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心力衰竭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55~74岁,虽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循环,心力衰竭无改善,采用CRRT及亚低温联合治疗。监测患者在联合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值、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尿量、肌酐(Cr)及乳酸(Lac)的变化。结果亚低温联合CRRT治疗后,患者C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2.3±0.7)L/(min·m~2)vs(.1.8±0.2)L/(min·m~2)],SvO_2升高(62%±5%vs.50%±4%),乳酸明显降低[(8.6±2.3)mmol/L vs(.3.0±1.1)mmol/L],尿量明显增加[(2.5±0.9)ml/h vs.(1.0±0.7)ml/h],Cr明显下降[(140±19)mmol/L vs.(292±24)mmol/L]。结论亚低温联合CRRT治疗心脏外科术后重症心力衰竭能有效改善循环功能,且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94例,按不同治疗方式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9例、丁苯酞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NIHSS评分法评估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4天、30天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7天、14天的缺血灶大小。结果治疗7天后,三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30天后,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较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均显著降低(所有P0.01),而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0.05);治疗3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明显减少(所有P0.05);而亚低温组和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14天后,联合治疗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组明显减少(P0.01),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较亚低温治疗组也明显减少(P0.05);但联合治疗组和丁苯酞组缺血灶大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能显著减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继发脑梗死患者的缺血灶体积、降低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大量输血程序对肝脾破裂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7例肝脾破裂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大量输血程序,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明显上升,且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3例患者发生输血相关并发症(6.38%),无患者死亡,死亡率为0。结论大量输血能够在早期对肝脾破裂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改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三组间动态颅内压、脑损伤指标(细胞骨架)、免疫功能(IL-6、β2微球蛋白),结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癫痫、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GOS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常温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针药联合亚低温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常规治疗组相比,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颅内压力、改善免疫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常规治疗组,有较乐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每组4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处理,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剩余碱(BE)水平、血乳酸(BLA)、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液量、血红蛋白浓度(HG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PT、PLT和Hb均显著增加,BLA、BE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PTT、PT、BLA、BE、PLT、输液量、HGB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患者的血流灌注和氧供明显改善,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期的死亡率减少,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加静脉放血再回输法建立全脑I/R模型。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8只。常温非缺血组(Sham组):未建立脑I/R模型,体温正常;常温缺血组(N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正常;亚低温缺血组(HT组),建立全脑I/R模型,体温降至32.5-33.5℃,持续3 h。于再灌注72 h取脑组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NT组和H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多于Sham组(P<0.01),但H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少于NT组(P<0.01);NT组和HT组的Bcl-2、Bax蛋白表达高于Sham组(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亚低温减少全脑I/R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但不改变Bel-2及Bax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长时程亚低温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凝血系统、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因子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GCS评分、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因子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高于对照组(53.13%)。观察组迟发颅内血肿、纤溶亢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疗法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氧化应激损伤及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供体亚低温状态对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早期肾功能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体根据处理方式随机分为常温组(体温36.5~37.5℃,19例)和亚低温组(体温34.0~35.0℃,17例)。对应供体分组的肾移植受体包括常温组(38例)和亚低温组(34例)。比较两组供体、受体的围手术期情况和两组受体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包括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和原发性无功能(PNF)发生率。结果两组供体围手术期的尿量、血清肌酐(Scr)、收缩压、血氧饱和度、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受体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血糖、术中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DGF发生率分别为6%和24%,两组受体DG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3,P=0.036)。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受体术后PNF发生率均为3%,两组受体PNF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结论供体亚低温状态可以显著降低受体DGF的发生率,对PNF的发生率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忠者治疗前后相关爽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静脉血中IL-8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同时治疗后PLT明星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结论:烧伤病情的变化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密切关注其变化,能指导进行相应治疗,从而为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术中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术中保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6例,ASAI 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T 组)和保温组(HT 组),每组8例。HT 组麻醉诱导前对下半身加温(设定温度38℃)45min,麻醉诱导后继续对下半身持续加温(设定温度43℃)。术中每隔10min 记录鼓膜温度。分别测定麻醉诱导前(T_0)和麻醉诱导后150min(T_1)时血栓弹力图(TEG), 同时测定标准温度(37℃)和实际中心体温校正的 TEG。结果 T_1时 NT 组鼓膜温度[(34.7±0.4)℃] 低于 HT 组[(36.5±0.3)℃](P<0.01)。与37℃下比较,中心体温下 NT 组 T_1时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延长,α角减小(P<0.05),HT 组 TEG 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T 组比较,HT 组 T_1时中心体温下 R、K 缩短,α角增大(P<0.01),最大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保温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A组(n=30)、观察B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采取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A组采取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亚低温持续时间24~48小时,观察B组采取亚低温辅助去骨板减压术治疗,亚低温持续时间3天。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5天颅内压及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观察比较。结果在血糖、颅内压水平方面,3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5天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B组治疗第1天、第5天血糖、颅内压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A组仅治疗第1天血糖、颅内压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治疗6个月后GO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36.7%及观察A组预后良好率56.7%比较,观察B组80.0%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病死率方面,观察B组较对照组及观察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长期亚低温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其对神经功能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的患者共8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为41例。其中观察组在亚低温条件下进行颅内外动脉吻合术治疗,对照组在常温条件下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的变化和预后的影响,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GOS进行评分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82.93%)显著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76,P=0.046)。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肿体积均减小,颅内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良好率(82.93%)显著高于对照组(63.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亚低温手术对脑外伤后继发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并且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输注预热液体防治老年患者术中低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输注预热胶体及晶体液对行开腹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体温、凝血功能及乳酸(LAC)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开腹子宫切除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术中输注预热至40℃的6%羟乙基淀粉和复方乳酸钠;B组输注室温的同样液体.患者入室输注6%羟乙基淀粉5 ml/kg后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再输注6%羟乙基淀粉5 ml/kg后切皮,随后输注6%羟乙基淀粉至1 000 ml,最后输注复方乳酸钠.记录入室时、CSEA时、切皮时及切皮后30、60、90及120 min的鼻咽温度(NT)及腋部与手指温差(△T)、LAC值,同时记录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手术失血量及寒颤发生率.结果 麻醉后A组各时点NT明显高于B组(P<0.05),△T明显小于B组(P<0.05).A组术后PT、APTT较B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寒颤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输注预热胶体及晶体液能有效提高患者术中的鼻咽温度,减少外周血管的痉挛,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对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疗效。方法:将92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乌司他丁注射液300 000单位,静脉泵入,每日1~3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CVVH+HP模式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全身感染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SOFA)及器官衰竭Marshall评分、凝血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 65%)显著高于对照组(76. 09%)(P 0. 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SOFA及Marshal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水平显著降低(P 0. 05),且观察组该两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水平显著升高(P 0. 05),且观察组该两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功能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及病死的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CVVH+HP模式血液净化治疗联合乌司他丁显著提高严重脓毒血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地震伤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对血色素及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1)收集我院95例地震伤所致挤压综合征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将挤压综合征患者分为透析组(29例)和非透析组(66例),按血色素、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4级,比较两组血色素及血小板的变化;(2)比较639例一般地震伤患者与挤压综合征患者,以及挤压综合征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时间的变化.结果 (1)所有挤压综合征患者中有85例(89.5%)发生贫血,47例出现血小板降低(49.5%),其中透析组29例,非透析组56例.两组血色素和血小板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49例挤压综合征患者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30例(61.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10例(20.4%),一般地震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异常169例(26.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38例(5.9%).挤压综合征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较一般地震伤组患者延长(P<0.05),挤压综合征透析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非透析组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挤压综合征可带来明显的血液及凝血系统的异常,造成血色素及血小板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在肾功能受损严重的透析患者中血色素及血小板降低程度更重,输血及血浆治疗在重症挤压综合征救治过程中占重要的地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rush syndrome(CS)on haemoglobin, coagulation in patients caused by earthquake. Method ( 1 )9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S by earthquake injure were included. The C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ialysis group and non-dialysis group, and to re-divided into four degree from mild to severe by HB and PLT. To compare the HB and PLT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2)To compare 639non-CS wounded and the CS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dialysis patients and the non-dialysis from the CS group with PT, APTT. Result ( 1 )There wre 29 dialysis cases and 66 non- dialysis cases in all CS patients, in which 85 cases (89. 5 % ) suffered anemia, 47 cases happended PLT lowering (49.5%), The HB and PLT level of the dialysis group were more obvious lower than non-dialysis ,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Abnormal PT ,APTT in 49 CS patients were 30 cases (61.2%), 10 cases (20.4%) re spectively, analogously in 639 non-CS wounded there were 169 cases (26.4%)、38 cases (5.9%). The PT, APTT value of CS patients extended longer respectively than that of non-CS wounded di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whereas, in CS the PT, APTT of dialysis group cases extended more than that of non-dialysis group did,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s CS can lead to obvious impairment of haemoglobin and coagulation, resulting in varying reducing of HB and PLT, extending of PT and APTT. Dialysis patients with serious renal impairment in CS patients had lower degree of HB, PLT than those of non-dialysis, The management with blood and plasma transfusion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rescuing CS patients.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ICU脓毒血症患者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护理重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符合本研究76例行CRRT治疗的ICU脓毒血症患者,40例患者采用枸橼酸钠抗凝(RCA),36例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凝血功能、血气、生化、出血及滤器使用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Lac)均明显降低(P<0.05),代谢性酸中毒纠正,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RCA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总数(PLT)无明显变化,而低分子肝素组PT、APTT明显延长,PLT数量减少,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RCA组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滤器使用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连续肾脏替代治疗ICU脓毒血症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同时能减少血小板的消耗、降低出血发生率、延长滤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自体同侧腓骨长肌腱(peroneus longus tendon, PLT)与同侧腘绳肌腱(hamstring tendon, HT)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1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腓骨长肌腱(PLT组,37例)和腘绳肌腱(HT组,44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所有患者术后6、 12个月及以后每年至少一次进行临床及影像评估。采用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PLT组随访30~54个月,平均(37.3±14.1)个月,HT组随访26~52个月,平均(36.7±14.3)个月。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围手术期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PLT组无供区疼痛及踝关节失稳情况。HT组出现髌前疼痛4例(9.1%),予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后缓解。术后各时点两组Lysholm评分、 IKDC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脑低温技术治疗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8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局部脑亚低温(33.0~35.5℃)治疗48~72 h.结果治疗30、90 d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局部脑亚低温技术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在心脏外科围术期抢救危重患者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33例围术期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了IABP,其中冠心病26例,瓣膜病7例,均在常规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搭桥或瓣膜手术。术中植入IABP 22例,术后植入11例。结果死亡10例,总成功率69.7%,其中冠心病成功率81.8%,瓣膜病成功率28.6%,无一例出现与IABP相关的肢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外科围术期辅助循环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60例OVCF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37例)和研究组(23例),保守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研究组行PVP治疗。计算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伤椎椎体高度及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vs 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1个月、3个月,两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同一时相点研究组均优于保守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伤椎椎体前缘、中央及后缘高度,SF-36生存质量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保守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与保守疗法相比,PVP短期内能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减轻抑郁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