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了10例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心律失常的原因有: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丛迅速减少、纵隔移位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及心脏后负荷增大;全肺切除时易损伤迷走和交感神经在主动脉弓与支气管分叉处构成的心丛,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疼痛、失血、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术后胸腔压力失衡、患者过早过度的活动等因素。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戒烟至少2周,通过综合治疗改善肺功能;术中预防;术后要注意早期充分地供氧,防止低氧血症,持续有效地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腔压力平衡等措施。认为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所致,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重症监护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选择合理的重症监护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连续收治并行肺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心电图监护结果及胺碘酮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12例(15%)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全肺切除术的患者中有4例(40%)发生心律失常,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中有8例(12.7%)发生心律失常,肺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无一例发生心律失常.年龄≥50岁、合并心肺疾病和全肺切除是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12例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后,10例得以纠正.结论 持续心电监护可以监测肺癌患者术后的心律失常.胺碘酮能够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可用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防全肺切除并心包开窗术患者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行全肺切除并心包开窗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与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评估肺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对存在心律失常高危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制订活动计划、预防便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引流管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高危患者早期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肺癌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老年肺癌患者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肺癌患者一侧全肺切除术的护理措施,重点为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功能、循环功能等的变化,防止并及时处理急性呼吸衰竭、低血容量循环障碍、肺水肿、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肺炎等并发症,同时加强体位护理、保暖、呼吸道湿化、胸腔引流管、机械通气护理及心理护理等一般护理项目,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结果:本组术后使用呼吸机7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35例,急性呼吸衰竭呼吸功能不全2例,肺水肿2例,肺部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严密地监护措施,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1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总结39例老年全肺切除术患者呼吸循环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体会.术前对心肺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劝告患者彻底戒烟;术前指导进行体力锻炼和呼吸功能锻炼,提高心肺功能储备.术后严格控制补液量及速度,预防右心衰竭、肺水肿;稳定血氧分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维持纵隔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以预防心律失常;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规范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健侧肺感染及肺不张.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2例(5%),肺部感染3例(8%),均经对症治疗纠正.39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后ICU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6例肺结核毁损全肺切术后ICU护理,对其术后呼吸、循环系统护理观察。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成功脱离机械通气,拔除气管导管,其中急性肺水肿4例,心律失常6例,纵隔摆动2例,经及时处理后治愈。无一例出现呼吸和循环严重并发症。结论ICU监护是肺结核毁损全肺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部分左心房切除的全肺扩大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可行性。方法:1999年7月至2008年3月,21例患者实施部分左心房切除的全肺扩大切除术治疗Ⅲ期中央型肺癌,未采用体外循环方法。结果:全组无术后死亡,平均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是2d和7.9d。有3例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并发呼吸功能不全,经治疗后痊愈。平均5年生存期19.1%。结论:部分左心房切除的全肺扩大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是一项可行的手术方式。通过术前经PET-CT的筛查排除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术中对左心房受侵犯情况的仔细探查和彻底切除可以得到较好的手术效果,起到局部控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1例老年肺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前均通过手术安全性评估,但术后出现呼吸衰竭再次插管者7例.其中右全肺切除5例.左全肺切除2例;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9例,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例.频繁室性心律失常2例;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衰竭者3例,所有患者经正规围手术期处理后无一例死亡。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早期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强调积极地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肺癌全肺切除25例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2033-2033
2003年4月~2005年3月,我院行肺癌全肺切除术25例,术后给予积极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9例;30~65岁,平均54岁;行左肺全切20例,右肺全切5例,发生纵隔移位3例。经给予开放胸管引流,改变体位,患者呼吸困难、缺氧症状得到缓解。2术后护理2.1病情观察①评  相似文献   

13.
前纵隔肿瘤切除术32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纵隔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6.4d,术后出血再次开胸止血1例,并发复张性肺水肿1例,心律失常5例,经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对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总结分析52例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肺切除并部分左心房切除的晚期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后护理,探讨该类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术后共发生各种心律失常20例次,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0例,心房颤动、频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各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纤颤2例。护理对策为:积极预见和防止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并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电监测,纠正低氧血症,对发生的心律失常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本组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肺癌并部分左心房切除术后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积极去除诱因,实施科学的治疗与护理是减少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21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45例术后48 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者45例(8.6%),包括联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患者年龄超过70岁、氧合指数150 mm Hg、全肺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减退、高血压及低血钾的患者,发生术后心律失常概率明显增加;其中术前肺功能减退和全肺切除手术是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促进有效排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为702例患者施行了开胸手术,围手术期通过心电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男439例,女263例,12~75岁,平均44岁。肺癌393例,肺结核162例,结核性脓胸65例,纵隔肿瘤51例,食管癌31例;全肺切除术59例,肺袖式切除术67例,肺叶切除术413例,胸膜肺切除术16例,胸膜剥脱术62例,胸改术3例,纵隔肿瘤摘除术51例,食管癌根治术31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46例,其中房性心律失常32例,室性心律失常1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绞痛9例,心肌梗塞6例,其中死亡1例。1.2监护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单侧全肺切除术围手术期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42例行单侧全肺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护理干预。结果:全麻下行左全肺切除35例,右全肺切除7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例,活动性出血,经二次开胸止血1例,呼吸衰竭1例,严重心律失常2例,支气管胸膜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治愈。患者住院时间为7~30 d,平均14.5 d。结论: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是减少单侧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达到预期疗效的保证。术前需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呼吸道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给予积极处理,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9.
肺癌全肺切除术30例术后复苏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例肺癌全肺切除术入住ICU患者给予严密监护与精心护理,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29例中,并发对侧气胸1例,肺水肿1例,经对症处理,顺利度过危险期转出ICU至普通病房.认为术后复苏期护理是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9例全子宫切除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9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危险期,且并发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护理。结论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重点在于预防,即早发现、早处理,及时制定相应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