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学院学生的自杀意念与希望特质和抑郁情绪的关系,以及在其中希望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各年级学生按比例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发放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希望特质量表(DH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回收有效问卷148份。结果:样本中自杀意念检出率为8.1%,其中有自杀意念组抑郁得分高于无自杀意念组(t=8.699,P0.001),希望特质评分低于无自杀意念组(t=-6.077,P0.001);抑郁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正相关(t=0.681,P0.01),希望特质得分与自杀意念得分成负相关(t=-0.328,P0.01)。并且分层回归显示,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t=-4.727,P0.01),即希望特质在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之间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自杀意念与抑郁情绪消极相关,与希望特质积极相关。关注大学生抑郁情绪,提高大学生希望特质水平,可以增强危机因素的抵抗作用,有助于对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分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自杀想法"条目对28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6.95%,有自杀意念组的生活事件各因素得分及总分、抑郁总分显著高于无自杀意念组,人际关系(t=-17.039,P0.001)、学习压力(t=-13.000,P0.001)、受惩罚(t=-11.000,P0.001)、丧失(t=-8.800,P0.001)、健康适应(t=-15.631,P0.001)、其他(t=-12.240,P0.001)、生活事件总分(t=-16.060,P0.001)、抑郁总分(t=-29.821,P0.001),有自杀意念组的自尊总分(t=-3.92,P0.001)显著低于无自杀意念组;生活事件、抑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179,0.638,P0.01),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生活事件通过自尊和抑郁的中介效应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54和0.255),生活事件通过自尊作用于抑郁,又通过抑郁间接影响自杀意念(中介效应值为0.112)。结论: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消除抑郁情绪,提高自尊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美主义人格的结构及特点,为完美主义人格测量提供有效工具.方法:选取湖南省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584名,完成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Hewit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HMPS)、近乎完美主义量表修订版(APS-R)、Rosenberg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状态焦虑问卷(S-AT)和贝克抑郁问卷(BDI),考察完美主义的结构及特点,及不同完美主义结构与积极、消极心理指标的关系.结果:FMPS,HMPS和APS-R共可以提取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素;三因子结构模型拟合指数较理想(x2=134.95,df=32; GFI=0.91; CFI=0.92,NFI =0.90;RMSEA=0.083).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负相关(r=-0.46、-0.16,P<0.01),与S-AT和BDI得分正相关(r=0.48、0.55,P<0.001);适应完美主义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2、0.19,P<0.05),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7、0.10,P>0.05);组织性得分与SES和GSES得分正相关(r=0.16、0.17;P<0.01),与S-AT和BDI得分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8、-0.08;P>0.05).完美主义3个二阶因子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α系数为0.82~0.90,重测信度为0.72 ~0.79.结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适应完美主义、组织性3个二阶因子的完美主义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支持了完美主义区分为适应不良完美主义和适应完美主义两个方面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方法:采用近乎完美主义量表、抑郁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自尊量表对389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208,P0.001),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194,P0.001);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307,P0.001);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与抑郁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r=-0.585,-0.236;P0.001);2自我效能感在消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β=-0.557,P0.001);3自尊在积极完美主义与抑郁之间起调节作用(β=1.127,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产生消极的影响,其中消极完美主义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进而对抑郁产生促进作用,积极完美主义则在自尊的共同影响下对抑郁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情绪表达灵活性对正念和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的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22名大学生被试,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斯坦福情绪调节量表(ERQ)、情绪表达灵活性量表分别测试正念注意觉知水平、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使用频率和情绪表达灵活性水平。结果:情绪表达灵活性得分与正念水平呈正相关(r=0.363,P0.01),与认知重评呈负相关(r=-0.214,P0.01),情绪表达灵活性可以调节正念与认知重评的关系(β=-0.131,P=0.006),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483,P=0.0049);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01,P0.05);情绪表达灵活性在正念水平与表达抑制关系中同样存在调节效应。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组,正念水平可以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1);但对于高情绪表达灵活组,正念水平对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无预测作用(β=-0.02,P0.05)。结论:对于低情绪表达灵活性个体,可以用提高其正念水平的方法来提高其使用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情绪调节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情绪调节量表对19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生活事件总分略低于2分;②认知重评得分高于表达抑制得分(t=0.252,P0.01);③认知重评与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其他这5个生活事件维度及生活事件总分呈负相关(r=-0.122,-0.178,-0.213,-0.177,-0.148,-0.198;P0.05或P0.01),表达抑制与生活事件各维度及总分均无显著相关;④认知重评对生活事件的预测为-0.235(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激状况处于轻度水平;贫困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频率高于表达抑制策略;相对于表达抑制,认知重评与生活事件存在更密切的联系;认知重评对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在大学生中庸思维与焦虑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中庸思维量表、贝克焦虑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与攻击性问卷,测量了 2251名大学生.结果:①中庸思维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r=-0.08,P<0.001)、攻击性(r=-0.13,P<O.001)、焦虑得分(r=-0.18,P<0.001)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r=0.44,PP<0.001)、焦虑得分(r=0.39,P<0.001)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攻击性与焦虑得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01).②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消极认知情绪调节和攻击性以及两者的链式中介作用的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0.148,-0.032]、[-0.326,-0.081]、[-0.104,-0.024].结论:中庸思维不仅直接影响个体焦虑程度,还通过消极认知情绪调节与攻击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焦虑.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验Gross-John情绪调节问卷(ERQ)在中学生中的适用性,用于评估其在青春期阶段倾向于采用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情绪调节策略的程度。方法:选取贵州遵义和六盘水两个地区6所学校初一至高三年级的学生1550人[平均年龄(16±2)岁],将数据随机分半,一半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采用情绪调节量表(ERS)、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为效标。两周后随机选取其中55人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问卷10个条目的因子负荷在0.52~0.81之间,可分为认知重评、反应抑制2个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各指标拟合良好(4.13,P0.001,CFI=0.95,TLI=0.93,RMSEA=0.06,SRMR=0.04)。认知重评得分与ERS的2个维度得分、RSES得分呈正相关(r=0.63、0.27、0.28),与GHQ-12得分呈负相关(r=-0.33);反应抑制得分与ERS的2个维度得分、GHQ-12得分呈正相关(r=0.09、0.58、0.26),与RSES得分呈负相关(r=-0.22),均P0.001。问卷2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为0.78,2周后重测信度为0.64、0.72。结论:修订后的Gross-John情绪调节问卷达到了可接受的测量学标准,可以用来测量中学生的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监狱服刑人员中的自杀风险与述情障碍、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SBQ-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贝克焦虑量表(BAI)对广东省广州市某监狱的456名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述情障碍、重度抑郁症状、重度焦虑症状、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分别为28.2%、22.2%、10.4%、12.6%。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得分在入狱前是否有职业和教育程度在统计学上有差异(t=-2.10,P0.05;F=6.28,P0.01);服刑人员的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得分在刑期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4,P0.001;F=3.51,P0.01;F=4.52,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r=0.37~0.67,P0.01);述情障碍通过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中介作用对自杀风险产生影响。结论:服刑人员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抑郁、焦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较高,高述情障碍和高自杀风险检出率均较高。述情障碍、抑郁、焦虑和自杀风险两两之间均成正相关;抑郁焦虑的情绪障碍在述情障碍和自杀风险中存在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特点及关系。方法用UCLA孤独感量表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对网游成瘾与一般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t检验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高于一般大学生(t=2.13,P<0.05);关注计划(t=-3.54)、积极重评(t=-1.99)和视角转换(t=-2.95)等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得分较低(P均<0.05),而灾难化(t=3.02)和责备他人(t=4.98)等非适应性策略得分较高(P均<0.01);相关分析发现,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呈正相关(r=0.326,P<0.05)。结论网游成瘾大学生孤独感水平较高;多采用非适应性策略;孤独感与灾难化策略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强迫症状调查问卷对322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结果:依恋焦虑、依恋回避与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01;r=0.14,P0.05),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37,P0.001;r=0.15,P0.0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状呈显著正相关(r=0.57,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依恋焦虑和强迫症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依恋回避和强迫症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消极完美主义在成人依恋和强迫症状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及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对228名大学生施测《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中文版》、《SCL- 90人际关系敏感分测验》、《Beck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结果 ①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和自杀意念存在显著负相关,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维度与这些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②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4,P<0.05),条理性则存在负向预测作用(Beta =-0.14,P<0.01);③在控制其他变量后,担心错误和父母期望对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Beta=0.15,P<0.05和Beta=0.13,P<0.05);④在控制其他变量后,完美主义对自杀意念无显著预测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在完美主义与自杀意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完美主义对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有直接的影响,通过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大四学生情绪调节策略与焦虑的关系以及调节模式在其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在全国8个城市选取高校大四学生2485名,使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ERQ,含认知重评、表达抑制2个维度)、调节模式问卷(RMS,含运动模式和评估模式2个维度)和状态焦虑问卷(SAI)进行调查。结果:认知重评得分、运动模式得分均与SAI得分呈负相关(r=-0.26、-0.27,均P0.01),表达抑制得分、评估模式得分均与SAI得分呈正相关(r=0.08、0.15,均P0.01)。认知重评×运动模式交互项、表达抑制×评估模式交互项均对焦虑具有预测作用(β=-0.04、-0.04,均P0.05)。结论:认知重评策略可能比表达抑制策略更有利于减轻焦虑;运动模式可能比评估模式更有利于减轻焦虑;运动模式会增强认知重评策略对焦虑的积极作用,评估模式会削弱表达抑制策略对焦虑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学生群体中孤独感和自杀意念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共449名,采用社会和情绪孤独感量表中文版、自杀意念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同时施测,再通过实验法,考察孤独感高低分组的大学生在内隐自杀联结测验(Implicit Suicide Association Test)上得分的差异.结果:孤独感与抑郁(r=0.290,P<0.01)、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266,P<0.01),层次回归分析表明,控制抑郁水平后,孤独感对自杀意念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62,P<0.001).高孤独感得分者内隐自杀联结测验中的IAT效应明显高于低孤独感得分者(F=7.58,P<0.01).结论:自杀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具有同一性.除抑郁外,在大学生群体中,孤独感也是预测自杀意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抑郁水平、自杀新闻报道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榜样行为的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广东省在校大学生449名,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自杀榜样效应认同度量表同时施测,考察抑郁与自杀榜样行为之间的相关.之后采用实验法,选取64名大学生,随机分成两组,考察不同类型互联网自杀新闻(规范新闻、不当新闻)暴露条件下,大学生的自杀榜样行为差异.结果:大学生抑郁量表得分与自杀榜样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38,P<0.01),能显著预测自杀榜样行为(β=0.379,P<0.001);与阅读规范自杀新闻相比,阅读不当自杀新闻时,大学生的自杀榜样行为风险增加,表现为自杀新闻的关注度(t=-2.57,P=0.012)、回忆和从报道中学习自杀方式的倾向(t=-3.37,P<0.01)显著增高.结论:抑郁和不当的自杀新闻报道,可能是大学生自杀榜样行为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冲动性、攻击性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arratt冲动性量表中文版、Buss和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对成都市某高校1356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自杀意念发生率为31.64%,女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男性(χ2=4.287,P0.05);女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t=-2.796,P0.01)、行为冲动性(t=-2.670,P0.01)、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分(t=-3.179,P0.005)及愤怒分量表分(t=-2.434,P0.05)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躯体攻击分量表分高于女大学生(t=7.487,P0.001);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冲动性量表总分、行为冲动性、认知冲动性分量表得分、攻击性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大学生(t=3.942,5.597,2.070,7.559,2.653,4.251,4.846,7.507,7.466;P均0.05);女性(OR=1.736)、敌意(OR=1.036)和指向自我的攻击分值高(OR=1.038)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指向自我攻击因子得分对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具有预测作用(R2=0.157)。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受冲动性和攻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Frost完美主义心理量表、情绪智力量表与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对陕西省某高校189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担心错误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807,P0.01)与专业(t=-2.094,P0.05)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理工科高于文科;条理性维度得分在不同性别(t=-2.964,P0.01)与专业(t=2.678,P0.01)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女生高于男生,文科高于理工科;(2)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3)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对考试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情绪智力、考试焦虑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校研究生的负向情绪及其因子和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某高校采取整群取样方法抽取2944名本科生和3251名研究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孤独感自评量表(UCLA)、自杀意念量表(SIOSS)进行施测。结果:(1)研究生中,女性的SDS、SAS、UCLA、SIOSS得分都显著高于男性,(t=-4.270,-3.392,-3.167,-3.436;P0.05);(2)同本科生比较,研究生在情绪和自杀意念方面与本科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t=-10.340,-7.923,-14.241,-7.127;P0.001);(3)研究生的负面情绪与自杀意念呈显著的正相关(r=0.536,0.553,0.499;P0.01),回归分析发现,抑郁、焦虑、孤独感可以正向预测研究生自杀意念。结论:研究生女性的抑郁、焦虑、孤独感及自杀意念要显著高于男性,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孤独感及自杀意念要显著低于本科生。研究生抑郁、焦虑、孤独感得分能很好的预测自杀意念的各项因子和总体得分。研究生教育中,应注重研究生心理教育,着重关注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孤独感等负向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幸福感与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SBQ-R),社会支持量表,幸福感指数、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对13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22,P<0.01);幸福感与自杀风险显著负相关(r=-0.38,P<0.01);社会支持与幸福感指数显著正相关(r=0.41,P<0.01);②幸福感指数、社会支持对自杀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2,-0.34;P<0.01),交互作用也显著(β=-0.09,P<0.01);③引入幸福感作为中介变量,其对自杀风险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6,P<0.01)。结论大学生自杀风险与社会支持及幸福感密切相关;幸福感在社会支持与自杀风险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及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反刍思维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中文版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FMPS)、反刍思维量表(RRS)和学业拖延量表(PASS)对568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积极完美主义与反刍思维(r=-0.13,P0.01)、学业拖延(r=-0.17,P0.001)存在负相关,消极完美主义与反刍思维(r=0.51,P0.001)、学业拖延(r=0.22,P0.001)存在正相关,反刍思维与学业拖延存在显著正相关(r=0.40,P0.001);(2)反刍思维在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45.48%,在积极完美主义和学业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29.01%。结论:完美主义和反刍思维是影响学业拖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