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与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等生理病理过程有密切关系。该研究通过比较ERK1/2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中表达变化及ER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干预后细胞活性的改变,探讨ERK信号传导通路在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病毒攻击心肌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新生SD大鼠,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心肌细胞。将培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CVB3)感染组,20 μmol/L和50 μmol/L PD98059干预组,后3组用柯萨奇B 3M 株感染。采用Westen blot分别测定ERK1/2,ERK激活后产物(P-ERK1/2)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细胞病变法计算细胞病变。结果:4组ERK1/2表达总量差异无显著性;CVB3感染组P-ERK1/2表达为 135.57 ± 0.7 高于对照组的 119.41 ± 1.97 ,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 )。经20 μmol/L或 50 μmol/L PD98059干预后心肌细胞P-ERK1/2 表达为 113.75±1.03,42.56±2.17 比感染组细胞低,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其中50 μmol/L PD98059干预组P-ERK1/2表达较20 μmol/L组低(P<0.01)。PD98059干预组心肌细胞活性0.53±0.13,0.41±0.04 明显高于感染组0.17±0.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PD98059干预组间心肌细胞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PD98059干预组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的时间较感染组晚,程度较感染组轻,感染面积较感染组小。结论:病毒在攻击心肌细胞时启动了ERK信号通路;PD98059能干预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建立哮喘大鼠模型,观察气道结构改变,探讨促血管生成素 1(Ang 1)及其受体(Tie 2)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地塞米松对其的影响。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 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腹腔注射10%卵清蛋白致敏和1%卵清蛋白雾化吸入激发复制哮喘模型,干预组每次激发前给予地塞米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Ang 1及其受体Tie 2在不同组间气道壁表达变化;采用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各组气道壁厚度。结果①模型组气道壁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33.9333±8.3791 μm2/μm vs 21.1333±2.7740μm2/μm,P<0.01),干预组为(27.4000±4.6105 μm2/μm)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②模型组气道壁Ang 1及其受体Tie 2在气道上皮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103.9487±8.2914 vs 76.0320±3.7728,99.2307±8.1913 vs 75.3153±3.7321,P<0.01),干预组为(90.6180±5.2339,86.6633±3.7321)较对照组增加(P<0.01),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气道壁Ang 1及其受体Tie 2的表达同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Ang 1与其受体Tie 2间也呈明显正相关,均 P<0.01。结论 哮喘模型大鼠气道壁中Ang 1及其受体Tie 2表达上调,并与气道壁厚度呈正相关,提示Ang 1及其受体Tie 2可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建过程。地塞米松可下调Ang 1与其受体Tie 2在气道壁的表达,并可减轻气道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茶素通过清除超氧阴离子(O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II)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一氧化氮(NO)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Sprague-Dawley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 II组与Ang II+儿茶素组,培养48 h。实验末,利用NBT还原法测定培养上清O2-?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上清NO浓度;TUNEL法测定EPCs凋亡率;RT-PCR测定eNOS mRNA表达;Western blot测定eNOS蛋白表达。结果:MTT实验确定10-6 mol/L Ang II为实验细胞诱导浓度,400 mg/L儿茶素为实验干预剂量。实验末,对照组、Ang II组及Ang II+儿茶素组的凋亡率别为(24.8±1.2)‰,(541.8±7.7)‰,(168.7±3.5)‰,三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Ang II组及Ang II+儿茶素组细胞培养上清O2-?分别为(33.7±2.8)、(81.7±3.6)、(62.3±2.2)U/L,NO分别为(105.8±9. 8)、(189.8±9.0)、(276.4±10.1)μmol/L,AngⅡ组与Ang II+儿茶素组细胞培养上清中O2-?及NO浓度较对照组均有非常显著增高(P<0.01)。Ang II+儿茶素组浓度与AngⅡ组相比则有明显降低(P<0.05) ,但NO浓度则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与Ang II+儿茶素组eNOS mRNA(P<0.05)和蛋白表达(P<0.01)均明显增高。Ang II+儿茶素组eNOS蛋白表达较AngⅡ组显著增加 (P<0.05 )。结论:Ang II可诱导EPCs产生O2-?、灭活NO、刺激eNOS基因与蛋白表达增高,儿茶素可能是通过有效清除O2-?、减少NO的失活、降低eNOS蛋白的解偶联以减少EPCs的凋亡。[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6):476-480]  相似文献   

4.
靳隽  卢娜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65-126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幼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评估其在幼龄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只3周龄幼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川芎嗪治疗组。采用眼内灌注法前房灌注9g/L盐水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川芎嗪治疗组于缺血前30min与再灌注2h按10mg/kg腹腔内注射川芎嗪注射液;阴性对照组于缺血前30min和缺血后2h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9g/L盐水。各组分别于再灌注4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大鼠。取视网膜组织,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再灌注4h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M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增高(t=4.80P<0.01),治疗组视网膜MDA水平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t=8.20P<0.01),阴性对照组高于正常组(t=4.21P<0.01),缺血-再灌注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1.85P>0.05);2.再灌注4h,缺血-再灌注组视网膜SOD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t=4.58P<0.01),治疗组视网膜SOD活性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t=5.24P<0.01),阴性对照组低于正常组(t=7.12P<0.01),缺血-再灌注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t=2.11P>0.05)。结论川芎嗪可降低幼鼠视网膜组织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对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同水平AngⅡ(1、10、100nmol/L)刺激组及乙酰半胱氨酸(NAC,10μmol/L)和罗格列酮(10μmol/L)预处理30min后加入AngⅡ(100nmol/L)刺激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各组MCP—1的表达,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变化。结果1.AngⅡ呈剂量依赖性的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12h后MCP—1表达是对照组的1.80、2.51和3.57倍。2.AngⅡ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活性氧(ROS)的产生,1、10和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ROS产生分别是对照组的1.82、2.92和4.08倍。3.Losartan完全阻断了AngⅡ诱导的ROS产生,而PD123319对AngⅡ诱导的ROS产生无抑制作用。4.抗氧化剂NAC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5.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10μmoL/L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ROS产生和MCP-1表达。结论AngⅡ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促进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表达;PPARγ/激动剂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P—1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EMT),探讨核心蛋白聚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组; 10 μg/L TGF-β1组; 100 μg/L 核心蛋白聚糖加10 μg/L TGF-β1组.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变化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波形蛋白、钙黏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nail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波形蛋白和snail mRNA表达上调,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RK的磷酸化水平增高;2.单纯核心蛋白聚糖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核心蛋白聚糖和TGF-β1共同刺激组与TGF-β1组比较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下调,钙黏蛋白表达上调, ERK磷酸水平降低.结论 核心蛋白聚糖能够负性调控TGF-β1诱导EMT,核心蛋白聚糖对EMT的负性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ERK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显示川芎嗪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治疗作用,但机制不明,该研究拟探讨川芎嗪对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利用培养的Sprague-Dawley乳鼠心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心肌细胞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心肌细胞加入川芎嗪至终浓度100 μmol/L后培养)、病毒感染组[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B3(CVB3)]、川芎嗪干预组(心肌细胞感染病毒后加入终浓度100 μmol/L川芎嗪干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采用Western blot测定NF-κB蛋白表达变化,MTT法检测心肌细胞活性。结果:病毒感染组与川芎嗪干预组比较,心肌细胞搏动频率明显降低(32.0±3.6次/min vs 84.3±3.5次/min, P<0.01),细胞病变加重,LDH活性显著升高(P<0.05)。川芎嗪干预组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P<0.01),存活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86.7±2.7)% vs (35.3±3.4)%, P<0.01]。结论: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川芎嗪可以抑制NF-κB的表达,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87-69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不同水平的AngⅡ(1,10,100nmol/L)或应用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或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用Ang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抽提细胞总RNA,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1.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14倍和2.32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增殖,其抑制率可达85%以上。2.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24h后,48%的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罗格列酮呈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变化。3.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TGF-β1、PAI-1和FNmRNA表达。4.MC应用100nmol/LAngⅡ刺激60min后,ROS产生是对照组的3.85倍。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MCROS产生,10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ROS产生。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阻断AngⅡ诱导的MC增殖和细胞外基质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对生理状态下大鼠心室组织一氧化氮(NO)分泌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川芎嗪15mg/L组、川芎嗪150mg/L组,每组8例。分别将其左心室和右心室的组织剪碎,用Krebs液作为孵育液,放入37℃恒温水浴箱中振荡孵育4h,孵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孵育液中NO2-/NO3-。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川芎嗪150mg/L组可NO释放减少(P<0.01),而川芎嗪15mg/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右心室川芎嗪150mg/L组可促进NO释放(P<0.01),而川芎嗪15mg/L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在生理状态下,川芎嗪可抑制大鼠左心室组织NO释放,促进大鼠右心室组织中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哮喘大鼠气道壁胶原沉积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制备大鼠哮喘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及地塞米松干预。肺组织石蜡切片进行胶原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其含量。结果模型组气道壁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川芎嗪干预后Ⅲ型胶原、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01) TGF-β1的表达与Ⅲ型胶原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s=0.7063 P<0.001);川芎嗪大剂量干预组对TGF-β1表达和Ⅲ型胶原合成的抑制优于小剂量组(P<0.01),大剂量组作用效果接近激素组。结论 川芎嗪可减少气道壁胶原沉积和TGF-β1表达而抑制哮喘气道重建,其部分作用与激素近似。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2):1028-1029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ogo髓鞘相关蛋白(Nogo-A)受体拮抗剂NEPI-40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神经再生的关系.方法 将64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8组:6 h、24 h时段的对照组,HIBD模型组(HIBD组),NEP1-40治疗组(NEP1-40组)及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分别依次腹腔注射9 g/L盐水0.25 mL/kg、9 g/L盐水0.25 mL/kg、NEP1-40 10 mg/kg、GM-1 20 mg/kg.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新生大鼠脑组织Nogo-A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其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应用SPSS 13.0软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6 h、24 h HIBD组脑组织Nogo-A阳性细胞表达均显著高于同时段对照组(t=7.63,15.13Pa<0.01);NEP1-40组Nogo-A阳性表达减少,与同时段HIBD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4.38,18.0 Pa<0.01);GM-1组Nogo-A阳性表达在6 h时与HIBD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0.25 P>0.05),在24 h时较HIBD组显著降低(t=4.25 P<0.01),但6 h、24 h均高于NEP1-40组(t=15.10,6.70 Pa<0.01).NEP1-40及GM-1治疗后新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得以不同程度恢复.结论 Nogo-A在HIBD中表达显著增高,可抑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NEP1-40能拮抗这一作用,从而促进HIBD后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调节T细胞和细胞因子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中的作用。方法2004-02—2005-06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7例特发性再障患儿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 4CD2 5T细胞水平,ELISA检测骨髓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F lt-3L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初诊再障患儿外周血和骨髓CD 8T细胞均显著增高(P<0.05),重型再障(SAA)组伴外周血CD3-CD 56NK细胞及骨髓B细胞显著下降(P<0.05)。初诊SAA组骨髓CD 4CD 25T细胞[(7.5±3.4)%]显著高于对照组[(4.3±0.9)%,P<0.05],初诊SAA组及轻型再障(MAA)组骨髓CD 4CD2 5/CD 4比值分别为(28.9±11.1)%和(28.2±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7.4±0.9)%,P均<0.05],骨髓TGFβ-1分别为(2.2±1.7)μg/L和(2.0±0.6)μg/L,均较对照组[(4.4±0.9)μg/L]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P<0.05),而F lt-3L水平分别为(1031.1±321.8)ng/L和(694.7±424.7)ng/L,均较对照组[(63.0±37.5)ng/L]显著增高(P均<0.01)。缓解期SAA儿童除外周血CD8 T细胞仍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外,其余上述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相关分析显示,骨髓CD4 CD 25T细胞与CD 3CD 4T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495、0.540,P<0.01);F lt-3L与骨髓CD 3、CD 4、CD 8T细胞及CD 4CD 25T细胞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32、0.542、0.688、0.405,P分别<0.01、0.01、0.01、0.05),而TGFβ-1与骨髓CD 8T细胞和F lt-3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431、-0.482,P分别<0.05、<0.01)。结论儿童再障发病与CD 4CD 25T细胞数量缺乏无关,骨髓TGFβ-1水平显著降低和F lt-3L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在再障儿童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和功能紊乱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T1RA)缬沙坦对阿霉素肾病肾硬化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单侧肾切除加阿霉素注射诱导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治疗组每日予缬沙坦(20 mg/kg)灌胃1次,共12周。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计算出肾小球凋亡指数(GAI)和肾小管凋亡指数(T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as和FasL表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肾小球硬化明显,GSI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谱镚SI较模型组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GAI和TA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治疗组GAI和TAI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和治疗组的Fas和FasL表达较对照组亦明显增强(P<0.01),其中治疗组低于模型组(P<0.01)。 结论:AT1RA缬沙坦可能通过降低凋亡相关蛋白Fas及FasL在肾组织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过度凋亡,从而发挥其延缓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氧自由基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过多是造成心肌损害的重要机制,为有效保护心肌,为心肌损害治疗开辟一个新途径,本文研究参麦注射液(SMI)、生长激素(GH)、硫酸锌(ZnSO4)、维生素C(VitC)对过氧化氢(H2O2)或AngⅡ损伤下降的心肌细胞存活力(CMV)的影响。方法:用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加入H2O2(200 μmol/L,500μmol/L)或AngⅡ(10-6mol/L,10-7mol/L)使CMV下降作为对照组(共4组);在加入H2O2或AngⅡ的同时加入SMI(5 ml/L和10 ml/L),VitC(50 mg/L),ZnSO4(15μmol/L和60 μmol/L)或GH(250 μmol/L和500μmol/L)作为保护组。检测各组在加药24 h后的CMV增高率。结果:SMI,GH,ZnSO4和VitC均可显著提高因H2O2损伤而下降的CMV增高率。以SMI 10 ml/L的效果最好;其次为ZnSO4 60 μmol/L;再其次为SMI 5 ml/L,VitC 50 mg/L;最差为GH 500 μmol/L,GH 250 μmol/L和ZnSO4 15 μmol/L,其中SMI 5 ml/L和VitC 50 mg/L间差异无显著性,后3者间差异也无显著性。SMI和GH可显著提高AngⅡ所致的CMV下降,以SMI 10 ml/L效果最好;其余依次为SMI 5 ml/L,GH 500 μmol/L和GH 250μmol/L,但后2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MI和GH对因H2O2或AngⅡ损伤下降的CMV有显著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泡巨噬细胞(AM)表面mCD14的表达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病和并肺炎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产新生儿呼吸道清洗液中AM表面mCD14的阳性表达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早产新生儿呼吸道清洗液中IL-1β、IL-8含量。结果1.病例组AM的mCD14阳性表达率[(54.772±17.341)%]高于对照组[(14.023±10.713)%],差异有显著性(t=-7.739P<0.001);病例组IL-1β含量[(263.220±69.015)ng/L]高于对照组[(73.979±40.850)ng/L].差异有显著性(t=-9.139P<0.001);病例组IL-8含量[(377.564±165.867)ng/L]高于对照组[(61.064±39894)ng/L],差异有显著性(t=-7,185P<0.001)。2.IL-1β和IL-8均与AM表面的mCD14阳性表达率呈显著正相关(r=0872,0847P均<0.01);IL-8与IL-1β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61P<0.01)。结论mCD14在AM表面的高表达以及细胞因子IL-1β和IL-8在NRDS发病及并肺部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 -型受体拮抗剂 (AT1RA)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 ,即正常对照组、肾病未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 ,观察各组大鼠的尿蛋白、血生化值、肾脏病理改变及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_β1)和纤维连接蛋白 (FN)的表达。结果①缬沙坦治疗组尿蛋白自第7周起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②实验结束时 ,治疗组血白蛋白较未治疗组明显增高 (P<0.05) ;③肾小球硬化指数 (GSI)治疗组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 (P<0.01) ;④肾组织中TGF_β1 和FN在正常组表达最少(P<0.05) ,未治疗组表达最强(P<0.01)。结论缬沙坦对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的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为通过下调TGF_β1 的表达 ,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死亡受体5(DR5)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病变不同时期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于注射病毒后第7、10、14、21、28天取心肌组织,HE染色做心肌病理积分,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TRAIL和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均存在TRAIL和DR5蛋白和mRNA的表达.病毒感染后第14天,病毒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RAIL蛋白表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5)和第7天病毒感染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7,P<0.01).病毒感染后第10、14、21天,病毒感染组小鼠DR5蛋白表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和第7天病毒感染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32,P<0.01).且TRAIL和DR5蛋白的表达与心肌病理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密切相关(P<0.05).病毒感染组第10天TRAIL mRNA表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和第7天病毒感染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6,P<0.01).病毒感染组第10、14天DR5 mRNA表达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P<0.01)和第7天病毒感染组(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75,P<0.01).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发病中期,TRAIL及其受体DR5在心肌组织中出现高表达,且与病理积分、心肌细胞凋亡率成正相关,TRAIL及其受体DR5可能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凋亡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ghrel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法)检测ghrel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影响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Annexin V-FITC/PI 流式细胞术分析ghrel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hrelin 干预后p-ERK1/2和p-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Ghrelin 时间依赖性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ghrelin 10-7~10-15mol/L作用24 h明显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hrelin 10-11 mol/L促增殖效应最明显(P<0.01);10-11、10-13 mol/L ghrelin干预后前脂肪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10-11mol/L时抑凋亡效应最明显;10-11 mol/L ghrelin干预后前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中p-ERK1/2和p-Akt蛋白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Ghrelin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并且抑制其凋亡,ERK1/2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ghrelin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 (SMI)对过氧化氢 (H2 O2 )或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所致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加入细胞培养液中的H2 O2 、AngⅡ、SMI、维生素C(VitC)浓度不同分为 15组。检查指标有心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 )、丙二醛 (MDA)、过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心肌细胞存活力(CMV)、Na K ATP酶、Ca2 ATP酶、心肌细胞凋亡率 (CMAR)、一氧化氮 (NO)、NO合成酶 (NOS)、内皮型NOS(eNOS)的表达。结果 H2 O2 或AngⅡ均可降低CMV、CMAR、SOD、Na K ATP酶、Ca2 ATP酶、NOS活性、NO含量、eNOS表达 ,增高CMAR、LDH及MDA。SMI可有效减轻H2 O2 或AngⅡ所致上述指标变化 ,SMI 10ml/L作用强于 5ml/L及VitC 5 0mg/L。 结论 SMI对H2 O2 或AngⅡ所致心肌细胞损害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磷脂酰胆碱复合物(SPC)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内一氧化氮(NO)及活性氧(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健康6~8周龄昆明种小鼠,腹腔提取巨噬细胞,培养成活后调细胞水平至2×108L-1,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9g/L盐水,H2O2组加入H2O2,使其终质量浓度为1mmol/L刺激细胞30min,SPC干预组加入不同水平SPC干预细胞2h后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mmol/LH2O2刺激30min。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Griess法测定上清液NO的生成量,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巨噬细胞内ROS生成。结果H2O2组上清液NO2-水平(相当于NO累积生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水平SPC干预组NO2-水平降低,即NO表达减少,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各组细胞质内iNOS表达同上清液NO的生成量呈现相应的变化趋势。H2O2组小鼠巨噬细胞内ROS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水平SPC预先干预2h后,ROS生成量呈质量浓度依赖性降低(P<0.01)。结论SPC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表达来抑制H2O2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内NO的生成,另外SPC也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内ROS生成,从而减轻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