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传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107-111
炎性肌病是一类由免疫介导或直接由病原体感染所引起的骨骼肌的炎性病变。广义而言,它包括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包涵体肌炎(IBM)、嗜酸性筋膜炎、局灶性肌炎、肉芽肿性肌炎和感染性肌病,其中感染性肌病又可分为病毒性肌炎、寄生虫性肌炎、细菌性肌炎、真菌性肌炎和支原体肌炎等;而从狭义上来讲,炎性肌病仅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无肌病性皮肌炎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除了包涵体肌炎外,其他炎性肌病均为可治愈性或可控制性疾病,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炎性肌病并非l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在不典型的情况下漏诊或误诊时有发生。因此,笔结合自己的l临床体会.就炎性肌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总结概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边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2):3-4
目的 :为了认识神经肌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特点 ,探讨其与多发性肌炎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近 10年间收治的较典型的 11例神经肌炎病人 ,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多发性肌炎病人 2 9例 ,对此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心脏并发症、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肌电图以及肌肉活检的结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 :在神经肌炎组中 ,有 8例感觉障碍 (6例呈末梢型感觉障碍分布 ;2例呈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表现 )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 ,10例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引不出 ,1例电位波幅明显降低 ,呈轴索样损害的表现 ;多发性肌炎组病人均无感觉障碍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正常。两组在其他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效果上 ,血清CK增高 ,肌活检、肌电图方面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神经肌炎是多发性肌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 ,除具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之外 ,同时还具有周围神经病的表现 ,两者间是很难区分的 相似文献
3.
边红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2):3-4
目的:为了认识神经肌炎的临床、神经电生理等方面特点,探讨其与多发性肌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较典型的11例神经肌炎病人,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多发性肌炎病人29例,对此两组病人的临床表现、心脏并发症、对激素治疗的疗效、肌电图以及肌肉活检的结果给予对比研究。结果:在神经肌炎组中,有8例感觉障碍(6例呈末梢型感觉障碍分布;2例呈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表现);神经传导速度检查中,10例有运动传导速度明显减慢或引不出,1例电位波幅明显降低,呈轴索样损害的表现;多发性肌炎组病人均无感觉障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均正常。两组在其他临床表现及激素治疗效果上,血清CK增高,肌活检、肌电图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炎是多发性肌炎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除具有多发性肌炎的表现之外,同时还具有周围神经病的表现,两者间是很难区分的。 相似文献
4.
表现似运动神经元病的慢性多发性肌炎一例黎莉,李大年,吴金玲,张松现将我室经病理证实貌似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四肢进行性无力、肌萎缩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手无名指和小指无力,逐渐累及前臂和上臂,伴明显肌肉... 相似文献
6.
肌电图在鉴别诊断脂质沉积性肌病和炎性肌病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不同原因两组肌病的临床及肌电图(EMG)等研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18例脂质沉积性肌病(简称第1组)和18例炎性肌病(简称第2组)均行常规同心圆针电极EMG检查;肌肉病理检查包括各种组织化学染色的光镜检查和常规超薄切片的电镜检查。结果第1组EMG自发电位为14%明显低于第2组的55%(P<0.001);其他各项EMG参数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有肌痛者,自发电位检出率在第1组占22%,第2组占70%,明显高于第1组(P<0.001)。结论通过两组肌病的对比,如临床上有明显的肌肉无力和疼痛、血肌酶谱升高、在疼痛部位未找到或偶见自发电位者,应考虑脂质沉积性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15例神经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标准。方法 对15例神经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此病患者有如下特点: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无力,2例伴有肌肉酸痛;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清肌酶升高,其中10例超过正常5倍;全部患者肌电图异常,其中13例呈神经或肌肉神经混合损害,2例呈肌源性损害;14例肌活检中13例呈肌炎性改变,1例病程超过3年者呈肌病改变。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诊断神经肌炎,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病理改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貌似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肌肉病理改变,以解释临床现象和探讨发生机制。方法:择取脂质沉积性肌病伴血清肌酶明显升高的 人14例,将临床表现,血清肌酶,肌电图和肌肉病理及肌肉组织化学改变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临床上一般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或呈反复发作性病程,肌无力明显,血清肌酶明显升高,激素治疗反应好,肌肉病理可见肌纤维内脂滴明显增多,形成HE染色可见的空泡,ORO染色证实肌纤维内有大量脂滴,其中4例可见个别坏死肌纤维和再生纤维,5例有较严重的肌纤维坏死,对其中3例反复肌肉活检,发现在脂质贮积的基础上,病程中的某一阶段发生明显的肌纤维坏死,其余病例虽有血清肌酶的明显升高,而病理上并未见到明显的肌纤维坏死,部分肌纤维非特异性酯 酶活性增高。结论:有些脂质沉积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十分相似,需要借助肌肉病理和肌肉组织化学检查,甚至反复肌肉活检才能确定,肌纤维内脂肪代谢障碍造成肌纤维破坏和肌酶的外漏,可能与细胞内环境改变和细胞膜通过透性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少年特发性炎性肌病(JIIMS)主要包括少年皮肌炎(JDM)、少年多发性肌炎(JPM)和少年包涵体肌炎.作为炎性肌病的一类,因少见而对其知之较少,本文将对JIIMS的流行病学、诊断标准、临床特点、治疗、疾病活动的评估和监测以及发病机制等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炎性肌病主要包括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该类肌病发病机制未明确,用于临床诊断的特异性抗体缺乏。使用蛋白组学研究数据虽然较少,但有所发现。皮肌炎主要与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有关,多发性肌炎多与炎症、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磷酸化通路异常相关,而散发性包涵体肌炎不仅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相关,还与变性相关。本文就蛋白质组学在特发性炎性肌病目前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肌炎的临床特点以及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3例神经肌炎临床表现、EMG、NCV结果。结果:13例患者均以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11例并发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及体征。13例患者NCV均有异常。所检测的104根神经NCV异常率为57.7%。F波异常率为26.9%。11例针极EMG呈神经源性与肌源性混合损害,2例呈神经源性损害。结论:EMG、NCV是有价值的电生理诊断方法。确诊神经肌炎需结合临床表现和EMG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间质性肌炎(IM)与神经肌炎(NM)的临床特点及神经肌肉活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7例炎症性肌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肌肉活检结果。结果3组临床表现相似,为近端肌无力、肌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肌酶增高,但PM组增高明显;IM和NM具有PM的病理改变,但炎性程度不及PM,又各有其特异性,IM组为炎性细胞浸润间质,NM组神经活检多有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结论PM、IM、NM炎性肌病的临床表现相似,诊断困难,需结合神经肌肉活检等辅助检查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增进对多发性肌炎患者肌电图特点的认识,提高其检查的阳性率。方法对9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结果肌电图异常率为87.9%,肌源性损害者占79.1%,神经源性损害者占8.8%。其中插入电位延长、自发电位的阳性率分别为6%和52%,肱二头肌出现率较高,外展拇短肌出现率最低(p<0.05);运动单位电位(MUP)时限缩短的阳性率为7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p<0.05);MUP波幅降低的阳性率较低,仅为7%;多相波增多的阳性率为29%,胫前肌出现率最高,股四头肌最低(p<0.05);重收缩时波形异常的阳性率为26%,以股四头肌出现率最高;重收缩时峰值电压降低的阳性率为31%,胫前肌出现率最高,外展拇短肌最低(均p<0.05)。5例患者EMG呈神经源性损害,1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正常组、肌源性损害组及神经源性损害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无明显差异。结论 EMG对多发性肌炎诊断的阳性率为87.9%,其中以MUP时限缩短出现率最高为71%,其次为自发电位为52%。EMG异常最多见于肱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胫前肌。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肌炎 (polymyositis)为横纹肌弥漫性炎性疾病 ,常常引起进行性、对称性的肢带肌、颈肌和咽部肌肉的无力及萎缩 ,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就诊于神经内科 ,也可以与许多结缔组织疾病并存 ,但与脂质沉积性肌病 (LSM )合并存在的情况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在诊治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发现 2例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肌活检提示 :肌炎伴脂质代谢异常。现就 2例病例的临床病理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为 3 4岁及 65岁 ,双下肢无力伴吞咽及行走异常 2例 ,吞咽困难及构音障碍 2例 ,颈肌无力 1例 ,2者均伴有肌肉及关节部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黄旭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8,8(4):293-295
肌电图(EMG)系临床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所必需的检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针电极肌电图,有时还需进行以下较少使用的特殊方法,如单纤维肌电图(SFEMG),可记录单个肌纤维的电活动,通常可以记录到1~2条肌纤维的动作电位(A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合并神经传导检测(NCS)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以及病因探讨.方法 收集2005年1月到200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收治的DM或PM确诊病例175例,对其临床和NC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NCS异常者66例,其中明确的周围神经病32例(48.5%),不能肯定为周围神经损害者34例(51.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3/32,9.3%)、其他免疫病(6/32,18.8%)的发生率较无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4/109,3.7%;7/109,6.4%)有明显增加(X2=13.653,P=0.003).结论 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其他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NCS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以Bohan和Peter标准应用最广泛,随着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Dalakas标准提出CD8/MHC-I复合体是诊断PM特征性免疫病理标志.ENMC标准纳入了核磁共振、肌炎特异性抗体、必备的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标准,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显示浸润炎细胞的类型及MHC-I、MAC免疫标志物的表达,使特发性炎性肌病分型诊断更具准确性,临床应积极推广应用,有助提高诊断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肌炎伴脂质沉积性肌病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为横纹肌弥漫性炎性疾病,常常引起进行性、对称性的肢带肌、颈肌和咽部肌肉的无力及萎缩,它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就诊于神经内科,也可以与许多结缔组织疾病并存,但与脂质沉积性肌病(LSM)合并存在的情况国内未见报道。我们在诊治多发性肌炎患者中发现2例合并脂质沉积性肌病。肌活检提示:肌炎伴脂质代谢异常。现就2例病例的临床病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合并神经传导检测(NCS)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以及病因探讨.方法 收集2005年1月到200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收治的DM或PM确诊病例175例,对其临床和NC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NCS异常者66例,其中明确的周围神经病32例(48.5%),不能肯定为周围神经损害者34例(51.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3/32,9.3%)、其他免疫病(6/32,18.8%)的发生率较无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4/109,3.7%;7/109,6.4%)有明显增加(X2=13.653,P=0.003).结论 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其他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NCS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