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串珠状镰刀菌毒素Fusarin C对巨噬细胞(Mφ)介导的细胞毒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usarin C强烈抑制巨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体外活化的Mφ介导的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和溶瘤细胞作用(MTC),对短小棒状杆菌(Cp)体内活化的Mφ所介导的瘤细胞增殖抑制作用(CS)也有明显的抑制,但对Mφ的免疫吞噬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雷公藤对胸腺依赖性(TD)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TI)抗原诱导的抗体反应的不同影响。雷公藤抑制小鼠对TD抗原诱导的定量溶血分光光度计测定(QHS)反应和溶血空斑形成细胞(PFC)反应,但对TI抗原诱导的QHS反应、PFC反应和脂多糖(LPS)诱导的B细胞增殖反应不发生明显的影响。结合另文报道雷公藤对小鼠脾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功能的抑制作用,说明雷公藤对B细胞功能没有明显的直接抑制效应。其对体液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是通过T抑制辅助性细胞功能而间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研究新突破——诱导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苏俊  季晓辉 《医学综述》2006,12(15):905-907
树突状细胞(DC)不仅具有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至T细胞的功能,而且还参与免疫耐受的形成。近来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T细胞的过度活化可能与DC功能失调有关。SLE患者血清中的IFN-α诱导物可促进正常单核细胞向DC的分化,髓样和淋巴样DC有异常迁移行为。SLE患者的主要自身抗原抗体也可诱导DC通过MyD88不依赖性通路直接激活。本文主要就DC的诱导免疫耐受功能以及其成熟过程的影响因素,在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B细胞淋巴瘤中,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表现为异常活化或恶性增殖。靶向B细胞的免疫治疗包括直接治疗策略和间接治疗策略。直接治疗策略采用抗CD20抗体、抗CD22抗体等与B细胞特异性结合,诱导B细胞凋亡或通过抗体的Fc段介导的抗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发挥直接的清除作用。间接治疗策略通过干扰其他免疫细胞(如T细胞)与B细胞的作用,阻断B细胞活化所需的第二信号;或者靶向一些能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的因子,通过拮抗这些因子的功能间接影响B细胞的功能。本文将简要介绍B细胞靶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疫苗大都是通过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即通常称之为体液免疫的机制而起作用。在液体免疫中,抗体的产生可以依赖、也可以不依赖于T细胞。在前一种情况下,抗原被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D抗原;后者则被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简称T_I抗原。典型的T_D抗原如可溶性蛋白、细胞抗原等,它诱导的抗体产生细胞来源于Lyb5-B细胞。典型的T_I抗原如可溶性多糖、脂多糖等,这类抗原诱导Lyb5~ B细胞成为抗体产生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IL-18是否参与调节T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激活的单核细胞的功能及其细胞内机制。方法:采用磁珠分离技术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纯化T细胞和单核细胞,被植物血凝素(PHA)预刺激的T细胞用多聚甲醛固定后按41与单核细胞共培养。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18的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表面IL-18受体α链的表达(IL-18Rα)。结果:PHA刺激48 h或72 h的T细胞诱导单核细胞产生的TNF-α显著高于未接受PHA刺激的T细胞。单独培养的单核细胞和T细胞几乎不产生TNF-α。T细胞直接接触可诱导单核细胞产生IL-18,且该作用能被核因子(NF)-κB抑制剂N-乙酰基-L-半胱氨酸(NAC)和磷脂酰肌醇(PI)3-激酶抑制剂LY294002分别抑制,但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SB203580对之无作用。与T细胞共孵育24 h的单核细胞表面IL-18Rα的表达明显上调。单克隆的IL-18中和抗体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与T细胞共孵育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IL-18不能促进单纯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但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由于接触T细胞膜而激活的单核细胞产生TNF-α,且该作用可被NAC和LY294002分别拮抗,但不受SB203580影响。结论:T细胞可通过直接接触诱导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18,上调单核细胞表面的IL-18R,并激活单核细胞内的NF-κB和PI3-激酶。IL-18可增强T细胞接触激活的单核细胞分泌致炎细胞因子的功能,该作用依赖细胞内NF-κB和PI3-激酶途径的激活。  相似文献   

7.
张萍  彭军 《北京医学》2008,30(3):156-158
目的 探讨新城疫病毒(NDV)和紫外线灭活的新城疫病毒(NDV-UV)在体外诱导人巨噬细胞(M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经贴壁黏附法得到Mφ细胞,用NDV和NDV-UV分别诱导Mφ细胞16h作为效应细胞,Hep-2细胞作为靶细胞,然后用MTT法测定Mφ细胞杀瘤活性,并进一步比较NDV和NDV-UV对Mφ细胞杀瘤活性的影响.结果 NDV和NDV-UV诱导的Mφ细胞对Hep-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8.46±1.70)%、(22.65±2.76)%,均高于未诱导组的(6.31±0.96)5(P<0.01),而NDV诱导组的杀瘤率高于NDV-UV诱导组(P<0.01).结论 NDV和NDV-UV能在体外诱导人外周血Mφ细胞,使之杀瘤活性增强,NDV的诱导作用较NDV-UV强.  相似文献   

8.
Liu BC  Sun J  Liu H  Chen L  Chen Q  Fan L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7):1470-1474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在介导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人肾近端小管细胞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用 [3 H] 亮氨酸掺入、考马斯亮蓝蛋白质定量技术分别观察抗CTGF抗体对AngⅡ诱导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 (HK 2 )细胞内蛋白质从头合成及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抗CTGF抗体对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抗CTGF抗体对AngⅡ诱导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结果 AngⅡ可以显著诱导细胞内[3 H] 亮氨酸掺入和细胞内总蛋白质含量增加的作用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抗CTGF抗体对AngⅡ诱导的细胞内总蛋白质含量、[3 H] 亮氨酸掺入量的增加有抑制作用 ,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AngⅡ作用于细胞 4 8h后 ,细胞平均直径、G0 G1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 (均P <0 0 1) ,抗CTGF抗体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直径增加和细胞周期阻滞 (均P <0 0 5或P <0 0 1)。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肥大 ,CTGF可能介导了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macmphage,Mφ)是免疫系统中最具多向性功能的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噬菌、杀菌、促炎或抗炎作用等。另外,Mφ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抗原提呈等途径发挥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抗原和效应 T 细胞(如辅助性 T 细胞1型、2型、3型和调节性 T 细胞等)及其分泌产物可以影响 Mφ的表型和异质性。近年,不同 Mφ亚型已被证实,最具特征性的 Mφ是经典激活 Mφ(classically activatedmacrophages,caMφ),可在辅助性 T 细胞1型(Th1)分泌因子(γ-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环境中被细菌脂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化三硫(diallyl trisulfide,DATS)在体外对T24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方珐:应用荧光染色形态学观察DATS作用后T24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DATS作用后T24细胞中caspase-3、PARP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研究其分子机理.结果:DATS可明显诱导T24细胞细胞凋亡并呈显著剂量依赖性.DATS作用于T24细胞后,procaspase-3表达减少,同时出现PARP的裂解片段,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DAlS作用于T24细胞后,p-PDK1,p-Ser 473-Akt的表达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但t-Akt的表达不受影响.DATS作用于T24细胞后,Bax表达逐渐增高,Bcl-2的表达逐渐降低,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DATS能诱导T24细胞凋亡,凋亡的诱导作用呈显著剂量依赖性.DATS诱导产生凋亡的机理可能通过抑制124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调节Bcl-2家族蛋白,并最终诱导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Ⅱ(IL-2)是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活性因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IL-2的抗肿瘤作用不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是通过诱导和激活抗体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NK细胞等)杀伤肿瘤细胞。IL-2还能提高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本文就白细胞介素Ⅱ(IL-2)的抗肿瘤作用原理及对各种肿瘤细胞的影响作出阐述,并对IL-2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人外周血 T细胞 (PBT)在不同刺激时蛋氨酸腺苷转移酶 (MAT) m RNA的表达和细胞内 MAT活性的变化。 方法 :半定量 PCR和 MAT酶活性检测法。 结果 :人 PBT只表达 MAT- 。经 IL - 2、PHA和抗 CD3抗体刺激后 ,人PBT MAT- m RNA的表达分别增加 (8.9± 2 .1)、(7.7± 1.9)和 (8.0± 1.8)倍 ,表达高峰分别出现在刺激后 8、4和 8h;MAT- 活性在 48h内持续升高 ,分别是未刺激时的 4、3.9和 3.3倍。 S-腺苷蛋氨酸 (SAM)能低水平增加人 T细胞产生的IL - 2和 IFN,0 .1m g/ ml SAM能反馈抑制 PHA和抗 CD3抗体诱导的 MAT- 的表达和活性 ,以及 PHA和抗 CD3抗体诱导的 IL - 2和 IFN产生 ,但对细胞增殖无影响。结论 :MAT参与 T细胞的活化过程 ,大剂量 SAM可能通过对细胞内物质的过甲基化抑制 PHA和抗 CD3抗体介导的 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细胞间免疫调节研究有较大发展,尤其对调节性T细胞在调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认识。历来认为,抗原进入免疫系统以后,由抗原呈递细胞(APC)呈递抗原给T辅助细胞(T_H),T_H或其释放的可溶性因子(T_HF)激活B细胞,形成抗体形成细胞(AFC),产生抗体。T_H并在白细胞介素-2(IL-2)的参与下,诱导前身T细胞增殖分化细胞  相似文献   

14.
鲍晶晶  徐军发 《广东医学》2012,33(8):1188-1190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类独立的淋巴细胞群,它无需预先致敏即可直接杀伤靶细胞。NK细胞抗肿瘤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靶细胞凋亡、释放效应细胞因子、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 dependent cell 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作用等途径发挥作用。近十几年来对NK  相似文献   

15.
抗原刺激机体后所产生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抗体应答,包含带有此种抗原的巨噬细胞和T、B细胞之间的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信息传递是由若干可溶性因子所介导。 T细胞产生的辅助因子对产生细胞毒的T淋巴细胞(CTL)的诱导,以及激发B细胞分化为抗体形成细胞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了分析。用PPD刺激经结核杆菌(Tbc)致敏的T细胞培养物的无细胞上清液(CFS),即含有作用于CTL前体的杀伤辅助因子和使B细胞激活  相似文献   

16.
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多认为与自身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T细胞亚群功能与凋亡异常、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等有关。而最新研究表明,B细胞活化因子/增殖诱导配体的过度表达在ITP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不清。抑制其过度表达从而治疗ITP,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免疫应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体的免疫系统是—个重要因素,抗原本身的性质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可分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和非胸腺依赖性抗原。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被认为是胸腺依赖性抗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如缺乏T细胞的辅助作用,此种类毒素就不能激活B细胞,从而不能产生抗体。本试验用T细胞缺陷型动物模型,证实了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在免疫过程中对T细胞的依赖性,说明T细胞和B细胞在免疫过程中的相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树突状细胞在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假设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异常,可能与树突状细胞功能障碍有关。方法:将慢性乙肝患者(试验组)血液树突状细胞的两种前体细胞———髓样树突状细胞(m 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数量、表型及功能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两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m DC和pDC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血液标本经分离体外培养发育成熟的m DC对多种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C则无明显变化。因此,试验组成熟后表达CD80和CD86的m DC比例较对照组小。而且…  相似文献   

19.
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是免疫系统中最具多向性功能的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噬菌、杀菌、促炎或抗炎作用等。另外,mφ还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共刺激分子和抗原提呈等途径发挥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功能。多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微生物抗原和效应T细胞(如辅助性T细胞1型、2型、3型和调节性T细胞等)及其分泌产物可以影响Mφ的表型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4-羟苯维胺脂(4-HPR)联合阿霉素对人源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株T24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探讨两者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采用MTT法评价4-HPR、阿霉素对T24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HPR、阿霉素或两者联合应用时对T24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4-HPR具有诱导T24细胞凋亡的作用,4-HPR与阿霉素联合用药有明显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的协同作用。结论:4-HPR对T24细胞的凋亡作用存在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阿霉素联合用药能缩短抑瘤效果的作用时间,减少阿霉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