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减少急诊医疗纠纷的举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及患者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医患矛盾日渐增多。急诊科作为临床一线接待急危重患者的窗口,因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变化多端,急诊医护人员的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诊治风险大,社会责任重,同时随着急诊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的提高以及预后难以预测^[2], 相似文献
2.
提高急诊质量管理的“六个环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医疗管理体系和流程已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医院管理的改革和创新已势在必行。作为宿迁市唯一家三级医院,急诊及危重患者总数常年居全市首位,急诊管理面临着挑战。为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力求做到医疗质量使患者放心、医疗服务使患者满意,宿迁市人民医院着重抓“培养急诊专业人员、加强急诊岗位培训、规范急诊诊疗流程、强化交接班制度、改进服务模式、定期考核测评”六个环节,以全面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痤疮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护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本院皮肤科门诊615例痤疮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病人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其学习、就业、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后,不仅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解除其心理障碍,而且也提高痤疮治疗效果。结论 作为患者心理护理以及卫生宣传,对于痤疮防治以及提高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诊抢救室是接收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专门科室,急诊患者有其特殊性,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为了加强抢救室的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减轻患者负担,北京医院自2007年3月开始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无陪护抢救室,即无家属陪护的相对封闭式抢救室.实施无陪护护理过程中,笔者不断摸索和改进,完善管理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基础护理,不断总结与反馈,在抢救室无陪护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一套抢救室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之医学知识和法律观念的普及和媒体的宣传,公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颁发以来,患者在医疗服务中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日益增强,护患纠纷明显增加,这不仅会长期困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同时还会干扰日常工作[1].如何良好解决成为医院管理的重大课题,因为护患纠纷也是医患纠纷的一部分,通过武警总医院加强绩效考核注重提升医疗质量、在以患者为中心、患者满意为核心的调查中分析与归纳,对其中护患关系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急诊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57-58
通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现代化,意外伤害病例呈逐年增多趋势,以车祸、坠落伤、刀伤为主要致伤原因。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的创伤〔1〕。多发伤的及时正确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死存亡。严重多发伤伤情重,变化快,且多合并休克及低氧血症,若处理不及或不及时,死亡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迅速的抢救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成功至关重要。1临床资料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抢救严重多发伤19… 相似文献
7.
曾红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35-38
1建立院长领导下的急诊管理体制,健全医院急诊指挥系统急诊管理应实行业务主管院长直接领导下科主任负责制的管理体制。急诊工作既要形成独立的运行系统,又要与医院各科室、各部门紧密联系。重大抢救时,要调动全院各部门的力量予以配合。实行条块结合,行政以块为主,医疗业务工作以条为主。成立院级急救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事件急性传染病等医疗救援队,各级领导小组及救援梯队应构成有效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2适应急诊急救任务,改善就诊环境急诊科应独自成区,标志醒目,光线明亮,布局相对合理,应有宽敞的急诊诊室。有较为完善的支持系统一急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的作用.方法 调查分析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检查护理工作缺陷率,发放问卷来调查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品管圈活动可发现并解决氧气雾化吸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是改进氧气雾化吸入护理质量、改善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群体事故时有发生,尤以创伤类群体事件最为多见。如何有效、快速处置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命和事故的损失。右安门医院急诊科是以创伤为特色的科室,从2007年。2010年共接诊处置9批次123例创伤患者,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及突发性事件致伤的患者救治的场所,人员流动性大.其中突发群体事件患者是特殊的一类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难以预料和避免,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病员的伤情差异大,但积极有效的处置和有序的组织管理,有助于将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并使受伤的患者得到最及时的救护和治疗[1]. 相似文献
12.
13.
本科临床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后会遇到众多急诊患者,然目前国内众多医科院校未能开展急诊医学的系统教育[1,2].笔者在实习带教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完成急诊临床实践,尤其是基本急救医疗技能.因此,温州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成立研究组进行了<急诊医学>选修课的教学改革,目的为通过加强临床实践,提高学生临床急救技能,提升急诊医学选修课教学质量,为进入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本院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工作的48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护士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评估两种管理模式的效果。结果在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下展开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改善护理指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低钾血症的急救效果,总结急诊常见低钾血症临床特点、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常州市第一医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低钾血症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观察组34例。观察组采用灌肠补钾和静脉补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对2组低血钾患者在补钾过程中不良反应和补钾后血钾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钾恢复情况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急诊低血钾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诊荨麻疹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诊荨麻疹患者70例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5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整体效果、护理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研究组SDS抑郁情绪评分、SAS焦虑情绪评分、DLQI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针对急诊荨麻疹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具有确切的效果,有利于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生活质量提高,而且大部分患者十分满意,值得在临床中大范围应用、普及。 相似文献
18.
安宏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12):756-757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具有高效,广谱解毒效应的吸附装置来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尤其适用于脂溶性高,体内分布容量大,易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或毒物[1].它的优点是不受毒物分子大小、水的溶解度和与蛋白质结合与否的影响.对急性中毒患者应迅速确定诊断,评估中毒程度,尽快排除尚未吸收的毒物,对已被吸收的毒物,迅速采取排毒和解毒措施,积极对症支持治疗[2].现对我院2例药物中毒急诊行血液灌流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任建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7(9)
目的 调查急诊急救中医护配合现状,为提高急诊急救医护人员配合意识和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北京4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急诊急救一线工作的医生、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医生和护士对目前医护关系评价得分处于中上水平(4.28±0.77 vs 3.82±0.87,P<0.05),75.86%的医生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合作者,24.14%认为护士是医生的助手;8.62%的医生认为与之配合的护士急救知识不足,20.41%的护士认为自身急救理论知识不足.20.69%的医生和12.25%的护士认为护士的急救技能尚不能很好的完成日常急救任务.结论 "并列-互补"型医护关系正在形成,为良好的医护配合打下基础,急救护士应加强护理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促进医护间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恢复冠脉血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1]。它可以尽早充分地开通“犯罪”血管,挽救存活心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