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肝脏密度降低的原因,是水肿或是肝脏脂肪含量增加.方法 分别对35例肝脏脓肿患者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和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密度降低的肝脏进行MRI影像学对比观察;检查序列为T2WI脂肪抑制,T1WI同相位,T1WI反相位.结果 35例肝脏脓肿水肿带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号,T1WI同相位和T1WI反相位均为低信号,同反相位信号变化不明显;35例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患者肝脏T2 WI脂肪抑制呈等信号,T1WI同相位为稍高信号,25例T1WI反相位呈低信号,10例T1WI反相位呈稍低信号.结论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与肝脏脓肿周围水肿带MRI影像有明显不同,提示急性胰腺炎肝脏损害不是肝脏水肿,其影像特征符合肝脏脂肪成分增加导致.  相似文献   

2.
郭永强  涂大有  叶秋菊   《放射学实践》2013,28(4):448-450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临床诊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的MRI资料,其中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56例患者中膝关节受累31例,腕关节受累18例,掌指关节7例。所有受累关节滑膜弥漫性增厚,表现为稍长T1、稍长或长T2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可鉴别关节积液与增厚滑膜。骨髓水肿13例,表现为骨质斑片状稍长T2稍长T1信号,T2WI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界限不清,软骨及骨侵蚀30例,软骨侵蚀表现为T1WI和T2WI压脂序列上信号减低或升高,骨侵蚀在T1WI上为低信号,在T2WI及T2WI压脂序列上为低-高信号,韧带、半月板及肌腱受累50例,表现为增厚滑膜与其界限不清,T1WI及T2WI上信号增高。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在MRI各序列上的信号特点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临床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垂体微腺瘤MRI诊断(附2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25例垂体微腺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对25例经MRI平扫:冠状位于SE序列T2加权成像(T2WI)、FFE序列T1加权成像(T1WI),及行Gd-DTPA增强扫描:冠状位下FFE序列T1WI、矢状位下FFE序列T1WI检查,经手术切除得到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分析,其中7例行动态增强和延迟扫描。结果:25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19例,其中14例位于垂体右侧部,多发6例。MRI平扫24例(T1WI)为低或稍低信号、1例为高或稍高信号;23例(T2WI)为高或稍高信号,但2例为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即刻扫描25例均为低或稍低信号,7例动态增强扫描延迟25-30min后1例有明显强化。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诊断垂体微腺瘤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在少脂肪肾错构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CT平扫肿块内均未见成熟脂肪密度影的少脂肪肾错构瘤MRI同反相位表现,同时结合其他MRI表现。结果目测法17例中,9例病灶在反相位信号较同相位弥漫性或局限性降低,3例在反相位信号无明显下降,但在脂肪抑制T2WI上病灶内高信号成分被抑制。5例病灶在反相位和脂肪抑制T2WI都无明显信号改变。其他MRI表现:14例T2WI呈均匀低信号,3例呈混杂信号。17例均未见假包膜。增强扫描17例均强化较均匀,10例皮质期中度强化,4例明显强化,实质期及肾盂期持续强化,3例呈一过性强化,即"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结论 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技术,结合MRI其他表现,有助于对少脂肪肾错构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CT表现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通过15例CT平扫表现不典型脂肪肝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在MRI各序列上的表现和特点,旨在说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CT平扫不典型的脂肪肝中,局灶型脂肪肝为3例4个病灶,弥漫型脂肪肝中的正常“肝岛”9例共20个“病灶”,需与其它病变鉴别的不均匀脂肪肝3例,15例均行MRI常规SE序列扫描和梯度回波化学位移同,反相位序列检查。结果:MRI常规扫描仪能辨认少数脂肪含量较多的病灶,而化学位移反相位像上,全部病例均显示含脂病变部分与同相位比较有明显的信号下降,病变与正常肝组织之间的信号对比明显改善。结论: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检查对于检出少量脂肪组织很敏感,显著提高了CT表现不典型脂肪肝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的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的MRI影像表现。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EVN患者资料共4例,回顾性分析其术前MRI影像表现。结果 4例中,2例位于颈髓,呈囊实性改变,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1例病灶内可见出血并伴有继发性脊髓空洞;2例位于颅底,均以实性肿块为主,信号欠均匀,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肿瘤内均可见多发的流空血管。增强后4例肿瘤呈不均匀中~重度强化。结论 EVN 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鉴别诊断中应考虑该病可能。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的MRI检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并确定嗜铬细胞瘤MRI检查的最佳成像序列。材料与方法  12例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 10例 ,腹主动脉旁 2例 )术前行MRI增强前后检查 ,包括 7种序列。结果 嗜铬细胞瘤呈较大 (平均瘤径 5 .3cm±2 .0cm)的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T1WI信号强度类似肝实质 ,T2 WI信号较高 ,易发生坏死、囊变 ( 7/12 ) ,肿瘤实体部分多明显强化。结论 嗜铬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 ,结合临床表现多可明确诊断。MRI检查最佳成像序列是增强前T2 WI脂肪抑制序列、T1WI以及增强后T1WI脂肪抑制序列。化学位移反相位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MRI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6例双肾AML病例,分析其MRI影像学表现,部分病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6例病例共检出63个病灶,其中14例得到正确诊断并经手术(5例)或随访证实(9例),2例术前不能正确诊断.双肾AML的典型MR表现为:11例抑脂T2WI序列上呈不均匀低信号,5例抑脂T2WI序列上呈混杂高信号,13例T1WI正相位呈等信号,反相位信号有所衰减,3例T1WI正反相位信号无明显变化,增强后信号较均匀3例,欠均匀13例,见假包膜形成6例,见粗大的血管影2例,增强后16例部分实质成分有所强化但不如肾实质强化程度.结论 相对CT而言,MRI对双肾多发AML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19例,行全身骨显像检查均未见确切骨转移征象,行骨髓穿刺检查均呈阴性,结合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9例MRI表现为椎管内硬膜外软组织肿块,矢状面呈长条形,横断面呈半月形,14例向椎管外呈钻孔样生长。12例合并相邻椎骨骨质破坏,多位于椎弓附件区,其中8例软组织肿块范围大于骨质破坏范围,5例伴有压缩性骨折。软组织肿块信号均匀,边界清楚,以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为主,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骨质破坏为斑片状T1WI低信号,T2WI低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结论椎管内原发性淋巴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把握这些特征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在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临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巧克力囊肿22例,囊性畸胎瘤13例,分析各自的MRI表现特点.结果 22例巧克力囊肿术前诊断正确19例,其中3例术前诊断为囊性畸胎瘤,MRI诊断符合率86%(19/22);13例囊性畸胎瘤术前诊断正确12例,1例术前判断为巧克力囊肿,符合率92%(12/13).所有巧克力囊肿和畸胎瘤病例在SET1WI序列下均可见到病灶内高信号区.当使用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脂肪抑制序列时,所有高信号区可见不同程度信号减低;当使用GRE同、反相位T1加权成像时,畸胎瘤内的T1WI高信号病灶在反相位图像上会出现明显信号减低区,而巧克力囊肿不会出现信号减低区.结论 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囊性畸胎瘤MRI诊断准确性较高.使用GRE同、反相位T1加权成像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单发病灶18例,多发病灶6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平扫检查25例在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0例中17例病灶呈明显团块状增强,2例病灶轻度增强,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3例(单纯室管膜下及蛛网膜下腔弥漫性浸润1例)呈线样及小结节样增强,增强程度较均一.结论颅内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信号强度及增强方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颅脑钙化灶的MR磁敏感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敏感成像技术(SWI)对显示颅内钙化灶的敏感性,并探讨钙化灶在SWI序列中的信号特点。方法:搜13例颅内钙化患者(共56处钙化灶)均进行CT和MRT1WI、T2WI和SWI扫描。结果:钙化灶在T1WI和T2WI上信号多样,没有特异性;在SWI相位校正图上显示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在SWI重建图中显示为低信号。98.21%(55/56)的钙化灶DWI上均能显示,且病灶大小和形态与CT所见一致。颅内生理性和病理性钙化灶在SWI序列上检出率和信号特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实质内和脑室系统内钙化灶在SWI序列上检出率和信号特点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SWI序列对颅内钙化灶的显示和检出敏感性高,可弥补常规MRI序列对钙化灶显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3T 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脏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5例肝脏转移瘤患者进行DWI、T2WI及Gd-DTPA-T1WI扫描,观察肝脏转移瘤的信号特征,并统计分析3种序列所检出的转移瘤数目.结果:对于直径大于1.0 cm的32个转移瘤灶,3种序列都准确检出;而直径小于1.0 cm的微小转移瘤,在T2WI上共检出76个,病灶信号均为略高信号;在DWI上共栓出85个,呈高信号;在增强门脉期T1WI上共检出68个,大部分瘤灶呈环状强化或不均匀强化.3种序列对转移瘤的检出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DWI对肝脏微小转移瘤的敏感性较高,将DW与T2W、GD-DTPA-T1W 3种序列相结合,可以互相弥补各序列不足之处,将大大提高肝脏微小转移瘤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隐匿性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有明确外伤史、临床症状明显但平片检查阴性患行MRI检查,其中男11例,女7例,场强1.5T,常SE序列T1W成像(TR/TR=700/20)、快速SE序列T2W成像(TR/TE=4700/100)和脂肪抑制(FS)序列。结果:18例患共有22处骨髓信号异常,15处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7处为T1低信号,T2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均为明显高或混杂偏高信号。结论:MRI是早期诊断隐匿性骨折的理想方法,T2WI脂肪抑制序列最为准确和敏感。  相似文献   

15.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3例,胫骨近端8例,胸腰段椎体5例。结果 本组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11例(11/16)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3例(3/16)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信信号带改变,8例(8/16)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在T2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2例股骨髁和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示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确切骨折征像。5例(5/16)胸腰段椎体MR T1WI、T2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磁共振三维容积式内插法屏气检查序列(3D-VIBE)联合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肝门部胆管癌T1期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肝门胆管癌16例,术前均经MR 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检查,复习MR肝门部胆管癌T1期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和MRCP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 结果 16例T1期肝门部胆管癌中,单纯发生于肝管汇合部7例;同时侵及左肝管4例,侵及右肝管2例;肝管汇合部未见病灶,仅发生于左肝管2例,右肝管1例.肿瘤呈结节状3例,结节合并浸润状2例,单纯浸润状11例;局部淋巴结增大5例,胆囊萎缩2例.MRI T1WI平扫呈等信号4例,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4例;MRCP表现为肝门部胆管截断3例,其上肝内外胆管呈"软藤样"扩张;肝门部胆管狭窄、变细4例,狭窄呈"鼠尾状"或"矛尖状",肝左右叶扩张的胆管在肝门部不能汇合;肝外二级胆管狭窄9例,狭窄段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3D-VIBE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早期肿瘤轻度强化,动脉晚期和门静脉期中到明显强化. 结论 MR 3D-VIBE联合MRCP检查能够提高T1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术前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RI各序列诊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的价值.方法:对260例TBI患者行MRI序列组合扫描,包括FLASH、FLAIR、SE T1WI、TSE T2WI,分析不同类型TBI的影像特点,比较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率.结果:260例中,FLASH显示244例(93.8%),FLAIR显示249例(95.8%),T2WI显示200例(76.9%),T1WI显示199例(76.5%),FLASH与FLAIR比较、T2WI与T1 WI比较,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LASH、FLAIR分别与T2WI、T1WI相比,显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LASH、FLAIR对TBI病变的显示优于T2WI、T1WI.结论:MRI各序列显示TBI病灶总体敏感性由高至低依次为FLAIR、FLASH、T2WI、T1WI.FLAIR、FLASH应作为MRI诊断TBI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RFFAST)的动态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MRI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4例肝血管瘤患者行常规MRT1WI和T2WI横断面扫描。经肘静脉团注GdDTPA0.1mmol/kg,后推入10ml生理盐水冲洗(推入时间5~6s),再行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分析病灶及邻近肝实质增强。结果:共发现肝血管瘤病灶67个,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显示46个病灶呈边缘不连续的结节样强化,21个病灶呈周边不规则强化或迅速强化充填;5个病灶动态增强早期见引流静脉较早强化,14个瘤周肝实质强化。结论:磁共振成像检查中,射频毁坏傅立叶采集稳态技术T1WI动态增强扫描能够显示肝血管瘤及邻近实质强化方式,与其他成像序列结合更有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四肢关节隐性骨损伤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四肢关节隐性骨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X线平片及MRI检查的价值。方法 :搜集 3 4例有外伤史且临床检查提示有四肢关节骨损伤的病例。所有患者外伤后 1天内行X线摄片检查。随后行MRI检查 ,2周内行MRI检查 5例 ,2周后行MRI检查 2 9例。采用矢状位T1WI (TR 45 0msTE 12ms)、矢状位T2 WI加FS (TR 3 0 0 0msTE 96ms)及冠状位ME 2D (TR 775msTE 2 7ms)等序列成像 ,层厚为 4mm ,层间距为 0 .1mm。结果 :所有 3 4例患者 ,常规X线检查结果均为阴性。MRI检查 3 4例患者共发现 44个骨挫伤病灶 ,其中T1WI上 3 1个病灶 ( 70 .5 % )为较低信号 ,T2 WI加FS上 44个病灶 ( 10 0 % )全部表现为高信号 ,ME序列上 44个病灶 ( 10 0 % )全部表现为稍高或高信号。结论 :在隐性骨损伤的诊断中 ,MRI是目前最佳的检查方法。对于外伤后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 ,而临床上仍疑诊为骨损伤者 ,有必要进行MRI检查 ,以T2 WI加FS和ME序列对隐性骨损伤的诊断最具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 10 例均行 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母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脊柱6例,颅骨3例,骨盆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好发。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 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部分见液 液平和/或软组织肿块。结论: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平扫和增强 MRI检查对骨母细胞瘤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