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盼盼  胡欣  郭莉  刘炜  李妍  杨顺娥 《广东医学》2014,(16):2552-2555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患者不同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确诊的维吾尔族、汉族DLBCL患者167例,应用Hans分型方法分为GCB和non-GCB型,研究维吾尔族、汉族两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IPI评分、结外受侵情况、Ann Arbor分期、CD10、Mum-1及免疫亚型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结外受侵及免疫亚型可独立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P值分别为0.007、0.000和0.001。结论 GCB型较non-GCB型预后好;民族与预后之间无相关性;老年、高IPI评分、有结外受侵、Ⅲ期和Ⅳ期、CD10阴性、Mum-1阳性及non-GCB型的DLBCL患者预后差;年龄、结外受侵情况和免疫亚型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佳莉  罗茜  张敏 《西部医学》2020,32(10):1517-1520+1524
目的 探讨弥漫大B 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p53 依赖性凋亡调节物(TP73 AS1)的检测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09例DLBCL患者为DLBCL组,同期110例淋巴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 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TP73 AS1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骨髓侵犯情况、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全身(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组织学形态的关系,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TP73 AS1对DLBCL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COX分析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LBCL组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P<0.05)。与LncRNA TP73 AS1低表达组相比,高表达组年龄(≥60)、部位(结内)、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IPI评分(中高危)、LDH(异常)升高(P<0.05),生存率降低(P<0.05)。LncRNA TP73 AS1高表达、Ann Arbor分期(Ⅲ Ⅳ)、ECOG评分(>1分)、B症状(有)是影响BLBC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LBCL组织中LncRNA TP73 AS1水平升高,LncRNA TP73 AS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关系密切,LncRNA TP73 AS1可作为预测DLBCL预后不良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学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NGCB)亚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预后判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1例DLBCL患者中GCB亚型18例,NGCB亚型43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年龄、性别、民族、临床分期和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患者中GCB、NGCB亚型的分布情况.结果:Ⅰ Ⅱ期、Ⅲ Ⅳ期患者GCB、NGCB亚型分别为77.8%、41.9%;22.2%、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IPI评分0~2分、3~5分,患者GCB、NGCB亚型分别为83.3%、41.9;16.7%、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少数民族患者NGCB和GCB亚型分别占72.1%、38.9%;27.9%、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BCL中的两种免疫学亚型GCB和NGCB可能与患者病情进展、恶性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4.
朱君涵  胡欣  李妍  梁霄  马小平  杨顺娥 《广东医学》2014,35(15):2357-2359
目的 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学亚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16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Hans法则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两类免疫亚型,采用x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与免疫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中GCB亚型占34.4% (22/64),non-GCB亚型65.6%(42/64).汉族中GCB亚型占33.0%(34/103),non-GCB亚型占67.0% (69/103).维、汉族DLBCL患者免疫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56).汉族DL-BCL年龄、IPI评分与免疫学亚型有关(P<0.05),Non-GCB亚型的维、汉DLBCL患者临床特征在年龄、B症状、IP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族DLBCL不同亚型中年龄、IPI评分比较有差异;Non-GCB亚型中维、汉在年龄、IPI评分、B症状方面比较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隽瑜  李琳洁  俞康 《浙江医学》2019,41(5):441-444
目的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比值(LMR)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102例DLBCL者发病时外周血LMR与临床资料。以患者LMR中位数3.5为界,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5)与低LMR组(LMR≤3.5),各5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分析LMR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LMR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瘤国际预后评估指数(IPI)低危与低ECOG行为评分比例均高于低LMR组(均P<0.05),单核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与B症状、结外受累及临床分期III~IV期比例均低于低LMR组(均P<0.05)。高LMR组患者3年生存率高于低LMR组患者(81.0%vs50.0%,P<0.05)。在校正IPI的影响后,外周血LMR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LMR可作为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叉头框转录蛋白1(FOXP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存档的40例DLBCL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LBCL组织中FOX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经R-CHOP方案治疗后的临床预后关系,另以40例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40例DLBCL组织中FOXP1阳性表达率为50.0% (20/4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 (7/40),),x2=9.488,P=0.002.其中生发中心(GCB)型DLBCL为14.3%(2/14),非生发中心(non-GCB)型为69.2%(18/26),x2=10.898,P=0.01.FOXP1的表达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病理分型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显示FOXP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期(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S)较阴性表达者缩短(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临床分期、IPI评分、病理分型及FOXP1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期(PFS和OS)均相关(P<0.05);多因数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RR=1.103,95%CI:0.002~2.740,P=0.001),(RR=0.984,95%CI:0.019~2.666,P=0.002)]和FOXP1的表达[(RR=0.315,95%CI:0.035~0.965,P=0.042),(RR=0.385,95%CI:0.119~0.834,P=0.020)]是PFS和OS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 FOXP1高表达于non-GCB型DLBCL,且可能是DLBCL的一个独立预后指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 ENKL,NKTCL)的临床特征、免疫组化特征、预后评估方式、干预措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我中心、经病理确诊为NKTCL的8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平均年龄46.25岁,男女性别比例约2∶1).依据Ann Arbor分期评估结果分别接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放化疗联合等3种不同方案的治疗,纳入临床特征、Ann Arbor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ECOG(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评分、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病理免疫组化、治疗方案等指标,运用Kaplan-Meier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等统计学法分析上述指标对NKTCL生存的影响.结果 85例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为41.1%,部分缓解率(partial response rate,PR)为21.1%,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68.2%、48.4%、32.7%,疾病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 rate,EFS)分别为56.0%、45.3%、31.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IPI、ECOG评分、LDH、淋巴瘤B症状、白细胞数、血红蛋白、灶性CD20、EBV等对NKTCL的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是NKTCL的独立预后因素.单纯放疗、单纯化疗、联合放化疗对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淋巴瘤B症状、高LDH、异常白细胞、低血红蛋白、灶性CD20(-)、EBV(+)与NKTCL预后相关;AnnArbor分期、ECOG、IPI评分可作为其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于胃肠道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PGI-DLBCL)的临床特征,CD10、Bcl-6和 VEGF 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6例病理确诊原发 PGI-DLBCL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CD10、Bcl-6及 VEGF 表达水平;应用 Hans 分型法、Kaplan-Meier 法、Log-rank 检验对患者进行分型,分析临床特征、CD10、Bcl-6及 VEGF 表达与无进展生存期( PFS)相关性。结果66例患者,原发胃部36例(54.5%),原发肠道30例(45.5%)。生发中心型(GCB)39例(59.1%),非生发中心型(non-GCB 型)27例(40.9%)。肿瘤分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与 PFS 呈负相关性(P <0.05)。GCB 中位 PFS 为21.50个月,non-GCB 中位 PFS 12.00个月。Bcl-6阳性表达29例(43.9%),CD-10阳性表达23例(34.8%),VEGF 阳性表达29例(43.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CD10、Bcl-6阳性表达与 PFS 呈正相关性( P <0.05),而 VEGF 阳性表达与PFS 呈负相关性(P <0.05);CD10、Bcl-6、VEGF 表达与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性。Cox 多因素预后分析提示治疗结果、Bcl-6及 VEGF 为影响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GI-DLBCL 是一类高侵袭性、高特异性的恶性肿瘤,Hans分型、肿瘤分期、IPI 评分、VEGF、CD10、Bcl-6表达均与其预后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弥漫大B细胞型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2009年收治的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134例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中男85例,女49例;确诊时中位年龄38岁(13~73岁).按Ann Arbor分期,93例(69.4%)为Ⅲ/Ⅳ期;按国际预后指数(IPI)分组,50例(37.3%)属于中高、高危组.治疗前按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制定的体力状态(PS)评分,0~1分的患者为92例(68.7%);伴有贫血、B症状及合并大肿块的患者分别为42例(31.3%)、50例(37.3%)、47例(35.1%).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7个月[95% CI(24.9,49.1)个月],3年与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1%与3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nn Arbor分期、结外病变数、PS评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IPI、骨髓受侵与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预后相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PS评分及LDH水平是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的总体生存率较低,Ann Arbor分期、LDH水平及PS评分可作为判断新疆维吾尔族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DLBCL患者的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骨髓浸润、最大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细胞来源、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研究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2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49.7%,总完全缓解(CR)率为50.0%;CHOP方案组CR 13例(40.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方案组CR 15例(62.5%),R-CHOP组的总有效率及CR率均优于CHOP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Ann Arbor分期、骨髓受累、ECOG评分、最大肿块直径≥10cm、IPI、治疗前LDH值、免疫分型、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老年DLBCL具有肿瘤分期晚、合并疾病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老年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