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金龙 《浙江医学》2016,38(23):1913-19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作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实施强制性运动疗法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患肢肌力与痉挛程度、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神经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BNF)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10.98±2.42)分,比对照组(15.45±2.41)分低(P<0.05);观察组患肢肌力评分(4.28±0.48)分,患肢痉挛程度评分(2.62±0.42)分,分别比对照组(3.37±0.45)分、(2.94±0.54)分优(P<0.05);观察组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6.68±5.22)分,比对照组(77.95±5.21)分高(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4月~2010年2月住院的急性期脑卒中伴上肢功能障碍患者25例,随机分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组(改良组,13例)及常规康复治疗组(常规组,12例)。改良组给予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仅在治疗时间内给予健侧上肢配带限制性手套限制,同时给予集中强化的塑形训练;常规组给予主被动关节活动、神经发育疗法及功能性电刺激等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4 h,每周5 d,连续2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 eyer运动评价表(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 I)进行评分。结果常规组治疗后FMA、ARAT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或P〈0.01),改良组治疗后ARAT、FMA及MB 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改良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常规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王媛媛  陈琴  董倩倩  王敏  杨珊 《微创医学》2022,(4):471-473+495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71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完成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及VAS评分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减轻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9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康复治疗与护理,试验组给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4、8周后,试验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具有理想效果,可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平衡功能恢复,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外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由专人进行双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及广医二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经训练四个星期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与改良巴氏指数对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改良巴氏指数分别为(45.49±3.36)和(75.52±6.81);对照组分别为(36.41±3.81)和(66.25±5.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NE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NEMS加常规康复组(治疗组)30例,常规康复组(对照组)30例,6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上肢/手分缀、简式Fugl-Meyer上肢功能评价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改良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Brunnstrom上肢/手分级、Fugt-Meyer上肢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符鲲  宋涛 《当代医学》2013,(31):142-143
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午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患者均合并上肢偏瘫,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息者仅给予上肢强制运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诒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53.46±12.97)分、(3846±13.14)】及Barthel评分[(67.25±14.33)分、(48.52±13.86)分】均较康复治疗前[EMA(28.59±11.24)分、(28.71±11.45)分;B&rthel(36.52±12.05)分、(37.03±13.20)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江杰 《中外医疗》2023,(3):23-26+31
目的 探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运动疗法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岑溪市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78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3例)和观察组(39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常规训练,观察组接受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强制运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上肢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0%)高于对照组(7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84,P<0.001);观察组WMFT评分(52.10±2.18)分高于对照组(41.32±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94,P<0.001);观察组FMA评分(41.59±5.85)分高于对照组(36.32±5.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4,P<0.001);观察组MBI评分(72.18±9.27)分高于对照组(61.55±8.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48,P<0.001);观察组NOSIE评分总分(154.88±15...  相似文献   

12.
刘叶 《中外医疗》2016,(5):96-97
目的: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近2年间(2013年4月—2015年4月)符合标准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实施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和功能恢复的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在静态肌电值、动态肌电值、BI及FMA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神经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偏瘫,有效的改善了偏瘫患者的上肢肌肉功能,效果显著,现已成为临床康复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李雪芹  庞洪波 《安徽医学》2008,29(4):446-44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4周内的脑卒中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治疗组应用AM800生物反馈治疗仪,对偏瘫上肢进行每天20分钟肌电触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记录下疗程开始与结束时,伸腕时肌肉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Fugl-Meyer(FMA)上肢运动功能积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自我照顾中的进食,梳洗,穿上衣项目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观察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经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两组EMG,FMA,FIM评分的差值,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能明显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探讨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病患50例,每组各2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运动疗法,给予研究组病患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FM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患经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MBI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病患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5.
于靖  赵沂敏 《北京医学》2010,32(10):804-806
目的探讨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3组,第1组为常规康复治疗组;第2组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神经肌肉电刺激;第3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评价和比较。结果第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应用Fugl-Meyer评价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上明显优于单纯康复训练和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足下垂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个体化NMES治疗,疗程均为12周。两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评分参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进行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测评。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的仰卧位到健侧卧位、从仰卧位到床边坐、坐位平衡、从坐位到站立、步行、上肢功能等MAS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个体化NMES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减轻其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体感模拟训练(SS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治疗+FES联合SST)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训练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偏瘫肢体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神经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比较两组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偏瘫Brunnstrom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高于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训练8周后,两组肱二头肌RMS值、肱三头肌RMS值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FES联合SST在提升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认知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12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及对照组(63例),康复组采用综合疗法(包括药物治疗、Bobath疗法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用FMA评分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指效(B1)进行评价.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FMA、BI积分均明显增加,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分析其对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对比两组上肢功能具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两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运动想象疗法、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对上肢功能改善作用较好,且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用药与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松动技术治疗。分别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01),且观察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能够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