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十种血液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BC—AP染色法检测212例十种不同血液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各疾病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os)。结论血液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简便易行,对于了解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病机制及辅助诊断推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十种血液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BC-AP染色法检测212例十种不同血液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 各疾病组CD3、CD4、CD8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血液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简便易行,对于了解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发病机制及辅助诊断推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常见血液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六种常见血液病患者250例作为观察组,再根据不同类型进行疾病分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比较各类型血液病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CD3+CD8+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CD3-CD56+)比例降低;缺铁性贫血患者的CD3+、CD4+及CD3+CD8+T细胞比例均增高,CD4+/CD8+比值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B细胞(CD3-CD19+)比例及CD4+/CD8+比值增高、NK细胞(CD3-CD5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化疗前后的变化,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之间的联系和病情的变化及预后。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CD16~+56~+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急性患者的CD4~+/CD8~+最低为(0.97±0.32)。随着病情的缓解,指标都在升高并恢复至正常水平,缓解后各项指标和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观察组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TBNK淋巴细胞比较,治疗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CD3~+、CD4~+、CD4~+/CD8~+、CD16~+56~+指标有明显的提高,前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的TBNK各项指标异常,化疗后得到有效的缓解,表明通过检测TBNK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病情的变化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9.
10.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肺结核(TB)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来探讨其在结核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原发型肺结核(Ⅰ型,TB)组(15例),血行播散型结核(Ⅱ型,IB)组(15例)、正常对照组(25例)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标记:CD4、CD8、CD3、CD69、CD25、CD16 CD56、CD19.结果 Ⅰ型结核病人的T细胞亚群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T细胞(Tc)、总T细胞的分布比例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活化的Th,Tc比例都比正常组高(P<0.05).调节性T细胞(Treg)高于正常组(P<0.05),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NKT细胞),B细胞都无显著性差异.Ⅱ型TB组与对照组比较Th减少(P<0.05),Tc增加(P<0.05),总T细胞无差异,NK细胞减少(P<0.05),NKT细胞增加(P<0.05),B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活化Th,Tc和Treg高于Ⅰ型IB组(P<0.05).结论 淋巴细胞亚群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分布失衡,可能与疾病的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和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4,12(2):244-248
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CTL)是重要的抗肿瘤细胞。本文介绍了抗原呈递及CTL识别的分子基础,并对肿瘤相关抗原(TAA)及T细胞表位的鉴定、肿瘤相关抗原肽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的免疫原性、肿瘤相关抗原肽疫苗治疗肿瘤的原理以及T细胞免疫应用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约22nt(19~25nt)在进化方面属保守的非编码RNAs,miRNA与靶mRNA3’端非翻译区序列不完全互补结合,抑制翻译,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在人体内发挥着非常广泛而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对miRNA的特征、功能特点及在人类血液系统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年人及儿童麻疹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的变化。 方法 成年人及儿童麻疹患者各40例,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各组出疹期和恢复期患者外周血CD+3总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Th)、CD+8细胞毒性T细胞(Tc)及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 结果 成年人麻疹患者出疹期较对照期外周血CD+3总T和CD+4Th表达水平降低,CD+4CD+25 Treg表达水平升高,恢复期CD+4Th升高,CD+8Tc降低,CD+4/CD+8比值升高,CD+4CD+25 Treg降低。儿童麻疹患者出疹期较对照组CD+3总T、CD+4Th降低,恢复期较出疹期CD+3总T表达回升。 结论 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参与成年人及儿童麻疹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但其表达水平在成年人和儿童中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患者年龄、性别、动员方案、疾病状态、采集机器等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以上因素对干细胞动员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采集前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动员方案对CD34^+细胞采集数及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影响,而性别、年龄、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既往化疗方案、骨髓受累与否等对干细胞采集数量影响并不显著。采集前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数量与采集的CD34^+细胞数呈正相关。采集前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与采集成功密切相关。结论:化疗联合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采集造血干细胞优于单用细胞因子的动员方案。通过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及单个核细胞计数确定合适的采集时机,可以提高采集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血液疾患骨髓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血液系统疾病骨髓血管新生的状态及意义,采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骨髓病理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贫血、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显示,初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治疗前骨髓MVD明显增加;急性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后骨髓MVD降至正常水平,未缓解者下降程度小,复发者再次升高至化疗前水平;贫血患者骨髓MVD也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但远不如急性白血病骨髓MVD增高的幅度大。结论:骨髓血管新生在急性白血病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抗血管新生治疗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目的在于了解我院血液科医院感染的情况,并对病原菌加以分析,研究血液病房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和变迁,探讨临床应对策略。应用回顾性调查的分析方法,对血液科病房1997—2009年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1164株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3年间感染病原菌总体分布革兰阳性菌有逐渐上升趋势,但近4年增长不明显;革兰阴性菌呈逐渐下降趋势,近4年变化也趋于平稳;真菌呈逐年增加趋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感染分别为28.2%、59.8%、12.0%;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占12.1%,铜绿色假单胞菌占9.1%,肠杆菌属占8.4%,肺炎克雷伯氏菌占7.4%,表皮葡萄球菌占6.3%,肠球菌占6.6%。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分布有较明显的变化,但近几年趋于稳定;真菌的发病率呈增加趋势,这与强效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有关。结论:血液病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监测对象;由于多种因素使其细菌培养阳性率低,血液肿瘤医师应研究并掌握病原菌变迁规律;在需要经验性用药时,应结合本院病原学特点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白三烯B4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0例AL患儿(观察组)及4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与正常儿童血清白三烯B4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49.51±6.53)%]、CD4+T细胞[(22.15±4.87)%]及CD8+T细胞[(23.41±3.96)%]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63±5.23)%、(34.43±5.07)%(28.17±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8、t=11.047、t=4.953,P<0.01);AL患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5.41±4.25)%]明显低于对照组[(13.10±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98,P<0.01);而AL患儿血清白三烯B4含量[(25.23±6.2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8.28±2.5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21,P<0.01).结论 AL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三烯B4发生明显改变,对揭示AL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type levels and serum levels of leukotriene B4 ( LTB4 )in children with acute leukemia (AL). Methods The activity of T lymphocyte subsets:CD3+ T cells,CD4+ T cells,CD8 + T cell levels and NK cell were detected in 40 cases of AL and 40 control by Flow Cytometry(FCM). The serum level of LTB4 was measured by ELISA in all subjec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 the percentages of CD3 + T cells ( [ 49.51 ± 6.53 ] % vs [ 67.63 ± 5.23 ] % ), CD4 + T cells ([22.15±4.87]% vs [34.43 ±5.07]%),CD8+ T cell ([23.41 ±3.96]% vs [28. 17 ±4.61]%),NK cell ( [5.41 ± 4.25 ] % vs [ 13.10 ± 4.91 ] % )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hildren AL patients, ( Ps <0.01 ). However,the serum levels of LTB4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 [ 25.23 ± 6.24 ] ng/L vs [ 8.28 ± 2.53 ] ng/L, P < 0.01 ). Conclusion T lymphocyte subtype and serum level of LTB4 showed significant changes in children AL patien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which reveale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o AL pathogenesis. 相似文献
18.
恶性血液病伴发侵袭性肺曲霉病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图难,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本对合并有侵袭性肺曲霉病的3例恶性血液病(2例急性白血病和l例MDS-RA)患的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3例患均有免疫力低下的病史,虽经过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仍发生了肺曲霉菌感染,经过痰培养确诊后采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氟胞嘧啶联合治疗。结果表明,联合治疗7—14天后,3例中2例痊愈,l例显效。结论: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早期诊治很关键,脂质体两性霉素B,伊曲康硅和氟胞嘧啶联合治疗起效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霉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其诊断和治疗,对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温、血常规检查、痰病原学结果、影像学诊断、抗生素及激素使用情况进行了收集和分析。结果表明:14例中有呼吸道症状者11例,7例痰粘稠不易咳出,11例胸片检查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10例白色念珠菌感染(71.4%),2例曲霉菌感染;8例中性粒细胞<0.5×109/L(57.1%),3例<1.0×109/L(21.4%);对这些霉菌感染病例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感染治疗7天以上;对曲霉菌感染者给予二性霉素B,余12例用氟康唑治疗2周以上;治疗1周内症状改善并消失者6例(42.9%),治疗2周内症状改善并消失者5例(35.7%),3例死亡。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霉菌感染原因与强烈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早期诊断较困难,对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离休老年血液病患者社会支持的现状,为提高老年血液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60例离休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闻卷调查,分析其社会支持现状和原因。结果离休老年血液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支持利用度相对不足。结论离休老年血液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应对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此类患者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