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97例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中医证型调查,研究各证型分布特点,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异。结果 (1)中医证型分布以脾虚气滞证比例最高[96例(32.3%)];(2)中医各证型心理异常比例:合并抑郁状态以肝气郁结证比例最高[30例(62.5%)],合并焦虑状态以肝气犯胃证比例最高[19例(35.8%)],而湿热滞胃证合并抑郁状态及焦虑状态比例均最低,各证型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均占相当比例;(3)中医各证型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谱比较:餐后饱胀感以脾胃气虚证及脾虚气滞证多见,早饱在脾胃气虚证最为显著,上腹痛以肝气郁结证、脾胃气虚证多见,上腹烧灼感在湿热滞胃证中最为显著;(4)中医各证型SDS、SAS量表评分比较:SDS评分以肝气郁结证最高,SAS评分以肝气犯胃证最高,而湿热滞胃证在两个自评量表中评分均最低。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证型分布及心理测评结果差异明显,病机虚实夹杂,病情与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病因的关系,为临床辨证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客观填写临床观察表,将调查结果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以脾胃湿热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为主要证候;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按中医证候分类可分为多种证型,其发病与中医的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典型特征为上腹胀痛、不适,伴有嗳气、恶心等症状,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反复发作~[1]。由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临床尚无特效西医治疗方案,主要以促胃动力药物为主~[2]。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胃脘痛"范畴,多与气机郁滞、脾胃不和有关,中医证型中肝郁脾虚证临床较为常见。笔者对我院诊治的FD患者行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西药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D)重叠肠易激综合征(IBS)现象非常普遍,据国外文献报道,二者的重叠率在11%~27%之间[1]。孙艳芳等[2]研究发现,IBS重叠FD患者占IBS患者的26.7%,占FD患者的20.0%,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重叠FD患者占15.4%,明显影响其生活质量。笔者认为FD重叠IBS以肝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与气郁质有密切关系[3],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36-1139
目的:为深入研究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提出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肝胃不和证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肝胃不和证在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相关性,以及脑肠肽变化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关系。结果: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中医情志抑郁所致肝胃不和证在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且部分脑肠肽的改变同时存在于抑郁症与肝胃不和证的发病过程中,为肝胃不和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结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基于抑郁致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胃不和证的相似性,可以从"脑-脊髓-胃"脑肠轴通路途径,深入研究中医肝胃不和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叶松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载,尤精于脾胃病的诊治与研究,其中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各证候特点及治疗也有自己的独见。笔者有幸侍诊老师左右,获益匪浅,现就导师辨治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证思想和经验浅述如下:1病因病机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最常见的上消化道症状群,是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和肝、胆、胰疾病所致的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 ,发生于2 0 %— 4 0 %的正常人群 ,占消化系门诊患者 5 0 %左右。临床多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 ,腹部饱胀 ,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胃统等检测而无器质性病变。FD属中医“胃脘痛”、“痞症”“嘈杂”、“呃逆”、“郁证”、“胃缓”等范畴。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论治陆氏〔1〕等将本病分为 4型 ,肝胃不和型治以疏肝理气和胃 (柴胡、白芍、枳壳、青皮、陈皮、香附、旋复花、砂仁、虎杖 ,黄精 ) ;脾胃虚弱型治以健脾和胃 ,理气止痛 (党参、白术、茯荟、砂仁、木香、陈皮、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分布特点,为本病的主要临床分型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同时采用设计的中医证候问卷,采集四诊资料,累计积分,进行聚类分析,结合临床归纳出主要证型。结果 225例进入本次研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出现频数最多的十项症状依次为:胃脘胀满(84.9%)、胃痛(80.9%)、胃中嘈杂(76.4%)、矢气频作(72.0%)、纳呆(70.2%)、便臭如败卵(64.0%)、善太息(58.7%)、睡眠障碍(57.3%)、易怒(51.6%)、舌苔薄白(46.7%)。聚类分析结果:在225例患者中肝胃不和123例、脾胃虚弱72例、痰湿中阻30例。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总体病位在肝、在脾、在胃,中医辨证分析以肝胃不和最为多见,其次是脾胃虚弱和痰湿中阻。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359-2361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辨治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本院的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4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加用自拟清肝和胃饮治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监测用药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生长抑素(SS)、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1%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情绪、躯体、角色、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O、SS、5-H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而SP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自拟清肝和胃饮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利于缓解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疗效肯定,其机制与调控NO、SS、5-HT及SP水平以促进胃肠动力、加快胃肠蠕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其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331例受试者进行调查,其中观察组159例,对照组172例。同时对观察组进行中医证型和中医体质的调查。结果:1两组体质构成不同(χ2=94.5,P0.05),观察组以气郁质为主,对照组以平和质为主;2观察组中医证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肝脾(胃)不和、脾胃(肠)湿热、寒热错杂、脾虚湿阻、脾肾阳虚和胃肠燥热;中医体质类型的频率从高到低排列为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阴虚质、血瘀质及特禀质。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以肝脾(胃)不和为主要证型,与气郁质有密切关系。肝脾功能失调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核素胃排空的特点。方法将多中心的84例FD患者分为湿热壅滞证、脾虚气滞证、肝胃气滞证和肝胃郁热证四组,并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查,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速率、2小时存留率。结果 (1)84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迟者46例(54.8%),胃排空正常者38例(45.2%);(2)胃半排空时间肝胃气滞型最长(140.7±55.3)分钟,其次为脾虚气滞型(134.3±64.6)分钟,肝胃郁热证(118.7±27.4)分钟,湿热壅滞型最短(100.8±26.7)分钟,经方差分析各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排空速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型最高(0.53±0.12)与其它三个证型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小时存留率经方差分析比较发现,不同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37.2%±12.8%)与肝胃气滞证(51.0%±14.7%)、肝胃郁热证(46.9%±11.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壅滞证与脾虚气滞证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不同的核素胃排空特点,湿热壅滞证呈胃排空加速表现,肝胃气滞证、脾虚气滞证呈胃排空延迟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随访2个月,比较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 0%,对照组为82. 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中医证候积分、SAS评分、SD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疏肝和胃汤联合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贾民老师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50例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50例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替溴铵片;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的72.0%相比升高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 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利于缓解胃肠不适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常见上腹痛或不适、腹部饱胀、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状,经胃镜等检测而无器质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分型与病因、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及治疗均无定论[1]。现将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FD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嘈杂”、“呃逆”、“郁证”、“胃缓”等范畴。其病因多为情志失调(如恼怒气郁伤肝或思虑伤脾),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等。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两脏。刘氏[2]认为脾气虚弱、胃气不降、脾胃不和是其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贾民老师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50例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的50例肝胃郁热证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奥替溴铵片;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化裁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的72.0%相比升高明显(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化裁辨治利于缓解胃肠不适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金蝶和胃方加减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金蝶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2周随访1次,应用中医症状评分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单项症状有效率比较发现,治疗后在餐后饱胀、胃脘疼痛、烧心或烧热、嗳气、咽部梗阻、食少纳呆等6个症状上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蝶和胃方加减治疗能有效改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证候及餐后饱胀、胃脘疼痛、烧心或烧热、嗳气、咽部梗阻、食少纳呆症状。  相似文献   

17.
胃逆康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组以腹胀、早饱、上腹疼痛、反酸、烧心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发病原因比较肯定的是胃肠运动障碍,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为了探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新途径,我们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纯中药胃动力新药胃逆康胶囊,为了客观评价胃逆康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由卫生部指定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基地负责,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等4家医院参加了临床验证(1997年4月至1998年2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病例选择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参考文献[1]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 1.3 病例纳入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中医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4月在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调查表的方式开展研究。结果:本研究130例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各证型间差异明显(P<0.05),男性患者以脾虚气滞证与脾胃湿热证较为常见,女性患者以肝胃不和证与脾虚气滞证较常见。130例患者平均年龄与证型关系,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寒热错杂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抑郁量表(HAMD)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焦虑量表(HAMA)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湿热证。年龄、HAMD评分、HAMA评分不同中医证型间均差异明显(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肝胃不和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药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同时联用肝胃百合汤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排空速率、胃肠激素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NPY)和胃动素(motilin,MLT)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主症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情志不畅、心烦及叹息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效果(P﹥0.05)。治疗组治疗后120 min胃排空率为76.27%,对照组为64.6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肽Y (NPY)、胃动素(MTL)显著升高,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胃百合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且对情志因素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蒲元和胃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功能性消化不良(FD)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32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号方法简单随机分两组;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治疗FD药物及影响FD药物。对照组66例多潘立酮,1片/次,3次/d,饭前15~30min服用。治疗组66例蒲元和胃胶囊,4~5粒/次,3次/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疗效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元和胃胶囊治疗肝郁气滞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