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卡氏尖在汉族人恒牙列中的表达特点和规律。方法:对乌鲁木齐市8所汉族中学生人群(3 819人)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卡氏尖在上颌恒磨牙的表达强度(分为5级)。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牙位、不同性别、左右侧卡氏尖的发生率。双侧相关性采用Kendall检验。结果:卡氏尖(3~5级)的牙齿发生率在第一磨牙为14.38%(1 097/7 629牙),第二磨牙为0.47%(36/7 633牙);而其个体发生率分别为17.55%(669/3 812人)和0.60%(23/3 816人)。在上颌第一磨牙,卡氏尖在右侧的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左侧(P<0.05),男性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双侧共同发生率为63.38%(424/669人),双侧相关系数tau为0.768(P<0.05)。结论:掌握卡氏尖在恒牙列的表达规律具有重要的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上颌第一磨牙的舌侧第五牙尖是由Carabelli首先报道,故称为卡氏尖。上颌第二磨牙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上发现2例上颌第二磨牙的典型卡氏尖,报告如下。病例1,女性,28岁,7│见卡氏尖,6│67未见卡氏尖(图1)。病例2,男性,35岁,76│见卡氏尖,│67已烤瓷桥修复未能观察到原来的牙体解  相似文献   

3.
陈玲  顾永春 《口腔医学》2014,(12):907-910
目的揭示苏州地区汉族人群上颌第一、二恒磨牙各型牙根变异的发生状况。方法调取苏州口腔医院放射科接受锥形束CT扫描的汉族患者的CT图像资料,患者共257人。观察上颌恒磨牙牙根变异的牙齿发生率、个体发生率及双侧分布状况。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左、右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融合根的牙齿发生率3.1%(15/484)。上颌第二恒磨牙3根的牙齿发生率为69.7%(285/409),双侧共同发生率为60.3%(117/194),男、女组间以及双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变异以2个颊侧根融合最常见(11.7%),其次为融合性单根(10.5%),近颊根与腭根融合的发生率为4.9%。牙根变异在左、右同名牙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ho=0.607(P<0.01)。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较少发生牙根变异;上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在苏州地区汉族人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掌握其分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人群恒牙牙根变异的锥束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西北地区汉族人恒牙牙根变异的规律。方法:调取在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放射科接受锥束CT扫描病人的CT图像资料,病人共500人(男性246例,女性254)。观察并计算各类牙根变异的牙齿发生率和个体发生率。男女组间、双侧同名牙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左右侧不对称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双根型下颌尖牙的发生率为0.63%(3/474人)。上颌第一前磨牙多根的发生率为30.28%(132/436人),下颌第一前磨牙Tomes根为13.45%(60/446人)。双侧上颌第二磨牙3根的发生率为57.48%(219/381人),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变异为31.98%(134/419人),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为41.77%(165/395人)。除3根型下颌第一磨牙外,上述其他各项牙根变异性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掌握汉人恒牙的牙根变异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乌鲁木齐市一个汉族中学生人群(3 819人)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女性组4.47%,男性组3.15%(卡方检验,P<0.05);在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发生率1.45%,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1.88%,上颌第二前磨牙0.5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依次为93.75%(15/16)、55.17%(16/29)、63.24%(43/68)和47.42%(46/97),Kendall相关系数tau依次为0.968、0.710、0.771和0.640。掌握掌畸形中央尖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上颌恒侧切牙牙冠变异的解剖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对乌鲁木齐市一个汉族中学生人群(3 422人)进行口腔检查,调查上颌侧切牙的牙冠变异情况,记录畸形舌侧尖、过小牙及侧切牙先天缺失的发生状况。统计各项变异的发生率。双侧相关性采用Kendall检验。结果:畸形舌侧尖的个体发生率为1.14%(39/3 422),牙齿发生率为0.89%(61/6 832),双侧共同发生率为56.41%(22/39)。过小牙个体发生率为3.10%(106/3 422),牙齿发生率为2.33%(159/6 832),双侧共同发生率为50%(53/106)。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的个体发生率为0.26%(9/3 422),双侧共同发生率为33.33%(3/9)。畸形舌侧尖、过小牙及先天缺失左右侧发生的相关系数tau分别为0.724,0.682和0.520(P<0.05)。以上变异男女组间以及左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侧切牙畸形舌侧尖、过小牙及先天缺失在汉族人中发生率均较低,但双侧共同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畸形中央尖在朝鲜族人前磨牙中的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吉林通化市部分朝鲜族中学生人群(3819人)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上的发生情况。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双侧同名牙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检验,计算相关系数tau及双侧共同发生率。结果:畸形中央尖的个体发生率为3.82%,女性组(4.47%)显著高于男性组(3.15%)(P〈0.05)。畸形中央尖在下颌第一磨牙的构成比(1.45%)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41%),在下颌第二前磨牙(1.88%)要高于上颌第一前磨牙(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畸形中央尖在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及下颌第一、二前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依次为93.75%(15/16)、55.17%(16/29)、63.24%(43/68)和47.42%(46/97),双侧相关系数tau依次为0.968、0.710、0.771和0.640。结论:掌握掌畸形中央尖的发生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中国人群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其对称性的发生率,为临床进行下颌第二磨牙根管治疗提供解剖依据.方法:3名医生对1 088 例曲面断层片的双侧下颌第二磨牙牙根按照融合牙根及分开牙根进行诊断,记录牙根的对称性.结果:1 088 例患者中男性542 例,女性546 例.男性病例中对称的有464 例,非对称的占78 例;女性病例中对称的为458 例,非对称的有88 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称性男性病例中179 例为融合根,285 例为分开根;女性病例中234 例为融合根,224 例为分开根,牙根融合且对称的病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P<0.01).在存在融合根的病例中,对称病例为413 例(71.3%).融合根牙数为992 颗(45.6%),分开根为1 184 颗(54.4%).结论:中国人群中下颌第二磨牙融合根及对称性发生率较高,融合根的对称性发生率女性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CBCT影像研究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数量、位置及发生率,分析CBCT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1-70岁之间、上颌牙列完整的500例汉族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分别对其左右侧上颌窦骨分隔数量、方向及对应牙位、窦底小骨尖/嵴数量及对应牙位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当研究对象为上颌窦数,骨分隔的发生率为21.6%;当研究对象为人数,其发生率是28.8%;骨分隔数量多为一个,占88.4%;分隔方向多为矢状向,占67.6%;骨分隔最好发的位置在上颌第二磨牙(M2)对应的上颌窦底区域,占43.9%,其次在上颌第一磨牙(M1)区.2.以上颌窦数为研究对象,窦底小骨尖/嵴的检出率为36.0%;以人数为研究对象,其检出率为50.2%;窦底小骨尖/嵴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M2)、上颌第一磨牙(M1)、上颌第二前磨牙(PM2)、上颌第一前磨牙(PM1)及上颌第三磨牙(M3),占比分别为31.6%、27.0%、23.3%、9.2%及8.8%.小骨尖/嵴的发生率远高于上颌窦骨分隔,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论:术前通过对CBCT影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可以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做出准确评估,能够为上颌窦手术的路径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CBCT影像研究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数量、位置及发生率,分析CBCT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1-70岁之间、上颌牙列完整的500例汉族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分别对其左右侧上颌窦骨分隔数量、方向及对应牙位、窦底小骨尖/嵴数量及对应牙位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当研究对象为上颌窦数,骨分隔的发生率为21.6%;当研究对象为人数,其发生率是28.8%;骨分隔数量多为一个,占88.4%;分隔方向多为矢状向,占67.6%;骨分隔最好发的位置在上颌第二磨牙(M2)对应的上颌窦底区域,占43.9%,其次在上颌第一磨牙(M1)区.2.以上颌窦数为研究对象,窦底小骨尖/嵴的检出率为36.0%;以人数为研究对象,其检出率为50.2%;窦底小骨尖/嵴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M2)、上颌第一磨牙(M1)、上颌第二前磨牙(PM2)、上颌第一前磨牙(PM1)及上颌第三磨牙(M3),占比分别为31.6%、27.0%、23.3%、9.2%及8.8%.小骨尖/嵴的发生率远高于上颌窦骨分隔,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论:术前通过对CBCT影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可以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做出准确评估,能够为上颌窦手术的路径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CBCT影像研究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的数量、位置及发生率,分析CBCT在上颌窦提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1-70岁之间、上颌牙列完整的500例汉族人群的CBCT影像资料,分别对其左右侧上颌窦骨分隔数量、方向及对应牙位、窦底小骨尖/嵴数量及对应牙位进行观察记录和统计分析.结果:1.当研究对象为上颌窦数,骨分隔的发生率为21.6%;当研究对象为人数,其发生率是28.8%;骨分隔数量多为一个,占88.4%;分隔方向多为矢状向,占67.6%;骨分隔最好发的位置在上颌第二磨牙(M2)对应的上颌窦底区域,占43.9%,其次在上颌第一磨牙(M1)区.2.以上颌窦数为研究对象,窦底小骨尖/嵴的检出率为36.0%;以人数为研究对象,其检出率为50.2%;窦底小骨尖/嵴的好发部位依次为上颌第二磨牙(M2)、上颌第一磨牙(M1)、上颌第二前磨牙(PM2)、上颌第一前磨牙(PM1)及上颌第三磨牙(M3),占比分别为31.6%、27.0%、23.3%、9.2%及8.8%.小骨尖/嵴的发生率远高于上颌窦骨分隔,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结论:术前通过对CBCT影像资料的观察分析,可以对上颌窦骨分隔及窦底小骨尖/嵴做出准确评估,能够为上颌窦手术的路径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建立正常牙蒙古族人群牙齿大小和Bolton指数的测量标准,并比较与其他种族和国内其了民族测量值的差异.选取正常牙蒙古族人102名,正常牙汉族人76名,采用模型测量法.结果与分析男性蒙古族人群的上颌第二恒磨牙牙冠宽度明显大于汉族人的测量值,而下尖牙和下第一恒磨牙匠牙冠宽度明显大于汉族人的测量值,而下尖牙和下第一恒磨牙的牙冠宽度测量值则明显小于汉族人相应牙齿的测量均值.女性与汉族正常牙合,女性牙冠宽度测量值比较,蒙古族女性的上颌第二恒磨牙、下颌中切牙及第一恒磨牙的牙冠宽度测量值大,有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上颌窦内壁分隔的 CBCT 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BCT观测上颌窦内壁间隔的解剖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调取苏州口腔医院放射科接受CBCT扫描的汉族患者的CT图像资料360例。 Mimics 17.0软件对上颌窦进行三维重建。对上颌窦间隔的发生率、数目、形态、位置及双侧分布状况进行观测。结果:360例中,上颌窦间隔的人群总发生率为37.8%,双侧发生占34.6%,双侧相关系数tau值为0.357(P<0.01)。分布位置常位于磨牙区。不同性别组、年龄组、牙列缺失缺损及牙列完整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间隔在汉族人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了解其解剖特点及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观察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及解剖结构特征,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528例(1957颗上颌磨牙)锥形束CT的临床三维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腭根数目,观察腭侧双根的发生率、解剖特征及腭侧双根与性别、观察牙位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为0.72% (14/1957),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1.12%(11/979)]高于第一磨牙[0.31% (3/978)].上颌腭侧双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为(2.84±0.50) mm,近腭根与远腭根牙根长轴夹角平均值为(34.6±16.1)°,均显著大于两颊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2.15±0.82) mm]和牙根长轴夹角[(21.3±12.2)°](P<0.05).上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与性别、左右方位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腭侧双根的发生率大于第一磨牙,两腭根的根管口平均距离及两腭根夹角均显著大于两颊根,腭侧双根预备难度大于颊侧双根,需谨防器械分离.  相似文献   

15.
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牙弓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下颌牙弓宽度关系及牙弓形态特征.方法唇腭裂组为23名第二恒磨牙已萌出的已经完成唇腭裂修复的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均为男性;选择23名年龄与唇腭裂组患者相匹配的第二恒磨牙均已萌出的正常(牙合)人作为对照组;制作牙(牙合)模型、记录颌间关系、游标卡尺测量牙弓各部位宽度并计算牙弓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间宽度比,统计分析为两样本T检验.结果 (1)52.1%(12人)的患者存在后牙段的反(牙合),另外13.2%(3人)的患者宽度的不调累及双尖牙段及以前的牙弓.(2)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除第二磨牙外各段间牙弓宽度,均小于正常(牙合)人,差异有显著性;(3)上颌牙弓除第一磨牙远中尖外,其余各段宽度与第二磨牙的宽度比均显著减小,差异显著.(4)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下颌牙弓各段宽度正常.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上颌牙弓发育受到明显影响,牙弓缩窄明显并以尖牙双尖牙区显著,后牙反(牙合)发生率较高;上颌牙弓从后向前渐进缩窄,牙弓呈尖型.  相似文献   

16.
上颌第二磨牙面一般呈斜方形,有3~4个牙尖,远中舌尖多退化。极少数(2.80%)近中舌尖舌面有卡氏结节(第五牙尖)。其颊侧出现额外尖畸形者少见。莱芜钢铁总厂医院口腔科诊治1例。患者,男,14岁。因前牙排列不齐,要求矫治。口腔检查:前牙轻度拥挤,约3mm。2|舌向、反,前牙覆覆盖正常。右侧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颊侧有一额外的锥形牙尖,于牙冠颊面颈1/3处与第二磨牙相连结。左侧上颌第二磨牙颊沟部位有一小的额外尖,近中颊尖颊侧有一大的锥形额外尖,颊侧4个牙尖相互连接。若不考虑额外尖,双侧上颌第二磨牙大小、形态均正常(图1)。其余牙形态…  相似文献   

17.
牙体、牙列形态及咬合关系的研究对于指导口腔临床医学及人类学的研究均有一定的帮助;作者对中、日两所医科大学学生的牙体,牙列形态及咬合关系进行了多项目的综合调查,本文就Carabelli尖的研究作一报道.调查结果显示:(1)Carabelli尖日本的发生率高于中国.两国的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2)Carabelli尖在上颌第一磨牙中双侧发生率极高;(3)Carabelli尖的发生率与身高及牙尖数目类型有一定的关系。说明Carabelli尖的发生与人种、个体差异、牙齿的发育状况均是有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U56)及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L67),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距离在不同年龄段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牙龈乳头尖能否作为微种植钉植入的软组织解剖标志。方法选取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影像资料88例,分为青少年男性组、青少年女性组、成年男性组和成年女性组,每组22例,测量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及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两部位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的距离较为恒定,约4.2 mm;(2)青少年组与成年组之间,在各水平的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组与女性组之间,在各水平的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间及下颌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间,颊侧牙龈乳头尖到牙槽嵴顶距离恒定,可以作为微种植钉植入的参考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的临床检出率以及手术显微镜在提高上颌磨牙临床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63颗上颌第一磨牙.27颗上颌第二磨牙,以及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55颗上颌第一磨牙,20颗上颌第二磨牙,2颗上颌第三磨牙,分别拍摄术前X线片,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结果 进行常规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为28.6%和3.7%;进行显微根管治疗的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MB2检出率分别是61.8%和25%:对上颌第一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卡方检验,X2=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上颌第二磨牙常规根管治疗和显微根管治疗的MB2临床检出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值检测,单侧比较值为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显微镜有助于提高上颌磨牙MB2的临床检出率,选择显微根管治疗有助于提升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儿童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为儿童口腔科牙髓及根尖周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者(年龄4~8岁)因多生牙、外伤、正畸治疗、颌面部肿瘤等原因拍摄的共305张锥形束CT片.将牙根完全发育、无根尖周炎、无牙根吸收的下颌第二乳磨牙纳入分析样本,共纳入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样本,样本的数据录入由经过一致性检验的2名研究生及1名放射科主任医师完成,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下颌第二乳磨牙牙根数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纳入的437颗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单根者436颗,1颗牙为近中双根;远中单根者325颗(74.4%),双根者111颗(25.4%),1颗牙远中3个牙根.近中双根管者424颗(97.0%),单根管者13颗(3.0%);远中单根单根管者103颗(23.6%),单根双根管者222颗(50.8%),双根双根管者106颗(24.3%),双根三根管者5颗(1.1%),三根三根管者1颗(0.2%).下颌第二乳磨牙有10种不同的牙根及根管类型,其三根变异和根管分型存在性别(P=0.000)和左右侧(P =0.028)分布差异.结论 本组资料中下颌第二乳磨牙以两个牙根居多,也存在三根变异的情况,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近远中根多为双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