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视盘血管炎(optic disc vasculitis,ODV)的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地观察了9例(10只眼)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点。结果:I型视盘血管炎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特点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T)显著延长,静脉充盈迟缓。Ⅱ型视盘血管炎的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 angiography,ICGA)特点:除了FFA上静脉充盈时间延长外,脉络膜血管也显著扩张。结论:两型视盘血管炎的FFA都有静脉充盈迟缓的特点,I型还表现为ART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2.
前言近年来,由于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对视盘的血液供应有了进一步了解,对视盘血管疾患也有了新的认识,总的可分为两大类:即为视盘缺血性疾患及视盘血管炎。视盘血管炎,根据发生炎症改变的血管不同而临床表现也不同。临床常见者有两型:Ⅰ型:大部由睫状动脉炎所致,眼底呈现颅内压正常性视乳头水肿改变。Ⅱ型:主要因筛板前后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炎所致,故眼底呈现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改变,病人视力障碍不显著。现将积累的14例,作临床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动脉瘤、视神经视网膜炎综合征(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3例经全身系统检查、眼底彩色照相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检查确诊的IRVAN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例患者均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而且是视网膜动脉的炎症,视盘及视网膜血管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因视盘水肿、视盘周围渗出引起的视神经视网膜炎,2例患者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有闭塞区。 结论 IRV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有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和视盘动脉血管管壁上多发性大动脉瘤,以及由于血管炎症和动脉瘤引起的视网膜、视盘渗出、水肿以及由此产生的视神经视网膜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80-183)  相似文献   

4.
视盘血管炎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盘血管炎15例报告广州部队武汉部医院眼科金中秋,许亚宏,尹禾武汉市六七二医院眼科曾祥冰本组报告15例I6眼视盘血管炎,其中1型即视神经乳头水肿型4眼,11型即视网膜静脉阻塞型12眼。所有病例进行了视力、眼底及荧光造影检查.属于11型的患者进行了血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有髓神经纤维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随访的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有髓神经纤维患者6例,总结其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特征,进而分析血管异常原因。结果 6例患者均可见有髓神经纤维沿视网膜神经纤维分布,视网膜血管异常发生于有髓神经纤维的视网膜区域:4例患者视盘旁有髓神经纤维附近可见火焰状的出血、视网膜血管走行迂曲,2例患者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显示:有髓神经纤维较薄弱时常表现为正常荧光,较浓厚可表现为遮蔽荧光;合并视盘旁出血时表现为出血区域遮蔽荧光,毛细血管扩张的患者荧光造影显示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晚期呈片状强荧光。结论认识并关注由有髓神经纤维所引发的视网膜血管异常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避免误诊为其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对于合并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的患者,要明确病因,早期给予激光或手术等及时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血病所致视神经浸润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14年6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确诊为白血病视神经浸润的23例患者,排除高血压、糖尿病、颅内高压等造成视神经损伤的全身及局部疾病。根据眼底病变的特征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视盘水肿;(2)视盘水肿合并出血渗出性病变。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18眼表现为单纯视盘水肿,眼底彩色照相可见患者视盘水肿,呈不同程度隆起,边界不清楚,严重者高达3~4个屈光度,视盘表面小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荧光造影早期视盘表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盘着染呈强荧光。23例患者中14例28眼表现为视盘水肿出血合并视网膜血管异常,眼底彩色照相极似急性视网膜坏死样改变,可见视盘肿胀、苍白,边界模糊,视盘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点;视盘周围视网膜苍白水肿,视网膜动脉呈白线样浸润,静脉迂曲扩张;后极部散在不同程度出血及白色浸润灶,并累及黄斑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盘表面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出现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盘着染呈强荧光,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出血区域遮蔽荧光。结论 单纯视盘水肿和视盘水肿合并出血渗出性病变是白血病所致视神经浸润的两种主要表现。眼科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积极寻求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视盘血管炎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视盘血管炎84例106眼,男性51例占60.71%,41岁以下者56例占66.67%,单眼62例占73.81%。视盘水肿型(Ⅰ型)68例占64.15%,视力≥0.5者72眼占67.92%。视盘血管炎Ⅰ型临床表现主要为视乳头充血、水肿,视盘荧光渗漏。视网膜静脉阻塞型(Ⅱ型)主要表现为视乳头充血、水肿,视网膜出血,静脉纡曲扩张,静脉荧光充盈迟缓。本资料表明视盘血管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多为单眼发病,Ⅰ型多见。除黄斑部受损外,视力大多轻度减退或正常。临床诊断应与颅内压增高性视乳头水肿,缺血性视乳头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B超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6年7月确诊为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32例(3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底表现、FFA及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眼底表现:3例未见异常,26例可见视盘周围视网膜前或视网膜下出血.3例出现玻璃体腔出血.FFA:26例视盘周围可见视网膜下出血遮蔽荧光;12例早期视盘可见局限性强荧光,晚期边界呈结节状强荧光,余20例未见特异性结节状着色.32例患者B超检查均可见视盘处的不规则扁平隆起病灶,呈类圆形强回声.结论 对于伴有近视合并视盘周围出血的青年患者,采用FFA结合B超检查可提高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患者19例(19眼),所有患眼均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2周后行TA玻璃体内注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底表现、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若黄斑水肿复发则再次行雷珠单抗联合TA治疗,直至黄斑水肿消退.结果 治疗前患眼视力为0.16±0.09,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694.88 ±79.06) μm.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视力显著提高,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视力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除1眼在首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外,其余患眼随访期间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1个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示视网膜出血、渗出明显吸收,视盘及黄斑部荧光素渗漏明显减轻.患眼平均注药次数为2.11次.随访期间均未观察到与玻璃体内注射及药物相关的并发症.结论雷珠单抗联合TA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性黄斑水肿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明显缩短治疗周期、减少药物注射次数,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eriapillary subretinal hemrrhage,PPSRH)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27眼)PPSRH患者的眼部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平均年龄为30.32岁。2例为双眼。中度以下近视25只眼,远视2只眼。眼底检查仅PPSRH改变的3只眼,PPSRH伴视盘火焰状出血18只眼,除PPSRH和视盘表面出血外,伴少量玻璃体出血6只眼。FFA显示PPSRH为边界清晰的深层遮蔽荧光,其表面的视网膜血管走行及充盈未见异常。17只眼在FFA的后期视盘呈不规则的荧光着色。结论根据眼部表现和FFA改变,推测PPSRH与埋藏型视盘玻璃疣和近视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视盘水肿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的眼底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检查、非接触性眼压、裂隙灯、眼底散瞳、B型超声、OCT、FFA等检查。结果 16例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32只眼),男性7例(14只眼),女性9例(18只眼),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38.5±12.6)岁,初诊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1者8只眼,0.1~0.3者8只眼,大于0.3者16只眼,眼压高于20 mm Hg者3只眼。根据眼底表现分为3型,视盘充血水肿型6只眼(18.7%),FFA表现为视盘高荧光渗漏,无脉络膜皱褶、无针尖样点状高荧光;浆液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14只眼(43.8%),FFA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脉络膜皱褶明显,造影早期针尖样点状高荧光及晚期多湖样荧光积存;两者之间混合型12只眼(37.5%)。结论急性期VKH综合征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盘水肿型、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型及混合型3种类型,尤其是正确的认识少见类型视盘水肿型,避免误诊,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血管炎临床报道尚不多见。(也称视盘血管炎),我院开展荧光造影以来,仅遇到四例,眼底广泛性改变三例,视盘及相应区网膜受累一例。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性,自觉症状发展缓慢,视盘充血水肿边缘模糊微象,轻重程度不等,当病变累及黄斑区,则严重影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视盘周围视网膜下出血(PPSRH)的临床特征和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41只眼)PPSRH患者的眼底表现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临床资料.结果 25例(41只眼)中,19例为近视眼,平均年龄为37.8岁,单纯PPSRH9例(16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15例(24只眼),PPSRH伴视盘表面出血和玻璃体积血1例(1只眼);FFA检查显示PPSRH为遮蔽荧光,晚期视盘呈不规则强荧光或结节状强荧光,未见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结论 推测PPSRH的发病与视盘埋藏性玻璃疣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ischemicsyndrome,OIS)的临床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特征。方法收集经临床及FFA确诊的OIS患者8例8眼,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和FFA表现。结果8例患者年龄38-69岁,男性5例,女性3例。所有病变眼均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静脉扩张但不纡曲,均可见多少不一的视网膜棉絮斑,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虹膜细小新生血管2眼。结论OIS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狭窄及棉絮斑,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血管及视盘渗漏。多与全身疾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眼挫伤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临床表现。方法对68例(78眼)眼球挫伤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视网膜震荡43眼中33眼FFA表现为视网膜动脉静脉稍迂曲、黄斑区点状透见荧光。10眼FFA表现为低荧光,无荧光渗漏。视网膜出血8眼FFA表现出血区荧光遮蔽。脉络膜裂伤9眼FFA表现为血管下方弧形弱荧光、造影晚期呈高荧光。黄斑孔6眼:其中板层孔4眼,FFA未见异常荧光;全层孔2眼FFA显示为黄斑区圆形透见荧光。视神经挫伤12眼FFA表现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及渗漏,晚期呈强荧光;其中1眼视盘灌注时间晚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结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眼球挫伤后损伤部位和程度,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应作为眼球挫伤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患者的眼底改变特点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已诊断为CMV性视网膜炎的AIDS患者共34例49只眼,进行常规视力、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分析其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结果 29只眼视网膜上见大片融合性黄白色坏死灶,边界不清,伴视网膜出血及血管炎改变;FFA晚期病灶区域弥漫性荧光素渗漏.12只眼周边部视网膜颗粒状坏死灶,边界欠清,未见明显 视网膜出血、渗出及血管管壁改变;FFA显示病灶区域强荧光,晚期荧光素渗漏.4只眼视网膜前见大片灰白色增殖膜;4只眼继发视网膜脱离.结论 CMV性视网膜炎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坏死性的视网膜炎,伴出血及血管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完全型Beh et病的临床诊断要点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临床确诊的不完全型Beh et病患者83只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着重观察分析前房或房角积脓、视盘及视网膜血管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睫状肌麻痹剂以及全身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随访至少1年以上。结果就诊时前房或房角积脓54只眼,视盘充血41只眼。FFA检查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眼底异常改变,早期视盘血管渗漏、晚期视盘着染83只眼,占100%;弥漫性视网膜毛细血管微渗漏83只眼,占100%;受累分支血管渗漏、晚期受累血管管壁着染71只眼,占85.54%。治疗后炎症完全控制20例26只眼;控制20例33只眼;好转12例24只眼。所有患者均无前房或房角积脓,无视盘充血;至最后随访日期止未出现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关节炎病等全身表现。结论不完全型Beh et病多以反复发作的前房积脓、视盘炎及视网膜血管炎为主要眼部临床体征,FFA检查有助于病情诊断;早期及时应用睫状肌麻痹剂以及全身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可有效控制病变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行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视盘水肿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表现特征。方法 终末期尿毒症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视盘水肿患者4例,在血液透析前行FFA检查,分析其FFA的表现。结果 4例患者FFA表现为:视盘境界模糊,表面点状高荧光,晚期强荧光染色。视网膜动脉节段性管径粗细不均,静脉无明显扩张。视盘表面及周围视网膜火焰状荧光遮蔽。黄斑拱环结构大致正常。FFA检查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FFA检查结束后,血液透析出黄绿色荧光素。结论 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视盘水肿患者的FFA的表现为视盘表面见微动脉瘤,荧光素渗漏明显,晚期强荧光染色,视网膜动脉硬化。血液透析患者行FFA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ICGA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与视神经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资料完整的不易确诊视盘水肿患者27例27眼,经眼底照相后,采用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血管双项造影检查。同期对年龄性别匹配20例20眼正常对照眼进行造影检查,对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连续图像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照眼20例ICGA检查结果显示早期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充盈正常。27眼视盘水肿者接受ICGA检查后,从ICGA造影早期连续图片的表现特点将视盘水肿可明确分为缺血性和非缺血性;缺血性早期连续像表现为一过性的视盘缺血区与脉络膜区域性低荧光相对应,可直接判定缺血范围和缺血程度,随即血管荧光充盈正常,16眼考虑为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11眼早期连续像表现为视盘周围脉络膜血管区荧光快速充盈,与正常对照眼表现相同,考虑为视神经炎。结论:对一些视盘水肿鉴别诊断存在困惑或疑难时,脉络膜血管造影有一过性视盘脉络膜区域性荧光充盈缺损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型视神经病变的特征性改变,该变化有助于视盘水肿性疾病的鉴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视盘及视网膜前血管袢(prepapillary and preretinal vascular loop, PRV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77年以来诊断的20例PRVL患者24只眼的症状、眼底表现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特点等临床资料。结果PRVL66.7%发生于单眼,95.8%的血管袢位于距视盘1DD内。动脉袢17只眼,占70.8%;静脉袢3只眼,占12.5%;动静脉复合袢4只眼,占16.7%。伴有其他先天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或变异者15只眼,占62.5%。结论PRVL多数为动脉袢,其中多位于视盘上方。严重扭曲的PRVL可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和视网膜出血,引起视力下降。(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9-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