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发病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包括1597例缺血性中风与353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节气,做圆形统计分析,计算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高峰期,观察急性中风的发病节气的特点.结果:1950例急性中风患者在发病节气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P>0.05).急性中风患者在春分至谷雨为相对低发节气,其中缺血性中风在春分至立夏为相对低发病节气,出血性中风在谷雨至夏至为相对低发病节气.结论:急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发病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急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出血性中风353例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的圆形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与发病高峰期,探讨其发病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 (0~ 24: 00)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确定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时间;再以住院日期为例,先确定出每月天数组中值的累计日数,并转换成角度,分别求出其正弦和余弦值,再按公式求出平均角度和角度标准差,推测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期.结果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中午 11: 00~ 13: 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的高峰时间点在 12: 11: 34; 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发病日期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发病高峰期.结论 日中午时是出血性中风的关键时段,欲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临床宜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出血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发病高峰期,应时时预防以降低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佛山地区不同证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辰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分析7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辰,作圆形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辨证分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高峰期及集中趋势。结果气滞血瘀证、痰浊闭塞证、阳气虚证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时辰高峰分别在午时、巳时、子时,阴血虚证发病率在各时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佛山地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辰存在明显的规律性和周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探讨急性中风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中风死亡患者死亡时间,将180例急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其死亡时间0~24时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分析,探讨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的特点。结果: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其总体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5~7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6时35分37秒;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4~6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4时56分31秒;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6~8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7时5分35秒。结论:急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5~7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的时间规律,从时间医学的角度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2006年3987例新缺血性中风患者登记资料作圆形分布统计。发病时点化为角度坐标,确定缺血性中风的发病高峰时点;再以入院日期为基础,推测缺血性中风发病的季节高峰期。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在06∶00~10∶00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发病月份存在集中趋势,平均发病时间为1月11日±3月6日。结论:缺血性中风发病有显著季节和时辰周期规律,更好地了解这些效应有望为卒中预防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中风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冀求为中风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将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的发病及其中90例死亡患者的发病与死亡节气构成比进行比较,探讨出血性中风的发病、死亡和节气的相关性。结果: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季节时段在构成比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出血性中风的发病季节时段在构成比的比较上,均无显著性差异,要减少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各个高发节气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 1992年开始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 46例 ,收到满意疗效 ,并与单纯用西药治疗的 46例作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两组 92例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组在 1986年 6月泰安会议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并经头颅 CT检查确诊。起病时无并发疾病 ,如心肌梗塞、心衰、肺部感染、肾衰、糖尿病等。治疗组 46例中 ,男 2 7例 ,女 19例 ;年龄 49~ 75岁 ,平均 63.3岁。对照组 46例中 ,男 2 5例 ,女2 1例 ;年龄 5 0~ 77岁 ,平均 62 .6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灶大小、病情轻重、既往史与伴发病及发…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中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残率高的“三高”特点。中风之发生,主要因素为平素气血虚弱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等诱因所致。下面就我科收治的128例急性中风病人的发病诱因类别进行了统计,旨在探讨情志状态在预防中风的作用。1 一般资料128例中风病人均由CT确诊。男71例,女57例;年龄34~84岁,平均59岁。按年龄分成青年组21~35岁2例,中年组36~59岁53例,老年组60岁以上73例。128例有高血压病史81例,糖尿病史7例。我们将发病诱因分为躯体性因素和情志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建立急性缺血中风辨证规范和疗效评价体系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急性缺血中风为疾病栽体,以临床流行病学/DME的研究方法,从中风四诊信息采集客观化和规范化、中风辨证体系的临床可操作化以及疗效评价体系的客观化3大内容进行中医辨证和疗效评价的示范研究,以期达到客观、科学评价中医药真正效能,突显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医疗方法对中风病急性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出血220例、脑梗死480例,各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氏(BI)指数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针刺、推拿等疗法;各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脑出血、脑梗死两病在治疗4周后,FMA、BI指数评分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中风病急性期患者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3.
王光耀  张倩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65-1267,1280
根据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多样化的趋势,我们认为中风病急性期是风、火、痰、瘀、气、虚六种因素同时作用于机体,相互影响,于分秒之间病机瞬息万变;虚为中风之本,气机逆乱为中风之基,风、火、痰、瘀为中风之邪,六种病机相兼为病,相互消长;提出“整体性、多元性、一方合多法”围攻治疗中风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9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及对照组50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HRV指标均显著降低,右大脑半球梗塞患者HRV降低较左侧梗塞者明显,脑干出血患者与死亡患者HRV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治疗2周后HRV各项时域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对急性脑卒中后HRV降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说明针刺可调整脑卒中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预防中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寻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节气与虚实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2月4日(立春)-2008年2月3日(立春)笔者所在医院AMI病例资料,将发病节气化为角度坐标进行圆形分布统计,分析A-MI虚实证的发病节气特点。结果 430例AMI患者中实证多发于小雪、大雪、小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春两季,发病节气高峰点为立春时节。虚证多发于大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节气,主要集中于冬季,不存在特定高峰点。结论 AMI虚实证型的发病节气存在集中趋势,在AMI的二级预防上应注重辨证防治,同时,在上述节气时段应加大AMI的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开窍法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血脂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并口服西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均明显降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含量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增高,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行为能力评分及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MDA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可调节缺血性中风恢复症期患者血脂和自由基代谢,提高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生活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和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神脑康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及载脂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神脑康胶囊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脂蛋白、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 4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神脑康组212例,口服神脑康胶囊;对照组188例,口服脑益嗪片,疗程均8周,疗程前后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载脂蛋白apoA、apoB,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神脑康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并分析头颅影像学特征与证候演变的相关性。方法:从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库中,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病24 h以内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例,通过ASPECTS评分方法对头颅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基于ASPECTS影像学特征与证候要素演变的相关性。结果:脑缺血损伤主要累及ASPECTS区域中的额顶叶皮层M5(55.0%),内囊(40.9%)和豆状核(30.8%);与发病7 d内证候演变有显著相关性的部位包括尾状核、内囊,以及岛叶、M1、M5、M6等皮层结构(P0.05)。结论:基于ASPECTS的影像特征是影响中风病证候演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