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延髓毛细血管网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恩潭  夏家骝 《解剖学报》1989,20(2):117-120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龄不脑视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人脑视皮质毛细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按立体学方法观测了不同年龄(14岁以下儿童4例,成年人2例,60岁以上老人2例)共8例人脑视皮质有纹区各层毛细血管的密度(各层均取40个数据).结果:成年组视皮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位于皮质第Ⅳc层)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1580.79±47.73mm/mm~3;儿童组为1087.19±44.90mm/mm~3;老年组为619.95±21.39mm/mm~3.经方差分析检验,P<0.01,说明在第三层血管网3c亚层三个年龄组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讨论了各年龄组之间视皮质有纹区毛细血管密度差异与机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人小脑内部毛细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政  萧鸿 《解剖学杂志》1997,20(3):253-256
应用甲醛碳素墨水灌注,按立体学方法测量并分析5例儿童(3~11岁)小脑皮质及髓质的毛细血管密度.结果如下:皮质深层(包括蒲氏层和颗粒层)毛细血管密度最高,为1137.25±204.95mm/mm~3,皮质浅层(分子层)次之,为647,68±153.18mm/mm~3,,髓质最低,为493.81±126.78mm/mm~3,经统计学分析表明三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于同一层次,小脑各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文内还讨论了毛细血管密度与小脑细胞构筑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人延髓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10例成人脑标本的延髓外部动脉;采用动脉X线造影法和透明法,在20例人脑标本上观察了延髓内部动脉的形态和供应。将延髓表面分为四区,供应各区的外部动脉可分为相应的4群。前正中群和前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舌下神经核、内侧丘系及部分锥体束等中缝两侧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大部分锥体束;外侧群动脉来自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网状结构、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来自脊髓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本文还讨论了延髓外侧区的血液供应及“终动脉”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一个血流动力学模型来讨论一类具有同向血流紧密层状排列的毛细血管网和组织间的氧交换。在此模型中,红细胞作栓塞运动,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携氧具有非线性关系,由此分析血液流变学性质对氧输运的影响。对所建立的氧输方程进行数值分析,利用龙格—库塔方法求数值解。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模式优于不考虑血液流变学性质的模式,更符合生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7岁。声嘶、饮水呛咳、双下肢乏力9月余。外院颈部B超示:甲状腺结节。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症状未缓解。入院查体咽反射减弱,Romberg征(+)。术前行B超、CT等排除神经系统肿瘤。头部横切位MRI见小脑肿瘤,最大径为3.5cm(图1)。2012年10月12日行全脑DSA,结果提示小脑肿瘤染色,双侧小脑下后动脉多分支供血,肿瘤紧邻右侧小脑下后动脉主干(图2)。  相似文献   

8.
敖竹君  包含飞 《解剖学报》1997,28(4):407-412,I014
为研究葡萄糖、精氨酸对新生大鼠胰β细胞中分泌颗粒的影响,选用Wistar新生大鼠,自出生后第2d起腹腔注射葡萄糖或葡萄糖加精氨酸,共6d。分别于出生后第10d、20d部腹取胰腺,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对β细胞颗粒进行立体定量分析,并根据体视学有关原理,β细胞粒的不同大小切面的频数分布,重建其球体大小的频数分布。结果显示,葡萄糖组的β细胞颗粒少量增加,其他参数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葡萄糖加精氨酸组的体密度  相似文献   

9.
背景: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发挥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 目的:观察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残余肾功能的保护及对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影响。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切除左侧肾脏上、下极各1/3,1周后切除右肾,建立残肾模型。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于切除右肾的同时在左肾静脉分别注射空质粒IRES2-EGFP和pCMV6-XL5-Netrin- 1-IRES2-EGFP。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的密度增加,肾小管胞浆中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 蛋白表达增加。提示神经轴突导向因子1裸质粒转染能明显改善5/6肾切除模型大鼠的肾功能,减轻残肾组织的病理损害和肾间质纤维化面积,增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密度、降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小管缺氧状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用常规免疫法和脾内直接注射抗原(SIgA)法免疫小鼠,平行作细胞融合实验,建立4株分泌抗人IgA McAb杂交瘤细胞株,所得McAb对人IgA有较高特异性和抗体效价,经免疫印染法表明对α重链呈特异性。用抗原竞争抑制ELISA和ELISA添加试验分析McAb的抗原结合位点,均表明McAb A4与A1b、A3b、A9针对不同的抗原位点。用于检测EB病毒VCA和EA的IgA抗体,显示满意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将为有关试剂的生产提供稳定的抗体来源。  相似文献   

1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猫髓吻侧腹外侧区的超微结构,结果如下:神经元胞体多为中,小型呈圆形或梭形,外形较规则。胞核圆或椭圆形,核仁清楚,胞质中可见各种细胞器。神经毡的结构较复杂,其中有许多有髓神经纤维的断面,无缝纤维较多,较细成束分布。大部分胞体的外表面均可见以对称性突触为主的轴-体突触,轴-体突触约占该区内突触总数的5%,轴-树突触约占92%,偶见轴-突突触,也可见连续性突触,嵴突触。突触小泡的类型有圆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SP样结构在成年鸡延髓内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延髓内的SP样神经元胞体主要分布于迷走神经背核、延髓背外侧及腹外侧网状结构。SP样纤维或终末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根内、外楔束核及其毗邻区、中介核和舌下神经核比较密集,而下橄榄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则较少。SP样轴突终末不但分布于非SP样胞体或树突区,而且还分布于SP样胞体或树突区,有的还伸至第四脑室室管膜下。  相似文献   

13.
试用体视学方法观测人鼻粘膜毛细血管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勇  余哲 《解剖学杂志》1993,16(5):419-422
采用无偏体视学方法对7例胎儿鼻腔外侧壁粘膜的毛细血管密度作了观测。鼻甲粘膜与鼻道粘膜之间,下鼻甲粘膜与中,上鼻甲粘膜之间,毛细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下鼻甲粘膜的毛细血管最丰富。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血管灌注和透明切片,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对30例脑桥内部动脉的分群,经行分支和供应范围进行了观察。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算了脑桥内部主要神经核团和纤维束的毛细血管密度。脑桥内部前正中群有三组长动脉,分别由脚间窝下端,基底沟中部和盲孔处穿入,这些动脉在向脑桥被盖部经行和分布的过程中,可形成多级直角分支,使之呈“垂柳状”外观。脑桥内部的毛细血管构筑,在透明切片上,可显示出神经结构的轮廓。其中上橄榄核的毛细血管密度最高,小脑上脚的毛细血管密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伽玛刀不同剂量照射正常大鼠尾壳核后延髓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本研究用γ 刀从10 Gy 至100 Gy 十个不同剂量级照射一侧尾壳核,3 个月后,进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证明:在延髓中尾段的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表现出如下反应:(1) 阳性反应细胞增加,肥大型细胞明显增多;(2) 从低剂量至高剂量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反应也从延髓周边向深部扩展;(3) “延髓内脏带”内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反应尤为明显;(4) 舌下神经核等处的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出现较迟。以上所见提示:γ 刀照射一个局部可产生广泛的反应,远离靶区的延髓的反应与照射剂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γ-刀不同剂量照射正常大鼠一侧尾壳核后3个月,远离靶区的延髓中尾段内Fos的表达和变化及与剂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10Gy至100Gy10个级别剂量照 射大 侧尾壳核,3个月后,用ABC法对延髓中尾段切片进行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 在延髓内脏带、三叉神经尾侧亚核、三叉神间质核、延髓背侧网状核和下橄榄核等处出现多少不等的Fos阳性细胞:胞核阳性、胞浆阴性;胞浆阳性、胞服性;胞核  相似文献   

17.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成年大鼠延髓内含前-原脑啡肽(PPE)mRNA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NK)与亮氨酸-脑啡肽(L-ENK)免疫反应神经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含PPEmRNA的神经元胞体,多数分布在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等形成的一条从背内侧到腹外侧区的弧形带内。M-ENK与L-ENK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神经元胞体、纤维和终末)也主要密集分布在该带内。本结果对ENK(M-ENK和L-ENK)参与延髓内脏功能活动的调控过程,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内Fos表达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陈良为  饶志仁 《解剖学报》1995,26(2):127-131
用抗Fos蛋白和酷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两种内脏伤害性刺激诱导的大鼠延髓Fos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进行了观察。提示延髓内脏带半数以上的儿茶酚胺神经元参与对内脏伤害性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