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加瑞 《国医论坛》2007,22(4):37-37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和伴有微血管及大血管尤其是心血管并发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失调性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冠心病6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雅琴  钟志明 《中医杂志》2006,47(8):602-60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损害全身大中动脉的慢性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对其早期检测干预治疗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们对32例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干预下的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模型的胶原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为糖尿病大鼠动脉损伤纤维病变学说和中药干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可行性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组,B-糖尿病对照组,C-中药治疗组,D-二甲双胍治疗组,其中B、C、D 3组为糖尿病模型组,观察各组大鼠股动脉中胶原蛋白Ⅰ、Ⅲ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均明显升高;各治疗组治疗后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胶原蛋白Ⅰ、Ⅲ表达明显下降;中药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比较,胶原蛋白Ⅰ、Ⅲ表达下降(P<0.05)。[结论]胶原蛋白Ⅰ、Ⅲ在中、晚期糖尿病大鼠的大血管中显著增加,提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胶原蛋白有关;中药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有效降低致纤维化因子胶原蛋白在实验性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坚清脉法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软坚清脉中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11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运用他汀类药物和软坚化痰、健脾解毒中药口服。共观察6个月。[结果]两组非HDL下降明显(P<0.05)。但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消退和减小的幅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显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软坚清脉中药可以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和减小。  相似文献   

5.
丹酚酸B对ApoE小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ApoE小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周龄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并高脂喂养12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组与洛伐他汀组.丹酚酸B组灌服丹酚酸B160 mg/kg,洛伐他汀组灌以洛伐他汀2.3 mg/kg,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取主动脉做形态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显著,多为粥样硬化期病灶,可见由大量泡沫细胞形成的脂纹脂斑期病变,也可见由大量泡沫细胞及胆固醇结晶形成的粥样斑块期病灶.丹酚酸B组与洛伐他汀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多为早期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提示丹酚酸B有减轻ApoE小鼠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脑血管病变有密切关系,危害性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75%~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大血管病变[1]。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其病变往往早于冠状动脉及颅内动脉。它不仅可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并且被公认为是预测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2]。因此,早期防治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四妙勇安汤具有解毒、滋  相似文献   

7.
杨兵  梁翠微 《光明中医》2005,20(4):30-31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这一疾病本身有关的心脏病变。其主要表现有四种形式: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糖尿病性心肌病;③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④糖尿病性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其中以冠心病发生率最高[1]。近期的研究显示:(EUROASPIRE)中被访的冠心病患者报告有糖尿病诊断者大约占了五分之一[2]。而根据美国国家医院出院调查分析显示,高达80%的2型糖尿病成年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3],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绝大多数为老年。1病机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硬化致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  相似文献   

8.
超声测量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目前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改变的重要指标之一,能预测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由于起病隐匿,新诊断的患者中50%已患有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无临床症状但客观上已经有明显的血管粥样硬化,所以,颈动脉IMT的测定有利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是促使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特征是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斑块可以有效地反映粥样硬化的程度,颈动脉严重狭窄伴软斑块形成是卒中的高危状态,其发病突然且病情严重,又多无前驱症状。因此,应当及早诊断、提前干预。西医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主要包括动脉内皮细胞损害、白细胞黏附和增值、血小板活化及脂质代谢异常等,他汀类药物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活动的影响。方法:将已确诊的52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C反应蛋白增高患者随机分为糖尿病基础治疗组22例(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治疗组(治疗组)30例,观察患者治疗8周前后症状的改变、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指标。结果:糖尿病基础治疗+软坚消积、活血化痰复方能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症状,且能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使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稳定。结论:中医软坚消积、活血化痰治法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脑梗死为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缺血性卒中,在脑血管病中所占比例较高,且多数合并颈动脉型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异常~[1,2]。为探讨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本研究以回顾性方式分析本院9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资料,按照治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1]。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证,多以脾肾亏虚为主。据临床荟萃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群的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发生率非常高,可达70%~80%,而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压等疾病,其斑块发生率可高达97.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是全身动脉的一部分,是联系心脑两个重要脏器的桥梁,也是最容易受累的大血管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msclerosis,CAS)即指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的管壁僵硬,内膜下脂质沉积、斑块形成以及管腔狭窄[1]。CAS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和危险因素,而且由于其位置表浅,  相似文献   

14.
梁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34-13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血管疾患,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累及全身动脉血管,特别是弹力型动脉的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病变[1-2]。正确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血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像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及其与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1.1.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改变;颈动脉分叉部一般位于甲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测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相关表达,揭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并通过中药干预的观察,明确中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靶点。[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70只造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14),中药高、中、低剂量组(n=14),二甲双胍组(n=14)。6组大鼠均予普通饲料加干预喂养12周后,取股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糖尿病(DM)大鼠大血管中CTGF、TGF-β1表达的部位及其变化。[结果]TGF-β1主要在胞浆中表达。模型组TGF-β1表达呈强阳性反应,中药干预组TGF-β1表达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对TGF-β1表达有影响,但与中药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在模型组血管管壁下层细胞浆可见大量棕黄色物质表达呈强阳性反应,各药物干预组血管细胞CTGF表达都明显下降(P<0.01),中药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可能与纤维化有关。2)中药组方加味桃核承气汤能有效降低致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在实验性糖尿病鼠大血管病变中的表达。其对DM大血管病变有改善作用,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1],颈动脉是连接心、脑两个重要器官的主要动脉,颈动脉狭窄时,同侧脑梗死的发生率高达90%~95%[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升高,我院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血府逐瘀口服液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54例,现报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2009年5月~2012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  相似文献   

17.
正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为眼科急症之一,也是临床常见致盲率较高的疾病,若不及时救治,会给患者视力造成永久性的损害[1]。其病因较复杂,高脂血症、颈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均是造成CRAO的主要因素。该病最佳治疗时间为发病48 h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式通过问卷调查抽取社区脑卒中高危患者800例,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0例患者中粥样硬化548例,252例无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人数、缺乏锻炼人数明显高于无粥样硬化患者(P<0.05);糖尿病人数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一般情况中,男性高血压、吸烟、饮酒、肥胖人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缺乏锻炼人数少于女性(P<0.05);糖尿病及血脂异常人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其中包括吸烟、饮酒、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应该从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间我科收治的500例老年患者,按照是否有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对所有患者行甘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与上述各指标之间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升高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有显著性关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是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测心脑通络液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血脂影响。[方法]选取40只新西兰雄白兔完全随机分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组、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血脂康008只/组。制备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造模成功后,药物干预2个月,观察各组家兔血清中的血脂情况。[结果]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较模型组血清TC、LDL、TG明显降低(P<0.05),HDL值升高(P<0.05);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与血脂康组血清血脂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脑通可使能有效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清中血脂含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