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肠梗阻减压导管对结直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对6例肠梗阻患者应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结果经2~5d肠梗阻导管减压治疗,6例急性肠梗阻症状均缓解,均可限期行腹腔镜或开腹一期切除和吻合,术后随访1~6个月,中位数2个月,未见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用于治疗急性左半结肠恶性梗阻安全有效,同时可减少肠造瘘口和二期手术的痛苦和风险。  相似文献   

2.
褚庆明 《山东医药》2010,50(39):67-68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在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36例腹部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行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8h后腹痛、腹胀无明显缓解者改行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成功率及腹围减少量、胃肠减压量、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成功率、腹围减少及胃肠减压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置入胃肠减压效果确切,优于传统的鼻胃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人技术在小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13例小肠梗阻患者,在使用常规鼻胃减压管治疗无效后在胃镜辅助下放入鼻肠减压管,并进行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置管效果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辅助下鼻肠减压管置入平均时间19.4min,成功率100%,导管头端到达梗阻上方的平均时间4.3d,经造影观察均能明确病变部位并对病变性质作出初步判断;置管后病人腹痛、腹胀均有显著缓解,引流量增加,腹围减少;7例患者经减压治疗后小肠梗阻完全缓解,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在手术治疗时均能依据导管头端位置准确定位。结论鼻肠减压管治疗小肠梗阻安全有效,应作为治疗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胃镜辅助置人鼻肠减压管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胃镜置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治疗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胃镜置入导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对照组采用经鼻胃管减压。比较腹胀改善程度、胃肠减压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腹胀改善程度、胃肠减压量、气液平面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镜置管行残胃、输出袢同时减压治疗毕Ⅱ式胃手术后肠梗阻效果优于鼻胃管行胃肠减压。  相似文献   

5.
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附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一期切除者44例,肿瘤切除率84.6%,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者(28例)术中均进行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经充分引流及支持疗法等治疗,1个月后治愈。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6 a,8例术后2 a死亡,44例存活,最长已达5 a。认为只要患者病情允许,术中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对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可行的,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肛肠梗阻减压管在左半结肠癌伴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经结肠镜和导丝引导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缓解肠梗阻治疗的35例完全性恶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结果.结果 35例患者全部一次性插管成功.34例减压7~10 d后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1例置管2 d后肠减压管脱落,重新置管成功后8 d行左半结肠癌Ⅰ期手术.所有患者置管后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经结肠镜透视下置入肠梗阻减压管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快速有效缓解梗阻症状,降低了急诊手术风险,可有效避免结肠造口及Ⅱ期根治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01~2014-12左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全部采用左结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术,术中采用全大肠灌洗,9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1例发生吻合口瘘,经通畅引流及肠外营养后痊愈,切口感染3例,经伤口换药后治愈,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未见腹腔脓肿病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术中配合全大肠灌洗,根据结肠水肿等情况选择性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左半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在结直肠癌性梗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并分析比较使用该方法后的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0/2012-10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梗阻病例54例,其中25例给予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治疗后20例实施手术切除并一期吻合.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使用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后择期手术组(观察组)和急诊手术组(对照组)Ⅰ期手术率、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25例均一次性操作成功,经准备后,其中20例行腹腔镜肿瘤根治术并Ⅰ期吻合,Ⅰ期吻合率为80%,与对照组的37.9%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围手术期,两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96.00 mL±18.38mL,术后通气时间为67.60 h±3.72 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18 mL±22.01 mL和72.30 h±3.77 h,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型肠梗阻减压管治疗结直肠癌梗阻,可以提高Ⅰ期吻合率,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31例行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其中21例行左半结肠切除,行横结肠切除8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61例,行乙状结肠切除26例,Dixon术15例;行分期手术13例;3例行一期造瘘、二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因肿瘤无法切除而行单纯造瘘术9例。本组围手术期死亡3例。153例肠梗阻得到缓解。术后发生切口感染9例,吻合口漏8例,肺部感染2例,输尿管损伤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随访9个月~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90.1%(136/151),3年生存率为51.7%(78/151),5年生存率为40.4%(61/151)。结论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确诊后应及早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行一期肠切除吻合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2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精神功能测验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精神功能测验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病灶出血、局灶炎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术可有效治疗低位直肠癌,并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细内镜辅助置入肠道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超细内镜辅助下置入国产肠道金属支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直肠癌11例,乙状结肠癌18例 ,降结肠癌13例,横结肠癌9例,升结肠和(或)回盲部癌5例。肠道支架成功置入52例(92.9%),支架置入手术时间30~90 min,无穿孔、出血、感染及心肺功能意外等并发症。24~48 h内急性肠梗阻缓解52例,支架置入成功后缓解率100.0%。支架置入失败4例(7.1%),均急诊外科手术造瘘治疗。46例患者支架置入后7~10 d行肠癌根治术,术后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无一例术后30 d死亡,3年生存率为58.7%(27/46)。结论 超细内镜辅助肠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安全、有效,能够及时缓解或消除患者肠梗阻症状,外科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在难治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术后胃肠道激素变化。方法难治性肠梗阻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鼻胃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前给予内镜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序贯外科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置管情况,记录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72 h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活性肽(VIP)和胃动素(MTL)。结果 两组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过程中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消化道出血及穿孔发生。观察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VIP水平高于术前,血清MTL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低于术后24 h,对照组术后72 h血清VIP水平仍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后24 h,观察组术后72 h血清MTL水平高于术前(P均<0.05)。观察组术后24、72 h血清VIP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小肠减压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合并小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合并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6名患者,年龄为57.38±11.14岁,13名为两侧卵巢癌患者,2名患者为右侧卵巢癌患者,3名患者为左侧卵巢癌患者,6名为宫颈癌患者,2名为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6名患者多次发生肠梗阻。结果 26名患者于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后的1~34天内行小肠减压管的置入,患者均无消化道穿孔、大出血等置管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置入小肠减压管的患者中,24名患者置管后腹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腹痛腹胀总体缓解率为92.3%(24/26),腹痛腹胀缓解时间中位数为11.3(3.8,32.1)h; 23名患者置管后出现了明确的排气排便,置管后排气排便率为88.5%(23/26),置管后排气排便时间中位数为22.9(6.1,68.8)h。19名患者置管后恢复了饮食,恢复饮食时间为3~19天,其中3名患者采用了带管饮食的治疗方案。术后随访一年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47(31,365)d,一年生存率为25.9%。结论 置入小肠减压管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术后...  相似文献   

14.
徐胜  麦威  黄顺荣 《山东医药》2012,52(30):74-75
目的观察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内镜或X线引导下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行胃肠减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21例,X线检查观察导管造影情况,观察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本组总有效率为90.48%(19/21),2例肿瘤性肠梗阻腹胀无明显缓解,中转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未出现穿孔和肠坏死。结论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经肠镜导管减压术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评价经肛型肠梗阻减压导管在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2月,11例急性完全性机械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患者行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冲洗引流7 d 后手术。结果 11例患者9例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系导丝无法通过狭窄部、另1例是肿块位于横结肠中部。成功9例患者的腹围由术前的(91±4)cm,减小到(82±2)cm;导管内每天引流量-600~3 200 ml 不等,术后7 d 腹部平片较术前明显好转。结论肠梗阻减压导管治疗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是有效的,安全的,有望成为治疗急性低位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结肠癌致梗阻不同于其它原因所致的结肠梗阻,手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梗阻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治肿瘤。对肿瘤进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最为理想,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从1994年以来,对2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肠梗阻导管在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科于2007年6月-2007年9月收治2例急性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病人,急诊肠镜并置入肠梗阻导管,通过肠梗阻导管冲洗管腔.结果 2例病人术后约30 min症状开始减轻,分别于术后17 h、23 h左右症状基本缓解,腹围缩小明显,分别缩小9 cm、12 cm.术后48 h腹部平片较术前明显好转,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结肠癌Ⅰ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手术切口Ⅰ/A级愈合.结论 肠梗阻导管治疗左半结肠癌性肠梗阻操作简单、有效、经济,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柳松 《山东医药》2011,51(34):63-64
目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人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行禁食水、抗感染、抑酸、静脉营养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治疗组在DSA监视下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外接负压吸引器。结果治疗6d后,治疗组胃肠减压量平均为960ml,腹部症状缓解时间平均1.6d,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平均3.7d,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6.4d,治愈28例(93%);对照组分别为420ml、3.4d、5.6d、8.5d、19例(6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有效,避免了老年患者行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选择DVT患者47例,置管前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采用经小隐静脉—腘静脉途径置入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5~10万U/次,3次/d。术后每36~48 h经溶栓导管行深静脉顺行造影观察血栓变化,调整溶栓导管位置及尿激酶用量,共应用尿激酶7~12 d。观察术中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情况及置管情况。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随访2年,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小隐静脉—腘静脉置管均获成功,溶栓导管均通过髂静脉置入,置管成功率100%。治愈23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小隐静脉—腘静脉路径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可行,溶栓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我们将鼻胃镜经鼻插入28例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十二指肠降段,经活检孔引入亲水性超滑导丝至空肠,退出鼻胃镜,将肠梗阻导管沿导丝送入空肠上段,充盈前气囊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有无缓解、腹围缩小情况及24 h引流量等指标。结果 显示2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100%。置管时间为10~35 min,留管时间为3~18 d。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4 h引流量480~1 550 mL,平均885 mL;置管24 h后患者腹围(79.1%±20.3%)显著小于置管前(100%,P〈0.05)。可见经鼻胃镜放置肠梗阻导管简便、易行,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