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6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6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对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动脉瘤都位于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没有动脉分叉,也没有动脉分支的部位。有2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5例手术治疗,4例术后情况良好。结论一般认为此类动脉瘤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对于此类极易破裂的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6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间,收治6例颈内动脉前壁动脉瘤,对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6例动脉瘤都位于颈内动脉的床突上段没有动脉分叉,也没有动脉分支的部位.有2例没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5例手术治疗,4例术后情况良好.结论一般认为此类动脉瘤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对于此类极易破裂的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手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103-106+封三
目的 研究高分辨磁共振瘤壁成像(HR-VWI)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中的应用。方法 将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拟行开颅手术夹闭或介入栓塞的UIA患者39例纳入研究。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HR-VWI检查,分析病变部位、病灶大小、瘤高与颈宽比(AR)、子囊、瘤壁强化情况。对所有受试者临床症状进行破裂风险评估,并根据症状分为高破裂风险组10例和低破裂风险组29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并进行对比。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U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破裂风险组高血压及头痛例数占比均明显高于低破裂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破裂风险组病灶大小及子囊、瘤壁强化例数占比均高于低破裂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高血压、头痛、病灶大小、瘤壁强化均是UIA患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HR-VWI应用于UIA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且可为动脉瘤破裂提供一定的辅助预测作用,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4.
钙化上皮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化上皮瘤65例临床病理分析任莉1秦中平2(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病理科1临沂市276000临沂市肿瘤医院外科2)关键词钙化上皮瘤;病理学;误诊钙化上皮瘤亦称毛母质瘤。鉴于临床诊断较困难,有时被误诊为恶性。另外对其形态发生尚有争议。故将我院收治的65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30例钙化上皮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年龄小于25岁者占63.3%,男女比例为1:1.5;病变以头面部为主,其次是颈项部,肿瘤直径0.5~2.3cm,临床误诊率达93.3%;肿瘤大部分有包膜,由嗜碱性细胞和影子细胞组成,间质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异物巨细胞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结论 加强对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例1,女,38岁,以“左颈部肿物2年,逐渐增大”为主诉就诊。肉眼所见:1cm×0.8cm×0.8cm,结节,灰白,质软,包膜完整,不规则。临床病理诊断:钙化上皮瘤例2,男,44岁,以“右耳廓后肿物1年,逐渐增大”为主诉就诊。无压痛,边界清。肉眼所见:黄豆粒大小,有完整包膜,质硬,色灰白。临床病理诊断:钙化上皮瘤例3,女,40岁,以“无意中发现左耳后有肿物”为主诉就诊。肉眼所见:灰白灰红色,质软,1 cm×0.5 cm×0.5cm。临床病理诊断:钙化上皮瘤例4,女,46岁,前胸包块一年。查体:见前胸部2 cm×1cm×1cm包块,质硬,可活动。肉眼所见:包膜完整,不规则形,灰白质略脆,…  相似文献   

7.
王怀湘 《黑龙江医学》2017,(11):1110-1111
目的提高对钙化上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对2例钙化上皮瘤患者临床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结果钙化上皮瘤典型表现为皮下单发、质硬、可随皮肤推动的实性包块,帐篷征、跷跷板征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影细胞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针吸细胞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7.7%;B超显示肿瘤内部为不均质低回声结节、周边为低回声晕、有散在强回声点、伴声影,诊断准确率达76%~82%;CT可清晰显示肿瘤轮廓及内部钙化团块影;MRI清晰显示肿瘤与皮肤关系密切以及高信号占位性密度影。结论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及其影像学特征具有诊断意义,加强对其认识有助于减少术前误诊率。  相似文献   

8.
<正>心脏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可引起全身栓塞,脑血管受累是最常见的[1]。心脏黏液瘤可切除,因而被认为具有高度治愈性,切除后形成颅内动脉瘤者鲜有文献记载。我院收治1例左心房黏液瘤成功切除1年后患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历报告患者,男,58岁,因复查头颅CT示新发脑出血于2020年12月6日入院。患者2019年10月因“急性脑梗死”于外院溶栓后症状无好转而就诊于我院。神经系统检查:嗜睡,言语不能,查体欠合作,示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钙化上皮瘤患者以女性居多,男女比为1∶1.2;患者平均年龄21.6岁,≤20岁占63.1%;发生部位以头面部居多,占56.8%,其次为颈项部占19.6%,乳腺、阴囊也可发生,偶有多发患者,不排除再发患者;临床误诊率高;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影细胞及嗜碱性细胞团片状排列;手术完整切除后原发部位未见复发。结论钙化上皮瘤好发于青少年女性头面颈部,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对100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显宾  罗祺  王雨琳 《吉林医学》2007,28(1):115-115,117
颅内动脉瘤是严重威胁患者健康的疾病.笔者系统回顾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神经外科2000年7月18日至2006年7月17日期间,所有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出院患者共计1008人.其中984例为吉林省内患者,余为内蒙古及其他省区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钙化组织中骨保护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DSP)对钙化血管骨保护蛋白(OPG)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3(V itD3)组和V itD3+DSP组(15粒.kg-1.d-1)。病理学检查V itD3诱导的血管钙化情况,电极法和自动生化仪酶法分别测定血管壁和骨组织钙含量,免疫组化检测钙化组织中OPG表达。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成功建立V it D3诱发的血管钙化模型。与对照组比较,V it D3组血管壁钙含量和OPG表达明显增加,而骨组织钙含量明显减少;与V it D3组比较,V it D3+DSP组血管壁钙含量和OPG表达明显减少,而骨组织钙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提示DSP通过减少大鼠动脉钙化组织中OPG的表达,有效抑制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 OMT)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探讨血管钙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a-甘油磷酸盐诱导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s)钙化,OMT干预.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Von Kossa染色鉴定细胞钙化,比色法测定细胞钙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细胞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a-甘油磷酸盐可诱导VSMCs发生钙化,钙化组细胞总钙含量、ALP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OMT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总钙含量、ALP活性和丙二醛含量,VSMCs的钙化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 OMT能有效抑制a-甘油磷酸盐诱导的大鼠主动脉VSMCs钙化,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饮用绿茶对大鼠血管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肌注维生素D3和灌胃尼古丁诱导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钙化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绿茶干预组。Von Kossa染色,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钙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血管骨钙素(osteocalcin,OC)、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II,AngⅡ)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结果钙化组大鼠血管染色见平滑肌细胞内和细胞间基质有大量黑色颗粒聚集;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钙含量、ALP活性、OC和AngⅡ含量均有明显增加;采用50g/L和100 g/L绿茶防治大鼠均可抑制血管钙化,且高剂量时效应强于低剂量;与钙化组相比较,血管组织钙化指标均下降,而主动脉AngⅡ含量亦有减少。结论饮用绿茶可能部分通过拮抗血浆和血管组织局部的AngⅡ系统效应而产生抑制大鼠血管组织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腹部区域CT扫描发现腹主动脉钙化的情况,探讨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脏、肾脏及腰椎CT扫描的患者150例,单纯对腹主动脉钙化的成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对比观测血脂及血粘度指标。结果:腹主动脉钙化在高年龄组居多,本组36例,占47.4%。发生在腹主动脉下段较为突出,本组46例,占60.5%。结论:腹部CT扫描是一种发现腹主动脉钙化而无创伤且简单的方法,钙化除与高脂血症有关外,还与高粘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管钙化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学变化,是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以及高容量负荷、代谢性酸中毒、贫血、氧自由基损伤、新近认识的尿毒症毒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及其修饰的蛋白质、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等促进炎症发展的危险因素存在,造成终末期肾病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这种异常的免疫性炎症可以造成体内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同时,血管壁的炎性因子作为炎症和氧化应激的始动因子或产物,也可加速和参与血管钙化过程。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 factor-a,TNF-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以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血管钙化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阐述炎症和炎性细胞因子在血管钙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相关蛋白中骨桥蛋白(OPN)和非活性基质Gla蛋白(ucMGP)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瓣膜钙化中的关系。方法55例MHD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受试者血中OPN和ucMGP含量。测定颈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MT),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瓣膜是否出现钙化,分析骨相关蛋白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瓣膜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MHD患者血中OPN及ucMGP显著升高。MGP在伴有颈动脉斑块和心脏瓣膜钙化组显著增高,其中OPN含量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呈正相关关系(r=0.55,P<0.05)。结论MHD患者血中OPN及ucMGP的增高伴随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瓣膜钙化的发生,可作为心血管钙化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是一种先进的磁共振技术,打破了常规以血管腔显影诊断血管疾病的成像方法,它凭借高软组织分辨率、高信噪比、多参数MRI序列直接显示动脉壁及其病理改变,近年来在颅内动脉疾病中研究广泛,本文就磁共振高分辨血管壁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夹层、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欧三桃  黄颂敏 《医学综述》2007,13(14):1045-1047
骨保护素(OPG)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抑制其骨吸收活性及其凋亡的作用。血管钙化是活跃的血管结构的骨化,晚近研究表明骨保护素参与了血管壁的钙化。OPG基因剔除小鼠表现为严重的骨质疏松,而在华法令和Vit D诱导的血管钙化小鼠模型中,给予OPG可显著抑制血管钙化,证实了OPG的血管保护作用。血浆OPG水平可能反映血管钙化的范围和程度,反映血管疾病的发展状态,可望成为血管钙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磷条件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否发生钙含量的变化及其电镜下的微观表现。方法应用大鼠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实验,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高磷组。在培养的10d内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应用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钙含量,应用电镜观察细胞的微观变化。结果对照组细胞VSMCs钙含量在10d内无明显增加,高磷组VSMCs钙含量在培养第8天后明显增加,与换液当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细胞电镜下第10天VSMCs细胞外基质中均可见大量胶原纤维,高磷组还可见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呈颗粒状沿胶原纤维沉积。结论高磷条件可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VSMCs细胞钙含量增加。电镜下高密度电子致密物呈颗粒状并沿胶原纤维沉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大鼠血管钙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维生素D3、尼古丁制备大鼠血管钙化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钙化组(VDN)、L-NAME组(L-NA)、钙化+L-NAME组(VLN)、钙化+低剂量L-Arg组(VLA)、钙化+高剂量L-Arg组(VHA)。常规饲养6周后采集标本,胸主动脉行Von Kossa染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血管组织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NO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核心结合因子1(core binding factor-1,cbfα1)的表达。结果 VonKossa染色,VDN组明显见到钙化颗粒,并成片状,使用L-Arg干预后钙化颗粒明显减少;VDN组的血管组织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较CON组均明显增加(P〈0.05),VLA与VHA组血管组织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均较VDN组明显降低(P〈0.05);VDN组血管组织NO含量较CON组明显减少(P〈0.05),VLA与VHA组均较VDN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表明,VDN组cbfα1表达水平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VLA与VHA组较VDN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L-Arg可能通过降低核心结合因子1的表达起到减轻血管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