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30岁。因“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3个月,嗜睡1天”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伴体重下降,于当地门诊查空腹血糖16.7mmol/L,诊为糖尿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5天前感冒后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懒言少语,1天前开始嗜睡,来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男性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97例男性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起始剂量750 mg/d,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可增加至2 000 mg/d;罗格列酮组起始剂量每日早晨口服4 mg,2周后空腹血糖仍大于7 mmol/L,则增加至每日8 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0周前后骨密度及其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组手指骨密度[(0.335±0.066)g/cm2]高于罗格列酮组[(0.284±0.078)g/cm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可能更有益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和/或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在控制2型糖尿病空腹高血糖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病程在6个月以上并已接受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在2个月以上,晚餐后2h血糖〈7.8mmol/L,但凌晨3时血糖〉6.1mmol/L和晨7时空腹血糖〉7.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调整;B组40例,睡前口服二甲双胍片0.5g;C组40例,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4U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治疗14d后,观察各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但C组与B组相比,更能有效地降低空腹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相比。降低空腹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发生凌晨低血糖和血糖偏低的情况却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空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睡前皮下注射4U中效胰岛素加口服二甲双胍片0.5g是一种患者容易掌握的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介绍患者杨某,男,57岁,退休工人。自诉血糖升高6年,发现左足背皮肤感染2周,伴双足底蚁行感1个月。1.1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单位体检:空腹血糖10 mmol/L,无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给予格列齐特80mg/d,每日2次,空腹血糖平稳于8 mmol/L左右。近1个月来发现体重减轻4 kg,伴口干及双足底出现蚁行感,2周前左足背皮肤不慎划破,常规消毒包扎  相似文献   

5.
病例摘要患者,女,4 8岁。因“口干、多饮、多尿7年,反复发热伴腰腿痛1个月”以“糖尿病、发热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于7年前因口干、多饮、多尿,诊断为糖尿病,一直口服二甲双胍、达美康、美吡达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在8~9mmol L。2 0 0 3年8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9℃以上,在当地医院就诊时给予胰岛素降血糖、抗感染、补液及降温等对症治疗,住院7d体温恢复正常,血糖控制尚可,出院。出院后患者感腰腿痛加重,且不能行走。9月5日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8℃,伴腹痛、呕吐、便秘,右肩关节、左髋关节、左膝关节酸痛,双肾区…  相似文献   

6.
郭海珍 《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1):694-695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 ,而且并发症较多。笔者曾护理一例出现高渗昏迷的糖尿病患者 ,从其发病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对该病例分析如下。患者男性 ,4 9岁。因多饮、多食、多尿 3年 ,消瘦半年住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病房。入院化验 :空腹血糖 1 2 3mmol L ,餐后 2小时血糖 2 0 4mmol L。入院后经饮食控制 ,口服灭糖尿片、二甲双胍片、消渴丸等治疗。空腹血糖逐步下降至 6 1 2mmol L ,餐后 2小时血糖降至 1 1 8mmol L ,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明显改善。住院一个月后出院。出院两周后 ,…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糖尿病史6年,6年来一直口服消渴丸,15丸,3/d,二甲双胍0.75g,3/d,期间未及时调整剂量,定期测空腹血糖范围在5.5mmol/L~9.7mmol/L之间,餐后血糖范围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80岁。因"发现血糖升高6年,全身浮肿10余天"入院。患者于6年前体检发现血糖升高,诊断为"2型糖尿病",一直口服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控制血糖,具体剂量不详。3年前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饮水量至少5升/日,尿量及次数均明显增多,夜尿5~6次/晚。曾于外院就诊检测血清钠120 mmol/L,当时建议予每日正常饮食基础上另增加9 g食盐加入水中饮用。多次复测血清钠仍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磺脲类降糖药继发性失效患者应用诺和龙与二甲双胍的疗效。方法对112例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诺和龙组56例,口服诺和龙6mg/d;二甲双胍组56例,口服二甲双胍1.5 g/d。2组观察治疗3个月,于第4周、第8周、第12周抽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都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诺和龙组疗效优于二甲双胍组(P<0.05)。二甲双胍组16例出现上腹部不适,9例出现轻度腹泻,但未影响治疗观察和龙组无明显副作用,2组均无低血糖反应发生。结论诺和龙与二甲双胍对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患者均有效,诺和龙效果更显著且副作用少,宜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治疗,而治疗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1 500 mg/d口服,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内脂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二甲双胍组:10.34±3.25 mmol/L VS 7.42±2.56 mmol/L,P<0.01;对照组:10.22±2.94 mmol/L VS 8.63±2.15 mmol/L,P<0.05)、餐后2h血糖(二甲双胍组:16.34±2.95 mmol/L VS 9.63±2.69 mmol/L,P<0.01;对照组:16.56±3.02 mmol/L VS 10.96±3.11 mmol/L,P<0.01)均明显下降,但二甲双胍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另外,二甲双胍组的体质指数(27.12±3.25 kg/m2 VS 22.56±2.88 kg/m2,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6.05±1.68 VS 4.02±1.52,P<0.01)、甘油三酯(2.08±0.89 mmol/L VS 1.59±0.75 mmol/L,P<0.01)和内脂素(188.56±25.68 ng/ml VS 98.26±18.64 ng/ml,P<0.0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2±0.75 mmol/L VS 1.96±0.81 mmol/L,P<0.01)较治疗前升高;而对照组的BMI、HOMA-IR、血脂和内脂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二甲双胍具有降低内脂素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位伟  侯华丽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32-183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不确诊糖尿病的肥胖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法,将二甲双胍和谷维素装入相同的胶囊进行编号,按就诊顺序抽取编号.治疗组二甲双胍250 mg,3次/d;对照组用谷维素10 mg,3次/d.疗程10 d.结果治疗组,收缩压由(150±9)mm Hg降至(130±7)mm Hg,舒张压由(91±11)mm Hg降至(75±9)mm Hg,(P<0.01).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组,空腹血糖由(5.9±0.8)mmol/L降至(5.0±1.6)mmol/L,餐后2 h血糖由(9.1±2.1)mmol/L降至(8.2±1.9)mmol/L,(P<0.01).结论二甲双胍对肥胖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郭清凤  兰翠 《职业与健康》2002,18(12):122-12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8岁,1a前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乏力等症状,查空腹血糖12.8mmol/L,尿糖(+++),诊断为“糖尿病”口服消渴丸及饮食控制症状消失,2月前患者饮食控制不好复发,病程加重,加服达美康(学名甲磺吡脲叫Clazide)无缓解入院。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摘要例1,男,54岁。1997年3月12日来诊,Ⅱ型糖尿病史10年。临床表现:BP18/11.5kPa,烦渴、多饮、多尿,无消瘦,伴头晕、健忘。空腹血糖波动于6.9mmol~9.7mmol/L。口服双胍类药物及饮食治疗。3年前出现不可抑制的发作性睡眠,每次持续约5分钟~10分钟,一日发作5次~6次,伴睡眠幻觉。例2,女,63岁。1997年9月21日来诊,Ⅱ型糖尿病史13年。临床表现:BP18.5/9kPa,多饮、多尿,肥胖、空腹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的一种中间状态,是糖尿病发展的必经阶段。本研究针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采取日常生活方式干预和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干预治疗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确定延缓糖尿病进展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6-09-01-2016-10-20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卫生院≥60岁老年人检测出糖尿病前期2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是否同意口服药物分为生活方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30例。随访时间为2年,分析患者血糖空置情况和自我管理效果评价。结果生活方式组有20例进展为糖尿病,二甲双胍组有5例进展为糖尿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生活方式组和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比较,3个月为(5.78±0.50)和(5.60±0.55)mmol/L,t=2.761,P0.01;6个月为(5.77±0.48)和(5.63±0.42)mmol/L,t=2.503,P0.05;12个月为(5.78±0.42)和(5.58±0.46)mmol/L,t=3.661,P0.01;18个月为(5.87±0.38)和(5.53±0.24)mmol/L,t=8.625,P0.01;24个月为(6.10±0.32)和(5.58±0.25)mmol/L,t=14.60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比较,6个月为(8.46±1.28)和(7.81±1.25)mmol/L,t=4.142,P0.01;12个月为(8.46±1.22)和(7.68±1.38)mmol/L,t=4.828,P0.01;18个月为(8.38±1.33)和(8.52±1.17)mmol/L,t=0.901,P0.01;24个月为(8.15±1.45)和(7.90±1.23)mmol/L,t=1.49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二甲双胍组遵从医嘱(χ2=5.731,P0.05)、糖尿病饮食(χ2=5.591,P0.05)、规律运动(χ2=5.417,P0.05)和减低体质量(χ2=8.561,P0.01)等指标均优于生活方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口服二甲双胍在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降低血脂和防止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方面优于单纯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罗格列酮片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服用盐酸罗格列酮片4 mg/次,每日1次,早餐后服用;二甲双胍500 mg/次,每日3次,餐后服用。对照组仅服用二甲双胍,用法同上。两组治疗16周后,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糖化血红蛋白。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8.41±2.01)、(10.53±3.38)mmol/L、(7.67±1.25)%]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2.73±5.13)、(16.51±5.21)mmol/L、(8.65±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90、8.339、3.309,均P<0.05),对照组[(9.42±2.15)、(11.15±3.02)mmol/L、(7.87±1.33)%]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2.58±5.21)、(16.67±5.11)mmol/L、(8.73±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5、8.054、2.916,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26.32±14.82)mU/L]明显高于治疗前[(18.73±7.85)m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19,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8.41±2.01)、(9.42±2.15)mmol/L]、空腹胰岛素[(26.32±14.82)、(20.31±13.55)m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2、2.592,均P<0.05)。结论盐酸罗格列酮片联合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能提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予以研究,随机均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0±0.7)mmol/L,餐后2h血糖(8.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0±0.4)%,同参照组患者的(7.9±1.8)mmol/L、(12.2±2.5)mmol/L、(7.5±1.4)%进行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是3.3%,同参照组患者的20.0%进行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患者施行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受试对象为空腹血糖≥6.1 mmol/L以上者,进一步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标准为口服75 g葡萄糖,空腹血糖小于7.8 mmol/L(为1999年新标准下达前)、服糖后两小时血糖7.8~11.0 mmol/L列为观察对象,共108例.年龄45岁~69岁,平均49岁,男性43例,女性65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治疗);饮食加运动组(控制总热量、增加活动量降低体重);二甲双胍组(盐酸二甲双胍,125 mg~250 mg 3/d口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淮南朝阳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以及对照组(30例)。入院后均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联合运动、饮食控制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 对照组则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糖相关指标、治疗1个月后血脂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观察组:(6.60 ± 1.01)mmol/L比(7.76 ± 1.82)mmol/L、(10.43 ± 2.74)mmol/L比(14.05 ± 3.84)mmol/L、(5.90 ± 1.56)%比(8.46 ± 2.07)%, 对照组:(6.77 ± 0.95)mmol/L比(7.82 ± 1.38)mmol/L、(10.17 ± 2.23)mmol/L比(14.01 ± 2.63)mmol/L、(6...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讨论2型糖尿病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接收2型糖尿病患者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共计100例,分为5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利拉鲁肽治疗,另外50例为观察组,选择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治疗2个月后,有明显临床疗效,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餐后2小时血糖(10.5±1.36)mmol/L、空腹血糖(8.4±0.63)mmol/L,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8±2.92)mmol/L、(6.2±0.40)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C肽(2.44±0.63)ng/ml、餐后2小时胰岛素(62.9±8.11)u、餐后2小时C肽水平(6.80±0.39)ng/ml,空腹胰岛素(6.44±0.79)u,观察组患者分别为(2.09±0.23)ng/ml、(67.9±6.21)u、(7.82±0.69)m IU/L、(7.32±0.60)u,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予以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给药治疗,使患者的病症明显好转,使血糖有效的达到正常水平,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20.
杨燕  刘静  郭茜 《医疗保健器具》2010,17(9):159-159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82岁,主因"间断口干、多尿、多饮、多食10年,意识不清5小时"于2009年7月21日入院。 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尿、多饮、多食,确诊为"2型糖尿病",自服"苦瓜片胶囊",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间断出现。最初空腹血糖维持在6~8mmol/L,餐后2小时7~10mmol/L,但后来血糖逐渐上升。5年前改为诺和30R早11u、晚10u,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饮食运动规律,未系统监测血糖,偶测空腹血糖6~7m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