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医时间医学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时间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同时提出"因时制宜"这一时间治疗学理论。时间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包括昼夜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五脏主时辰节律、卫气运行节律等)、月节律、年节律以及发病节律。中医时间医学还研究按时施针和择时用药,包括季节不同、病情不同、服药时辰有别等;研究依时  相似文献   

2.
中医时间治疗学以“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体的功能活动、病理变化等受气候与日月推移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根据这种规律,选择适当时间治疗疾病,即可提高疗效、避免或减轻治疗副反应。中医时间治疗学周于中医时间医学的一个分支,与现代时间医学、气象医学以及古老的运气学说具有一定联系。但中医时间治疗学只是偏重于探讨时间与治病的关系。主要内容包括按时施针和择时服药两个方面。针刺方面有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这些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且已被现代实验所证实。在择时用药方面,祖国医学历来就有“时药”与“时禁”之说,主张不同的药物宜在不同的时辰或季节使用。历代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下面将从中医时间治疗学的发展简况以及按时施针、择时用药三个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3.
中医择时服药理论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天人相应、五脏应时等提出的组方、施药方法和原则,它反映了中医因时施治和因时施药的思想,是中医辩证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中医时辰治疗学的重要体现。脉冲给药系统是在时辰药理学和时辰药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给药技术,它在治疗节律性疾病上具有独特优势。尽管化学药物的脉冲释药系统理论已有较大发展,但它却不能完全适合于中药脉冲释药系统研究。因此,如何充分挖掘中医择时服药理论精髓,引入、借鉴现代制剂技术,研究构建中药脉冲给药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充分发挥中医择时服药特色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药物能否奏效,除了是否对症外,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这样才能发挥最佳作用。1.清晨宜服补肾阳药、利水湿药、催吐药。2.午前宜服发汗解表药、益气升阳药。3.午后或入夜宜服泻下药。4.入夜时宜服滋养阴血药。5.夜卧时宜服安神药。  相似文献   

5.
李德淳  朱理璎 《中草药》1996,27(8):479-481
应用现代酶学实验方法观察了鼠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3项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细胞色素P450总量、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和二甲基亚硝胶脱甲基酶3项指标均具昼夜节律性变化。这一结果对探讨中医学择时用药原则有一定意义。择时用药即选择药物最佳作用时间,从而达到临床效果的时间治疗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择时服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泄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惠 《中医杂志》2000,41(6):380
择时用药,属当代时间治疗学的范畴,古今皆有应用,择时依据也是多方面的。对脾虚泄泻法采用的巳时给药法,是依据经脉气血流注节律来确定的。气血在十二经脉中的流注次序,《灵枢·营气》篇已有阐述,但十二经脉经气运行和12时辰相配合,则起于金元时期,首见于当时流行的“十二经脉纳地支歌”,歌云“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据此知巳时是气血流注于脾经,脾经经气旺盛的时辰。气血流注的昼夜节律,以往主要用于子午流注针法,当代也有一些实验研究证实其有一定客观基础,但用于指导择时用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时间医学为基础,探索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与四时节律、昼夜节律、十二时辰节律的关系,发现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春季和秋季发病率较高,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多在清晨发作或加重,认为这些节律性发作特点均与人体阴阳气血盛衰随自然界四时、昼夜、十二时辰阴阳变化有关。基于上述节律特点,提出中医特色防治方法,如季节交替时服用玉屏风颗粒、早上冷水洗面、夜晚热水浸足、根据好发时辰调整用药时间等。  相似文献   

8.
中医择时用药及服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学十分重视天人相应 ,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并进而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各方面。选择恰当的时间、时辰用药、服药治疗疾病 ,是中医时间医学重要的一部分。1择时用药、服药的依据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不但  相似文献   

9.
吴裴 《中医药导报》2004,10(10):42-43
文章阐述了择时服药的临床意义 ,认为其可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并介绍了择时用药的机理 ,并就其详细的服药方法如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用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浅谈择时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择时服药的临床意义,认为其可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介绍了择时用药的机理,并就其详细的服药方法如清晨、上午、下午、晚上用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医时间医学是利用中医学理论研究时间因素对人体影响的一门科学,从自然界节律变化角度来阐述人生理、病理节律变化,用以诊断疾病,选择有利时间进行治疗和预防。春分、秋分节气作为昼夜时间相等及春秋平分的节气,是自然界阴阳平衡的最佳时机及阴阳对比由量变到质变之期,天人相应,自然界阴阳转化剧烈之时恰是机体的阴阳转化剧烈之时,风湿病阴阳失调的患者,最易在此时节复发加重及传变。结合痹证病因、病机、病理及春分、秋分的节气特点,选择于春分、秋分两个时节进行"春·秋分贴敷"防治痹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时辰医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辰医学即时间医学 ,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存在着时间节律性的特点。根据子午流注理论 ,由于受昼夜时间的影响 ,人体在正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等方面存在时间节律的变化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等方面也会出现时间的节律变化。因此 ,在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人体生物钟的特点 ,应用时辰医学的理论 ,按照日节律机理 ,在各脏腑所主的时辰功能最强、气血灌注最旺盛及主时脏腑相对的时辰 ,气血流注最弱、脏腑功能低下时 ,分别采用顺时护理、择时给药、补虚泻实、调整阴阳等方法 ,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的研究方法具有原创性,其代表性有取象运数、变易求和、整体思维及模糊性思维、发散性思维、直觉性思维、想象性思维等其它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相关性、动态性、模糊性、涌现性及直觉、体悟;重时间而轻空间;往复循环;中医思维的通识性等。中医辨证论治思维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以“我主人随”为标识的自主思维模式,是引领未来医学思维发展的主要方向;中医药学是“中国科学学派”的带头学科;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方法是医学科研的通途;宇宙观是思维的最高级层次。  相似文献   

16.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是临床中医诊断与治疗疗疾病的基本方法和特色。现代影像学是人体运用视觉诊断疾病即望诊的延伸和发展。发生于疾病不同阶段的证候,以该病病理生理或/及病理解剖的变化为基础,是中医证候与医学影像可能具备相关性的立论依据。探索并逐步阐明西医常见病中医证候与该病医学影像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诊断与疗效评价价值及其生理病理基础,构建中医证候影像学体系,对于促进中医与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研古习今,继承并创新;医药并重,医理与中药依存;诊病察舌,指导临床辨治几个方面阐述了孔昭遐教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孔教授认为,学习中医典籍、继承其学术理论是从事中医行业的基本前提条件,而学习、利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发展中医理论及临床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理论与中药相互依存,不可偏废;中医的舌诊在临床诊治方面有其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学科是科学的分支,学科建设是科学发展进步内基础。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现代中药产业”的中医药学科发展战略计划,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带来了福音。如何能够借着国家发展中医药的东风进行中医药学科建设,必将对其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分析了人才梯队建设、科研建设以及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对中医药学科建设的重要性,指出中医药学科要在以上各环节综合发展前提下实现其自主创新、我主人随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岗卫娟 《中医教育》2012,31(4):22-24,27
李经纬是当代著名医史学家,长期致力于医史学研究及医史文献学科建设,促进了医史文献学科的大发展.为更好传承其医史学术,探究了其学术思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西医学习对疾病史研究的影响;外科工作经历启动专科史研究;亲历中医疗效,立志挖掘中国医学之辉煌;拜师陈邦贤,启发全面医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