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评价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经右胸切口行微创二尖瓣手术同期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房颤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42~69岁。二尖瓣病因:风湿性心脏病31例,退行性病变16例。房颤病程2~11年,均为长程持续性房颤;左房直径43~60 mm。结果 47例患者顺利完成心脏瓣膜手术及房颤冷冻消融术,无转为正中开胸手术者。体外循环时间95~146(120.3±12.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2~115(93.3±7.7)min;冷冻消融时间32~48(38.6±4.5)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5~16(7.9±1.9)d。出院时,44例(44/47,93.6%)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26(14.4±5.4)个月,41例(41/47,87.2%)维持窦性心律,术后1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6.3%±5.8%。结论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应用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房颤是安全、有效的,其早、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的临床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5月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6例,合并房颤74例,22例为窦性心律。根据手术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3组:试验组(瓣膜置换+射频消融)40例、对照组(瓣膜置换)34例、空白组(窦性心律者行瓣膜置换)22例。分析患者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随访期间窦性心律维持率、随访末期左房前后径(LAD)的缩小幅度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未增加。在术后3个月、6个月时,试验组在SF-36量表6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精神健康评分(M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3个维度及躯体健康评分(PCS)、总分得分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会加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的异常改变,双极射频消融有利于房颤患者术后窦性心律的恢复与维持、明显缩小LAD,降低PASP。对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瓣膜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单极射频消融笔或双极射频消融笔为305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患者施行消融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8例、女117例,年龄38~81岁。将患者分为3组:单极组,128例,行单极笔消融;双极组,165例,行双极笔消融;联合组,12例,行单极加双极笔联合消融。结果全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有249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总转复率为81.6%。其中单极组转复率为78.9%,双极组转复率为83.6%(P0.05)。术后随访3~85(38.2±15.4)个月。单极组、双极组术后半年(80.5%vs.83.9%,P0.05),1年(78.4%vs.83.3%,P0.05),2年(76.5%vs.81.1%,P0.05),5年(73.8%vs.77.1%,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单极或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简易、安全、有效,其中长期效果值得肯定。单极和双极消融对于术后窦性心律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异,但应用双极消融笔可以明显缩短消融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双极射频消融术在心内直视手术中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137例合并房颤(21例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心脏病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进行双极射频消融术的临床资料,男61例、女76例,年龄35~73(48.3±11.6)岁。患者术后口服胺碘酮6个月,并定期随访,记录窦性心律转复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改善情况、术后生存率、血栓栓塞发生率以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结果 137例患者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122±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78±22)min,射频时间为(20±4)min。手术当日130例房颤消除,其中转为窦性心律114例,交界性心律16例,房颤消除率为94.9%。围手术期死亡2例,住院死亡率为1.5%。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81.5%(110/135)、88.1%(111/126)、83.1%(74/89)、83.0%(39/47)。术后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6.6%(86/89)和93.6%(44/47)。随访期间无远期血栓栓塞发生。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手术有选择地治疗合并有房颤的心脏疾病患者,仅轻微增加了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窦性心律转复率高,短中期效果好,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2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RF)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起搏器的护理、血液循环的监护,胺碘酮的用药监测及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 术后随访2~24个月,100例恢复窦性心律,12例AF复发,治愈率为89.3%.提示术后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左心房直径大于60 mm的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同期行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我科在2013~2015年行心脏手术同期房颤消融的患者306例。按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的左心房直径,将患者分为两组:L组[左心房直径≥60 mm,93例,男55例、女38例,年龄(57.0±10.1)岁]和S组[左心房直径60 mm,213例,男120例、女93例,年龄(55.2±9.9)岁]。分别在患者出院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共4个时间点对其进行动态随访。据此分析左心房大小对房颤消融效果的影响。结果 S组和L组患者在术后4个时间点的房颤转复(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72.8%vs.75.3%,74.2%vs.75.3%,78.9%vs.77.4%,77.0%vs.77.4%。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均显示,S组和L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的心律转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大小与房颤消融失败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左心房直径60~70 mm的房颤患者外科消融可以取得同样满意的房颤转复,不应作为外科消融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手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对慢性房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心脏瓣膜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手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观察手术前后左房变化、术后心电图变化、术后引流量、术后血制品用量等。结果本组患者平均转机时间(105.86±20.88)min,平均阻断时间(60.71±16.57)min,与我院同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例(41.9%)需临时起搏器维持心率,均于术后12h~12d恢复自主心律(房颤或窦性心律);术后随访6~21个月,平均(15.6±3.7)个月,术后1个月,14例(14/31)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年,20例(20/27)恢复窦性心律。术后1个月随访恢复窦性心律的14例(转复组)与未复律的17例(房颤组)比较,两组术前左房内径、术后左房内径/术前左房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患者慢性房颤的有效、安全手段。  相似文献   

8.
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采用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合并房颤(AF)患者43例。围手术期死亡2例。超声心动图显示生存患者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明显降低(P<0.01),SAM征均消失。随访6~60个月,平均(21.88±12.09)个月,期间无死亡,无再次手术患者,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随访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75.61%(31/41),经药物控制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7.80%(36/41)。Morrow/Cox-mazeⅣ术后1年AF免于复发率(82.1±6.2)%,3年免于复发率(71.8±7.7)%。应用药物控制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89.7±4.9)%,3年AF免于复发率(83.3±7.7)%。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改良扩大Morrow术同期行Cox-mazeⅣ手术治疗HOCM合并AF安全有效。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可维持在满意水平,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应用药物控制可提高Morrow/Cox-mazeⅣ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利随访,平均(9.0±8.4)个月.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2个月死于脑出血,非盒式消融组1例在术后12个月出现脑梗塞.术后1与3个月,两组免于房颤率分别为70.0%对51.2%(P=0.039)与78.3%对60.0% (P =0.030);术后6个月分别为80.0%对71.7% (P =0.286).8例因房颤心律复发再次入院,两组分别有4例和2例行导管消融,两组各有1例行电复律,均恢复窦性心律,并继续口服胺碘酮治疗3个月.结论 盒式消融组通过增加左、右肺静脉之间连线,比非盒式消融组左、右肺静脉之间单一连线,明显提高射频消融迷宫手术后早期(1~3个月)窦性心律的维持率;但在术后半年,两组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16例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03—2015-05间收治16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者,在瓣膜置换同时采用双极射频消融系统,用改良迷宫手术路线治疗房颤。观察和记录术前、术后当日、出院后1、3、6个月常规心电图等指标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16例,转窦率100%。术后当日恢复窦性心律15例(93.8%),房颤1例。术后1个月窦性心律14例(87.5%),房颤2例。术后3、6个月窦性心律均为12例(75.0%),房颤4例。结论改良迷宫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1.
对112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AF)患者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RF)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起搏器的护理、血液循环的监护、胺碘酮的用药监测及并发症的护理等。结果术后随访2~24个月,100例恢复窦性心律,12例AF复发,治愈率为89.3%。提示术后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完成的68例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同期行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40例,平均年龄(38.7±9.3)岁。于术后定期复查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律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再次开胸止血。出院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5.8%。随访无死亡病例。术后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93.5%、91.6%、90.3%、89.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切口二尖瓣手术合并心房颤动冷冻消融近中期结果安全可靠,心房颤动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减少持续性心房颤动(AF)外科治疗的创伤,简化手术,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心脏瓣膜疾病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AF的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14例患者术中采用微波消融,13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1例术后仍为AF。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时间1~11个月。1例术后第12天AF复发,1例术后仍为AF,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安全可靠、近期疗效较为确切,但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心房颤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外科微波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AF)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4 9例心脏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病例 ,其中 2 5例行瓣膜置换同期微波治疗AF(治疗组 ) ,2 4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微波治疗AF病人 (对照组 )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 治疗组 2 2例术中恢复窦性心律 ,3例仍为AF ;2 5例随访 1~ 2 3个月 ,2例仍为AF ,1例术后第 12dAF复发 ,口服胺碘酮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总有效率为 88 .0 % (2 2 / 2 5例 )。对照组术后 3例转复为窦性心律 ,2 1例仍为持续性AF ,口服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2 3例随访 1~ 2 5个月 ,2例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维持率 8. 3% (2 / 2 4例 )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瓣膜疾病合并持续性AF安全、可靠、疗效较为确切 ,但尚待循证医学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同期单极和双极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瓣膜置换术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的26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射频消融方式的不同分为单极消融组[(209例,其中男129例、女80例,年龄(59.6±9.7)岁]和双极消融组[52例,其中男36例、女16例,年龄(58.6±11.2)岁]。比较两组患者基础临床资料、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房颤消除率等指标。结果两组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极消融组射频消融时间长于双极消融组[(29.7±3.3)min vs.(22.3±7.8)min,P=0.035)],术后1年随访中,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均明显减小,双极消融组术后3个月和1年随访时房颤消除率分别为82.0%和80.0%,明显高于单极消融组的66.3%和59.6%(P=0.037和P=0.008)。结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同期行房颤消融术是安全有效的,与单极射频消融相比,双极射频消融房颤消除率高,射频消融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均有所缩短,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右胸微创切口房间隔缺损(房缺)修补术中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的CoxMazeⅣ术治疗成人房缺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 2012年8月至201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经右胸微创切口房缺修补手术同期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CoxMazeⅣ术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5~73岁。房颤病程为5个月至14年,持续性房颤10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5例。左心房直径为39~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8%~62%;房缺大小20~35 mm;合并二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9例。经股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胸微创切口应用双极消融钳作CoxMazeⅣ手术,先行左房消融,再行右房消融;对于二尖瓣或三尖瓣存在轻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采用二尖瓣或三尖瓣成形术矫治瓣膜病变;存在中度以上反流的,术中加用人造半软质"C"形成形环;闭合房缺(若房缺直径≥2 cm,多采用自体心包补片闭合房缺;房缺直径2 cm,则多采用直接缝合法)。结果 35例患者顺利完成房缺修补手术及CoxMazeⅣ术,无转为正中开胸者。体外循环时间为92~145(120.1±1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108(79.5±12.2)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无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胸壁皮下气肿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20(10.1±2.7)d。术毕复跳时,窦性心律25例(71.4%),交界性心律9例(25.7%),房颤心律1例(2.9%)。出院时,33例(33/35,94.3%)维持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47(22.8±12.2)个月,32例(32/35,91.4%)维持窦性心律,术后2年累计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9.1%±6.0%。结论成人经右胸微创切口行房缺修补手术时,同期可安全、有效地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作CoxMazeⅣ术治疗房颤,早、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86例房颤合并左室功能受损的患者接受了梅式微创消融术,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43~71(60.7±5.9)岁。阵发性房颤12例,持续性房颤27例,长程持续性房颤47例,房颤病史(6.5±4.8)年,CHA2DS2-VASc房颤受损评分(2.2±1.1)分。患者左房直径(46.9±3.8)mm,左室直径(51.7±4.6)mm。术前患者左室射血分数42.2%±4.7%。全组患者全身麻醉后接受梅氏微创消融术,消融路线为3个环形消融加3条线性消融。使用切割闭合器切除左心耳。用消融笔消融Marshall韧带和心外膜自主神经节。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77例(89.5%)患者出院时维持窦性心律。术后80例患者保持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2±12.1)个月,72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术后总体左室射血分数47.1%±6.2%,窦性心律组的射血分数48.2%±5.8%,非窦性心律组的射血分数41.6%±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左房直径(HR=1.485,95%CI 1.157~1.906,P0.05)和射血分数提升是否超过10%(HR=18.800,95%CI1.674~189.289,P0.05)与房颤术后复发密切相关。Kaplan-Meier曲线分析进一步显示,术后射血分数提升超过10%的患者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患者(P0.05)。结论梅氏微创消融术治疗房颤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受损安全、有效,可以恢复患者窦性心律,有助于左室功能的改善,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防止房颤合并心力衰竭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颤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5月~2006年8月在心内直视手术同期采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30例,术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26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冠心病1例。手术采用CardioblateTM冲洗式射频消融系统,每例患者分别应用单极系统和双极系统,按照迷宫手术线路分别于左、右心房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手术,并切除左、右心耳,同期完成相应的心脏手术。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时间30.5±12.6min。术后死亡1例,其余29例顺利出院。术后当天21例患者(70.0%)转为窦性心律。29例患者出院后随访7.6±4.8个月,24例(82.8%)为窦性心律,5例(17.2%)为心房颤动或房室结性心律。结论心内直视下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简单、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减少外科治疗慢性心房纤颤并发症,对COX迷宫手术进行改进—增加冷冻代替部分手术切口,并应用于临床。方法:采用改进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纤颤12例,同期行二尖瓣替换术12例,三法瓣环绕6例,左房血栓清除5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12例均恢复窦性心律,术后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100%(12/12),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91%(11/12)。结论:改进迷宫手术治疗慢性心房纤颤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并简化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