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论述高脂血症的单味药物治疗、复方药物治疗及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高脂血症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综述,并对当前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概况加以分析,提出建立一个完善的规范化、客观化的辨证体系是今后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高脂血症亦被定义为脂质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随着时代的进步,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我国高脂血症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偏低~([1])。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肯定,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高脂血症,不仅能有效降脂,还能从多层次、多方面整体调节患者的各个系统功能。中医药辨证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报道很多,但辨证治疗高脂血症仍缺乏客观化和规范化[2]。因此,很多的学者通过现代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5):1107-1109
近年来,由于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较少、可以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特点等优点,中医药在高脂血症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文章通过对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的文献分析,总结其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包括名家经验)等研究进展。在综述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中医对高脂血症研究的展望,比如规范化的辨证分型、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加速开展中医对高脂血症作用机制的基础研究、开发有效的降脂中成药等,以发挥好中医整体治疗以及辨证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肝炎中医辨证客观指标研究进展沈吉云,燕忠生导师赵淑媛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必须辨证分型论治。辨证的准确与否,是论治的关键,而证型的规范化、客观化,是实现正确辨证的重要保证。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辨证分型与...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在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而取得疗效的前提是辨证准确,而在临床工作中,中医辨证缺乏规范及客观标准,近十余年来众多学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进行的研究,文章总结了最近十余年学者对于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辩证的客观化研究,以期对临床工作者提供辩证方面的客观化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中,中医药疗效显著。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前提与关键。通过论述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的发展、分期辨证以及其中医证候的客观化研究,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患者的地域分布、发病年龄、实验室指标、影像学征象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以期促进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及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传统医学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将其归属于"胁痛""积聚""黄疸"等疾病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由湿、热、瘀、虚所致。临床上多采用气血津液和脏腑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分为肝郁脾虚、肝肾亏虚、肝胆湿热、瘀血阻络等证型论治。中医药治疗本病辨证分型客观化的研究尚不足,对其辨证分型论治尚需进行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证候客观化、治疗 (辨证论治、基本加减、专方专药、单方验方等 )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研究的进展 ,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现状及今后研究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中医无确切病名,多可归入"痰浊""胸痹""血浊""膏脂"之中。众多医家对高脂血症的辨证分型有着不同的意见,本文从中医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与相关客观指标的联系等方面论述了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尚不能达到参考客观指标就能大致确定辨证分型的程度,但至少这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突破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病死率高,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原发性肝癌的辨证分型是其中医治疗的基础,但证型的客观化研究一直是重点与难点,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中发现了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型与临床中各种类型的客观指标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故将近年来关于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基因免疫方面等客观指标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更好地推进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证候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依据与精髓,其综合概括了机体在内外因素作用下的整体性反应状态,具有主观、定性的特点。而现代医学用以诊断疾病的检验指标具有客观、定量的特征。将主观、定性的中医证候进行量化处理,与客观、定量的现代检验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证候辨证体系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的新思路。该文以高血压前期肝阳上亢证为例,运用量表学与代谢组学数据建立证候判别模型,就中医证候宏微观辨证体系的构建进行可行性探讨,对实现中医证候诊断的客观化以及辨证论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立典  杨珊莉 《中国针灸》2006,26(2):138-140
目的探讨用循证医学的理念建立中医卒中单元,为我国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服务。方法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参照经循证医学肯定疗效的卒中单元模式,建立以针灸为其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结论建立有中医特色的中医卒中单元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但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中医症状,简称“症”,包括主观症状与他觉体征,是人体发生病变的客观反映及构成中医证型的基础和辨证论治的依据。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从语言学视角,通过对唐代以前21部古医籍症状描述语言的客观分析,发现中医症状语言在表面纷繁无序中蕴含着条理分明的规律,即:呈现多种语法形态、表述方式基本固定、重言与比喻在症状表述中起着重要作用等。其中三种语法形态比较容易规范,构成中医症状中最基本的词汇。同时,中医症状规范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只有全方位多视角研究,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当代中医治疗乙型肝炎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立华 《中医杂志》2004,45(12):883-885,896
作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的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在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师古不泥古,开拓创新的原则.抗病毒原则、重视客观检测的原则、临床再探索的原则、辨病与辨证统一的原则以及重视药物毒性须慎重择药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首次推出以9年直博为特色的教学实验班,在全国尚属首例,也是我校学制最长、培养要求最高的班级。通过9年的学习,直接获得博士学位,最终目标为培养从事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等工作的中医药临床精英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无论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和教学内容的教授上,我们都进行了深入探索、改革和提高,具有不同于其他学制(如五年制、八年制)的教学特色,通过2届的教授和教学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目标和要求,为探索如何培养中医高精尖人才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张燕  韩旭 《环球中医药》2012,(12):893-896
本文在循证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中医证候学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探讨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要素血瘀、痰浊、气虚、阳虚、阴虚、内热、血虚、气滞与现代医学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标准化、疗效评价客观化提供初步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出现代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引入系统生物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更新颖、更深层次以及更加具有综合性的研究,寻找到特异性更强的现代化客观指标,将之定量化、标准化,使冠心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更加有理有据,最终阐明其辨证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临床实践中,对于神经疾病的中医疾病诊断,存在着难诊、误诊等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医病名数量远较西医少、水准远比西医低是导致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对基础理论、教材标准、临床科研等方面作以分析后,建议扬弃众多低水准中医病名,中医疾病诊断采用西医诊断,这样中医病历的诊断就大多直接简化为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西医诊断的融入体现了发展,中医证候诊断的保留则反映了传承。这一诊断范式在临床上更加切合实际,有助于解决难诊、误诊等问题,还可以与时俱进、接轨国际;理论上将推动中医对脏腑(尤其是脑)的认识回归其本原,并确立辨病治疗理论。与辨证论治相比,辨病治疗对于疾病更具有针对性,其一旦完成,将会成为中医辨证论治确立以来治疗范式的重大变革,并将使中医突破传统、步入现代,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引入到肿瘤舌诊的研究与应用中,让肿瘤的中医舌诊辨治逐步走向客观化、定量化和标准化。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各类肿瘤不同临床阶段的舌象特点逐渐显现,证明舌象信息对肿瘤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治价值。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最新信息技术与中医的传统理论相结合,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采集、分析、自我学习和自我判断肿瘤患者舌象信息,找寻中医肿瘤舌象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升中医舌诊诊治肿瘤地精确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9.
病证结合模式是通过西医的病理学、诊断学确定病名,再运用中医的辨证论治确定证型、治则及治法,也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以中医临床医生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难以得到国际公认,不利于中医学的发展,而沿用西医的标准则难以显现中医药的优势。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需重视疾病结局指标的综合评价,将客观与主观结合、近期与远期结合,以期更好地体现中医药疗效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