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20例。术前右心室收缩压力13.72±4.44kPa,跨瓣压差为10.02±4.64kPa;扩张后则分别为7.50±3.25kPa和3.59±2.72kPa。8例术后3~6个月复查右心导管,跨瓣压差与扩张后即刻比较无显著差别。并对本术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郝芳之  夏伟 《山东医药》1991,31(9):22-22
我院自1987~1990年对26例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病人施行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并对10例病人进行了1~2年的随访。一、资料和方法男5例,女5例;年龄8~30岁。术前肺动脉瓣中度狭窄者5例,重度狭窄者5例。随访时间平均为14.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心电图、心脏X线片、彩色连续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日本Toshiba SSH-65A型)检  相似文献   

3.
<正> 自八十年代应用经皮穿刺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以来,国内外已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大最病例,并公认为取代外科手术的好方法.我院自1994.7~1997.5月采用此方法治愈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7例,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5例,合并继发孔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各1例;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6~36岁,平均21岁.临床均有典型体征,胸骨  相似文献   

4.
郝芳之 《山东医药》1995,35(7):36-37
1982年,国外学者Kan首次应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获得成功后,PBV便成为一项新崛起的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用PBV方法治疗PS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它完全可以替代外科手术。我院自1987年11月开展此项技术,迄今已治疗53例病人,其中男28例,女25例;年龄1~28岁。所有病例治疗前均经体格检查、心电图、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等检查确诊为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临床检查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严重程度)诊断后,即行常规右心  相似文献   

5.
对16例肺动脉瓣狭窄施行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跨瓣压差平均下降71±12.2%。肺动脉瓣口面积平均增加95±44%。单、双球囊治疗各8例。结果表明:双球囊技术比单球囊技术优越、安全、并发症少。PBPV前后连续式多普勒探测肺动脉瓣最大瞬时压整、平均压差及瓣口面积与心导管相应测值比较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Inouc球囊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VS)的临床疗效。方法:PVS 患者18例,采用PBPV进行治疗,并以超声多普勒评价其疗效。结果:18例行PBPV患者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 (101.4±28.2)mmHg降至(48.5±16.7)mmHg(P<0.01)。右房压由(16.9±7.5)mmHg降至(9.8±4.3)mmHg (P<0.05),肺动脉压由(15.2±3.1)mmHg升至(23.1±5.6)mmHg(P<0.05),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 (△P)由(76.5±25)mm Hg降至(21.7±12.2)mmHg(P<0.01)。多普勒超声随访:术后3个月跨瓣压差较术后即刻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结论:经皮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14例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小儿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结果。年龄最小3岁,最大10.4岁。最大跨瓣压差为88.5mmHg。术后随诊最长时间1年零10个月。结果表明:在儿童时期肺动脉瓣狭窄球囊瓣膜成形术有很好的疗效。成败关键是术前准确了解肺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及病例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新生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的护理。方法对25例新生儿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前完善检查,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用药的护理;术后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严密观察患儿的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心功能等。做好保暖,防止低体温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结果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心包积液2例,低氧血症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切口出血2例。经过针对性的处理,术后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护理方面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重点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心功能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是提高新生儿采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单纯性肺动脉瓣狭窄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经皮肺动脉瓣狭窄成形术(PBPV)治疗。我们分析评价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的短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PBPV治疗并进行相应的超声心动图随诊的肺动脉瓣狭窄患儿 24 例。结果 接受手术的患儿平均年龄为3.8岁。研究显示:所有患儿均没有手术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瓣前向血流峰值压差从PBPV术前80.96±28.06 mmHg下降到术后28.12±12.86 mmHg(P <0.001)。 PBPV手术前后相比肺动脉瓣反流变化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PBPV是治疗儿童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更长时间的超声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pulmonary valvuloplasty,PBPV)治疗婴儿重度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ulmonary atresiawith intact ventricular septum,PA/IVS)的经验,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PBPV治疗婴儿重度PS及PA/IVS患者共33例,男性24例,女性9例,手术年龄3~12(8.9±2.9)个月,体质量5~11.5(9.0±1.6)kg。术前完善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采用单球囊扩张完成PBPV。PA/IVS患儿需先行肺动脉瓣射频打孔术。结果:球囊扩张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97%(32/33)。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iessure,RVSP)由术前的95~205(130.8±28.2)mmHg(1 mmHg=0.133kPa)下降至28~135(73.2±27.4)mmHg(t=12.067,P<0.001);肺动脉瓣跨瓣压差由术前的81~180(110.3±26.3)mmHg下降至10~112(47.7±23.8)mmHg(t=12.958,P<0.001)。1例术中出现心脏压塞,转外科急诊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时10例患者复查超声心动图仍显示平均跨肺动脉瓣压差>50 mmHg;随访中值时间26个月,3例残余重度肺动脉瓣狭窄,2例接受二次PBPV后压差降至轻度。本组术后发生轻度以上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ulmonary insufficiency,PI)22例。结论: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已成为救治婴儿危重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及肺动脉瓣闭锁的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纯二尖瓣狭窄 (MS)患者接受经皮腔内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TBMV)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PTBMV前 3天、术后 1周及 3个月进行定量肺呼吸功能测定 ,并与 10 0例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1MS组各项肺呼吸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均 P <0 .0 1) ;2 PTBMV能显著改善上述指标(均 P <0 .0 1) ;3MS组肺呼吸功能指标与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密切相关 (r =0 .5 0~ 0 .82 )。结论 :PTBMV对MS患者肺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表明 PTBMV也是一项能有效改善 MS患者肺功能状态的治疗方法。这一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对 PTBMV治疗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型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近10年行PBPV术86例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结果,观察PBPV的安全可靠性,并与同期外科手术的疗效比较.结果 PBPV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由(98±28)mmHg降至(56±19)mmHg(P<0.01),肺动脉与右心室跨瓣压差(ΔP)由(64±27)mmHg降至(34±11)mmHg(P<0.01);心电图Tv1由直立变为倒置26例(30%).术后3天、3个月及1年经超声测定ΔP分别为(21±9)mmHg、(13±7)mmHg、(10±5)mmHg;心电图Tv1变为倒置例数分别为64例、84例和85例,与同期外科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BPV术后即刻右心室压力可明显下降,若病例选择适当,几乎可以代替外科手术.PBPV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不失为治疗PS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60例接受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的肺动脉瓣狭窄 (PS)患儿临床分析以评价PBPV治疗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单纯型PS患儿 60例 ,均常规进行PBPV治疗 ,比较PBPV前后患儿肺动脉瓣跨瓣压差 (PG)和肺动脉瓣上最大流速 (Vmax)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心脏体征变化并进行 6个月 ,12个月及长期随访。结果 :5 9例患儿经PBPV治疗全部成功且无明显并发症 ,仅 1例因肺动脉瓣发育不良PBPV后效果差行外科手术治疗。 5 9例患儿PBPV后PG和Vmax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 76.3 6vs 2 5 .0 6mmHg ,4 4 5 .16vs 2 71.4 7cm s ,P <0 0 1)且PBPV后心脏杂音明显减轻。在术后 6个月 ,12个月及长期随访中 ,PG和Vmax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 ,无再狭窄发生。术后 6~ 12个月内PS继发的右心扩大和右室肥厚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治疗单纯型肺动脉瓣狭窄疗效肯定、安全且远期预后好 ,是PS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及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我科自1987年4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PS 202例,PA/IVS 2例,男性116例,女性88例,年龄3个月~40岁,平均4.25岁,体质量5~60 kg,平均(17.32±8.85)kg,发绀34例。完善心电图、心脏X线像、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结果:PBPV 204例,成功200例,成功率98%。PBPV术后,导管测肺动脉瓣跨瓣压差〔(30.84±15.05)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75.75±30.04)mmHg明显下降,P=0.001。4例失败病例中,1例因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导丝难以到达肺动脉,取消PBPV。第2例导丝送入肺动脉出现循环不稳定取消PBPV。第3例PA/IVS,射频打孔成功后球囊扩张时出现心包填塞,转外科手术。第4例术中球囊扩张时右心室流出道撕裂致心包填塞,抢救无效死亡。其中2例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1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结论:PBPV治疗PS及PA/IVS安全有效。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即刻P波离散度(Pd)变化与左心房(左房)平均压(LMAP)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成功进行PBMV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32例,测量PBMV术前、术后即刻Pd、LMAP、二尖瓣口面积(MVA)及左房大小(LAS),计算Pd变化值,并与LMAP、MVA和LAS变化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BMV术后即刻Pd与LMAP明显减小(P<0.05)、MVA明显增加(P<0.05)、LAS无明显变化(P>0.05);Pd变化值仅与LMAP变化值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BMV术后即刻Pd变化与LMAP变化可能有关,提示心房牵张可能是引起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合并窦性心律患者Pd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PBP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P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2007年至2012年收治的单纯PS患者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56(9.2±7.6)岁,体重10~60(17.3±8.9)kg。完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行右心导管检查及右心室造影并完成PBPV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PBPV术后,导管测右心室肺动脉瓣跨瓣压差(13.8±7.7)mmHg(1 mmHg=0.133 kPa)较术前(86.3±27.6)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1例(1.9%)出现心室颤动而发生阿斯综合征,1例(1.9%)突发呼吸、心跳骤停,24例(46.2%)出现一过性心律失常,1例(1.9%)低血压,1例(1.9%)心动过缓,1例(1.9%)氧饱和度下降,给予相应处理均好转;2例(3.8%)出现穿刺后血肿,2例(3.8%)术后反应性漏斗部狭窄。结论 PBPV术在肺动脉瓣狭窄患者中应用安全,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应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S)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1996年2月至2003年3月PBPV治疗PS 65例.年龄1~48(13.5±9.3)岁.65例术前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不同程度PS.使用单、双球囊和Inoue球囊分别为41、6及18例.球囊直径选择依据肺动脉瓣环的大小,球瓣比1.00~1.19、1.20~1.39和≥1.40分别为19、42和4例.定义术后即刻跨肺动脉瓣压力阶差(PTG)<36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手术即刻成功标准.25例6~12个月随访,行右心导管术或超声心动网评价PTG.结果 65例患者术前PTG为(86.4±33.6)mm Hg,右心室收缩压(107.5±36.5)mm Hg,术后即刻PTG降至(31.5±23.4)mm Hg,术后即刻右心室收缩压降至(55.0±23.6)mm Hg,53例(81.5%)术后即刻PTG<36 mm Hg.Inoue球囊组术后即刻PTG低于单、双球囊组,球瓣比1.20~1.39组术后即刻PTG低于球囊比1.00~1.19及≥1.40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例出现三尖瓣反流,26例发生继发性流出道狭窄,Inoue球囊组占13例.25例12个月随访时PTG为(35.7±23.9)mm Hg,其中3例出现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末给予特殊处理,无再狭窄发生.术后即刻6例PTG≥36 mm Hg患者,随访中PTG均降低.随访11例继发性流出道狭窄右心窒收缩压逐渐降低(P<0.01).结论 PBPV即刻和中期疗效好,是PS的首选治疗方法 .选择球瓣比1.20~1.39和Inoue球囊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8.
夏呈森  陈茜 《心电学杂志》1998,17(4):210-212
为了解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右心室肥厚消退过程中的心电图演变规律,对30例术后患儿随访8—52(21.6±18.5)月。结果显示右心室至肺动脉收缩压差由术前112.46±39.87mmHg降至18.23±9.23mmHg,心电图RV_1、RV_3、Rv_5、R_(aVR)的电压及QRS额面电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表明心电图可作为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无创性随访手段,并认为以往所谓收缩期或舒张期负荷过重的心电图特征与血流动力学无关,仅是右心室肥厚严重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老年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成功行PBMV的老年患者145例,随访117(7.4±2.5)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随访结束时,患者二尖瓣再狭窄率为26.9%。与术前比较,远期随访时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9.66±2.71)mm Hg(1mm Hg=0.133kPa)vs(17.10±4.59)mm Hg]、肺动脉收缩压和心功能(NYHA)分级显著下降,二尖瓣口面积显著增加[(1.69±0.22)cm2 vs(0.98±0.20)cm2,P<0.01],无不良事件生存率为69.7%。结论老年患者成功PBMV后,可获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A 1-month-old Hispanic female was referred to the cardiology service. Dur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a systolic ejection murmur at the pulmonic area was auscultated. The echocardiography evaluation of the pulmonary valve demonstrated a quadricuspid pulmonary valve (QPV) with slightly thickened leaflets, associated atrial septal defects and mild pulmonary stenosis. QPV is a rare congenital anomaly variant that can remain asymptomatic with few or non-hemodynamic alterations. Associations with 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alterat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his is the first case of QPV that was diagnosed in a Hispanic newbor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