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所谓之“汗出”,即现今之“汗证”。根据汗出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临证以自汗、盗汗为多见。《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条共77条,以自汗为多,盗汗、战汗、脱汗论述较少,而黄汗一词未提及,在《金匮要略》中有专门论述。自汗在症状表现上又可分为大汗出、微汗出、汗出、手足濈汗出、头汗出剂颈而还、额上微汗出、额上生汗等。现将《伤寒论》中有关汗出一证的证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盗汗非独阴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汗,指寐时汗出,觉时汗止之证。盗汗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尤责之于阴虚。关于这一点,历代医家也持不同的见解,如《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所以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相似文献   

3.
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至汗液外泄失常的临床上常见病证。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措》中就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一般认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丹溪心法》中说:“自汗属气虚,阳虚…,盗汗属血虚,阴虚。”但细究医史,结合临床可发现亦非尽然。正如《景岳全书·汗证》中说:“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现就白长川主任治疗上述少见汗证验案三则整理如下。1阴虚自汗 胡某,男,6…  相似文献   

4.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汗证在临床上又分自汗与盗汗。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曰 :“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 ,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 ,盗汗必属阴虚也。”[1 ]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 ,既可单独出现 ,也常伴见于其他疾病过程中。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汗证时 ,一定要辨证求因 ,审因论治。由于《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著作中所记载的药方大多药味较少 ,组方严谨。笔者常用这些方加减治疗汗证 ,每获良效。现择病例几则介绍如下。例 1 ,王氏 ,女 ,72岁。 2 0 0 3年 5月 6日就诊。患者自诉近…  相似文献   

5.
汗是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常见的一种表现,在《内经》中多有阐述,汗是由阳气蒸化人体津液所化。对汗出的分类有生理之汗和病理之汗之分,其中病理之汗又分为:汗不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局部汗出。同时阐述汗出机理的四方面:汗源、汗出的动力、汗出的门户、汗出调控。  相似文献   

6.
盗汗,系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后汗止之证。《内经》称其为“寝汗”,至《伤寒论》、《金匮要略》方称为“盗汗”,后人多沿袭这一名称。盗汗乃内伤杂病和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历代医家多从虚证论治,尤责之于阴虚。然临床实践表明,盗汗病因多端,既非纯属虚证,也绝不止阴虚一端,更有阳虚、血虚、风邪、热邪、湿热、瘀血、食积等多种不同情况,临  相似文献   

7.
黄汗证治     
黄汗是以汗出黄柏汗,染衣着色或见(?)重乏力,纳呆口干以及发热为主证的病证。黄汗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由于湿热蕴蒸所致。早在《金匮要略》中就有关于黄汗的论述。该书张仲暈在水气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讨论了黄汗的病因,主证和治疗方药。他指出:“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也就是说水湿内浸是黄汗的主要病因,同时认为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是黄汗的主要临床特征,在治疗上提出了芪芍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对  相似文献   

8.
对《金匮要略》中关于黄汗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脉象及治疗等,以个人之所见,提出下列体会,供同道参考。一、黄汗的病因病机:黄汗一证首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第3条“……。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第22条“……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原文说明黄汗证的病因与汗出入水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患者多因表虚,寒湿乘虚而入,寒湿外淫形成水湿内阻。寒与湿相搏结,流滞肌肤关节,阻遏卫阳不能外达,郁久伤及营分,迫邪外出,故黄汗出。肺合皮  相似文献   

9.
蔡小媚 《西部医学》2014,45(3):38-39
<正>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相似文献   

10.
邹澍宣  罗洋 《开卷有益》2008,(12):31-31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证。汗证包括自汗与盗汗。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一、治疗原则治疗本病当辨证施治,分清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泄之。自汗多因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论述“汗”的条有一百余处,笔以《伤寒论》原为依据,分析了汗出的分类及机理,并指出从汗证可分析病机、辨别证候、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讨论了汗法的应用、汗出禁忌、误汗变证等问题。从而揭示了汗与人体阳气和阴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盗汗乃卧则汗出,醒则汗止。前人一般认为是阴虚所致,故多治以滋阴清热。但我在实习中观察到,盗汗阴虚者有之,阴不虚者亦有之,其重点不在阴虚与否,而在阴阳失调。证实了张景岳所云的:“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故对盗汗的辨治,须以辨阴阳为要则,以调阴阳为主法。  相似文献   

13.
论阳明之汗     
《伤寒论》阳明病属里实热证,“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其外证云何?“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7)。里热外达,必见身热;热蒸液泄,汗自出焉。观太阳中风有自汗,少阳有合目则汗,少阴亦有阳虚不能固表而自汗出,但均不如阳明汗出为甚,故仲景云:“阳明病,法多汗”(201)。阳明之汗与化燥、成实、发黄等证之机转至关紧要,谨试论之。  相似文献   

14.
郑伟达教授认为治疗汗证应首辨寒、热、虚、实,自汗与盗汗皆以营卫不和为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自汗多兼肺脾气虚、里热蒸迫、心血不足、阴虚火旺等证,盗汗则以阴虚火旺、心血不足居多。郑伟达教授治疗汗证喜以桂枝汤为主,自汗多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加减,盗汗多用桂枝汤合当归六黄汤加减。自汗特效方与盗汗特效方为郑教授临证治疗汗证常用方剂,辨证加减,恰当施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浅谈《温疫论》中的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又可的《瘟疫论》是我国的第一部温疫病专著,书中不仅首次提出了疫病的病因为外感异气,还提出了邪伏膜原,明确了病位。吴氏在治疗疫病中认为“从内解者,用攻下之法,从外解者,或发斑,或战汗、狂汗、自汗、盗汗”,虽然吴氏对下法尤为推崇,但是对汗法也非常重视。汗法是治疗的八法之一,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对汗法的系统论述,宋代汗法出现了寒凉轻宣剂,元末医家王履更直接地提出了对温病与热病“治以辛凉苦寒”。历代汗法的发展对吴氏用汗法治疗温疫病提供了借鉴。1发汗机理的阐释吴又可在“内壅不汗”篇指出:“盖发汗之理,自内以达表。今…  相似文献   

16.
<正>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来即止的一种病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本证虽无性命之忧因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而对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案而受到重视。盗汗一词最早见于《金贵要略、血痹虚劳病篇》:"男子平人脉虚弱细微者盗汗也。"盗汗属阴虚之说大概起于明代时龚廷贤《寿世保元、汗症》日:"盗汗者寐中汗出、通身如浴觉来方止、属阴虚营血之所主也。"因虚则生内热而阳气偏旺,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而卫表暂不密内热迫津外泄而盗汗。《丹溪心法、自汗》认为"盗汗属血虚、气虚。"《景岳全书、汗症》云:"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自汗盗汗亦有阴阳之症不得自汗必阳虚盗汗必阴虚也。"出汗病机《素问、阴阳别论》已阐明"阳加于阴谓之汗。"吴鞠通云:"汗也、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  相似文献   

17.
急性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有黄疸、胁痛、肝脾肿大和腹胀等证。在我诊治的急性肝炎患者中,除见上述证候外,大多还伴有盗汗现象(包括无黄疸型肝炎患者)。此症因文献较少谈及,且与《伤寒论》中“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之论有出入,故特提出以资参考。《临证指南医案·汗门》谓:“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盗汗  相似文献   

18.
笔者研习经方多年,常用桂枝汤及其类方治疗诸多疑难杂症,兹择要分述如下。1 治验举隅1.1 长期自汗盗汗或低热 这类病症临床上往往原因不明,兼见症少或不明显,各项检查也无异常,与《伤寒论》所谓“藏无他病”之语暗合,证属营卫不和或表气不固所致。 自汗与盗汗本为二症,有的单见其一,有的二者并见;有的全身出汗,有的仅见头汗出或半身出汗。病程长久,选用益气、温  相似文献   

19.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对汗证的阐述系统全面,其论治汗证时均以阴阳为本,并提出查脉证有火无火辨汗证阴阳。其指出自汗、盗汗各有阴阳,尤应重视阴汗的存在;战汗之难出者为病态,为阴证,需培补元气助汗出病愈;头汗亦分阴阳两证,即邪热上壅之阳证和阳气内脱之阴证,应分辨阴阳论治;小儿汗证应识常与变,重视汗出过多之变及病情之变,而辨阴阳论治。张景岳对汗证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后世治疗汗证的理论和方法,对当今临床诊治汗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常见的汗证有自汗、盗汗之分 ,不因劳动 ,也非炎夏盛暑而津津汗出的 ,谓之自汗 ;睡时汗出 ,醒后汗收的 ,称之盗汗。前人有“自汗属阳虚 ,盗汗属阴虚”之说 ,故治盗汗多采用养阴清热为主。而复杂多端的临证并非所然 ,盗汗亦非独阴虚所致。兹举验案 4例 ,以资印证。1 瘀血盗汗曾某 ,男 ,36岁 ,干部。 1 999年 1 2月初诊。患者三个月前骑摩托车致头、胸、腰部受伤 ,经治疗后体伤得愈 ,唯天亮时盗汗 ,衣湿如浸。盗汗发作时胸口发闷 ,身轰热而汗出即醒。即使寒冷之日复如此。曾行头颅CT、心电图、胸片、腰椎片检查均无异常。服用白参、六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