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以和为本,注重机体阴阳调和。中医"和"的思想理论的形成对脾胃病临床处方用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在历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对中医"和"的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演变进行了归纳,并对和法和"和"的思想理论在脾胃病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认为和法不仅仅局限于和解少阳,还包括其它和解调和之法和多种调和之法有机配合使用。"和"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医临床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和的方法,更多的是理论思想的指导和遣药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浅谈药品包装和装量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包装的好坏关系到药品质量,药品包装上面记载的内容和标识是药品防病治病、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药品作为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其包装和装量应该体现科学性和人性化,其科学性和人性化应表现在:第一,选材合理,符合药品的属性和医疗要求。第二,其内容和标识要求设计先进,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第三,装量适中,与医疗要求相适应,且使用、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12,(2):291-291
中医的核心理念是"和",和和顺顺,和和谐谐,平平和和,和和美美,既是中医治疗理念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以和为治"是中医治病的方法,求和是中医治病的目的。中医认为人体阴阳要平衡、气血要平和,才能健康。"以顺为养","顺"就是随心,随意,随缘,不能刻意。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气基因相应,精气神一体,人是第一生命力。基因是生命数据库的硬件和软件及部分信息,大量的信息数据流要靠“后天”因素扩充和完善。精气神和基因的因果关系,决定基因的重组和完善,水气热三者间的转化和质变,气基因相应的生命法则,进化论和相对论,整体论和辨证论,中医始终代表着医疗保健治未病及医学管理的先进理论和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
无“气”不成病,无“气”不成医。气行则血行,气血湿炎虚五证及阴阳五行之气,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气象和天气预报,以人为本和以气为本,“天时,地利,人和”全面的概括了“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中医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厚积薄发之中,具有人文素质和科学内涵以及医疗保健的专业理论。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是其特点,阴阳五行,气血湿炎虚五证以及四诊八纲和“治未病”理论构成中医的理论框架。精神和物质,中医更重视“气化”在生命中的作用,“以气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和内涵,“天人合一”是以气为本的外延和整体观。“天人合一”,“以气为本”,“心脑合一”,“精气神一体”构成中医理论的核心技术。在中医特色的传承问题上,是经验的传承和创新,经典中医理论信息化,临床诊疗技术现代化是中医进步和创新的必由之路,舍此无第二条道路。在创新问题上,一是古典理论的现代表述,二是“四诊八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大医精诚是中医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中医服务的公益性质和理念;经济上坚持“简便验廉”,学术研究中坚持高科技含量和中医特色;大医精诚,“诚”,一方面是强调服务性,更重要的是非商业化理念和奉献精神,“诚”具有“大慈大悲”和“普渡众生”的佛教理念。量力而行和用少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健康回报,是“新医改”及临床医疗追求的价值观,这同样是中医特色。中医特色除体现其固有医疗保健的专业特色外,中华人文理念的传承是其本色。这应该被认为是医学的专业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功能。劳心者治人,中医历来强调意识形态,对生命的积极作用和负面致病因素,“气”的负面作用和多样性及致病性,成为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内涵和临床病因。人文医学,管理医学和生物医学构成中医现代理论的主体,既体现中医特色又体现医疗模式新概念。整体观/天人合一/宏观、辨证观/辨证施治/循证医学、现代观臌观/中西医并重。三观并重是发展和拓展中医特色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学习急诊抢救患者的知识和特点,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水平。方法通过平时在工作中,对急诊病人的抢救和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且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医院医护人员的就诊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整体进行综合分析。首先选取362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急诊抢救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诊的抢救和护理至关重要,因此一定要有方式方法。结论针对不同特征的急诊,需要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抢救和护理,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病因复杂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目前高血压中医证候研究成果较多,但也存在中医证候分型多样,临床证候表现复杂,标准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干预和管理应着重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优势和特点。这也是开展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的研究,既要遵循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又要充分利用循证医学理念、临床流行病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证候的规范化研究,着眼于从宏观层面评价;证候的客观化研究,着眼于从微观层面探索,两者必须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深入研究高血压的证候要素组成和组合规律,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实用的辨证分型标准,提高辨证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也是在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基础上,更好的评价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综合和系统效应,以表达和体现中药干预的"差异化定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1、恶心和呕吐:恶心和呕吐是化疗副作用中最常见和最可怕的两种。发生频率和严重性因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人而有所不同。恶心和呕吐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几小时,持续时间不长。持续几天的严重恶心和呕吐并不常见。病人异常恶心,呕吐超过一天,或者恶心得连流质也无法下咽时,一定要告  相似文献   

9.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两大主体,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属性的最高表达形式。机械唯物论,客观唯心论,形而上学在现代医学中占主导地位,循证医学以其机械思维范式,受到西方医学的尊崇。过度诊疗和虚高的物价,是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成因,从长远看,资本市场无法化解这一矛盾。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更加速了这一矛盾的激化,使其具爆炸性和危机风险。政治,经济,科技,哲学,人文理论的发展,丰富了人类的精神文明。但在医疗保健领域,精神文明对医疗保健的作用被低估甚至淡化,诊疗技术迅速发展和高端产品的使用,直接地推高了医疗保健的服务价格,加重了重仪器轻辨证的医疗扭曲,“仪器更高端,三基更简单”的“唯仪器”论者大行其道,辨证施治被淡化,甚至被被边缘化。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对医患双向间的影响和医疗保健作用,寻求“意识形态医学”临床疗效的最大化,是强化整体评估,全面辨证和提高医疗保健水平的必由之路。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促进作用及其能动性,在波澜壮阔的物质文明的蓬勃发展及其繁荣昌盛的过程中,精神意识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强化辨证思维范式和科学发展观的临床应用,是推动和完善现代医疗保健工作的根本措施。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世界观和医疗观,这同意识形态具有不可分隔的依存关系。物质是人类和事物发展的基础,意识形态是推动物质文明和完善的理论基础。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的高级状态,是人生观和或医疗观的根本法则和灵魂。在意识形态领域,提高医生和患者的健康觉悟和道德水平,共同谱写医患关系的和谐乐章,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的完美组合,将极大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0.
人是最具丰富思维和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的高级动物。将现代心理学理论运用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是大力和科学发展中医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研究心理因素在中医诊断作用和效用,有助于全面而准确地诊断疾病和找出病因;研究其在治疗临床中的功能和价值,通过培养、维持患者的积极情绪,有助于科学而合理地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贯穿中医学的整个发展史,指导中医的辨证与治疗。肿瘤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与研究面临的一大难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彻底根治的方法,中医在治疗肿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中医阴阳学说理论着手,阐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肿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诊断目前面临着西医的巨大冲击。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各自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对两者的比较,思考并展望中医诊断学的未来,以提高中医诊断水平,促进中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医急诊学在本科教学中虽然属于考查课程,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中医急诊学体现了中医急救方面的特点与优势,证明中医不是“慢郎中”。然而中医急诊学设置的开课时间段、目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值得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们改变对“中医是慢郎中”的认识,重拾对中医急救的信心,更加坚定对中医药的热爱,值得我们思考并采取措施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医药文化概念的探讨,提出了中医药文化研究的内容、方向与研究的方法.中医药文化不仅仅是中医药学,同时也应该包括与其紧密相关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以及预防医学、心理学、汉语言文字水平等.它是人类在创造、运用中医药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似文献   

15.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医教学的目的 是通过对中医传统文化以及中医经典的学习,加强对中医学子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文化教育工作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培养中医专业人才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西医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的问题一直是困惑人们的难题,其一,中西医结合一直没有一个内涵确定、外延清晰的科学定义;其二,由于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导致中医和西医学思维方式、发展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差异性.只有吸取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观,吸收西医学微观研究,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点,宏观整体与微观分子水平相结合,方能实现中西医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的真正结合,形成更加优越的新医学.  相似文献   

18.
对高脂血症中医辨病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辨病是中医诊疗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脂血症中医辨病的混乱影响了高脂血症中医研究的发展,应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科学地对待高脂血症的中医辨病问题,在中医病名不能确定时,建议在高脂血症中医研究中暂时先与西医共同使用同一个病名。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枢纽.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医药对外发展的趋势日益上升.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下中医药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现状,思考科学发展中医药,提高传播软实力的方式方法;并围绕"一个中心,多个落脚点",以多个方向形式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进一步弘扬于外.  相似文献   

20.
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医药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医药文化的根源。中医药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以及文明历程的推动,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和传承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分析、总结我省中医药发展脉络,以期能为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