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黏膜屏障损伤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疗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UC患者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的15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选取20例在我院行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的资料做参照。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保留灌肠,灌肠液为生理盐水,同时加入庆大霉素、氟美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糜蛋白酶、锡类散保留灌肠。2组患者根据Mayo评分,分为轻、中、重度3个亚组。以咬合蛋白(Occlud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血清β-防御素(β-defensin)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分别代表肠道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和免疫屏障,免疫组化法检测3种蛋白表达,并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UC患者Occludin、Claudin-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β-defensin表达显著增加,sIgA表达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UC患者综合分析:轻、中、重度亚组间肠黏膜Occludin、Claudin-1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C分级增加表达明显减少,(r=-0.890,-0.888);轻、中、重度UC患者肠黏膜β-defensin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C分级增加表达明显增多(r=0.596);sIgA在不同分级UC肠黏膜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Mayo评分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Occludin、Claudin-1表达上升,血清β-defensin表达下降,sIgA表达上升,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肠黏膜屏障出现损伤,其中机械屏障、化学屏障与疾病的分级具有相关性;糜蛋白酶联合锡类散保留灌肠对UC患者的肠黏膜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及奥曲肽治疗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老年SAP患者,通过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大肠杆菌、肠球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内毒素、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老年SAP患者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及奥曲肽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肠道恢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菌群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亿活)对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近年来(2014年10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肠镜和病理检查并确诊为中度活动期的4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24例,在接受治疗前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肠镜及主要症状两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予以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的基础上同时联合亿活治疗,对照组则单纯口服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疗程均为3个月。服药期间每隔半月详细记录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和实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在疗程结束一周内再次对2组患者行肠镜及黏膜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中hs-CRP、IL-4含量及肠黏膜愈合度、黏膜组织病理学方面均有治疗效果,均能促进炎症的吸收加速溃疡的愈合,但治疗组在缓解U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实验相关指标及肠粘膜愈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亿活联合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肠愈宁颗粒口服,10g,早晚分服;对照组予口服美沙拉嗪1.0 g/次,4次/d.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愈宁颗粒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与西药美沙拉嗪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复杂,其发病机制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肠道神经系统(ENS)异常越来越受学者们关注。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在U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UC患者40例,选取同时期单纯性结肠息肉患者10例和健康体检者1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肠黏膜标本和静脉血。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检测NGF在UC患者和对照组肠黏膜和血清中的表达。结果:NGF在UC组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轻度与中度、重度UC患者肠黏膜组织N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度与重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肠黏膜组织中NGF表达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0.505,P0.05)。NGF在UC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病变部位无关。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9,P0.05)。结论:NGF在UC肠黏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UC发病机制有关,NGF可能是连接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桥梁,且与UC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GF在U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可有助于疾病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临床常见慢性肠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UC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但由于UC病情易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虎地肠溶胶囊有清热凉血之功效,可能对治疗UC有一定积极作用.目的探讨虎地肠溶胶囊结合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活动期UC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18-01/2019-10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6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3例).对照组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研究组采用虎地肠溶胶囊+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水平、结肠黏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免疫功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2.45%vs 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治疗后症候总积分、CD3~+、CD4~+、CD4~+/CD8~+均比对照组高,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结肠黏膜iNOS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虎地肠溶胶囊结合二丙酸倍氯米松灌肠治疗活动期UC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并可调节结肠黏膜iN OS水平,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NGAL通路关键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随机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UC组与重度UC组,分别检测患者体内的NGAL通路关键因子水平,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缓解后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UC组患者的血清NGAL水平与轻、中度UC组患者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缓解患者重度UC组停药后3个月、停药后6个月的复发率明显高轻、中度U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AL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明显升高,且疾病活动程度越高,其NGAL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的复发率也随之升高,控制患者NGAL水平,有利于预防疾病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法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与肠外治疗,而观察组则实施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案。分别对2组患者的肠道菌群含量与细胞因子、TLRs分子表达量进行客观比较。[结果]干预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乳酸杆菌、肠球菌、链球菌、双歧杆菌、类杆菌、葡萄球菌、消化球菌、酵母菌、梭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IL-6和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明显更低于对照组和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的IL-10和IL-4水平则相对观察组更高(P0.05);另外,2组间的TLR2、TLR4、TLR5和TLR9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肠内营养为主的综合营养方案有助于改善UC患者肠道菌失调,减少致炎细胞因子以及助于增加TLR的含量,具备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胶囊辅助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联合枯草杆菌二联胶囊口服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疗程结束后肠镜复查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vs.83.3%,96.6%vs.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胶囊辅助治疗活动期轻中度UC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持续泵入胃肠内营养液的ICU患者50例为观察组,传统方法鼻饲胃肠内营养的ICU患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21 d后营养状况及胃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21 d后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ALB和TSF水平明显下降与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腹泻、胃潴留、应激性溃疡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内营养液持续泵入在ICU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保守治疗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状况达标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取胃癌保守治疗患者118例,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肠内营养治疗。根据患者营养状况是否达标将其分为达标组和未达标组,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癌保守治疗早期肠内营养达标患者平均年龄明显低于未达标患者,体质量≤60 kg以及肠内营养耐受者均明显多于未达标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保守治疗患者平均年龄、胃癌分期、体质量水平以及肠内营养耐受情况是影响患者肠内营养达标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实施肠内营养之前,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为患者进行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支持,提高肠内营养达标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中对肝脏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组肝功能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0.93±10.73)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46±11.54) U/L,总胆红素(36.85±17.03)μmol/L;对照组干预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1.61±11.65)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4.78±11.94) U/L,总胆红素(36.98±17.21)上mol/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0、0.1293、0.0360;P>0.05).观察组干预后内毒素(0.22±0.05) EU/ml,D-乳酸(8.23±2.01)mg/L,尿L/M比值(0.06±0.01);对照组干预后内毒素(0.35±0.14) EU/ml,D-乳酸(12.31±3.14)mg/L,尿L/M比值(0.13±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62、7.3411、9.2091;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20.38±4.15)h,住院时间(13.26±1.89)d,并发症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29.67±6.92)h,住院时间(19.75±2.86)d,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x2=7.7233、12.6999、4.0500;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防止患者肠通透性降低,保护患者肠黏膜,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对解放军第三〇九医院收治的112例UC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PN+EN)及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治疗,4周后对各组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11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经EN+PN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83.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P[(65.32±6.78)g/L vs(59.81±6.98)g/L,P0.05]、PA[(267.23±63.48)g/L vs(245.38±57.39)g/L,P0.05)]、ALB[(36.2±6.89)g/L vs(29.2±5.79)g/L,P0.05]、BMI[(23.45±3.02)kg/m2vs(21.34±3.07)kg/m2,P0.05]均有明显的增高。结论对UC患者进行肠外肠内高营养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百普力)对老年大鼠增龄过程中肠黏膜上皮屏障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20只12月龄和20只3月龄SD大鼠均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常规饮食组,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饲料和肠内营养液(百普力),常规饮食组给予标准饲料,饲养1月后取各组大鼠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小肠黏膜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Occludin、ZO-1水平.统计学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常规饮食组12月龄大鼠与3月龄大鼠相比:小肠绒毛高度降低(P<0.05),小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ZO-1 mRNA表达减少(P<0.05),小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ZO-1减少(P<0.05); 12月龄肠内营养组大鼠与常规饮食组大鼠相比,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增加(P<0.05),小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ZO-1 mRNA表达增多(P<0.05),Occludin、ZO-1增多(P<0.05).结论 肠内营养(百普力)能改善老年SD大鼠肠黏膜上皮屏障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减少程度,对衰老时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在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组术后免疫功能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第7天CD4+(34.08±8.17)%、CD8+(25.98±7.21)%、CD4+/CD8+(1.49±0.41)回升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06、2.2346、2.9389,均P〈0.05)。观察组术后IgA(3.61±0.97)IU/ml与对照组术后IgA(2.01±0.71)I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10,P〈0.05)。观察组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1.47±0.42)d,拆线时间(8.16±1.32)d、住院时间(18.64±2.88)d、发生感染3例,上述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或χ2=7.9550、5.1669、8.9172、5.2523,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在肠道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状态,缩短患者肛门或造口排气时间、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持续性肠内营养支持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和短期转归的影响。 方法纳入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行持续性泵入肠内营养液干预,对照组行常规鼻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后短期转归。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反流时间、pH<4时间、LESP及LES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反流次数和反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营养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持续均匀性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传统定期鼻饲干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两种粪便生物标记物乳铁蛋白、钙卫蛋白诊断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UC患者72例作为研究组,60例经结肠镜检查均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留取结肠镜检查3 d内的粪便样本5~10 g,应用ELISA方法进行粪便乳铁蛋白、钙卫蛋白检测。结果粪便乳铁蛋白、钙卫蛋白水平在缓解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分别与缓解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期各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乳铁蛋白、钙卫蛋白水平与UC内镜分级标准呈正相关(r=0.873;0.891,P0.01)。结论粪便乳铁蛋白、钙卫蛋白检测能够较准确地诊断UC活动期和缓解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0例分为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n=25)和肠内营养加肠外阶段性营养组(PN+EN组,n=2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淀粉酶均有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营养支持后PN+EN组在APACHE1I评分和CT评分较TPN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血清白蛋白及血钙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血糖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TPN组相比,PN+EN组患者住院天数、腹胀缓解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缩短,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肠内和肠外联合阶段性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hTM5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血清水平及结肠黏膜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TM5在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56例,其中UC患者36例(UC组),CD患者20例(CD组),排除IBD的其他胃肠疾病患者25例(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30例,HE染色、免疫组化法(SP)测定肠道标本hTM5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hTM5在UC患者中表达阳性,CD组、健康对照组和疾病对照组未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hTM5水平:UC组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CD组分别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TM5在UC组、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8.2%、10%、0、0,UC组阳性率显著高于CD组、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TM5诊断UC的灵敏度为47.2%,特异度为97.3%。UC患者血清hTM5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hTM5阳性有利于UC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