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腮腺区肿瘤的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区肿瘤的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等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69例腮腺区肿瘤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9例腮腺区肿瘤中,术后复发1例(14%),出现面瘫16例(23%)、涎瘘8例(12%)、Frey症(出汗综合征)5例(7%).其中单纯瘤体摘除术(即剜除术)5例,术后复发1例(20%);肿瘤连同周围部分腮腺及淋巴结区域性切除术12例,术后出现面瘫2例(17%),1个月后自行恢复,涎瘘5例(42%),Frey症1例(8%);肿瘤+腮腺浅叶切除术+面神经饵剖50例,术后出现面瘫12例(24%),术后3~6个月恢复正常,涎瘘3例(6%)、Frey症4例(8%);肿瘤+腮腺全叶切除(保留面神经)术2例,术后出现面瘫1例(50%),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另1例为永久性面瘫(50%).结论 腮腺区肿瘤的术后复发等并发症与腮腺手术方式密切相关,严格掌握正确的手术方式可减少肿瘤的复发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最佳手术方法。方法选择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44例,其中26例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区域性切除术,另选18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纳入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4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腮腺瘘、面瘫、面部畸形及Frey综合征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腮腺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02年2月~2008年8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8例,其中36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3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结果: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面瘫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患者术后,但是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与腮腺切除手术方式的关系。方法对82例术后病理诊断为腮腺混合瘤的病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B系统面神经功能分级方法以(HB>1)视为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进行评价。结果82例治疗手术中,面神经损伤32例,占38.78%。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32例,术后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5例(15.7%),腮腺浅叶摘除30例中,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11例(37%),腮腺全切解剖面神经的20例,术后全部出现暂时性面瘫(100%),所有面神经功能障碍均在3个月内恢复。结论腮腺全切术后面神经重要分支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腮腺浅叶摘除术和腮腺区域切除术,面神经主要分支功能损伤与手术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腮腺多形性腺瘤又称混合瘤,是涎腺上皮来源最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生长方式是膨胀性,采取简单沿包膜剥离的剜除术不可行,而保存面神经的肿瘤及腺体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被认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经典手术,我院对经病理证实为腮腺多形性腺瘤62例患者进行腮腺部分切除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腮腺多形性腺瘤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贞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158-1159
目的 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110例经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均采用腮腺耳后颌下区“S”形切口的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摘除18例,肿瘤 浅叶摘除69例,肿瘤 全叶摘除23例。所有手术均解剖面神经。手术后发生暂时性面瘫8例,味觉出汗综合征8例,涎瘘7例,积液3例,复发2例。结论 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对并发症的防治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和浅叶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192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施行腮腺内部分切除术,对照组施行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形成瘢痕大小、局部凹陷畸形程度、暂时性面瘫情况、发生涎瘘情况、发生Frey综合征情况、腮腺功能丧失情况等方面的基础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腮腺内部分切除术优于腮腺浅叶切除术。两种术式在术后出现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腮腺内部分切除术是一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保存腮腺部分功能的术式,可作为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手术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预后。方法对甘孜州人民医院口腔科1998—2006年间行解剖面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术后并发暂时性面神经麻痹2例,无腮腺瘘及Frey综合征,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及体积较小的多形性腺瘤中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切除,保存腺体功能,预防面部凹陷畸形,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了解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腮腺切除改良术式共治疗6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术式改良内容包括除皱术手术切口、解剖保留耳大神经后支、胸锁乳突肌肌瓣填塞术区、术后负压引流。结果本组65例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者3例,发生涎瘘者2例,出现暂时性面神经功能减弱者5例,术后美容效果满意率100%。结论腮腺切除改良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既可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刮吸解剖法在腮腺混合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MOD施行刮吸解剖法开展腮腺混合瘤手术,在瘤体包膜外0.5—1.0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对照组用普通电刀进行同样切除范围的手术操作。比较术后并发症,包括复发率、面瘫和涎瘘的情况,术后随访1~7年。结果观察组较对比组面瘫和涎瘘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刮吸解剖法切除腮腺混合瘤比常规的电刀切除更有优越性,是一种高效、安全、实用,而且价格低廉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腮腺混合瘤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至2009年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混合瘤的5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0例腮腺混合瘤腮腺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3年,下颌缘支暂时性面瘫4例,无永久性面瘫,涎瘘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4例,3例复发.结论 腮腺混合瘤是唾液腺肿瘤中的常见者,临床表现多样,根据B超及CT片可初步明确诊断.术前根据肿瘤部位及患者年龄大小,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仔细轻柔操作,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传统的浅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的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两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均随访1~2.5年。结果腮腺区域性切除术面部凹陷畸形、暂时性面瘫、耳颞神经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都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腮腺功能也优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体积大小及其在腮腺中的部位不同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治疗腮腺混合瘤传统经典术式为保留面神经腮腺浅叶及全腮腺切除术。但术后常并发面瘫、面部凹陷、腺瘘、味觉出汗综合征及患侧患腮腺功能丧失等。从1988-10~1998-10我们采取腮腺区域性切除保留导管治疗混合瘤68例,并于同期采用常规手术治疗50例相对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腮腺肿物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优缺点,为临床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10年行腮腺肿物及局部切除术患者48例,1998~2004年行腮腺肿瘤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51例,腮腺肿物直径均小于3.5 cm,术后分析比较.结果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在面部外形满意度、暂时性面瘫、耳垂区麻木方面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涎瘘及肿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病变范围较小的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相对于浅叶全部摘除有显著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景蔚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4):76-77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与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方法总结我院2000—2005年32例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病例,1995—2005年收治的35例采用经典术手术病例,对其术后并发症及腮腺功能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组患者做1-4年(平均3年)的随访。结果改良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1例,积液2例,Frey综合征2例,肿瘤复发1例;经典术式术后并发症暂时性面瘫7例,积液5例,Frey综合征6例,肿瘤复发1例。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术式容易操作,术后不易形成面容畸形,但对于较大肿瘤及深叶肿瘤仍以经典术式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区域性切除术治疗Warthin瘤的效果。方法78例腮腺Warthin瘤实施保留导管的区域性切除术,另外52例腮腺Warthin瘤行腮腺浅叶或全切除术作为对照。结果经过3~8年的随访,二组患者均未见复发,但与对照组相比,该术式术后无凹陷畸形,面神经损伤、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区域性切除术保存了腮腺分泌功能,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术式在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6例腮腺良性肿瘤首发病例(肿瘤直径均≤3.0 cm),根据肿瘤发生部位,选择不同切口,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肿瘤+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局部面神经解剖术的改良术式。术后随访6个月~3年,观察患者术后肿瘤有无复发,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测定每个病例手术前后总唾液量,评价术后腮腺分泌功能。结果 36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肿瘤术后无复发,未出现涎瘘、Frey综合征、口干。1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于2周左右恢复正常。术前唾液总量为(6.6±0.76)ml/6 min,术后唾液总量为(6.2±0.82)ml/6 min,手术前后唾液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术式手术切除腮腺良性肿瘤,术后肿瘤无复发,并发症少,术后腮腺分泌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方法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各15例。甲组患者采用传统的"s"形手术切口,乙组患者采用改良的腮腺手术切口。结果甲组15例患者,33.3%出现面神经功能暂时性功能损害,13.3%出现涎瘘,13.3%出现Frew综合征。乙组患者,无一例面神经功能损害,涎瘘和Frew综合征出现。随访时间均为1年。结论两种手术切口的术野暴露无差异,但改良腮腺手术切口隐蔽,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无涎瘘及Frew综合征,较传统手术切口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合理性,为切实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9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各45例。改良组行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另一组行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观察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及面部畸形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的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肿瘤复发率与传统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比较,Frey综合征发生率,耳垂区麻木症状发生率及面部畸形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结论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较传统切除术,手术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缩短,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减少,耳垂区麻木症状及术后面部畸形状况也有良好改善。因此,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式切除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进行的29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了病例资料的病理分类、临床治愈、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9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为24例,恶性肿瘤为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例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本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7例;2例患者发生涎瘘;有1例患者因肿瘤破坏了面神经颊支.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