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海宝山地区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应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上海宝山地区≥18岁居民进行调查,调查方式为面试。[结果]实际调查3 126例(男1 635例,女1 491例),年龄18~87(43.5±17.1)岁;按RDQ评分≥12分定义,GERD的患病率为8.5%(266/3 126);30~40岁人群GERD患病率与其他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但两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伴发口咽疾病、鼾症、哮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GERD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饱食、便秘、吸烟是GER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GERD组SF-36量表8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和量表总评分均明显低于非GE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海宝山地区GERD患病率略高于上海市水平,GERD患者生活质量较正常健康人群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老年患者精神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与疾病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GERD老年患者(GERD组)与正常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进行GERD症状程度调查(RDQ)、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ASA)、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测定.结果 RDQ评分GERD组为(15.81±3.29)分,高于对照组(6.72±2.18)分(P<0.05);SCL-90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AS评分(42.72±9.48)分、SDS评分(47.62±11.87)分高于对照组(37.34±12.59)、(42.03±10.61)分(P<0.05);GERD组LF、HF、LF/HF分别(56.47±1.49) nu、(19.97±2.02) nu、(2.86±0.40),对照组为(44.64±2.03)nu、(35.35±1.43)nu、(1.24±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RDQ评分与SAS评分、SDS评分、LF评分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GERD患者主要表现为抑郁及焦虑为主的神经心理异常及迷走神经活性减弱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GERD状严重程度与神经心理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420例消化科门诊患者行反流性疾病问卷表(RDQ)调查,以RDQ评分≥12分为GERD的诊断标准,其中60例列入GERD组,其余360例列入非GERD组,同时对2组对象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进行问卷调查。[结果]GERD组中常吸烟、饮酒、喝咖啡、睡前进食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GERD组(P0.05),但常饮浓茶的比例在2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诱发GERD的重要危险因素,重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减轻GERD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络穴位拍打对颈椎病伴失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颈椎病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不予特殊治疗,治疗组46例,予经络穴位拍打治疗,治疗前后评价患者的颈痛及睡眠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颈痛及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颈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质量方面,治疗组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方面。结论经络穴位拍打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颈椎病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病颈痛与失眠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50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失眠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主要调查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颈椎病颈痛与失眠的关系。结果 本组已经确诊为颈椎病颈痛的476例患者中,合并失眠症147例(30.88%);相关性分析显示颈椎病颈痛VAS评分与失眠的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呈正相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颈椎病颈痛VAS评分与失眠的PSQI总分呈高度正相关(r=0.841)。结论颈椎病颈痛与失眠具有显著相关性,颈痛可能是失眠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影响及其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小儿肺炎患儿共88例(肺炎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小儿9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的GERD发生情况,包括反流次数、时间、酸清除时间和Boix-Ochoa评分,分析肺炎严重程度及年龄、性别对GERD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肺炎组GERD发生率为6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1%(P0.01)。肺炎组的平均反流次数、平均每次反流时间、最长反流时间和反流持续时间≥5 min的次数、酸清除时间、酸暴露时间百分比和Boix-Ocho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1)。肺炎组儿童中,女性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0~6岁儿童的GERD阳性率显著高于7~14岁儿童(P0.001);体重15 kg儿童的GERD阳性率著高于体重≥15 kg儿童(P0.001)。结论儿童肺炎的GERD发生率显著增高,合并肺炎的儿童其GERD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和体重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以国内通用的GERD临床诊断标准:RDQ总积分≥12分为依据,共入组符合诊断标准的GERD患者300例,其中老年组180例(年龄≥60岁),非老年组120例(年龄<60岁),与此同时纳入正常对照组100例。以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GERD患者的心理状况,以中文版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老年GERD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比较容易罹患GERD,患病后心理健康状况更容易受到影响,生活质量的下降也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福建省人群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情况,分析与之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福建省福州市人群进行GERD症状及危险因素问卷调查.按反流病诊断问卷(RDQ)评分定义,总积分≥12分为GERD组,<12分为非GERD组,对两组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调查1347例对象,GERD患病率为8.76%(118/1347).男女比例为1∶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43,P>0.05).40岁以上人群GERD患病率较40岁以下人群明显增高(P<0.05).不同职业GERD患病率统计显示,商人患病率最高[17.91%(12/67)]、离退休者次之[13.48%(12/89)]、军人最低[2.94%(2/68)].GERD组中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等症状的发生率及喉炎、咽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的发生率均高于非GERD组(P<0.01).年龄、肥胖、吸烟、常食油腻、进食过饱、常食辛辣食物、常进甜食、常饮咖啡、常饮浓茶和便秘等可能是GERD的危险因素.结论 福建省人群GERD患病率较高,且多种因素与反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肥胖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关于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肥胖GERD患者有效性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肥胖对GERD患者食管动力和酸反流的影响,评估标准剂量PPI对肥胖GERD患者的疗效。方法:2017年1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初诊为GERD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体质指数(BMI)正常和肥胖(BMI≥28.0 kg/m2)GERD患者PPI治疗前的食管高分辨率测压和24 h食管pH-阻抗监测结果,以及2组患者接受标准剂量PPI(艾司奥美拉唑40 mg qd)治疗8周后的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共136例GERD患者纳入分析,其中BMI正常对照组102例,肥胖组34例。与对照组相比,肥胖组下食管括约肌(LES)长度缩短,胃食管压力梯度(GEPG)、长反流次数、食管酸暴露时间(AET)百分比和DeMeester评分增高(P均<0.05)。肥胖组治疗前RD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经标准剂量PPI治疗8周后,对照组RDQ评分(7.86±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夹脊为主温通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温通针法组与电针组,每组35例。两组均以双侧颈夹脊穴为主,分别采用温通针法和电针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及第2疗程结束后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91.43%,明显高于电针组的71.1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PQ评分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第1疗程及第2疗程结束后3个时点评分分别与前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均能明显改善颈椎病颈痛症状;组间比较,温通针法组在第1及第2疗程结束后评分下降趋势较电针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夹脊为主温通针法治疗颈椎病颈痛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且选穴精少,操作手法规范量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生率及探讨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RDQ)对56例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评分,≥12分者考虑胃食管反流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和非老年组(年龄〈60岁),比较两组之间在一般临床资料、腹膜透析相关指标、营养指标、钙磷代谢指标、炎症指标以及RDQ分值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各指标与RDQ分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与非老年CAPD患者在体重指数(BMI)、腹透龄、日透析液量及每周尿素清除指数(Kt/V)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每周总肌酐清除率(Ccr)较非老年组患者增高,P=0.031;两组在营养指标、钙磷代谢指标及炎症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照RDQ诊断的GERD的发生率,老年组为18.52%,非老年组为13.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平均RDQ得分为4.07±5.27,非老年组平均RDQ得分为3.90±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DQ分值与每日透析液量呈正相关,(r=0.349,P=0.009)。结论老年CAPD患者RDQ总体得分及GERD的发病率高于非老年CAPD患者,差异是否有意义尚需大型临床试验证实。RDQ分值和每日透析液量呈正相关,与其他透析相关凶素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问卷(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分析消化专家门诊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情况及患者症状特征。方法对就诊于我院消化专家门诊的1636例患者进行RDQ问卷调查,得分≥12分者诊断为GERD。根据RDQ内容对GERD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36例消化专家门诊的患者中,GERD的发生率为10.8%。男女发病无差异(11.0%VS10.5%,P〉0.05)。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最高(14.6%),而15~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7%)。各年龄组内患病率性别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GERD症状中,烧心与反酸为最常见的症状。症状频率积分比严重程度积分更重要(P〈0.05)。结论消化门诊就诊患者GERD患病率较高。GERD患病无性别差异。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烧心和反酸为GERD最常见的症状。症状发生频率比严重程度对GERD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GERD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48例非GERD患者为对照组,探讨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GERD患者发生率最高的6项相关症状为反酸、烧心、上腹部不适、吞咽困难、胸痛、胸骨后不适;治疗前观察组Gerd Q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63±2.87 vs 4.02±1.81,P0.05),Gerd Q得分自治疗2周后开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后期有消化道外症状的患者(72例)进行消化道外症状(EED)问卷分析,发现观察组自治疗后4周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GERD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职业、BMI、腰围、辛辣饮食、高盐饮食、H.pylori感染、吸烟、饮酒、便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GERD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辛辣饮食、年龄、便秘和职业(OR值分别为4.928、3.673、3.452、3.082)。结论 GERD的临床表现以反酸、烧心、上腹部不适等为主,也会表现出EED的症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肠道畅通、戒烟戒酒、注意锻炼和放松等都能够有效预防和减少GER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患病率呈增高趋势,且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目的:分析GERD患者,尤其是老年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食管外症状、精神心理和生活质量状况,为GERD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07年1月~2009年7月连续纳入GERD患者296例(老年组160例,非老年组136例),同期纳入正常对照者60例。以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和食管外症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SF-36健康凋查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GERD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和食管外症状较正常对照组更常见且更严重,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ERD组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间的胃食管反流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GERD患者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SF-36评分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ERD患者常伴有精神心理异常和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更易罹患GERD,老年GERD患者食管外症状较常见,心理健康水平更易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在急性胃肠炎患儿病原体鉴别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细菌性胃肠炎患儿35例(细菌组)、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36例(病毒组)、健康儿童35例(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儿童的血清PCT、IL-6、IL-8水平。结果细菌组血清PCT、IL-6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及对照组(P0.05),且病毒组PCT、IL-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组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细菌组与病毒组比较,IL-8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PCT与IL-6诊断细菌性胃肠炎的敏感度分别为71.4%、65.7%(P0.05),特异度分别为72.2%、66.7%(P0.05),均显著高于IL-8(P0.05)。PCT+IL-6检测对细菌性急性胃肠炎诊断的敏感度94.3%,特异度94.4%,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CT或IL-6(P0.05)。结论血清PCT对早期小儿细菌性与病毒性胃肠炎感染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PCT与IL-6联合检测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T2DM肥胖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T2DM肥胖患者120例(O-T2DM组)及T2DM非肥胖患者(T2DM组)3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O-T2DM组标准化焦虑评分为(41.0±14.0)分、焦虑状态者40.0%,高于T2DM组(37.3±12.4)分和30.2%(P=0.005,0.045).与T2DM组比较,O-T2DM组年龄[(54.3±12.5) vs(58.9±10.9)岁],饮食控制差,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高,血糖[FPG(8.8±3.0)vs(8.0±2.9)mmol/L、2 hPG(13.1±4.7)vs(11.6±4.6)mmol/L]、HbA1c[(8.2±1.8)%vs(7.6±1.7)%]、血压、TG均升高.T2DM肥胖患者标准化焦虑评分与年龄、DBP呈正相关(r=0.181、0.35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及DBP升高是肥胖T2DM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肥胖患者年龄小,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糖,BP、血脂、饮食控制差,焦虑状态更严重,FPG及DBP升高是T2DM肥胖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对15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和18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对照组)行多导睡眠监测和睡眠质量评估.结果 两组比较,睡眠时间、睡眠效率、3+4期睡眠时间、3+4期睡眠比、动眼睡眠期(REM)时间、2期睡眠比.睡眠潜伏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睡眠破碎、慢波睡眠缺失发生率PD组分别为73.3%、80.0%,对照组分别为33.3%、22.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示PD组PSQI得分与左旋多巴剂量和病程呈线性相关(t分别为2.912、2.992,P均<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存在多种睡眠结构的改变,睡眠质量与病程、H-Y分级、左旋多巴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pSTAT3)、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宫颈鳞癌(癌症组)、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对照组)组织中的pSTAT3、Cyclin D1和VEGF蛋白.结果 在癌症组及CIN组,pSTAT3过表达率分别为20.0%、62.5% (P <0.05),Cyclin D1过表达率分别为30.0%、72.5% (P <0.05),VEGF过表达率分别为40.0%、82.5%(P<0.05);对照组均无过表达者.pSTAT3、Cyclin D1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VEGF蛋白过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与Cyclin D1及VEGF蛋白过表达呈正相关(r分别为0.531、0.618,P均<0.05).结论 宫颈鳞癌组织中pSTAT3、Cyclin D1及VEGF蛋白表达增高,三者共同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