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华士 《光明中医》1998,13(4):9-10,17
小儿咳喘证治体会孙华士上海医科大学附属金山医院(200540)关键词:小儿咳喘/证治经验小儿咳嗽为临床所常见,因肺主皮毛,外邪入侵,先犯皮毛,故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咳嗽,咳嗽也是机体起自卫反抗作用的反映。当外邪入侵之后,肺为邪束,即所谓肺郁失宣,肺...  相似文献   

2.
李丽丽 《河北中医》2008,30(3):264-265
小儿咳喘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证候。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喘。“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3.
咳、喘、痰饮的治疗可以概括为:治肺以祛邪为主;治脾以温化为主;治肾以补虚为主;下虚上盛时当肺脾肾同治。一、治肺以祛邪为主肺为娇脏,外合皮毛;邪气侵袭,首当其冲。慢性咳喘病人,每每肺虚,卫外不固,易于感受外邪,引起标实之象;急则治标,故治当以祛邪为主。慢性咳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甚至缠绵一、二十年之久。病情起伏不定,平时微有咳嗽气喘,一旦感受外邪,则见恶寒发热,咳嗽多痰,脉滑,苔腻。如果病者体质虚弱,正不胜邪,常热势不高,或竟不发热,但恶寒、咳嗽多痰,则为必具之症。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小儿咳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咳喘二症 ,宜权衡轻重咳喘二症 ,临床多相兼为病。因肺位最高 ,谓之华盖 ,外合皮毛 ,开窍于鼻 ,其宣发和肃降的生理功能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感受外邪 ,既可由皮毛侵淫于肺 ,也可经鼻窍乘袭于肺 ,必会影响肺之正常宣发和肃降功能 ,造成肺气郁闭 ,发为咳喘。由于外感邪气和平素体质不同 ,肺之宣发和肃降受到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肺之宣发功能失常为主者 ,患儿多表现为咳嗽 ,治宜宣肺止咳 ,以止嗽散为基础方。该方“温润和平 ,不寒不热 ,既无攻击过当之虞 ,大有启门驱贼之势”[1 ] 。根据寒热虚实 ,适当化裁 ,用于各种外感咳嗽初起 ,确能宣肺…  相似文献   

5.
陈宣 《陕西中医》2000,21(8):367-367
<正> 1 小儿咳喘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不全,易于感受外邪。肺卫受邪,则肺气壅遏,宣肃失司,咳喘乃作。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传导如常,肺失清肃则大肠传导失常,见大便秘结或溏滞不爽。反之,若大肠积滞、腑气不通,亦影响肺气的肃降,引起肺气不利而致咳喘加重。因此,咳喘而腑实者,如在辨证施治时伍以泻下之品,使腑气畅达,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选用莱菔子、瓜蒌仁、枳壳、大黄等。 病案举例:胡某,男,12个月。1992年2月10日初诊。患儿发热咳喘3d,曾肌注青霉素、鱼腥  相似文献   

6.
<正>肺炎喘嗽是小儿常见病,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多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而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其发病外因责之于感受风邪,或由其他疾病传变而来;内因责之于小儿形气未充,肺脏娇嫩,卫外不固。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侵犯肺卫,肺失宣降,清肃之令不行,致肺被邪束,闭郁不宣,化热灼津,炼液成痰,阻于气道,肃降无权,从而出现咳嗽、气喘、  相似文献   

7.
魏逍遥  黄庆田 《光明中医》2023,(7):1257-1260
阐述黄庆田主任医师以整体观念指导肺系病诊疗的经验。肺系以肺为核心,还包括鼻、喉、皮毛、大肠等,均和肺系病的发生、发展和诊疗有着密切的关系。肺开窍于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哮喘的诊治中要重视鼻咽喉部位症状的辨析,适当选用宣通鼻窍、通利咽喉的药物,对于快速控制咳嗽和哮喘症状帮助很大。肺合皮毛,皮毛是外邪侵袭、诱发肺系疾病的重要途径,在急性外感咳嗽和咳喘类疾病急性发作期,要以麻黄汤类方剂加减,使邪气从表而解,则咳喘得平;而在慢性肺系疾病稳定期,以表虚为主要矛盾,而外邪不盛时,要重视补肺气以实卫表,预防慢性肺系疾病急性发作。肺与大肠相表里,要重视肺肠同治。  相似文献   

8.
<正>小儿咳嗽是儿科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中医学认为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易受外邪侵袭。肺乃五脏六腑之华盖,肺主皮毛,一旦感受外邪,则肺先受病。外感或脏腑功能失调,均会影响及肺,引起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不利而致咳嗽。《素问.咳论》首先论述了寒邪从皮毛、胃两条途径侵肺而致内外合邪导致咳嗽;总结咳嗽  相似文献   

9.
<正>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立了伤寒六经辨证,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脏腑经络辨证,都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其理论依据。反复研读两书,深感仲景对每一脏腑的治疗,各有洞天,尤其治肺,更具特色,试作以下探讨。一、治肺疾首当辛开宣闭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位高清肃,外合皮毛,最易为外邪所侵犯。外邪束表,皮毛闭塞不开,肺气闭郁不宣,就会出现寒热无汗,气逆咳喘等证。正如《内经》所谓“诸气膹郁,皆属于肺”。仲景深得经旨,在此阶段注重辛开肌腠,宣肺开闭。一方面使肌腠开发,肺气宣达,水道通调,表邪外解;另一方面防止外邪入里化热。如对风寒外束,肺气郁闭之喘  相似文献   

10.
咳喘是小儿肺系疾病常见证候,辨证多属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痰热阻肺、痰湿阻肺、脾肺气虚等.小儿形气未充,卫外不固,而肺位最高,故肺易先感邪,使肺失宣降、清肃不行而发为咳喘.外邪袭肺常以风为先导,风性善变,其为阳邪,化热最速;加之小儿脾胃薄弱,日久易化生痰热,上贮于肺,故临床以肺热咳喘实证为多,症见咳嗽喘息,痰多粘稠,发热,舌红苔白厚.对肺热咳喘证的治疗,临床多选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清宁散、银翘散、桑菊饮等,总以清热宣肺、涤痰止咳平喘为原则.笔者在跟随陈昭定教授学习期间,发现其以自拟银黛汤治疗此类患儿,临床疗效颇佳;且对于服用多种药物无效者,施以银黛汤亦愈.现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1.
答:众所周知,感受外邪常常是慢性肾炎反复发作或加重的因素。中医认为肺主卫外、主皮毛,肺能敷布卫气散于肌表,有防御外邪之功。若肺气虚损,则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生理功能减弱,从而导致表卫不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下降,因而易于感受外邪。而感邪之后,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液代谢失调,常可致水湿泛溢肌肤而发为水肿;而且金不生水,还可影  相似文献   

12.
喘证为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西医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都属中医咳喘范畴。中医认为喘证病机主要因肺、脾、肾功能失调。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被束,肺失宣肃,通调失司,津化为痰,或外邪引动内伏之停痰宿饮,阻塞气道,升降失调,使肺气上逆而发生咳喘、吐痰等症;或因外感风寒,阳气受遏,水精失运,蓄积成饮。而寒邪久郁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  相似文献   

13.
湿疹是临床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疾病。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对小儿湿疹的病因、治疗进行探讨。肺失卫外,感受外邪郁于皮毛;肺失宣降,津液不能正常布散于皮毛;饮食不节,大肠湿热熏蒸于皮毛;以上皆可为湿疹发病的诱因,而肠道菌群失调即中医的禀赋有异为湿疹发病的内在基础。在治疗上,笔者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通过宣肺驱邪、导除湿热、调节肠道菌群等方式恢复肺和大肠的正常功能,增强体质,以标本兼治的方式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4.
发热是小儿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原因颇为复杂,然不外乎外感时邪、内伤饮食两大类。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外邪易乘虚而入,故又以外感者居多。而外感者其来也速,变化亦多,稍有疏忽或治不得法,则变证丛生。故此仅就外感发热浅述如下。1小儿外感易伤于肺肺本为娇脏,而在小儿,其娇嫩之甚更为突出。肺者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凡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由皮毛而入,皆易伤肺,而使邪热闭郁,肺失宣降,除发热外而兼见咳嗽、喘促、胸闷、气逆等症。治宜辛凉佐以苦甘之剂,以辛而散肺卫之邪,以凉而平肺卫之热,以苦而降其肺气,以甘…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0,21(4):191-191
<正> 1 急性加重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肺心病多由于肺系疾病反复不愈,肺气受损,及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痰饮、瘀血阻肺所致。其病机存在本虚标实两方面,本虚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以痰浊瘀血为要。因肺主皮毛,宣发卫气,固护肌表,故外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致肺气宣降不利而发咳喘,久咳不愈导致肺虚。肺虚卫外不固,外感邪气得以反复侵袭。肺病日久,脾受损,脾失健运,停湿生痰,上渍于肺致肺失宣降而咳嗽、咳痰反复发作,缠绵不愈。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虚及肾,致肺不呼气,肾不纳气,结气不入,浊气难出,则胸部膨满而咳喘  相似文献   

16.
外感咳嗽是六淫之邪犯肺所引起病证。多系西医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咽喉炎等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 肺脏娇嫩,易感风寒化热 肺主气,为五脏华盖,上连喉咙,开窍于鼻,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为气机出入升降之道,司清浊的宣运,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肺谓清虚之脏,其质娇嫩,畏寒畏热,最不耐外邪凌侮。一遇外邪,则寒热,咳喘诸症并作。外邪犯肺之途,一是从鼻腔直接吸入,经咽喉而达于肺,二是从皮毛汗孔侵入,邪从其合而至肺。外邪之中风寒二贼最为猖肆,盖风为百病之长;寒为四季之常气,冬季之冷,夏季之贪凉皆为寒,寒为阴邪,易伤人  相似文献   

17.
小儿久咳多见于小儿支气管炎及肺炎后期,临床以咳嗽、咳痰为主症其主要病因为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加之自身寒暖不知自调,极易为内外诸邪所侵,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而肺为金脏,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实则散精于肺,灌溉四旁。凡外邪伤肺或肺虚邪入致咳者,均强调以补脾为主兼以治肺,以期脾实而肺金有养,皮毛有卫,  相似文献   

18.
许斌 《家庭中医药》2020,27(5):56-57
正咳喘是儿科常见病症,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变异性咳嗽及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为外邪所伤,又或因喂养不当,首先累及肺、脾两脏,咳喘反复,肺气耗损,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日久则痰瘀互结,阻滞肺络,发而成咳喘。在小儿咳喘的治疗中,中医多用宣肺止咳平喘,益气健脾化痰之法,脾运化水湿,肺则通调水道。今肺络瘀滞则痰聚而无以  相似文献   

19.
小儿痰热壅肺证为肺系外感热病,属祖国医学"咳嗽""肺炎喘嗽""哮喘"及西医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稍有不慎外邪入里化热,热邪灼津成痰,痰热阻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喘,其痰热壅肺证为小儿咳喘之最常见证型。我们采用麻杏化痰合剂治疗痰热壅肺证的患儿,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形寒饮冷与小儿咳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寒饮冷则伤肺”最早见于《难经·四十九难》中 ,意思是外感寒邪、冷食冷饮可损伤肺脏。《灵枢·百病始生篇》也提出“重寒伤肺”,是指寒邪侵犯机体则肺先受病 ,若再饮冷 ,脾胃受寒 ,母病传子 ,则致肺病 ,内外合邪 ,故为“重寒”。在小儿疾病中 ,以肺系咳喘病居多。这是因为小儿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五脏六腑成而未全 ,全而未壮 ,卫外之气不固 ,易为外邪所侵 ,肺为娇脏 ,更易受邪 ;另外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寒热 ,过食生冷可伤及脾胃阳气 ,而致寒饮痰湿内生 ,引发咳喘。同时 ,在《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黄帝问曰 :肺之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