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探讨过继转输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对小鼠自然流产模型妊娠预后及宿主孕鼠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以CBA/J×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 ,CBA/J×DBA/ 2为自然流产模型 ,将自然流产模型CBA/J孕鼠于孕 4d (着床期 )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 9d ,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三组孕鼠的脾脏T细胞 ,并将三组T细胞分别转输至孕 4d的CBA/J×DBA/ 2孕鼠。于宿主孕鼠孕第 9天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宿主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 ,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经父系抗原刺激的宿主孕鼠脾脏T细胞内IL 2表达水平。于孕 1 4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结果显示 ,过继转输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和转输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T细胞均可诱导宿主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及IL 2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5 ) ,孕 1 4d胚胎吸收率也显著下降 (P <0 0 5 )。这些结果表明 ,于孕早期过继转输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和转输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T细胞能诱导宿主孕鼠母 胎免疫耐受 ,防止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 ,从而使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达到正常妊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过继转输正常妊娠孕鼠的T、B细胞对小鼠自然流产孕鼠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CBA J×♂BALB c为正常妊娠模型 ,♀CBA J×♂DBA 2为自然流产模型 ,于孕 9d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两组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及上清液IL 2分泌水平 ,以研究孕鼠母 胎免疫耐受状态 ;并于孕 14d观察两种模型的胚胎吸收率。然后 ,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两组孕鼠脾脏T细胞和B细胞 ,并将两种细胞分别转输至孕 4d(着床期 )的♀CBA J×♂DBA 2孕鼠 ,于孕 14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结果 与自然流产孕鼠比较 ,正常妊娠孕鼠孕 9d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及IL 2的分泌显著下降 (P <0 .0 5 ) ,孕 14d胚胎吸收率也显著下降 (P <0 .0 5 )。与转输自然流产孕鼠的T细胞相比 ,转输正常妊娠孕鼠T细胞的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而转输两组B细胞的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于孕早期过继转输正常妊娠孕鼠的T细胞能诱导宿主孕鼠母 胎免疫耐受 ,防止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 ,使自然流产模型的妊娠预后达到正常妊娠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不明原因流产的作用机制及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自然流产模型,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雌性CBA/J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采用TSA对流产孕鼠外周CD4^+/CD25^-T细胞Foxp3基因特定位点进行表观修饰,以实现Foxp3稳定、持久的表达,并将CD4^+Treg分别转输至流产模型孕4d(着床期)的雌性CBA/J孕鼠,于孕14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的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11.27%)显著下降。结论孕早期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疗法能诱导宿主母胎免疫耐受,有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继转输胚胎抗原耐受性T、B细胞对宿主孕鼠妊娠预后及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CBAJ×♂DBA2为自然流产模型,于孕4d(着床期)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c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9d,分选脾脏T细胞和B细胞,并过继转输至孕4d的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孕鼠,孕第14天测定宿主母胎界面组织体外培养上清液中TH1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TNFα、IFNγ)水平,并比较各组宿主孕鼠胚胎吸收率。结果转输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和转输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T细胞均使宿主孕鼠母胎界面IL4和IL10表达显著增加,而IFNγ和TNFα表达则显著下降,且胚胎吸收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于孕早期过继转输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和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T细胞可通过调节宿主孕鼠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平衡,从而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体外扩增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RSA)妊娠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自然流产模型,磁珠分选雌性CBA/J小鼠脾脏CD4~+CD25~+Treg并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细胞纯度。妊娠第14天的CBA/J雌鼠(与雄性DBA/2J交配)为流产组;妊娠第14天的CBA/J雌鼠(与雄性BALB/c交配)为正常妊娠组;处女型CBA/J雌鼠脾CD4~+CD25~+Treg过继转输到孕4 d(着床期)CBA/J雌鼠(与雄性DBA/2J交配)体内为对照组;经体外培养扩增4 d的脾CD4~+CD25~+Treg过继转输到孕4 d(着床期)CBA/J雌鼠(与雄性BALB/c交配)体内为治疗组。分别于孕14 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并测定宿主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TGF-β1表达水平和脾细胞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 mRNA相对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继转输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的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11.32%)显著下降;治疗组中血清IL-10/IFN-γ、TGF-β1/IFN-γ比例有显著升高,外周血细胞因子IFN-γ有显著升高,细胞因子IL-10、TGF-β1无显著差异;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孕早期经体外扩增的CD4~+CD25~+Treg疗法能诱导妊娠免疫耐受,有利于向妊娠维持的Th2、Th3、Tr1细胞偏移,叉状头转录因子Foxp3在妊娠免疫耐受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细胞因子及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特征。方法 :以♀CBA/J×♂DBA/ 2为自然流产模型 ,将自然流产模型CBA/J孕鼠于孕 4天 (着床期 )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m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 9天 ,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两组孕鼠的脾脏T细胞 ,将T细胞进行碳氧氢化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CFSE)体外荧光标记 ,再分别过继转输至孕 4天的CBA/J×DBA/ 2孕鼠。在宿主孕鼠孕第 9天 ,处死小鼠取脾细胞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在DBA/ 2父系抗原刺激下过继转输的T细胞细胞因子IL 2、IL 4、IL 10和IFN γ及协同刺激分子CD2 8和CTLA 4的表达。结果 :与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非耐受T细胞相比 ,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IL 10的表达显著增加 ,IL 2和IFN γ的表达则显著下降 (P <0 0 5 ) ,IL 4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细胞表面CD2 8的表达显著下降 ,而CTLA 4的表达却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 :过继转输的小鼠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内Th2型细胞因子和表面CTLA 4表达上调 ,而Th1型细胞因子和表面CD2 8的表达则下降。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通过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优势和协同刺激信号降调节 ,在母 胎免疫耐受的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能否诱导妊娠失败模型CBA/J×DBA/2孕鼠外周母-胎免疫耐受。方法分别使用CBA/J×DBA/2及CBA/J×BALB/c作为妊娠失败模型和正常妊娠模型,CBA/J小鼠于妊娠第4天(着床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0、5、10、15mg/kg)CsA,妊娠第9天和第14天时分别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孕鼠外周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并用RT-PCR分析细胞IL-2mRNA含量以研究脾脏细胞母-胎免疫耐受状态;妊娠第14天观察两组的胚胎吸收率。结果(1)于妊娠第4天腹腔注射5、10、15mg/kg CsA后,妊娠失败模型胚胎吸收率分别下降至2.86%、5.75%及11.2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1,P<0.01);而对妊娠成功模型胚胎吸收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2)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研究显示,于妊娠第4天腹腔注射CsA,可使妊娠第9、14天的妊娠失败模型孕鼠外周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均<0.01);RT-PCR分析显示,孕鼠脾细胞受父系抗原刺激后IL-2转录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于孕早期腹腔注射CsA可诱导妊娠失败模型孕鼠外周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从而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妊娠结局达到正常妊娠水平,提示CsA可能成为治疗妊娠失败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B细胞在受体孕鼠体内的归巢和分布 ,以探讨免疫耐受T细胞在诱导受体母 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于孕 4天 (着床期 )给小鼠自然流产模型CBA J×DBA 2孕鼠腹腔注射抗CD80和CD86mAb ,以诱导母 胎免疫耐受。孕 9天应用免疫磁珠分选孕鼠脾脏T、B细胞 ,并用CFSE体外荧光标记。将标记的T、B细胞分别转输至孕 4天的CBA J×DBA 2孕鼠 ,36小时后在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T、B细胞在受体体内脾脏、子宫引流淋巴结及母 胎界面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过继转输的T、B细胞分布在孕鼠体内脾脏和子宫引流淋巴结 ,但并不留驻在母 胎界面。结论 :过继转输的胚胎抗原耐受T细胞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 ,从而介导受体孕鼠对相应父系抗原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9.
探讨CD25和Foxp3分子表达水平与自发性流产小鼠模型流产发病机制的关系。采用磁珠亲和细胞分选术分离小鼠子宫NK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表达CD25和Foxp3分子的情况,比较自发性流产小鼠CBA/J×DBA/2J和正常对照CBA/J×BALB/c小鼠流产率和上述分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在孕早期给CBA/J×DBA/2J雌鼠过继输注CD49~+CD25~+Foxp3~+NK细胞,观察其胚胎丢失率的变化。结果显示,CBA/J×DBA/2J小鼠孕12.5 d胚胎吸收率显著高于CBA/J×BALB/c对照组(分别为23.4%和5.5%,P0.01),而CBA/J×DBA/2J小鼠孕12.5 d子宫NK细胞CD25和Foxp3阳性率均显著低于CBA/J×BALB/c小鼠(CD25阳性率分别是4.8%和10.5%,Foxp3阳性率分别是0.3%和7.4%,均为P0.01)。进一步检测发现,这些细胞不表达CD3和CD4分子。此外,输注CD49~+CD25~+Foxp3~+NK细胞可显著降低CBA/J×DBA/2J小鼠孕12.5 d胚胎吸收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0%和24.7%,P0.01)。这些结果提示,CBA/J×DBA/2J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率增高可能与子宫NK细胞缺乏CD25和Foxp3分子的足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原因不明复发性自发性流产 (URSA )小鼠模型 (CBA雌鼠×DBA/ 2J雄鼠 ) ,测定免疫性流产孕鼠不同孕期子宫蜕膜及胎盘内NKT细胞的数量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格局 ,以调查NKT细胞数量和功能失调在URSA中的可能作用。研究结果显示 ,与正常孕鼠相比 ,流产模型鼠妊娠早期子宫和蜕膜中NKT细胞数量减少 ,分泌IFN γ能力降低。我们推测 ,妊娠早期子宫胎盘和蜕膜NKT细胞数量和功能失调可能是导致URSA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着床期应用环孢霉素A(CsA)对小鼠自然流产模型外周CD4+CD25+T细胞及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以CBA/J♀×DBA/2♂为自然流产模型,在孕第4天给孕鼠单次口服不同剂量的CsA。孕第14天计数胚胎吸收率;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孕鼠脾脏CD4+CD25+T细胞比例。结果表明: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比较,于着床期给予0.1 mg/kg、1 mg/kg、10mg/kg CSA,可显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胚胎吸收率(P<0.05)。在应用CsA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脾脏CD4+CD25+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P<0.05)。表明CsA可通过上调外周CD4+CD25+T细胞,从而诱导母胎免疫耐受,改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对小鼠自然流产模型妊娠预后及外周母胎免疫耐受的影响.方法以正常妊娠模型CBA/J×BALB/c为对照组,自然流产模型CBA/J×DBA/2为研究组,CBA/J孕鼠于妊娠第4天分别腹腔注射5 mg/kg CsA.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ELISA分析上清液IL-2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细胞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扩增,并观察两种模型各组胚胎吸收率.结果于妊娠第4天腹腔注射CsA显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吸收率以及孕鼠外周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与IL-2分泌(P<0.01,P<0.01,P<0.01),促进脾脏CD4 CD25 Foxp3 调节性T细胞亚群扩增(P<0.01).结论孕早期腹腔注射CsA可诱导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外周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从而使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妊娠结局达到正常妊娠水平,提示CsA可能成为治疗妊娠失败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主动脉旁淋巴结(PLN)CD45+CD86+细胞,用于间接分析小鼠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状况。 方法: CBA/J×DBA/2、未孕CBA/J雌鼠和CBA/J×BALB/c小鼠分别作为自发性流产模型(A组)、未孕对照(N组)和生育力正常对照(F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86+细胞在CD45+细胞中的百分率(简称CD45+CD86+百分率)和这些细胞的绝对数,其中单个核细胞从孕5.5、9.5和13.5 d小鼠PLN和孕13.5 d胎盘分离获得。为鉴定CD86+细胞所属类型,采用CD3、CD19和DX5分别作为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特异性标志物进行流式细胞检测。 结果: A组胚胎吸收率和绝对数(29.3%, 1.8±1.0)均显著高于F组(4.8%, 0.3±0.5, P<0.01)。相应地,A组孕13.5 d PLN CD45+CD86+细胞百分率和绝对数也均显著高于F组(分别为27.5%±14.0% vs 12.3%±7.1%和1 362±687 vs 615±353, P<0.01)。未孕CBA/J雌鼠PLN CD45+CD86+百分率为7.5%,与孕5.5 d A组小鼠相近(10.6%),至孕9.5 d时显著升高至23.9%(与未孕鼠相比,P<0.01;与孕5.5 d小鼠相比,P<0.05),并保持高水平直至13.5 d(27.5%)。相反,在CBA/J×BALB/c小鼠孕期未观察到这种趋势。 结论: CBA/J×DBA/2小鼠流产开始发生于孕9.5 d,此时CD45+CD86+细胞数增多,提示这些细胞与胚胎吸收相关。从PLN中分离淋巴细胞进行表型分析,有助于间接评价母-胎界面局部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免疫活性细胞MHC Ⅱ类抗原和协同刺激分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自然流产模型组CBA×DBA 2和协同刺激信号干预组CBA×DBA 2 (CBA小鼠在孕 4天腹腔注射CD80及CD86mAb各 0 1mg)。分别于孕第 14天计数两组的胚胎吸收率 ,于孕第 9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孕鼠脾细胞MHC Ⅱ类抗原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 (B7 1)、CD86 (B7 2 )、CD2 8和CD15 2 (CTLA 4 )的表达。结果 :孕早期干预协同刺激信号后 ,孕第 14天的胚胎吸收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孕第 9天免疫活性细胞CD80、CD86和CD2 8的表达显著下降 (P <0 0 1) ;CTLA 4的表达则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MHC Ⅱ类抗原的表达无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孕早期体内干预协同刺激信号使免疫活性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2 8表达下调和CTLA 4表达上调 ,及母胎界面Th2型免疫偏离 ,从而诱导系统性母 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环孢霉素A对小鼠妊娠失败模型妊娠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对小鼠妊娠失败模型及正常妊娠模型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 :于孕 4d分别给小鼠妊娠失败模型及正常妊娠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 (0 ,5 ,10 ,15mg kg)CsA ,于孕 14d处死各组小鼠 ,观察各实验组胚胎吸收率、胎鼠及胎盘重量变化。结果 :①CsA可使小鼠妊娠失败模型胚胎吸收率显著降低 ,接近于小鼠正常模型胚胎吸收率 ;同时胎鼠及胎盘重量无显著性差异 ,但有增加趋势。②CsA对小鼠正常妊娠模型胚胎吸收率无明显影响 ;胎鼠及胎盘重量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于孕早期 (胚胎着床期 )腹腔注射CsA可使小鼠妊娠失败模型胚胎吸收率恢复至正常水平 ,从而可能成为保胎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比较小鼠正常妊娠模型和流产模型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的比例、Foxp3蛋白表达水平及胎盘吸收率,探讨CD4+CD25+Treg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关系。方法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对照组,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流产组,各10对,于妊娠第14天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析CD4+CD25+Treg在CD4+细胞中所占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2组CD4+T细胞中Foxp3的表达,并观察2组小鼠的胎盘吸收情况。结果流产组CD4+CD25+Treg所占比例为(10.1±0.59)%低于对照组(15.5±0.78)%(P<0.05)。流产组胚胎吸收率为(25.6±3.5)%,明显高于对照组(2.4±1.6)%(P<0.01)。流产组Foxp3谱带密度相对值为0.30±0.018,低于正常组的0.68±0.025(P<0.05)。结论小鼠的自然流产模型建立成功,流产组孕鼠CD4+CD25+Treg的比例和Fox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提示流产组高流产率可能与CD4+CD25+Treg数量和Foxp3的表达减少有关,CD4+CD25+Treg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模型CBA/J×DBA/2小鼠母胎交界面NK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水平,并评价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ymphocyteimmunotherapy,LIT)对CD69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鼠胚和鼠仔预后的关系。方法:评价CBA/J×DBA/2、C57BL/6×DBA/2和BALB/c×DBA/2小鼠胚胎和鼠仔的预后,绘制出生后1-21 d鼠仔离乳前生长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并且采用PE-CD69和FITC-DX5双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在有或无LIT的情况下,母胎交界面NK细胞表面CD69分子的表达水平。此外,对CD16/CD32+NK细胞亚群等也进行检测。结果:在孕期母鼠体重平均增长幅度、平均每窝产仔数、新生鼠仔出生第1 d平均体重和胚胎吸收率等方面,CBA/J×DBA/2小鼠与生殖力正常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在CBA/J×DBA/2小鼠中,代表活化型NK细胞的CD69+DX5+细胞比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有效的LIT能够显著降低CD69在母胎交界面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并相应地显著降低胚胎吸收率。结论:CD69+DX5+细胞在胚胎被排斥的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有效的LIT通过降低CD69分子在母胎交界面NK细胞表面的表达水平而显著降低流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在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RT-PCR检测DC表面S1PR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检测孕鼠外周血及局部组织中DC数量、成熟度及其表面相应趋化因子CCL19及其受体CCR7的表达情况,趋化实验验证FTY720对DC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结果 1)FTY720对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影响(P<0.05),过继转移FTY720能明显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P<0.05);2)DC表面存在S1P受体的广泛表达,S1P受体激动剂FTY720减少了DC表面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P<0.05),致使趋化至母胎界面DC的数量显著减少(P<0.05);3)FTY720对DC细胞的分化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FTY720可能通过下调DC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表达而使趋化至母胎界面的DC数量减少,最终诱导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9.
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中CD4+Notch1+T细胞(Notch1+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白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自然流产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例未孕CBA/J雌性小鼠、6例正常妊娠模型孕14天CBA/J雌性小鼠和6例自然流产模型孕14天CBA/J雌性小鼠脾细胞中CD4+Notch1+T细胞,同时运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IL-10的表达水平。相比于未孕组,正常妊娠模型中CD4+Notch1+T细胞比例减少,而自然流产模型中CD4+Notch1+T细胞比例增加,正常妊娠模型与自然流产模型中CD4+Notch1+T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Notch1+T细胞比例与IL-10负相关(r=-0.568,P〈0.05)。结论:CD4+Notch1+T细胞可能参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发病机制,拮抗Notch1+表达有可能成为治疗URSA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探讨寡肽蛋-苏-精-缬(MTRV)是否具有抗多聚次黄苷酸-胞苷酸(poly I:C)诱发的小鼠胚胎吸收的作用及其免疫机制。给予异基因妊娠BALB/c×C57BL/6小鼠腹腔注射poly I:C建立胚胎吸收模型;在孕期多个时点腹腔注射MTRV,观察其对胚胎吸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妊娠9.5 d和13.5 d外周血和胎盘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显示,寡肽MTRV不能显著改变poly I:C所引起的小鼠胎盘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相对数量的增多,但是对poly I:C增高CD45+IL-12+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具有显著抑制,并能显著降低poly I:C所引起的孕13.5d胚胎吸收率的增高。寡肽MTRV可调节母-胎界面局部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状态,从而抑制poly I:C诱发的小鼠胚胎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