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64例2 DM患者与38例同期住院非2 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照.结果 2-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血管壁中-内膜(IMT)、硬化斑块、狭窄和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DM组下肢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以累及腘动脉以下胫前、胫后动脉多见,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DM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差有关.结论 超声检查是2-DM患者LEAD诊断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程度、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DM)下肢血管病变(LEAD)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型DM患者91例与41例同期住院非2型DM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并以踝肱压指数(ABPI)对比观察。结果:2型DM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单纯动脉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P<0.01)。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腘动脉以下的远端动脉血管多见,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型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检查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性质、病变长度以及解剖的异常,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特点。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单纯糖尿病32例(糖尿病1组,DM1)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8例(糖尿病2组,DM2)进行双下肢动脉检查。观察管壁、管腔、彩色血流和多普勒频谱特点,测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指数及狭窄度。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指数明显升高(P<0.05),动脉狭窄性病变加重,以胫动脉及足背动脉明显(P<0.05)。闭塞动脉经血管造影证实。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较单纯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严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简便、无创地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2DM)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诊断价值。方法 2DM患者(2DM组)64例与38例非2DM患者(对照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比较LEAD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特点和检出率。结果 2DM患者的LEAD超声表现主要是内-中膜厚度(IMT)增厚,管腔狭窄,管壁顺应性降低,IMT增厚、斑块、狭窄的检出率以及管腔狭窄部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2DM患者LEAD检查的有效手段,可评估病变部位、阻塞的性质、病变长度,对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2DM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彩超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75例DM患者与82例非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照,观察其管壁、管腔、彩色血流及频谱特点。结果:DM所致下肢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单纯动脉硬化多为血管分叉处局灶性病变,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有显著差异(P<0.01)。硬化斑块发生在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发生在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胫动脉受累最为明显(P<0.05)。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DM患者和50例非DM患者进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对照,观察其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特点。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春雷  朱莹  韩英  唐浩  翁伟 《临床医学》2010,30(11):90-9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12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下肢动脉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对两组病例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下肢血管管腔的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和程度,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病情做出正确判断及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组100例,对照组52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双侧下肢动脉的管壁、管腔及彩色血流的特点。结果:2型糖尿病所致的下肢动脉硬化为弥漫性或多节段性病变,其下肢动脉硬化的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足临床症状之前的诊断、预防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68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程度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表现,总结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评价CDU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CDU对68例DM患者进行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常规检查,并设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下肢动脉管壁、管腔、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血流情况、动脉闭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动脉分布等声像图表现,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8例DM患者下肢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有20例患者小腿动脉闭塞。在68例DM患者中,动脉硬化及闭塞主要分布于胫前和胫后动脉,多为弥漫性或多节段病变,闭塞动脉的上游或下游均探及侧支动脉;而对照组动脉硬化多在血管分叉处,为局灶性病变。结论 CDU能准确地检测出狭窄、闭塞动脉和侧支血管的部位及范围,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超声检查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Ⅱ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探讨 Ⅱ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了解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的形态学特征[1],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2004~2005年我院住院86例确诊为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同期住院无糖尿病的患者下肢血管形态、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比较。结果(1)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以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率以累及动脉以下侧的远端动脉血管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的早期诊断、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糖尿病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56例,检查下肢动脉71例;另选同期年龄相近非糖尿病患者151例(对照组),其中检查颈部动脉68例,检查下肢动脉8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狭窄或闭塞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颈部及下肢动脉IMT明显增厚,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最多见;糖尿病组所致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多呈弥漫性,以双侧及多节段性分布,管腔狭窄、闭塞以腘动脉以下远端的足背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受累最为明显.而对照组病变多为单发,局灶性.结论 超声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及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2012年1月-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股动脉、胭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同时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肌酐(SCr)等,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下肢动脉正常组30例(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有粥样斑块形成组38例,动脉狭窄或闭塞组28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血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1b值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动脉狭窄闭塞组与正常组间差异最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mA1b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流动力学与不同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2010年糖尿病新标准诊断的初诊T2DM患者82例,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45例(HbA1c均〈6.5%)和B组37例(HbA1c均≥6.5%).应用高频超声测量两组患者及50例健康成人(C组)双侧颈总动脉IMT、动脉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A、B组颈总动脉IMT均高于C组(P 〈 0.05),且B组IMT高于A组(P 〈 0.05).B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均高于A、C组(P 〈 0.05),且A组斑块发生率和斑块积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颈总动脉血流参数PI和RI均稍高于C组(P 〈 0.05),且A、B组间PI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可准确评估初诊T2DM患者颈总动脉IMT、斑块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与HbA1c水平的相关性,对初诊T2DM患者颈动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红  林小红 《医学临床研究》2014,(12):2430-2432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HUA)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49例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HUA(n=98)及血尿酸正常(NUA)组(n=151)。全部对象记录病程、大血管病变史(大血管病变诊断标准:具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3项任1项以上),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腰围(WL)、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血尿酸、血脂谱: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 C)、血清hs-CRP水平;彩色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血管多普勒检测肱踝指数(ABI)。结果①T2DM合并 HUA组患者BMI、WL、SBP、DBP、TCH、TG、LDL-C及hs-CRP均高于NUA组(P< 0.05);②与NUA组比较,T2DM合并 HUA组患者IMT增厚,颈动脉斑块、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P均< 0.05),而ABI明显降低(P< 0.05)。结论 T2DM合并 HUA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增加;代谢紊乱及炎性反应参与了颈动脉斑块及大血管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糖尿病(DM)伴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检出率并与非DM脑血管病ARAS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总结分析167例因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行全脑血管造影并同时进行非选择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M38例,非DM129例,比较DM和非DM脑血管病ARAS的检出率,对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67例患者共发现ARAS63例(37.72%),其中DM组为17例(44.74%),非DIM组为46例(35.66%),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脑动脉狭窄患者中ARAS的检出率为42.64%(55/129)显著高于非脑动脉狭窄患者(P〈0.05)。结论ARAS的发生与脑血管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与非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的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别。方法在行冠脉造影术时,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对146例冠心病患者病变血管进行检测,测定是否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并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2组进行对比,同时定量分析患者相关冠心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结果糖尿病组的不稳定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数量显著多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大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形成不稳定斑块较非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更大,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对于同时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应积极进行调整血脂治疗,使不稳定斑块向稳定型斑块转化,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临床确诊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双下肢动脉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150例糖尿病患者中有136例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发生率为90.7%.单纯老年糖尿病患者83例,其中病变发生在膝关节以下者62例,占74.7%;多部位病变者49例,占59%;双下肢病变者57例,占68.6%;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疾病53例,其中双下肢及多部位病变者50例,占94.3%.结论彩色超声检查诊断不仅准确反映有症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性质、部位、范围和程度,并且对早期无症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颈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ICVD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测定血管反应性(vascular reactivity,VR)。比较2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及脑血流量等情况。结果:ICVD患者中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组患者的血管内径(vessel diameter,VD)、IMT、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MF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无狭窄组患者及轻、中、重度狭窄组患者的VR均低于对照组(P0.05);ICVD组患者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总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ICVD患者的颈动脉病变程度,有助于了解ICVD的不同状态以判断病程及预后,对ICV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101例老年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测定其空腹、餐后1 h、2 h血糖及HbA1c。颈动脉测定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直径,同时记录斑块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1)餐后2h血糖达标者5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2例,占21.8%,未达标者46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21例,占4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9,P<0.05);(2)HbA1c达标者54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1例,占20.4%,未达标者35例,颈动脉斑块3分以上16例,占45.7%,两者相比有差异(χ2=6.454,P<0.05);(3)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餐后2 h血糖及HbA1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密切相关(P<0.05)。结论餐后2 h血糖和HbA1c升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