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志强  马静萍 《实用医技》2007,14(36):5024-5025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病情变化迅速,极易发展为AMI或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早期对UA预后做出相应的预测,通过积极的干预,将会大大的降低其恶化及病死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T(cT-nI)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加之目前肌钙蛋白T检测试纸条的应用,已使cTnI快速床边检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郭志强  马静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24-5025
<正>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病情变化迅速,极易发展为AMI或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故早期对UA预后做出相应的预测,通过积极的干预,将会大大的降低其恶化及病死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血清肌钙蛋白T(cT- nI)比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 MB)检测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更具有特异性。加之目前肌钙蛋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有10%~20%的患者在一年之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肌钙蛋白T(TnT)是微小心肌坏死的敏感而特异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TnT的变化特点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4.
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诊断及转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定100例健康人及50例UA入院时或入院后2周内每次典型心绞痛发生时血心肌肌钙蛋白、T,至心肌肌钙蛋白T高于正常标准者恢复正常或发生心脏事件.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TnT最低值0ug/L,最高值为0.12ug/L,第95%分为数0.16μg/L,男性为0.083±0.04ug/L,女性为0.07±0.055ug/L,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UA组TnT0.35±0.10u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22例TnT≥0.2ug/L,10例在入院1周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2例发生猝死,5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其余2例及所有TnT<0.2ug/L的病例中无1例发生心律事件.结论 血TnT可反映心脏损伤,对TnT增高的患者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测定肌钙蛋白T和I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和I(CTnT、CTnI)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将48例UAP患者按严重程度分级,住院观察其病情变化,经动态检测血清CTnT、CTnI含量并与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做比较。结果 UAP组血清CTnT、CTnI明显高于对照组,CK及CB-MB无明显差异,血清CTnT、CTnI含量与UAP严重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CTnT、CTnI是反映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指标,CTnT、CTnI越高,UAP患者越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AM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n -T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及对UA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 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 -T) ,并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对比。结果  33例CTn -T阳性者 1 1例于入院 1周内发生AMI,发生率为 33.33% ;5 0例CTn -T阴性者仅 1例发生AMI,发生率为 2 % ,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 1 2例发生AMI者中 1 1例CTnT阳性 ,占 91 .67% ;2例CK -MB阳性 ,占 1 6.67% ,二者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CTn -T阳性者易发生AMI;CTn -T阳性对AMI的预测价值较CK -MB阳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和心脏功能以及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心力衰竭患者,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其分成3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对比观察该指标和心脏功能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n=30)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中32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心功能3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为63.6%,与心功能2级的检出率(10.8%)对比,有显著增高(P<0.05),心功能4级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的检出率为100%,比心功能3级患者c Tn T水平有明显的增高(P<0.05),对全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c Tn T升高组患者再次住院和死亡比例,均比c Tn T正常组患者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其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就会越大,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指标不但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最敏感标志物,还是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变化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入院 3d内检测cTnT及CK ,CK MB ,动态观察ECG及病情变化 ,判断cTnT浓度变化规律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 ,cTnT阳性者 15例 ,阴性 2 0例 ,阳性者中共 5例 2周内发生心梗 ,且 6例cTnT持续升高者有 4例发生心梗。cTn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发展为心梗的阳性判断价值 33% ,阴性判断价值为 95 % .结论 cTnT浓度升高应用作确认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处于高危状态的证据 ,持续升高者常提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进行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并随访1年,观察其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70例UAP患者中22例cTnI浓度>0.03 μg/L.随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血清cTnI浓度升高(P<0.05).Ⅲ级UAP患者血清cTnI阳性率高于Ⅰ、Ⅱ级,心脏事件发生率均高于Ⅰ、Ⅱ级(P<0.05).血清cTnI阳性组心脏事件发生率45.4%,血清cTnI阴性组发生率6.3%,血清cTnI预测心脏事件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8.9%,阳性预测价值为45.4%,阴性预测价值为93.8%.结论血清cTnI测定对UAP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雪梅 《大家健康》2016,(7):122-123
目的:探讨分析肌钙蛋白 T 检验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该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共收治了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肌钙蛋白 T 检验,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54例患者肌钙蛋白 T 检验中,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68.52%;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03、11.76%,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血清肌钙蛋白 T 呈阳性的患者容易产生心脏事件,肌钙蛋白T 检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Ⅰ)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对72例老年UAP患者、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22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Ⅰ测定,并观察住院1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UAP组血清cTnⅠ值为(1.96±0.61)μg/L,明显高于sAP组的(0.68±0.19)μg/L及对照组的(0.46±0.10)μg/L(P均〈0.01)。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Ⅰ~Ⅲ级血清cTnⅠ值相应增高[分别为(1.25±0.38)μg/L、(2.12±0.34)μg/L及(3.06±0.72)μg/L](P〈0.05)。对照组、SAP组及BraunwaldⅠ级UAP患者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18例Ⅱ级患者中,1例(其血清cTnⅠ≥1.5μg/L)发生非致命性心肌梗死(MI);33例Ⅲ级UAP患者中,21例血清cTnⅠ≥1.5μg/L患者中的9例发生心脏事件(6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3例心脏猝死),总心脏事件发生率16.7%;16例血清cTnⅠ〈1.5μg/L者仅1例发生非致命性MI,其总心脏事件发生率6.3%。血清cTnⅠ≥1.5μg/L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cTnⅠ〈1.5μg/L者(P〈0.05),比数比(OR)为2.05(16.7%/6.3%),95%可信限为1.02~9.78。血清cTnⅠ≥1.5μg/L时判断心脏事件的阳性预测值为44.3%,阴性预测值为84.8%。结论血清cTnⅠ检测对老年UAP患者危险分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与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1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药物治疗组和介入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的发生率及再住院、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 6个月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5.9%和85.3%(P<0.01);再住院患者分别为20.3%和52.9%(P<0.01);12,18个月随访时,介入组和药物组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7.6%和100.0%,78.6%和100.0%,(P<0.05);需再住院患者分别为35.2%和62.5%,37.5%和63.6%,(P<0.05);治疗后介入组心功能分级比药物组好(P<0.05);但两种治疗方法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再住院率、使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左卡尼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英姿  王晓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2,(7):18-19,21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L-CN)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每日2.0g静点,疗程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外周血Rho激酶1(Rho-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 ROCK1)水平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的126例老年病例,分为UA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阳性且诊断为UA,74例)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不存在UA,52例)。通过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乙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尿酸、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等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中ROCK1的水平;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变化率(flow mediated dilation, FMD)及IMT。多因素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除吸烟、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相关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患者的FMD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MT及ROCK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及IMT纳入回归方程,FMD与ROCK1呈负相关关系,IMT与ROCK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老年UA患者的外周血ROCK1与其血管内皮功能及IMT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十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持续点滴72h。治疗7d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30d统计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673,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209,P〈0.01),两组30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获益,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极化液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单盲方法,将6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极化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两周后测定两组的QTd及QTcd,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QTd及QTcd治疗分别为41.61±13.01与48.35±15.56,常规组分别为52.68±20.31与60.59±7.3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化液治疗能减少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QTd及QTcd,从而可能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高危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Braunwald分级积分大于3的UA患者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n=42)和常规治疗组(n=44),以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作为评定标准.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肝素治疗组心绞痛发作≥1次/d的病例数明显减少(16.7%对36.8%,P<0.05),心脏事件发生率低(2.4%对20.5%,P<0.025).结论肝素治疗可作为降低UA高危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的重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合贝爽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3例应用常规治疗,43例加用合贝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症状,心电图,率压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改善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电图变化,降低率压积.讨论用合贝爽能解除冠脉痉挛,降低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预防发生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近两年本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 编码为I20.0) 在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为病种费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 抽取满足条件的住院患者费用、用药、材料等信息,计算平均住院日、费用消耗、费用构成等指标,分析该病种的常规用药与治疗措施.结果 该病种2 年平均住院日8.85d,次均住院费4万元左右.材料费占总住院费56.06%.费用前10 位的药品占总药费50.45%,且有7 个品种是辅助用药.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人次逐年升高,治疗费用高昂,高值耗材是费用控制的关键;辅助用药比例偏高,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静脉滴注地尔硫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地尔硫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地尔硫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及血压,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不良反应少,可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