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免疫抑制剂咪唑立宾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咪唑立宾可作为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的替代品用于肾移植、肾病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2.
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作为口服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MZR的生物利用度个体差异大,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但相对其他免疫抑制剂,MZR的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工作在我国开展相对滞后。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针对MZR的TDM的综述报道。该文首先分析MZR的药动学特征,然后针对MZR的检测方法、监测指标与治疗窗选择予以总结和建议,最后评价目前的MZR基因多态性与群体药动学研究。该文可为后续在肾移植术后患者中开展MZR的TDM工作提供方案制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咪唑立宾用于肾移植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立宾在肾移植术后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肾移植患者,在使用环孢素及泼尼松的基础上加用咪唑立宾,观察咪唑立宾对肾移植患者的用药情况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40例肾移植患者中死亡3例,急性排斥反应共3次。尿酸值升高者为26人。白细胞降低者为8人。肝功能异常者为8人。肺部感染为4人。血糖升高者为3人。结论:咪唑立宾有一定的副作用,尿酸值升高为其特有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咪唑立宾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样品预处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NH_2(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1%三氟乙酸(85∶5∶10,V∶V∶V);流速为1.5 mL·min~(-1);柱温为30℃;紫外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血浆内源性杂质和常用合并用药对待测物的测定无干扰。咪唑立宾的线性范围为0.1~10 mg·L~(-1);日内、日间RSD均小于9%;样品3次冻融,以及在提取前后4℃下24 h内稳定性均良好。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咪唑立宾的药动学研究及常规治疗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咪唑立宾(MZR)的免疫抑制效果及安全性,采用MZR替代麦考酚酸酯(MMF),比较环孢素A(CsA)+MZR/MMF+泼尼松龙(Pre)两种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疗效。方法:尸体肾移植患者70例,按手术顺序交替登记MZR组和MMF组。移植后采用CsA+MZR/MMF+Pre三联免疫抑制疗法,MZR组剂量为200mg.d-1(体重>60kg)或150mg.d-1(体重<60kg);MMF组剂量为1500mg.d-1(体重>60kg)或1000mg.d-1(体重<60kg)。观察肾移植术后1年的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及治疗逆转率、感染发生情况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至少1年,MZR组和MMF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和11.4%,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MZR组和MMF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6%和48.6%,MMF组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血尿酸升高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MZR组在术后24,36,48周时血尿酸的水平要高于MMF组。MZR组的持续用药率显著高于MMF组。结论:MZR可以与钙调神经素阻滞剂、激素联合应用于肾移植患者,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使用咪唑立宾抗排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探究其与浓度、剂量和用药时长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11月肾移植术后使用咪唑立宾抗排斥治疗的病例,统计咪唑立宾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时肝肾功能、血常规...  相似文献   

7.
咪唑立宾防治肾移植急性排斥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咪唑立宾(mizoribine,MZR)在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MZR作为观察组。56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服用霉酚酸酯 (MMF)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合用环孢素(CsA)和强的松(Pred),组成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随访观察 12个月。结果 观察组肾移植术后 6个月急性排斥发生率 20%, 1年内人 /肾存活率 93%。发生肝不良反应 2例 ( 3. 57% ),肾不良反应 1例(1. 78% ),消化道症状 11例(20% ),骨髓抑制 5例 (8. 92% )。对照组排斥发生率 24%,人 /肾存活率 91%。结论 咪唑立宾近期疗效稳定,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小,具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咪唑立宾(MZR)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为临床MZR的个体化用药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采用10%高氯酸直接沉淀血清蛋白,色谱柱为Megres C18(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40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3.5,2∶98,v/v),流速为0.9 mL· 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MZR在0.05~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批内、批间准确度偏差小于4.6%,批内、批间精密度RSD<7.9%,在室温放置、冰冻、反复冻融条件下考察样品稳定性,MZR均保持稳定,偏差小于4.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ZR血药浓度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合在治疗药物监测中常规应用。  相似文献   

9.
免疫反应异常是多数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免疫抑制剂在肾脏病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探索新型免疫抑制剂,了解其作用机制,研究其适用范围,有利于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对临床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对近年来肾脏病中应用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肾病患儿口服咪唑立宾后体内血清药物浓度,研究咪唑立宾在中国肾病患儿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14例肾病患儿,口服咪唑立宾片达到稳态,分别在服药前(0 h)以及服药后2、3、4、6、8、12 h采血,共86个采血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数据,分别用非房室模型法和一房室模型法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拟合。结果:非房室模型法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为(2.5±0.52) h、Cmax为(3.33±1.75) mg·L-1、AUC0-t为(18.05±10.43) h·mg·L-1、AUC0-∞为19.23±11.47 h·mg·L-1、V为(42.06±27.73) L、CL为(12.72±8.63) L·h-1、t1/2为(2.36±0.47) h,MRT0-t为(4.45±0.45) h。一房室模型法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Tmax为(2.1±0.65) h、Cmax为(2.91±1.42) mg·L-1、AUC0-t为(18.86±10.80) h·mg·L-1、AUC0-∞为(20.04±11.89) h·mg·L-1、V为(37.94±23.26) L、CL为(12.23±6.93) L·h-1、t1/2为(2.17±0.47) h。结论:本研究测定人血清中咪唑立宾浓度简便准确,初步建立咪唑立宾在中国肾病患儿中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可以针对Tmax、Cmax和AUC等药代动力学参数调整用药剂量,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法优化咪唑立宾发酵培养基配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咪唑立宾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淀粉、麸质粉、黄豆饼粉和葡萄糖对其发酵效价和菌体生长量的影响,得到了四个因素的优化配比(淀粉1.8%,麸质粉1.5%,黄豆饼粉2.5%,葡萄糖0.6%),发酵效价比对照培养基提高约21.3%。  相似文献   

12.
13.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 N)是1968年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先描述和命名的一种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病因。IgA 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1]。固有的异常糖基化的IgA 1分子与多糖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因此免疫抑制剂是治疗IgA N的首选药物。糖皮质激  相似文献   

14.
免疫抑制剂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免疫抑制剂在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疗效显著,甚至使病人产生依赖性。目前市场上免疫抑制剂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多样。本文对几种主要免疫抑制剂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西罗莫司原称雷帕霉素,是新型强效亲脂性三烯含氮大环内酯抗生素类免疫抑制剂。作为第三代免疫抑制剂,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有效抗增殖作用比环孢素强50~500倍。由于高效、肾毒性低.美国家用产品公司(AHP)1999年9月正式通过FDA批准作为肾移植抗排斥药投放市场。同时有多种活性引起各方面专家重视,单独或/和溶链菌结合具有抗肿瘤活性,具有抗真菌活性,对多发性硬化症等有效,具有高效和多效作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咪唑立宾(MZR)在亲属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间共62例亲属肾移植病例,其中28例接受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和强的松(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4例接受CsA或FK506、吗替麦考酚酯(骁悉,MMF)和Pred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AR)、术后感染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ZR组与MMF组比较.术后6个月内AR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肺部感染等严重感染发生率低于MMF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除尿酸升高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与MMF比较,MZR抗排斥作用肯定,不良反应小.费用相对低廉,适合在临床尤其是亲属活体受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化学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燕  张启明  杭太俊 《药品评价》2007,4(3):178-181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ant)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治疗。20世纪70年代,环孢菌素A(CsA)发现是免疫抑制领域的一大进展,但其应用局限性和药物毒性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因此,研制选择性强、疗效高和副作用小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马林军  吴晖  诸敏  丁鼎乐 《上海医药》2002,23(6):268-270
免疫抑制剂的研究由来已久。1936年Vorony开始进行人的同种肾移植,由于未认识免疫学的个体特异性,病人在48小时后死亡。1944年Medawa发现“二次排斥”,认识到移植免疫的存在。1954年12月美国波士顿医生默里成功地做了世界上第一例同卵双胞胎之间的肾移植手术,但还不能长期存活。此后,器官移植作为挽救人类生命的手段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素有生命保护神之称的人体自身免疫系统却每每从中作梗———它对因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疾病起一种非常有效的防御作用,可惜不会区分“敌友”,对所有经它辨识为非己之物,哪怕是为了拯救生命而移植来的…  相似文献   

19.
西罗莫司:一种新的免疫抑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建新 《世界临床药物》2003,24(4):237-239,242
随着器官移植工作的不断开展,众多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ciclosporin)、他克莫司(tacrolimus)、麦考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等能明显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移植物的长期存活率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开发高效、低毒的免疫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