癌标本中C-Met 、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情况。随访统计5 年生存率。结果:C-Met 、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 、61.7% 及68.3% ;三者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与肿瘤侵袭深度、是否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 均<0.05)。 C-Met 、VEGF及KDR阳性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 、43.2% 及51.2% ,阴性者5 年生存率分别为73.5% 、87.0% 及78.9%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对于大肠癌患者,VEGF、KDR及C-Met 均是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VEGF、KDR及C-Met ,是预测大肠癌预后很好的指标。结论:C-Met 、VEGF及其受体KDR在大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三者均阳性表达提示患者预后差,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夏  曾毅  陈惠珠 《中国肿瘤》2005,14(10):685-686
[目的]分析大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随访36例大肠癌肝转移术后患者,以寿命表法求总生存率.采用Kan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6例患者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36.1%,5年生存率8.3%.多因素分析显示Duke's分期、组织学分型、区域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方式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大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手段要争取根治性手术方式,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长期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临床与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4例有完整病例资料及随访的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74例女性维吾尔族乳腺癌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00 %(48/64)和43.50 %(20/46),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PR表达5项指标反应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的预后情况,危险度分别为0.037,0.103,13.851,18.877和0.046。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病的比重小,但发病年龄较早,以36~50岁多见,且以Ⅱ,Ⅲ期居多,预后较差。年龄、月经状况、淋巴结转移、TNM分期、PR表达是影响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纤维板层型肝癌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生存时间。方法:结合近年文献,回顾性分析17例确诊为纤维板层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17例患者9例为中青年人(年龄在45岁以下)占58.8%,其临床表现和体征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影像表现为单个结节,手术切除率高,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76.5%和58.5%。结论:纤维板层型肝癌主要病理特点为纤维板层基质和强嗜酸性颗粒,好发于青年人,症状轻,与乙型肝炎无正相关联,临床进展慢,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肾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我院1993至2004年收治的年龄小于40岁可手术的肾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且随机抽取70例同时期中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肿瘤的分期、分级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患者的病理分期高于中老年组(P〈0.05);肿瘤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5年生存率为70%,58%,低于中老年肾癌组(P〈0.05)。结论:青年肾癌症状隐匿,早期发现困难,确诊时临床分期较晚,恶性程度较高,预后相对不良。提高对青年肾癌认识,早发现、早期诊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关系的Cox 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临床病理因素对大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 81 7例大肠癌患者诊治信息 ,应用 Kaplan- meier法和 Cox模型 ,对有关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生存及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失访率 5 .1 4% ,全组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92 % ,48.2 7%和 34.0 2 %。多因素 Cox模型分析显示影响大肠癌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为淋巴结转移 ,Dukes’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结论 临床病理因素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