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合并代谢综合征(MetS)对老年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根治切除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MetS发生与其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分析,纳入100例行根治切除术的老年PLC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MetS分为MetS组(35例)和N-PLC组(60例)。比较MetS组和N-PLC组患者根治切除术相关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术后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视为随访终点事件,统计MetS组和N-PLC组老年PLC患者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分析合并MetS与老年PLC患者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ALB、TBIL、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LB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TBIL、ALT、AST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但组间ALB、TBIL、ALT、AST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术前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第2天、第5天、第10天血清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析术前血清TBIL水平与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第2天,患者TBIL、AST、ALT水平较术前增高,后各时点均呈下降趋势(P<0.05);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BIL水平与AST、ALT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93例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50例;其术前血清TBIL水平低于肝功能恢复差者(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清TBIL水平升高可能是肝切除术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差的影响因素(95%CI:1.068~1.174;P<0.05);结果显示,术前血清TBIL水平预测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的AUC>0.8,当达到最佳阈值时,可获得最佳预测价值。[结论]肝切除术前血清TBIL升高患者可能提示术后肝功能恢复差高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实施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ALT)、谷丙转氨酶(AST)水平低于对照组,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肝癌活性指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远期生存质量逐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手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术中出血量,维持生命稳定,减轻对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保障残余肝功能满足机体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肝功能、免疫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接受肝切除手术的老年肝癌患者9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9例给予静脉营养。结果两组术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先升高后降低,两组白蛋白(ALB)水平先下降后升高,两组术后3、7 d时AST、ALT、AL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884,P=0.005);两组术后3、7 d时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先下降后上升,组间术后3 d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CD4~+T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7 d的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先升高后下降,组间术后3 d时IL-1、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 d IL-1、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状态,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对肝切除术的老年肝癌患者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高频介导热治疗(HITT)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患者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HITT和TACE术,术前、术后3d、2wk、4wk分别行肝功能检查,比较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224-、0.678-、1.268-1、.045,p均>0.05)。HITT术后3d患者血清TBIL和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PTA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3.355-、2.017、2.893,P均<0.05);HITT术后2wk除PTA有显著下降(t=2.581、P<0.05)外,TBIL、ALB、AL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t值分别为-1.730-、0.155、1.219,P均>0.05);HITT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571-、0.698、0.113、0.557,P均>0.05)。TACE术后3d、2wk患者TBIL、ALT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升高,ALB明显下降(3d t值分别为-2.397-2、.895、2.366,P均<0.05;2wk t值分别为-1.923、3.827-、3.166,P均<0.05),而PTA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TACE术后30d各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值为-1.388、1.679-、1.100、0.666,P均>0.05)。结论PHC患者选择HITT或TACE术治疗均可引起短暂的一过性肝功能损害,但HITT术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相对较轻,持续时间短,但两种治疗方案均较安全,都不会导致持久和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袁博  李锡锋  施乐华 《山东医药》2012,52(18):58-59
目的观察术前口服优思弗(熊去氧胆酸)预防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将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3 d口服优思弗,B组不用优思弗。两组常温下采用肝门间歇阻断切肝法,术后均行常规保肝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3、5天,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术后第1、3、5天,两组ALT、AST、LDH均明逐渐下降;与B组组比较,A组各时点ALT、AST、LDH下降更显著(P均<0.05)。结论术前口服优思弗对肝门阻断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损害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叶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Pringle法第一肝门阻断入肝血流,观察组采用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和出院前1 d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TBil、ALP、AST、PA、CHE和ALB)。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阻断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78.0±34.6)ml、(16.3±1.8)min、(21.5±2.3)d,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10.2±21.5)ml、(18.5±2.0)min、(18.9±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出院前1 d 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A、CHE和ALB水平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出院前1d,对照组患者ALT、TBil、ALP和AST水平均显著高于观察组[(327.9±31.2)U/L vs(254.7±16.0)U/L、(42.6±5.1)μmol/L vs(29.8±2.4)μmol/L、(324.7±21.3)U/L vs(268.5±17.2)U/L、(308.7±23.9)U/L vs(237.4±14.3)U/L],PA、CHE和ALB水平显著低于观察组[(182.3±15.4)mg/L vs(232.6±13.7)mg/L、(5.6±0.4)U/L vs(6.5±0.3)U/L、(32.6±2.1)g/L vs(37.9±1.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7/5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1.7%(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3,P=0.028)。结论半肝血流阻断加选择性肝静脉控制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并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与全肝入肝血流阻断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31日至2018年1月31日,53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时分别采用鞘外区域血流阻断法(A组,n=272)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B组,n=26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肝功能和血常规等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B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鞘外区域血流阻断用于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手术切除,更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肠内营养治疗对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90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肠内营养组(42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8例)给予传统术后饮食,如流食、半流食等。观察两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并进行临床资料特征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4 d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4 d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胆碱酯酶(CHE);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是否肠内营养治疗、总胆红素(TBIL)、CHE、PT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回归分析示,是否肠内营养治疗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HR=2.568,95%CI=1.047~6.297),而PT是其保护因素(P=0.031,HR=0.426,95%CI=0.196~0.926)。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促进TACE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改善凝血功能,还可以减少TACE治疗后并发症,是否肠内营养治疗可能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对改善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异甘草酸镁,对照组术后给予甘草酸二铵,观察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 d、7 d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前ALT、AST、TBIL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d上述指标均明显上升,术后7 d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B、TP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d、7 d两组患者ALB、T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肝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工肝(ALSS)治疗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52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并随机选择43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TBil、AST、ALT、ALB、BUN、Cr及PTA等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84.62%患者原有的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AL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TA、ALB明显上升(P〈0.05),BUN、Cr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治愈好转率为84.62%(44/52);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55.81%(24/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及时采用人工肝辅助治疗,能提高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治愈好转率。还可以通过TBil反弹的现象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7AA-H对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及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不全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17AA-H营养支持,治疗10 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酸转肽酶(γ-CT)、碱性磷酸酶(AK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P、ALB、TRF、PA、RBP、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TP、ALB、TRF、PA、RBP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ALT、AST、TBIL、TBIL、DBIL、γ-CT、AKP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TP、ALB、TRF、PA、RBP升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肝功能不全患者采用17AA-H作为氮源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的肝功能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成人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和DBIL、ALP(碱性磷酸酶)、γ-GT(转肽酶)和ALB(血清白蛋白)、GLB(球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中ALT、AST及γ-GT、ALP的异常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ALB及GLB的异常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 TBIL的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部分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γ-GT、ALP等可有一过性的异常,且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过及时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很少会发展成慢性肝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两次肝功能指标值、年龄等与对应肝硬度值的相关性及两次肝功能指标变化值、两次检测间隔时间等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肝硬度变化值为因变量,以肝功能指标变化值及年龄和两次检测间隔周数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次检测的GGT、ALB、TBIL与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两次检测AST、GGT、GLO、TBIL与DBIL变化值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80、0.503、0.536、0.369、0.341、0.497;P<0.05)。两次检测间隔时间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度变化值=0.4982×GLO变化值+0.4621×DBIL变化值(F=15.108,P<0.001)。结论炎症程度影响肝脏硬度值,但难以通过AST等校正Fibroscan测量值的方式来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实施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采用多点穿刺的方法采集180 ~200 ml骨髓,加入125 U/ml肝素进行抗凝处理.对本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各项指标(包括血清ALB、TBIL、PTA、临床症状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观察.结果 (1)手术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血清ALB含量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Child A、B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 C级患者手术前后PT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前后Child A、B、C级患者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2.50%、17.50%、12.50%及5.00%.结论 纯化自体骨髓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7.
持续缓慢选择性与单纯血浆置换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缓慢选择性血浆置换(CPPE)和单纯血浆置换(S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71例(139例次)接受CPPE的患者(CPPE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清蛋白(ALB)、球蛋白(GLO)、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情况,并与36例(79例次)接受SPE的患者(SPE组)做比较。结果①同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48h时血PTA值均明显升高(P均〈0.01),但2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同治疗前比较,CPPE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48h时血清ALB、GL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组则明显减少(P均〈0.01);③同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结束时TBIL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治疗结束时比,CPPE组治疗结束48h时血TBIL上升幅度为22.91%±12.50%,而SPE组为39.30%±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PE组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为59.16%(42/71),高于SPE组的38.89%(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3,P〈0.05)。结论CP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时,可减少新鲜冰冻血浆的用量,减少血清ALB、GLO、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等有益物质的丢失,延缓治疗后血清TBIL反弹的幅度和速度,提高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临床治愈好转率。因此,CPPE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及IL-10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7例,按照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加入阿托伐他汀分为两组,未加入阿托伐他汀的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次口服,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下降趋势,而观察组的ALT、AST、TBIL均出现上升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ALT、AST、TBI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L-10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IL-10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有助于降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提高IL-10水平,但能升高ALT、AST、TBIL水平,临床上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高脂血症应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的同时,对肝脏损伤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58例,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观察患者的症状、ALT、AST、PTA等项目,并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应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后其乏力明显缓解,ALT、AST、TBIL下降,ALB及PLA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对生存2周以上的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8.4%、88.9%及27.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以用于治疗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20.
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玉凤  倪艳  肖慈君 《传染病信息》2012,(4):223-225,256
目的 探讨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共行治疗78例次,分析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8~72h患者主要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常规主要指标变化。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24h内不良反应及近期转归。结果 治疗结束时血清ALT、TBIL和CRE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比治疗前上升(P均<0.05),血钙比治疗前下降(P<0.05),血清中血钾、血钠、血氯、WBC、外周血HGB和PL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48~72h血清ALT、TBIL和CRE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PTA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AL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近期转归较好,总有效率为81.3%,早期患者总有效率最高(90.0%),晚期患者最低(40.0%)。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5.6%),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序贯应用血浆置换联合血浆灌流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肝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