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全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率估计为5.14/10万例年,全球每年约40万新诊断的SLE患者,我国每年新诊断SLE患者人数为10.7万/年,居全球之首[1]。狼疮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器官表现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LN患者足细胞和肾单位逐渐丢失,大部分SLE患者5年内可发生LN,LN 5年后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比例约为10%~30%[2]。  相似文献   

2.
狼疮性肾炎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组织,在我国患病率为70/10万人,男女之比约为1:9,病人多为育龄,严重危害人群健康^[1]。狼疮性肾炎(LN)是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主要的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SLE患的LN发病率,从病理角度看几乎达100%,从临床角度看,伴发肾损害约75%,因此,LN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尿液中铁调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肾脏受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肾脏受累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尿液中铁调素与LN活动性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共纳入38例健康对照者(女性29例,男性9例)和54例SLE患者(女性46例,男性8例),根据其肾脏是否受累将入组的54例SLE患者进一步分为SLE无肾炎组(12例)和LN组(42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入组者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将42例LN患者根据肾脏SLEDAI评分(R-SLEDAI)将其分为静止期LN患者组(10例)和活动期LN患者组(32例),比较其尿液中铁调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尿液中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的相关性。同时根据测得的铁调素值对LN的活动性进行预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液铁调素在LN患者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LE无肾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尿液铁调素在活动期LN患者组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静止期LN组(P0.01)。LN患者的尿液铁调素与R-SLEDA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13,P=0.043),与SLEDAI和肾外RSLEDA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尿液铁调素的ROC曲线截值点为7.483 ng/ml(敏感度90.62%,特异度80%),曲线下面积为0.897,大于补体C3、补体C4、血清肌酐和抗ds-DNA抗体的曲线下面积,但小于24h尿蛋白定量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尿液中铁调素在SLE肾脏受累的患者中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一种新的反映LN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以多器官受累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是SLE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约为4.3%,是SLE患者早期死亡和残疾的严重危险因素[1,2]。大量队列研究认为,SLE患者LN的患病率因种族和民族而异,其中亚裔的LN患病率高于白人[3]。LN易复发,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分型分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我国最常见的风湿病之一 ,发病率约占 70例 /10万人口。SLE伴肾脏损害占 70 %以上 ,而病理检查几乎 10 0 %有肾脏损害。狼疮性肾炎 (LN)占我国继发性肾炎的第一位。LN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 ,10年存活率已提高到 90 %以上。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仍然是LN的首选药物 ,特别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倡的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 (CTX)冲击方案使许多重型LN获得缓解。新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A(CsA)及霉酚酸酯 (MMF)的问世又使部分难治性LN获得缓解。尽管如此 ,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解决 ,肾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和-2763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肾炎(LN)的关系。 方法 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SLE诊断标准的SLE患者103例,包括男13例,女90例,其中62例为LN。健康对照组110例,其中男21例,女89例。全部对象均为无血缘关系的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上述对象进行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和-2763位点多态性检测。 结果 IL-10基因启动子区 -3575位点多态性在中国南方地区汉族人群中普遍存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患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位点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降低(P < 0.05)。与同性别健康对照者比较,女性SLE患者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位点T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者频率分布均明显降低(P < 0.05)。LN患者和健康对照组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位点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携带者频率分布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未发现IL-10基因启动子区-2763位点多态现象,均为AA基因型。 结论 IL-10基因启动子区-3575位点多态性与SLE有关,而与LN无关。IL-10基因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人SLE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7.
人类白细胞抗原DR基因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基因与中国北方汉人狼疮性肾炎(LN)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检测8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及106例健康者HLA-DRB1基因类型,进行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患者的HLA-DR2及DR9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36/0.20,RR=2.36,P<0.001;0.27/0.18,RR=1.69,P<0.05);DR2及DR9同时阳性的35例患者中,LN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患者(RR=4.93,P<0.005),而且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也较高(RR=2.66,P<0.05)。结论 中国汉人HLA-DR2及DR9基因可能与SLE的遗传易感性有关,两者有相加作用,DR2及DR9同时阳性的SLE患者易患LN。  相似文献   

8.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猿疮(SLE)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确切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遗传缺陷、环境危险因子、性激素异常等三大因素是SLE、LN的主要发病因素.肾脏病变程度与SLE的预后密切相关.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是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诊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狼疮肾炎的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性狼疮(SLE)有肾损害者称为狼疮性肾炎(LN).事实上,几乎所有SLE患者的肾组织上都存在肾病变,病变明显者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16年来,我科收治LN资料较完整的患者243例,现就其诊断和治疗问题,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及3804位点基因型.结果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C基因型频率(8.9%)及C等位基因频率(32.7%)较对照组(2.9%及23.6%)明显升高(P<0.025);而TT基因型频率(43.3%)及T等位基因频率(67.3%)较对照组(55.7%及76.4%)明显降低(P<0.025).SLE伴狼疮肾炎(LN)患者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较不伴LN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及P<0.025).对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04位点基因型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病例和对照组中仅1例SLE患者为TG型,其余均为TT型.结论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及LN的发生有关.3804位点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少见,该位点的多态性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Fc受体γ链基因3’端非翻译区(3’-UTR)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的分布及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180例SLE患者和140例正常对照组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及3804位点基因型。结果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C基因型频率(8.9%)及C等位基因频率(32.7%)较对照组(2.9%及23.6%)明显升高(P<0.025);而TT基因型频率(43.3%)及T等位基因频率(67.3%)较对照组(55.7%及76.4%)明显降低(P<0.025)。SLE伴狼疮肾炎(LN)患者CC基因型频率及C等位基因频率较不伴LN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及P<0.025)。对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04位点基因型的研究显示,在全部病例和对照组中仅1例SLE患者为TG型,其余均为TT型。结论 SLE患者Fc受体γ链基因3’-UTR 3847位点C等位基因与SLE发病及LN的发生有关。3804位点基因多态性现象在中国南方人群中少见,该位点的多态性与SLE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1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成人SLE患病率为30~150/100 000例,死亡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5倍[1,2]。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的严重靶器官损伤,受累患者超过60%[2,3]。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体的标准治疗方案的应用使SLE预后大为改观,10年生存率达91%[4]。然而LN治疗12个月仍有一半患者不能获得完全缓解,高达50%患者治疗缓解后出现复发,超过10%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2,3]。  相似文献   

13.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主要通过糖皮质激素及经典免疫抑制剂治疗,但由于这些药物使用后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使得LN治疗变得更为棘手。B细胞在SLE/LN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已研制出针对B细胞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这为治疗LN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B细胞在LN中的作用及相关生物制剂在LN治疗中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儿合并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构建风险评估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146名SLE患儿的资料,分析合并LN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1)神经系统症状,血小板(PLT)、补体C3、补体C4下降,三酰甘油(TG)升高及抗dsDNA抗体阳性、抗核小体抗体阳性与LN有关;(2)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是发生LN的独立危险因素;(3)建立的风险评估模型预测的灵敏度89.5%,特异度69.6%。结论:神经系统症状、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TG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儿童SLE合并LN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对LN早期诊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miR-151a在狼疮性肾炎(LN)患儿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2例LN的儿童设为LN组,其中Ⅱ型13例、Ⅲ型17例、Ⅳ型32例、V型15例、Ⅵ型5例,另选取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对23例活动期、11例稳定期SLE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LN和Ⅳ.C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活动期SLE患者血清LN及Ⅳ.C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及正常人(P<0.01)。稳定期SLE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LN、Ⅳ.C水平检测可作为SLE是否活动及疗效和预后观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狼疮性肾炎(LN)是儿童期较为常见一种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为探讨儿童LN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将70例儿童LN的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987年2月~2012年12月在全军中西医结合肾病治疗中心住院治疗并接受肾活检的LN患儿70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SLE诊断标准[1],并同时  相似文献   

18.
狼疮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自身免疫介导的,以免疫性炎症为突出表现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血清中出现以抗核抗体为代表的多种自身抗体和多系统受累是SLE的两个主要临床特征.狼疮肾炎(LN)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是决定SLE预后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个青年女性好发,多脏器累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受累即称为LN(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重要组成部分。LN的发生严重降低了SLE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在治疗SLE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临床表现和严重脏器损害。它是波及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瑞典人群患病率为0.5%~0.7%,我国略高于欧美,约为1%,根据临床病理及尸检证实,90%以上的SLE病人均有肾脏炎性损害.据此推算,我国120万SLE病人中,LN就约有80万~100万人之多。由于SLE、LN给人类带来痛苦、贫穷、残疾、死亡等灾难性损害,已引起国际国内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深入研究。今就SLE、LN病因学,发病机制的新认识、治疗学的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