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高压氧疗的疗效。方法:收取68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分成两组,高压氧治疗组与对照组,记录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查四肢运动神经传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并给予统计学处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5.8%(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的微循环及组织缺氧状态,提示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早期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多种神经系统,是糖尿病最常见、临床症像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人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病人反复住院、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视物神经病变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1998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丹红注射液40mL/d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同时予依帕司他50mg,1日3次,口服。而对照组仅用依帕司他50mg,1日3次,口服。临床观察2周,2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及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8%,对照组总有效率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MNCV、SNCN指标比较,均极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与依帕司他联合应用较后者单独应用更能提高糖尿病视物神经病变(DPN)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感觉神经SCV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神经肌电图检测158例糖尿病患者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分析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检测腓浅神经SCV异常率(65.18%)及95例糖尿病无周围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腓浅神经SCV异常率(45.26%)均明显高于其他神经NCV(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结论:下肢感觉神经SCV检测更有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对住院的125例糖尿病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有81例出现了神经病变。其中,93.8%表现为多发性周转神经病变,61.7%有植物神经病变,4.9%表现为颅神经损害。78例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者75例阳性,阳性率达91.2%,但只有69.1%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对9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分析。结果神经传导速度(NCV)异常者67例(72.8%),SCV的异常率(64.9%)高于MCV(51.9%);下肢NCV的异常率(61.6%)高于上肢异常率(5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提示周围神经病病变程度与糖尿病病程有关。结论神经电生理的检测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 (亚临床病人 )病程与神经传导速度 (NCV)的关系。方法 选择DM伴典型周围神经病变病人 (有症状组 ) 5 7例 (病程 5年以下 2 2例 ,5年以上 35例 )及DM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病人 (无症状组 ) 15 3例 (病程 5年以下 12 0例 ,5年以上 33例 ) ,分别测定主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 (MCV)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 ,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 10例DM病人 ,12 6例NCV异常 ,异常率 6 0 %。有症状组异常 4 9例 ,异常率 85 96 %。无症状组异常 77例 ,异常率 5 0 33%。有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与 5年以上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高于病程 5年以下 (P <0 .0 5 )。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异常率以前者为高 (P <0 0 5 )。病程 5年以上异常率二组相似 (P >0 0 5 )。二组病例异常以SCV为多 ,尤以无症状组病程 5年以下显著 (P <0 0 1)。结论 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较高 ,随病程延长 ,NCV异常率也越高。为减少DM亚临床神经病变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风险 ,及早发现DM ,严格控制血糖 ,动态观察NCV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消通汤"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齐  卢瑛  王芳  张慕佳 《现代医学》2003,31(3):184-185
目的 探讨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的中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糖尿病诊断明确 ,并且经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证实合并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3 0例。中药“消通汤”方剂组成 :白芍、桂皮、黄芩、苍术、甘草加味 ,口服 3个月为一疗程 ,用药中停用其它所有营养神经药物。一疗程结束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 ,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  3 0例患者治疗前后各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有明显好转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的改善与糖尿病病程、出现神经症状时间及血糖控制情况之间均未发现有明显关系 (均P >0 0 5 )。结论 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的中药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118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18例糖尿病患者的肌电图(EMG)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测定比针电极肌电图的异常率高;从神经损伤电位出现的分布情况看与年龄的长幼及病史的长短不具相关性,与血糖的高低也未发现明显关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尤其双下肢运动神经传民速度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且可发现一些亚临床病变,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颇有价值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DPN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无DPN的糖尿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SNCV),从空腹血糖和病程入手,分析神经传导速度与空腹血糖和病程的相关性,并就其MNCV和SNCV在各神经的异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的MNCV及SNCV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以及SNCV上,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的患者与空腹血糖低于7mmol/L的患者相比并未见明显差异,而病程5年以上者与病程5年以下者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观察组患者SNCV在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上异常率分别为60.00%、56.92%、69.23%,明显高于MNCV(分别为41.54%、38.46%、50.77%).结论:MNCV及SNCV与DPN患者的病程长短呈现正相关.在诊断DPN上,SNCV的敏感性优于MNCV,二者的测定对其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无临床神经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组75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记录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同时记录皮肤交感反应(SSR)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组中SCV异常率为38.7%~52%,MCV异常率为19%~25%;糖尿病组SCV平均数38.13m/s,MCV平均数45.36m/s;糖尿痛组的SSR潜伏期延长,分别与时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SCV、MCV、SSR)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指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无临床神经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组75例和正常对照组60例,记录四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同时记录皮肤交感反应(SSR)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病组中SCV异常率为38.7%~52%,MCV异常率为19%~25%;糖尿病组SCV平均数38.13m/s,MCV平均数45.36m/s;糖尿病组的SSR潜伏期延长,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SCV、MCV、SSR)为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例糖尿病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洁  杨友松  高国勋 《四川医学》2000,21(9):789-790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0例糖尿病人的肌电图,探讨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Ⅰ组)及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组(Ⅱ组)的神经传导速度(NCV)。方法 分别对200例糖尿病人,60例正常成人进行NCV测定。结果 Ⅰ组病人中所测的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右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Ⅲ组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Ⅱ组病人除左正中神经、左尺神经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vropatl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的早期即可发生。随着病程的延长,发病率可达90%以上。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各式各样的临床表现。一般以感觉及植物神经症状为主,而运动神经症状出现较晚。临床上对于这种常见病症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DN,无论在控制症状、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多种神经系统,是糖尿病最常见、临床症像最复杂、治疗最困难的并发症,不但引起糖尿病人病死率、残疾率升高,而且还带来了护理、医疗等治疗上的复杂性与困难性,更是造成病人反复住院、消耗巨大的卫生资源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7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应用维生素B1100m g 维生素B12500μg肌肉注射,1次/d;治疗组49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高压氧舱,在舱内停留100m in,压力0.20M Pa,戴面罩吸入纯氧60m in,中间休息10m in,1次/d,1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疗程间隔2~4d。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痛觉过敏、痛觉减退治疗后有效率达66.7%和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9%和55.2%(均P<0.05);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 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治疗后均有一定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高压氧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出年龄在14~55岁之间的106例(女68例,男38例)作为受试对象,患者在有效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应用疏血通治疗,在治疗期间均按饮食疗要求,固定每日总热量摄入,并固定运动量。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指标进行效果观察。结果受试人群实验前后相比较,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其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说明疏血通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周围神经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与健康人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有症状组更显著。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范围较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详细系统的问诊、体格检查及神经损伤相关的检查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传导速度是美国糖尿病协会规定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确诊手段;定量感觉检查适合追踪随访患者病情。目前,皮肤活检是糖尿病神经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适用于小纤维神经病变。另外,MRI、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等新科技诊断技术的介入,有助于提高DNP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部位,是以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多见,通常是对称的下肢较上肢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