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一)躯体神经针剌诱发冲动与针剌术式关系的观察——不同术式针刺针下反应可比性指标的探讨:采用提插、捻转等10种针法,刺激家兔后肢的“合阴”、“承筋”、“承山”、“阴谷”、“膝关”和“承筋内”等6个穴点,在示波器慢扫描(0.5S/cm)条件下单片同时摄取股后侧皮神经和内侧腓肠肌神经的针刺诱发传入冲动以反映针下反应,对比观察针刺诱发冲动与针刺术式的关系,试图从中寻求不同术式针刺针下反应的可比性指标,共在24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温针对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前列腺素E2表达有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温针对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前列腺素E2的调节作用,并与针刺和美洛昔康作对比。 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针刺组和温针组,后4组通过放置硅胶片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美洛昔康组、针刺组、温针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予以3.75 mg/kg美洛昔康灌胃、针刺和温针腰L5夹脊穴治疗14 d。 结果与结论:美洛昔康、针刺和温针都可以降低大鼠受压腰神经根组织中前列腺素E2的水平(P < 0.01),温针较美洛昔康和针刺能更明显地降低前列腺素E2水平(P < 0.01),提示温针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中的前列腺素E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electroacupuncture,EA)对慢性应激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连续接受21d各种不同的应激,平均每种应激使用2~3次。电针组模型建立后中止刺激,给予电针“三阴交”穴和“百会”穴.连续电针21d。对照组不给予刺激和电针。第42天将3组大鼠处死取脑。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区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减少(P〈0.05),染色变淡;电针后海马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有所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上调nNOS在大鼠海马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正>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紊乱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探讨足三里穴与胃的特异性效应。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足三里1、2组、三阴交1、2组,每组8只。腹腔注射利血平制作胃肠功能紊乱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穴HEMA雪-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对烧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方法制备包裹有磺胺嘧啶银穴SD-Ag雪的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观察其对SD大鼠深Ⅱ°烧伤模型的作用。63只SD烧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21只)以HEMA抗菌药缓释膜治疗,B组(21只)以磺胺嘧啶糊剂治疗,C组(对照组,21只)无治疗。结果实验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穴P<0.05雪,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穴P<0.05雪。组织学观察可见实验组愈合创面上皮化程度好于对照组。结论HEMA-胶原抗菌药物缓释膜可有效促进大鼠深Ⅱ°烧伤创面愈合,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 ,vasoactiveintesti nalpeptide)表达的影响 ,探讨针刺调整胃动力的可能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 Wistar大鼠分三组 ,浆膜法测定胃电数据 ,放免和免疫组化ABC法 ,结合图象分析 ,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束缚冷应激致胃动力紊乱大鼠VIP表达的影响。正常组 :正常喂养 ,观察正常胃电 ;模型组 :大鼠禁食 2 4h ,自由引水。实验时束缚于木板上 ,入 4℃冰箱应激 2h后取出 ,观察记录胃电 ;针刺组 :电针足三里穴 30min→造模→记录胃电。每组2 0只 (10只用于放免检测 ,10只用于免…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研究发现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良好镇痛作用,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银质针导热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变化的影响。方法:26只大鼠随机取20只予以打击结合运动疲劳的方法复制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银质针导热组,每组各8只;银质针导热组给予银质针导热处理;剩余6只为正常对照。分别于造模前1 d、造模完成后第1天、银质针导热处理后第14天检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热缩足潜伏期;银质针导热处理后第14天检测大鼠股内侧肌肌电图电活动,取大鼠右侧股内侧肌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局部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表达。结果与结论:(1)痛阈值:与正常组和造模前相比,模型组、银质针导热组造模后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缩短(P <0.01);经银质针导热处理后,与模型组相比,银质针导热组机械刺激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显著延长(P <0.01);(2)肌电图:模型组大鼠右侧股内侧出现自发电活动,银质针导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闭锁小带蛋白(ZO)-1的调节作用。 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足三里穴组、电针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每组大鼠均于麻醉后沿腹正中线切口,分离肠系膜上动脉,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其起始部位,30 min后松夹恢复血流60 min,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足三里穴组于大鼠缺血后即刻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电针非经非穴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于缺血后即刻刺激大鼠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cm)30 min;模型组不做任何治疗。于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以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各组大鼠,留取每只大鼠的血液和10 cm远端回肠组织。将留取的大鼠血液经10 000×g,4 ℃离心10 min后取上清得到血浆20 μ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浆脏器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GP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尿素氮、肌酐;免疫荧光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情况与表达水平。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模型组大鼠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分别为(88.1±11.6) μ/L、(482.3±69.7) μ/L、(11.6±3.7) mmol/L、(52.3±13.2) μmol/L,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分别为(37.3±6.4) μ/L、(213.7±44.3) μ/L、(5.2±1.4) mmol/L、(30.1±5.7) μmol/L,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分别为(85.7±13.4) μ/L、(460.2±72.3) μ/L、(10.8±4.2) mmol/L、(53.4±12.1) μmol/L,3组大鼠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4063、55.3611、10.9582、14.6817,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均降低,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126、10.285、5.116、4.883, P<0.05),而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与模型组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浆中GPT、CK-MB、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均低于电针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07、-9.193、-4.000、-5.509,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异常,连续性破坏,表达减少;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分布密度较大、完整、连续;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断裂,部分缺失,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荧光较弱、连续性消失。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可得,缺血再灌注损伤60 min时,电针足三里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1.67±0.43)显著高于模型组(0.86±0.31)和电针非经非穴组(0.89±0.2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7、3.965,P<0.05);电针非经非穴组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蛋白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有效调节肠黏膜上皮紧密连接蛋白ZO-1的正常分布与表达,能有效保护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
背景:针灸与康复训练均能够有效缓解脑缺血患者症状,目前有关两者联合治疗是否对脑缺血患者神经功能障、肠道菌群失调具有调控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究针灸联合康复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n=12)。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脑缺血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针刺组用头穴丛刺干预,康复组进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针康组同时给予头穴丛针刺和任务导向性跑台训练干预,干预14 d。观察造模后4 h及1,7,14 d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情况,检测干预14 d后大鼠脑含水量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神经丝蛋白200、排斥指导分子a)表达,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粪便中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变化。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4 h及1,7,14 d,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障碍,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P <0...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发现,临床常用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埋入正常人体“足三里”穴后穴区局部表现出时效性炎性刺激效应且具有线体差异性,其背后的参与机制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羊肠线、聚乙丙交酯线分别埋入大鼠“足三里”后穴区连续时间点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白三烯B4及缓激肽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羊肠线组(50只)、聚乙丙交酯线组(50只)。空白组不进行埋线处理,另两组在大鼠左侧“足三里”穴埋入相应线体1次,埋线后8 h及3,7,14,21 d,采集左侧“足三里”穴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穴区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的表达,ELISA法检测穴区组织白三烯B4、缓激肽含量。结果与结论:(1)与空白组比较,羊肠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21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5-羟色胺表达及缓激肽、白三烯B4含量升高(P <0.05);聚乙丙交酯线组埋线后8 h、3 d、7 d、14 d穴区组织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升高(P <0.05),埋线后8 h、3 d、7 d穴区组织的缓激肽含量升高(P &...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自制的固定器控制SD大鼠,并用改进的采血方法对其尾静脉进行连续采血,根据相关指标评价其效果。方法 SD大鼠24只在乙醚麻醉下,采用改进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进行尾静脉采血并补充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3 d。观察采血成功率和大鼠存活率。结果 24只SD大鼠连续12 d采血成功;1只SD大鼠在第13天死亡,原因为乙醚麻醉过量,只采到该只大鼠0.2 m L血液。采血成功率为99.68%,SD大鼠存活率为95.83%。结论使用改良后的一次性静脉输液针,实施SD大鼠尾静脉采血并补充生理盐水的方法安全有效、灵活方便,适用于连续时间点采集SD大鼠静脉血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2.
背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胃肠动力不足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针灸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改善其胃肠动力不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究。目的: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探讨针灸足三里对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和针+灸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和针+灸组于造模第1天取足三里穴治疗,15 min/次,1次/d,一共14 d。针刺组大鼠采用针刺干预,艾灸组大鼠则用艾灸干预,而针+灸组大鼠在使用针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艾灸方法。所有大鼠于相应处理结束后,采用跖围法测大鼠跖围长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膝关节的病理形态变化,运用结肠蠕动波测定方法检测大鼠肠蠕动波次数,应用活性炭悬液灌胃法观察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计算大鼠的胃排空率和肠推进率,以离体灌流装置检测大鼠空肠平滑肌肌条收缩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空肠神经纤维。结果与结论:(1)针灸足三里治疗后,大鼠跖关节肿胀程度明显降低,软骨破坏和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肠蠕动波次数增加,全胃肠活性炭排出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针刺组、训练组和头针结合训练组,应用改良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对比每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免疫组化检测每组大鼠脑部BDNF蛋白表达,RT-PCR法定量检测BDNF mRNA表达。结果术后7、14 d,针康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术后3、21 d,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BDNF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术后7、14 d,针康组BDNF mRNA表达显著高于针刺组和康复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运动训练可以通过上调BDNF mRNA表达,使细胞BDNF合成增多,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鼠行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太溪"穴位组织蛋白质特异性,探寻针刺对大鼠"太溪"穴位组织双向电泳图谱的影响.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6)和针刺组(n=6).针刺组每日定时电针双侧"太溪"穴,空白对照组大鼠不予针刺.1周后切取"太溪"穴组织和非经非穴组织,进行双向电泳,比较分析"太溪"穴和非穴组织、"太溪"穴组织针刺前后的双向电泳图谱.大鼠"太溪"穴组织与非经非穴组织存在8个完全差异蛋白点,针刺前后"太溪"穴组织胶图中蛋白点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同时可见蛋白点数量由285升至326.说明:"太溪"穴位组织较非穴位组织存在蛋白质差异性,针刺可引起"太溪"穴区组织蛋白质组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5.
背景:80%以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缓解或者治愈。针灸治疗是非手术治疗中很重要的方法之一,且疗效确切。温针是针灸疗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具有针刺促使气血调和、通经活络以及艾灸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解瘀止痛的双重作用。 目的:观察温针对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组织形态的影响。 方法:纳入60只 SD大鼠,平均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洛昔康组、针刺组和温针组,每组12只。通过将特制的硅胶片放置在右侧L5神经根出硬膜囊处,从而对大鼠的腰神经根造成压迫,建立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正常组不予造模,不予治疗;模型组仅造模,不予治疗;美洛昔康组造模后予以美洛昔康治疗2周;针刺组造模后予以针刺治疗2周;温针组造模后予以温针治疗2周。造模2周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光镜观察各组大鼠受压腰神经根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动物造模后2周,经病理切片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确认腰神经根受压模型大鼠造模成功。温针组的神经纤维及背根节周围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较美洛昔康组和针刺组明显。提示温针比美洛昔康和针刺能更有效的改善大鼠受损神经根组织结构,降低大鼠腰神经根受压模型的炎性反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证实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被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将22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脑内分别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后第1-8周,每周腹内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并于第2,8周取大鼠纹状体和黑质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转圈次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对照组大鼠转圈次数没有明显改变,且移植后3-8周两组旋转圈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后2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纹状体针道内及附近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的纹状体针道处无外源性细胞存在。移植后8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鼠纹状体针道内仍有细胞存活,并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纹状体处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结果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内存活并且表达酪氨酸羟化酶蛋白,且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动单穴"肺俞"穴对支气管哮喘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肺俞"穴组以及非经非穴组,每组20只。卵蛋白(OVA)制敏、诱导建立哮喘大鼠模型,用细胞计数板计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Wright Giemsa染色后分类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ACTH的含量。结果针刺"肺俞"穴能减轻支气管哮喘模型的炎性细胞数量(P0.05),并与非经穴相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哮喘大鼠血清ACTH含量降低(P0.05),然而针刺"肺俞"穴并不能上调支气管哮喘中下降的ACTH含量(P0.05)。结论手动针刺单穴"肺俞"穴对缓解哮喘咳嗽及消炎作用具有基础理论支持,但是其缓解炎症的途径不经过内分泌ACTH,是否具有缓解"气喘"的功能及机制还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区近端督脉2个穴位电针和脊髓损伤区远、近端督脉4个穴位电针对全横断脊髓损伤大鼠腰段脊髓神经元存活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近端督脉穴电针组(EA2组)和远近端督脉穴电针组(EA4组),每组10只大鼠,其中每组各5只分别应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在所有大鼠脊髓第10胸段(T10)进行全横断损伤手术。EA2组在脊中(GV9)和至阳(GV6)督脉穴位入针,EA4组在GV9、GV6、腰腧(GV4)和长强(GV1)督脉穴位入针。在术后第3 d开始电针,隔天1次,每次20 min。术后14d后将3组动物取材进行后续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EA 2组相比,EA 4组可增加脊髓腰段神经元存活数量、减少脊髓腰段神经元凋亡率和下调脊髓腰段组织表达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P<0.05)。结论脊髓损伤区远近端督脉4个穴位电针要比脊髓损伤区近端督脉2个穴位电针更有效地促进受损伤脊髓腰段神经元存活和减少其凋亡,下调受损伤脊髓腰段组织表达凋亡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逆行牵拉技术在大鼠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只SD大鼠,24号留置针穿刺气管环状软骨缝隙,金属丝通过留置针经气管逆行至口腔,引导气管插管进入气管。结果一次性穿刺气管成功75只大鼠,3只大鼠导丝逆行时有阻力,后证实进入鼻腔或上颚孔,退出一段后调整导丝角度后成功进入口腔后插管成功。2只大鼠插管时有阻力,牵拉鼠舌及左颊部暴露口腔后插管成功;该操作只需时间(1±0.5)min,一人操作即可完成。无1例失败,成功率为100%。结论此种大鼠气管插管术无需特殊辅助设备,是一简单、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4岁,农民,因双腋部长剌一个月;患儿男,1岁6个月,因臀部、左前臂长剌一天,于2002年11月4日来我科就诊。一个半月前,患者女诉两腋部突然感觉针剌样痒痛,查看腋部发现局部有多个剌状物,约40~50根,剌状物呈黄色,直立于皮面,短的质软,长的质稍硬,长约0.3cm ̄1.0cm,比毳毛稍粗,随着其生长硬度变大,颜色加深变成棕红色,质变硬变脆,触之有明显地剌手感,最长的一根约2cm,剌状物根部为红色丘疹,患者未就诊,自行拔除后剌样痒痛感觉消失。昨天其外孙哭闹不安,查看时发现外孙臀部有七根与其类似的黄色剌状物,也为其拔除,外孙哭闹随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