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广州市2006-2010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81927例,年均发病率为334.03/10万,高于广东省及全国平均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居前4位的甲乙类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和淋病,占每年甲乙类报告总数的90%。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中心商业区与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地区,发病率较高的职业为家务待业、民工、工人和农民。结论广州市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降低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的流行强度,同时应防范部分输入性传染病引起本地流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4—2018年广州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情况,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2018年广州市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广州市共报告198起,发病7 876例,罹患率2.22%。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的50.13%,占总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94.29%。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分别占52.02%、47.98%。事件起数排在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水痘、手足口病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首例病例发生时间到报告时间的中位数为7.98(0.00~86.70) d,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7.50(0.00~93.00) d,两者呈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为0.612,P<0.001)。结论 学校是广州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应进一步加强学校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19年广州市本地居民因旅行感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本地居民制订旅行相关传染病健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输入性传染病信息,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记录,描述广州市本地居民因旅行感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2019年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收集2005年1月至2019年9月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1 509例,登革热占总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病例数的50.23%,疟疾占48.24%,基孔肯雅热占1.12%,寨卡占0.33%。男性占75.94%,女性占24.06%。20~45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5.48%。职业分布,患病例数排名前5位:工人占13.52%,家务及待业者占1.93%,干部职员占7.62%,学生占4.17%,离退人员占2.52%。地区分布,亚洲的其他国家占51.82%、非洲占44.66%,是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主要来源。结论 广州市输入性蚊媒传染病的主要病种为登革热和疟疾,感染人群以男性、青壮年和工人为主,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其他国家和非洲。在今后输入性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应根据发病人群特点,加强健康干预,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邱春雷  王鸣  杜琳 《广州医药》2001,32(5):58-60
1980~2000年广州市积极开展卫生防疫工作,使全市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卫生水平显著提高,保护了社会生产力,为广州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下面就我市1980~2000年传染病流行病和卫生监测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结果 材料来自广州市历年来传染病报告统计资料、卫生监测报表以及传染病漏报、寄生虫中心病防治的调查资料。1.1 疾病控制成效显著: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市积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大幅下降,部分病种已经消灭…  相似文献   

6.
《肝博士》2015,(5)
<正>人物档案成军:1986年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军医进修学院,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传染病学博士学位;1994-1997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临床免疫与传染病科完成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导、教授。曾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十"层次,同年获得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劳模)荣誉。北京市卫生系统传染病学科领军人才,享受国  相似文献   

7.
杨湛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市病毒性肝炎重点专科负责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常委、广州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专家,广州市卫生局局管优秀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2009年宣传版)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卫生检验中心)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检测的指导中心,担负广州市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相关产品的卫生检验和卫生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病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2008年广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医院儿科临床及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08年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科住院所有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恙虫病、伤寒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发病首位,占79.8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16.97%,再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1.74%。传染病发病以麻疹居首位,占49.67%,其次为水痘,占14.50%。年龄最大分布在1~6岁,占72.16%。人均住院8.13 d。10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以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前三位,出现梅毒、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论广州市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新发传染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本课题自1983年开始探索,1989年中山医科大学与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合作研究,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现已取得一定成果,1995年8月获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比较普遍,医院的职工是乙肝病毒感染的特殊人群。广州市属国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高携带率的城市。关于传染病医院职工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调查已有报道。但对这些人群的进一步随访未见报道。本文对1984~1987年广州市传染病医院职工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了随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社区544例病毒性肝炎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芳 《广州医药》1998,29(1):41-42
广州市社区544例病毒性肝炎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越秀区卫生防疫站(510120)方芳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极大的损害肝脏的乙类传染病。为了探讨广州市越秀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为有效地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现将我区1995年5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广州市2006-2009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及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91起,发病15 800例,死亡35例;传染病事件占87.65%,学校发生事件占74.11%;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3~4月、6月、9月和11月,主要为水痘、甲型H1N1流感、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及食物中毒等.从首例患者发病到报告的时间平均为2.98 d.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加强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提高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非法定传染病事件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热带医学杂志》2014,(6):F0002-F0002
<正>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广州市卫生检验中心、广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中心牌子,于2001年12月在原广州市卫生防疫站的基础上成立,2010年10月迁建至白云区嘉禾启德路1号新址,是隶属于广州市卫生局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担负着广州市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相关产品的卫生监测检验、卫生学评价、功能学试验与评价的业务工作,是全市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检验检测的指导中心,是中山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学院、南  相似文献   

16.
1997—1999年广州市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997 ̄1999年广州市外来人口传染病发病特点。结果:3年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7992例,新城区报告发病数占60.01%,明显多于老城区及县级市;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外来人口病例占55.44%;流脑、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疟疾、麻疹等外来人口发病数超过或接近本地病例数。建议加强外来人口的传染病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获取广州市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21年广州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 262起,发病64 194例,罹患率为0.03%,年平均罹患率呈上升趋势(χ2=253 868.11,P<0.00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共3 209起,占98.3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起数排名前5的病种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登革热、水痘和手足口病。广州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平均罹患率分别为0.13%、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7 502.08,P<0.001);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共发生460起,占14.10%。结论 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需重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在疫情高峰期加强学校的传染病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2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广州市2012年度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方案》对抽查的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报告质量调查分析。结果共调查264家医疗机构,查出传染病29种6051例,漏报率为1.17%,迟报率为0.84%,报告卡完整率为95.65%,报告卡一致率为93.60%。不同类别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72,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迟报率、报告卡完整率和报告卡一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综合质量与医院级别、预防保健科工作以及自查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较好,但仍存在一定问题,应采取综合性应对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97~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9.4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48/10万,2004~2005年发病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发病数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六、七月份,分别占全部发病总数的13.41%和13.51%。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50.74%)、幼托(23.26%)和散居儿童(13.09%),以10~14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男女性别比例为1.7: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1615.74、p=0.000)。结论近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开展腮腺炎防控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20.
38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峰 《广东医学》1995,16(2):104-105
38例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析广州市传染病医院(510060)林峰1983年广州地区确诊首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我院于1984年3月收治首例,此后我院收治EHF病人逐年增加。本病在广州市是一个较新病种,为了进一步提高该病诊治水平,现将我院1984年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