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28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了T细胞检测,发现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明显改变。提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正常,我们在临床给与一般治疗的同时,佐以胸腺因子治疗,明显改善症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我院近二年来对病毒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9例作NK细胞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二者的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差明显(P<0.01),CD_3~+也明显降低。后者更明显。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病毒性心肌炎组P<0.01,扩张型心肌病组P<0.005。说明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3.
4.
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CVB)性心肌炎70例,正常人(NC)40例外周血的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病毒性心肌炎(VMC)组NKC活性显著低于NC组(P〈0.01)。T细胞亚群与NC组比较,急性VMC患者总T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和抑制性T细胞(CD8)及CD4/CD8比值均减少,P〈0.05 ̄0.01。慢性VMC患者仅CD8减低明显(P〈0.05),而CD3、 相似文献
5.
6.
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动态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动态观察42例病毒性脑炎(VE)或病毒性脑膜炎(V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变化, 并对VE或VM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对象与方法一、 病例选择 VE或VM患儿选自我科1999~2000年住院患儿, 共42例, 男23例, 女19例, 年龄3月~11岁, 平均6.5岁, 根据脑脊液常规、 生化、 细菌培养(阴性)等检查及临床表现诊断。42例患儿中均无昏迷病例, 其中伴抽搐3例, 经常规治疗均临床治愈, 发病至治愈时间平均16.1天, 退热时间平均7.6天。VE病原学检查根据无菌性脑炎或脑膜炎患儿临床表… 相似文献
7.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小鼠病毒性心肌炎T细胞亚群、NK细胞及部分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病毒性心肌炎( V M C)免疫发病机理及静脉丙种球蛋白( I V I G)治疗 V M C的作用机理,将 B A L B/c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 、 I V I G 保护组及 I V I G 治疗组,观察 I V I G 对小鼠脾脏 T 细胞亚群、 N K 细胞、 I L1、 I L2及外周血 T N F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模型组 N K C活性及 C D3、 C D4 、 C D8均明显降低, I L1、 I L2及 T N F活性明显升高,而 I V I I G 保护组及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I V I G 能有效地改善并调节病毒性心肌炎的免疫功能,为 V M C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外周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5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0 g·kg~(-1)·d~(-1)治疗,观察2组治疗2周后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8~+、CD_4~+、CD_4~+/CD_8~+)变化及治疗4周后心肌酶(CK、CK-MB、LDH)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CD_3~+、CD_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_4~+、CD_4~+/CD_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CK、CKMB、LDH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P<0.05)。结论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T淋巴细胞亚群和心肌酶有明显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检测郑师陵,叶贤坤河北省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室(050051)关键词T细胞亚群;NK细胞;肿瘤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在生物进化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由免疫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组成,其存在与功能的正常是建立在机体稳定性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静脉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国产人静脉血丙种球蛋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保护及治疗作用,取BALB/c小鼠随机分为IVIG保护组与治疗组。保护组接种柯萨奇B3病毒后,立即使用剂分别为200mg.kg^-1.d^-1,500mg.kg^-1.d^-1、1g.kg^-1.d^-1的IVIG7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发病防治作用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对照组及高、低剂量LEF防治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免疫介导构建EAE模型。从造模前三天开始起EAE对照组及高、低剂量LEF防治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和LEF8mg/kg/d与2mg/kg/d灌胃,连续10天。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IFN-扎IL-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使用LEF小鼠临床症状较轻,发病高峰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分布比例较EAE对照组明显升高(P〈O.01),CD4+/CD8+值明显降低(P〈O.01);发病高峰期外周血IL-2、INF-7含量较EAE对照组明显降低(P〈O.01),且高剂量组降低更明显(P〈O.01)。结论LEF对EAE具有防治作用,且效果与LEF剂量有关。其防治作用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抑制IFN—y、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发病防治作用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 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对照组及高、低剂量LEF防治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 (MOG35-55)免疫介导构建EAE模型.从造模前3d开始起EAE对照组及高、低剂量LEF防治组分别予以生理盐水8 mg/(kg·d)、LEF 2 mg/(kg·d)灌胃,连续10d.观察小鼠发病情况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IFN-γ、IL-2水平的变化.结果 LEF各防治组小鼠临床症状较轻,发病高峰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分布比例较EAE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CD4+/CD8+值明显降低(P<0.01);发病高峰期外周血IL-2、INF-含量较EAE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高剂量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LEF对EAE具有防治作用,效果与LEF剂量有关,其防治作用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及抑制IFN-γ、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在口服呋喃氟尿嘧啶的基础上加用消炎痛(吲哚美辛)(治疗组)和不加用消炎痛(对照组)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及较对照组治疗后显著提高(P〈0.05,P〈0.01),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提示消炎痛能增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NK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重组白细胞介素-35(rIL-35)对支气管哮喘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00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rIL-35低剂量组、rIL-35中剂量组和rIL-35高剂量组,每组20只.哮喘组和rIL-35各剂量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复制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方法及MTT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NK细胞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 ,并与4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手术前NK细胞活性、CD3 +和CD4+细胞阳性率及CD4+/CD 8+比值均明显下降(均P<0.01) ,CD8+细胞阳性率升高(P<0.01)。术后28d ,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与手术前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肿瘤的消长有密切关系。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阳性率可作为疗效评定和预后评估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酯酶(ANAE)染色颗粒分型法对大剂量X射线照射后C57BL/6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T细胞亚组的辐射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X线单次全身照射后24小时,照射剂量为0. 5~8. 0Gy时,各型细胞数均随剂量增大而减少,其受抑程度以ANAE~-细胞为重,散在颗粒型细胞次之。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说明B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高于T细胞,而T_S又高于T_H。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HBV转基因小鼠病毒复制的作用,并探讨其是否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方法 选取SPF级HBV转基因雄性小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氧化苦参碱组及拉米夫定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非转基因BALB/c雄性小鼠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及肝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组与拉米夫定组血清及肝组织HBsAg、HBV-DNA水平较低(P<0.05),而氧化苦参碱组与拉米夫定组血清及肝组织HBsAg、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氧化苦参碱组与拉米夫定组血液CD3+、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较高,且氧化苦参碱组>拉米夫定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且氧化苦参碱组<拉米夫定组(P<0.05);氧化苦参碱组与拉米夫定组血清干扰素-y(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较高,且氧化苦参碱组>拉米夫定组;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较低,且氧化苦参碱组<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有效抑制HBV转基因小鼠血清及肝组织HBsAg、HBV-DNA水平,该作用可能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DM+LTB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6例肺结核患者(LTB组)、32例健康者(NC组)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DM+LTB组外周血CD3+明显低于DM组、LTB组和NC组(P<0.05),CD4+明显低于NC组(P<0.05),CD4+/CD8+、NK细胞明显低于DM组、NC组(P<0.05),CD8+显著高于DM组、NC组(P<0.05),CD4+、CD8+、NK与LT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M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NC组(P<0.05),CD8+、NK细胞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B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NC组(P<0.05),CD8+高于NC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