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 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细胞凋亡指数(AI)、Bcl-2、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组比较,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显著减少,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 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3个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AI;抑制细胞凋亡因子:Bcl-2)和血管生成表达(MVD)之间的关系。方法:构造大鼠内膜异位症模型,将建模成功的40只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青蒿素高剂量组[300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mg/(kg·d)]、丹那唑组[160mg/(kg·d)]和安慰剂组。均用药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其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样本进行染色,比较各组样本的AI、Bcl-2、MVD的表达。结果:与安慰剂相比,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显著减少了异位内膜的体积,安慰剂组异位内膜体积在给药后较给药前稍增大,用药组囊泡体积与同期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安慰剂相比,三组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AI显著增高,Bcl-2和MVD的表达显著降低,但三组治疗组中MV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并且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此外,本实验中青蒿素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的异位内膜是否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4周后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将造模成功的大鼠(n=40)分为4组:青蒿素高剂量组[300mg/(kg·d)]、青蒿素低剂量组[150 mg/(kg·d)]、丹那唑组[160 mg/(kg·d)]和溶剂对照组.每日经灌胃给药,持续4周后处死大鼠,比较各组病灶体积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样本的凋亡指数、Bcl-2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青蒿素高剂量组、青蒿素低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的体积减少(P均<0.05),但3个治疗组的异位内膜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相比,3个治疗组异位内膜组织的凋亡指数增高,Bcl-2表达和微血管密度降低(P均<0.05);除微血管密度外,青蒿素组凋亡指数较丹那唑组更高,Bcl-2表达较丹那唑组更低(P均<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各组大鼠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青蒿素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异位内膜的发生及发展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可能与促进细胞的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丹那唑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myc基因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那唑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c myc基因转录的影响及c myc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Vernon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盆腔移植法改进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丹那唑组 ,取正常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半定量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结果 非治疗组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高于正常组 (0 .2 9) ,而其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也稍高于正常组 (0 .1 4 ) ;丹那唑组异位内膜相对在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异位内膜c mycmRNA的表达较正常稍高 ;丹那唑通过促进异位内膜c myc基因转录 ,从而促进异位内膜组织的细胞凋亡 ,以达到其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丹那唑治疗内异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辉  李洪义 《广东医学》2005,26(9):1209-1210
目的探讨丹那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丹那唑组(n=29)分别皮下注射丹那唑2,4,6和8周,对照组(n=6)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丹那唑对异位内膜生长情况的影响。丹那唑治疗8周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异位内膜,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丹那唑治疗内异症对异位内膜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建模后第3周,异位内膜生长良好,各组移植物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用丹那唑分别治疗2,4,6和8周后,异位内膜体积缩小(P<0.01),并且用药4,6和8周与用药2周相比,作用更明显(P<0.01)。形态学检查显示,用丹那唑治疗2周后,异位内膜无明显增生;治疗4,6和8周后,异位内膜成萎缩状态。大鼠成模后给予丹那唑治疗8周,异位内膜IL-6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逐渐萎缩退化,其作用与一定的用药时间长短有关;丹那唑治疗可使内异症大鼠异位内膜IL-6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祛异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COX-2及KGF表达的影响,探讨祛异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方法采用手术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祛异康高、中、低剂量组、丹那唑组。造模成功各组给药4W,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在位、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及KGF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COX-2及KGF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表达明显上升(P〈0.05);祛异康低、中、高剂量组、丹那唑组与模型组相比COX一2及KGF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祛异康能明显抑制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其治疗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COX-2及KGF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青藤碱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青藤碱灌胃组、空白组、模型组、丹那唑组,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异位组织中TNF-α和NF-κB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子宫内膜形态和肉眼观察异位病灶的形态.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丹那唑治疗组均能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组织中TNF-α和NF-κB水平(P<0.05);青藤碱灌胃组异位病灶大小较丹那唑组明显减小(P<0.05).结论 青藤碱通过降低参与子宫内膜的黏附种植一血管生成.侵润发展3个阶段的细胞因子水平及活性,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黏附、种植和进一步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来曲唑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异位病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EM的作用机制。方法  行自体移植建立EM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来曲唑组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口服来曲唑或盐水前后EM大鼠异位病灶体积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异位内膜VEGF及MVD的表达变化。结果  来曲唑组异位病灶体积明显缩小或萎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来曲唑治疗后VEGF、MVD在异位内膜中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来曲唑对大鼠异位囊肿的体积影响明显,短时间内就能起到明显效果。可能通过降调VEGF、MVD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那唑对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抑制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丹那唑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子宫馁膜异位症中丹那唑对小鼠异位内膜粘附的作用。方法 用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转基因和野生型C57BL/6J小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丹那唑组给予丹那唑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2周后处死动物,成像并比较两组小鼠荧光表达的强弱; Western blot和real time RT-PCR等技术对异位内膜的粘附因子ICAM-1、CD44进行检测。结果 镜下可见模型小鼠肠管间、腹壁下、肝叶下或脾周形成绿色团块状或星点状内膜异位病灶,丹那唑组异位灶体积及荧光表达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丹那唑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组(P值均<0.001),而丹那唑组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丹那唑组CD44、ICAM-1 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以2-△△Ct计算CD44、ICAM-1 mRNA表达量(空白组为1),对照组、丹那唑组的CD44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6.34、3.43倍;对照组、丹那唑组的ICAM-1 mRNA表达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53、1.12倍。结论 丹那唑可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异位内膜的粘附和病灶的产生,这种作用主要可能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达到降低粘附因子ICAM-1、CD44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消异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炔诺酮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干预21 d后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VEGF在大鼠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余各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和VEGF(P0.05)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消异汤可抑制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生长与血管生成,这可能是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LHRH)类似物丙氨瑞林缓释剂 (Alarelin ,Ala)对大鼠移植性异位子宫内膜的抑制作用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 :用外科自体移植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 ,并以未给药组和去势组作对照组。依典型症状、子宫直肠陷凹硬结节体积和触痛程度、B超发现巧克力囊肿等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并进行随机分组。上述各组分别给以不同剂量的Ala缓释剂 ,时间分别为 4周和 12周。结果 :Ala缓释剂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异位内膜停止生长、使其萎缩或消失 ,可达“药物性去卵巢”的作用效果 ,使人产生低雌激素状态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的疗效 ,其作用持续时间长 ,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 :Ala缓释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杨敏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30-31,34
目的了解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腹腔液对精子功能的影响及不同中药治疗的改善作用。方法取造模成功子宫内膜异位大鼠24只分为4组,取正常大鼠6只,分别取腹腔液,其中3组造模成功大鼠给活血化瘀、补肾活血、单纯补肾药物治疗后取腹腔液,将腹腔液与正常精液标本混合孵育后,计数其A级直线向前活动率及总活动率,置低渗液中计数其总肿胀率。结果与正常大鼠组相比,造模成功组腹腔液孵育后精子A级直线向前活动率及总活动率、总肿胀率均呈明显下降(P〈O.05,P〈O.05,P〈O.01),经不同中药治疗后.补肾活血组上述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与正常大鼠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P〉0.05,P〉O.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腹腔液对精子功能有显著影响,而补肾活血中药则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槲皮素与针刺联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槲皮素针刺联用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槲皮素与针刺联合干预的大鼠行为评分显著下降,表明两者联用能够更为显著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损伤。槲皮素与针刺联用能够有效的增加GSH的水平,增强SOD的活性,并能有效减少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且与单用相比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槲皮素与针刺联用能够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人参皂甙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韶慧  李兆艾 《当代医学》2011,17(15):14-15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后对血清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人参皂甙Rg3组,孕三烯酮组,每组各20只,观察不同时期异位囊肿体积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CA125变化。结果用药后人参皂甙Rg3组、孕三烯酮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参皂甙Rg3组与孕三烯酮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参皂甙Rg3组、孕三烯酮组与空白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8周,人参皂甙Rg3组与孕三烯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有较好治疗效果,治疗后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药蠲痛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2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蠲痛饮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采用大鼠自体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造模方法,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较空白组有显著增高(P〈0.01),而蠲痛饮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中IL-2的含量,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蠲痛饮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IL-2含量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产生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槲皮黄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榭皮黄酮治疗组(2、4、8 mg/kg).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ELISA试剂盒检测脑脊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RAF6/IKKβ/NF-κ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中、高剂量槲皮黄酮处理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脑梗死面积,降低脑脊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抑制TRAF6、p-IKKβ的表达及NF-κB的激活转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槲皮黄酮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RAF6/IKKβ/NF-κB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减轻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治疗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后,不同时期异位病灶体积的变化及血清中抗血管生成因子(VEGF)及异位组织微血管密度(MVD)数量的影响,进一步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参照Jones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Ms动物模型,3周后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皂甙Rg3照组、孕三烯酮组,每组20只,观察不同时期异位囊肿体积的变化,ELISA法检测不同时期血清中VEGF变化;免疫组化PV法,通过CD31标记异位子宫内膜血管,测定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治疗后,用药组异位病灶体积与对照组体积比较,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VEGF表达、组织中MVD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人参皂甙组较为明显。停药8周后,用药组异位病灶体积进一步萎缩与对照组体积比较,P〈0.05,与用药后比较,P〈0.05,各给药组血清中VEGF表达、组织中MVD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抗血管生成作用明显,对异位病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quercetin (flavonoid) against lindane induced alterations in lipid profile of wistar rats.

Methods

Rats were administered orally with lindane (100 mg/kg body weight) and quercetin (10 mg/kg body weight) for 30 day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period lipid profile was estimated in serum and tissue.

Results

Elevated levels of serum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and tissue triglycerides, cholesterol with concomitant decrease in serum HDL and tissue phospholipids were decreased in lindane treated rat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quercetin and lindane co-treated rats.

Conclusions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quercetin has hypolipidemic effect and offers protection against lindane induced toxicity in liver by restoring the altered levels of lipids. The quercetin cotreatment along with lindane for 30 days reversed these biochemical alterations in lipids induced by lindan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海藻多糖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治疗效果及对其血清中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丙二醛(MDA)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3个不同剂量的海藻多糖组共5组。造模4周后开始给药,给药2周后,观察不同药物剂量的海藻多糖对EMS大鼠模型病理学的改变和血清中FSH、LH、MDA和IL-6含量变化。结果 海藻多糖对EMS大鼠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海藻多糖组腺体的萎缩和减少程度以及血清中FSH、LH、MDA和IL-6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结论 海藻多糖能够抑制异位内膜组织的增生、加快炎症消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能够降低血清中FSH、LH、MDA和IL-6含量,从而达到治疗EMS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槲皮素组和维拉帕米组。观察槲皮素对各组大鼠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以及ATP酶的影响 ,并通过光镜及电镜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表明 :槲皮素可显著降低CPK活性 ,升高GSH Px和ATP酶活性。提示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病理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及增强心肌的能量代谢、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