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病例的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单向式SU-VATS组、常规U-VATS组和三孔胸腔镜(M-VATS)组,每组60例。比较三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肿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和M-VATS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3.1±1.5)d vs(4.0±2.1)d,P<0.05]。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明显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5];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明显缩短[(6.0±1.6)d vs(6.9±2.0)d,P=0.01]。而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1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4.6±1.1)分,P<0.01],而与M-VAT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0)分vs(4.3±1.1)分,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1],而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3.2±1.0)分vs(4.3±1.1)分,P>0.05]。各组间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个数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和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和学习曲线。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术者以单向式程序连续开展的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在此期间术者已熟练掌握单向式3孔VATS(single-direction multiple-port VATS,SM-VATS)与常规单孔胸腔镜(uniportal VATS, U-VATS)肺叶切除技术。依据术式不同患者分为SU-VATS组(91例)与SM-VATS组(50例);其中SU-VATS组依治疗顺序分为SU-A组(30例)、SU-B组(30例)和SU-C组(31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胸腔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区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所有患者无手术死亡;气管切缘均阴性。SU-A组有1例因变异血管误伤中转SM-VATS。与SM-VATS组比较,SU-VATS组从SU-A组到SU-C组呈现出手术时间逐渐缩短、出血量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SU-A组手术时间较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延长[(128.8 ± 30.0) min vs (101.7 ± 19.3) min vs (100.3 ± 23.3) min vs (103.2 ± 25.2) min, P<0.001];术中出血量比SU-B组、SU-C组及SM-VATS组显著增多[(185.0 ± 78.9) ml vs (148.3 ± 60.9) ml vs (150.0 ± 54.8) ml vs (146.0 ± 71.3) ml, P<0.05]。 结论SU-VATS肺癌切除术的近期疗效不劣于SM-VATS;有单向式肺叶切除及单孔胸腔镜技术基础的术者,其学习曲线约30例。  相似文献   

3.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u Q  Liu LX  Che GW  Wang Y  Kou YL  Liu CW  Ma L  Mei JD  Zhu YK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5):1161-1165
目的 分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 前瞻性收集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由两名医师完成的125例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将手术病例按主刀医师分为A(n=24)、B(n=101)两组,并将B组按时间顺序根据患者例数分为B1(n=25)、B2(n=25)、B3(n=25)、B4(n=26)组.A组手术医师开展胸腔镜手术2年,B组手术医师开展胸腔镜手术5年.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较长[(237±85)min比(187±43)min,P=0.013],而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胸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1组比较也有相同结果.B组中从B1组到B4组手术时间逐渐缩短、术中失血量逐渐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中前50例(B1+B2)与后51例(B3+B4)比较术中失血量减少[(122±141)ml比(87±81),P=0.009].结论 在开展完全胸腔镜肺癌切除的早期阶段,手术时间会较长,这在腔镜手术经历较短的医生更明显,但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增加.完成50例全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可作为评价熟练掌握该手术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单向式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由同一术者连续开展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SU-VATS组、单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U-VATS)与多孔电视胸腔镜外科手术组(M-VATS),每组6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症、肿瘤直径与分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中转开胸,无手术死亡;手术切缘均阴性。SU-VATS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VATS组和M-VATS组均显著缩短[(100.6±20.3) min vs (123.8±27.4) min vs (119.5±26.4) min,P<0.05]。SU-VATS组胸腔置管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3.1±1.5)d vs(4.0±2.1)d,P=0.02]。SU-VATS组胸腔引流量较U-VATS组显著减少[(485.8±180.9)ml vs(582.5±291.4)ml,P=0.02],SU-VATS组术后住院时间较U-VATS组显著缩短[(6.0±1.6)d vs(6.9±2.0)d,P=0.01];但SU-VATS组与M-VATS组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ATS组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和M-VATS组[(4.6±1.1)分vs(5.9±1.1)分vs(5.4±1.0)分,P<0.05]。SU-VATS组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U-VATS组[(4.0±1.0)分vs (4.6±1.1)分,P=0.003],但与M-VATS组无统计学差异(P=0.15)。SU-VATS组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仍显著低于U-VATS组[(3.2±1.0)分vs (3.8±1.2)分,P=0.007],而与M-VATS组(4.3±1.1)无统计学差异(P=0.15)。各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站数和个数、手术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SU-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靠的,较U-VATS与M-VATS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孔与三孔单向式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S-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与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同一术者连续开展的60例S-VATS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2.2±9.0)岁。依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单孔S-VATS组与三孔S-VATS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中转开胸、增加手术切口或死亡病例,气管切缘均阴性。单孔S-VATS组与三孔S-VATS组相比,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8±16.4)min vs.(73.7±14.3)min,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站数及枚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S-VATS组患者术后3~14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三孔S-VATS组(P0.05)。平均随访10个月,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由三孔S-VATS过渡到单孔S-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是可行的。此外,最优化的血管切除顺序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6.
2009年3~9月我们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6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我们的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5岁.患者均行胸部CT等术前常规检查,术前明确肿瘤部位、大小、淋巴结情况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左肺上叶1例,左肺下叶2例,右肺下叶2例,右肺中下叶1例.  相似文献   

7.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90年代初开展并在1992年完成了第1例肺叶切除[1],15年来这一微创技术用于肺癌切除逐渐被接受,并已进入美国NCCN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指南[2-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完成单向式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79例;3例因胸腔镜下难以控制出血,增加10 cm辅助小切口。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为7~22枚,手术时间80~210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术后胸管引流时间3~8 d,术后住院时间4~9 d10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肺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淋巴结清扫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尤其对初学者易操作、易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16-04间收治的112例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孔胸腔镜手术52例,常规2~3孔胸腔镜手术60例。记录并分析2组患者肿瘤大小、术后病理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应用止痛药用量、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术后非甾体止痛药用量单孔组明显小于常规组(P0.01)。随访3~18个月,平均8.9个月,2组均无复发。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可达到常规胸腔镜手术同等疗效,而且切口小、疼痛轻、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患者的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Ⅰ期肺癌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采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一般指标以及并发症、术后1、3、5 d伤口疼痛情况以及3年、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持续漏气、低氧综合征、脓胸、心律失常、肺不张以及围术期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 d、3 d、5 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期肺癌患者不仅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引流总量,并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还可以有效地减轻早期疼痛,提升5年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正>临床资料患者1,男,52岁,因反复咳嗽,低热6个月入院。有吸烟史,既往史和体格检查无特殊。气管镜检查显示右肺上叶前段新生物阻塞伴黏膜水肿;病理活检未能明确诊断。胸部CT检查发现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完全阻塞,前段肺组织不张实变(图1 A,图1 B),恶性肿瘤不能除外。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3.16 L(占预计值91.0%),最大通气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单向式单孔胸腔镜(single-direction 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UVATS)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不同术者连续开展的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1 084例,其中男538例、女546例,平均年龄(61.0±10.1)岁。依据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S-UVATS组(558例)与常规单孔胸腔镜(conventional UVATS,C-UVATS)组(52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假设以300 mL/d、450 mL/d为拔除胸腔引流管阈值,比较两组患者残留胸腔积液量、评估需二次置管引流的概率。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病理切缘阴性。与C-UVATS组比较,S-U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01),术中出血量少(P=0.002),中转多孔VATS与开胸率低(P=0.003),清扫淋巴结站数(P<0.001)与总枚数(P<0.001)多,使用闭合器钉仓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6月2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侧第4或第5肋间腋中线与腋前线之间4~5 cm切口,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叶切除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28例均于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54.7±45.3)min,术中出血量(126.3±58.6)ml,清扫淋巴结(12±5)枚。无二次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留置胸腔引流(3.2±1.5)d。术后疼痛轻,仅5例需服用镇痛药。术后住院时间(6.5±4.3)d,均顺利出院。p TNM分期ⅠA期6例,ⅠB期10例,ⅡA期7例,ⅡB期5例。随访时间2~15个月,(6.8±3.6)月,无复发转移。结论单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海市肺科医院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病例,总结手术技术要点,探讨手术效果及推广价值。 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21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单孔胸腔镜下双袖式肺叶切除手术病例共计47例。术后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统计分析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和2年的生存率。 结果共纳入男41例,女6例,年龄(60.5±8.0)岁,左肺上叶双袖41例(87.2%),右肺上叶及右肺上中叶双袖各3例(6.4%),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30例(63.8%)。TNM分期Ⅰ期9例(19.1%),Ⅱ期17例(36.2%),Ⅲ期21例(44.7%)。手术时间(2.7±0.8) h,术中失血量(168.1±160.0)mL,术后住院时间(5.9±2.9) d,无中转开胸病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87.9%,2年总生存率为68.7%。 结论单孔胸腔镜双袖式肺叶切除可彻底切除肿瘤和最大限度保留肺功能,同时减少手术创伤。该手术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手术,在腔镜技术成熟的中心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式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并阐述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98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单孔组)148例,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多孔组)150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盐酸哌替啶用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多孔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第3天、第7天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点多孔组(P<0.01);两组术前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个月功能状态、情感状态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多孔组(P<0.01)。结论与多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式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机体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中的优越性。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胸外科诊治的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接受常规胸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29),接受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炎症因子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54.707,t=11.934,t=7.574,均P<0.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24.746,P<0.001);研究组患者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6.9% vs 27.6%,χ2=4.350,P=0.037),术后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也低于对照组(t=8.134,t=19.039,t=20.872;均P<0.001);研究组术后第1、3、7天的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17.307,t=19.405,t=16.112,均P<0.001)。 结论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治疗中具有"微创"等优越性,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并降低机体炎症水平,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胸腔镜外科自90年代初在国际上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其手术内容涉及胸外科绝大部分病种,患者极大受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胸外科微创手术普及推广率较高,已成为临床的常规术式;国内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大型中心城市医院开展较多。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和发展中,不断有新的技术改进及新的手术器械推出,而且各地区、各医院微创手术开展也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现代胸腔镜外科自90年代初在国际上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其手术内容涉及胸外科绝大部分病种,患者极大受益。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胸外科微创手术普及推广率较高,已成为临床的常规术式;国内经过多年的大力推广,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大型中心城市医院开展较多。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正在探索和发展中,不断有新的技术改进及新的手术器械推出,而且各地区、各医院微创手术开展也不平衡。经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审批,  相似文献   

19.
2009微创胸外科手术研讨会暨单向式胸腔镜肺叶(肺癌)切除术学习班,于2009年7月10~14日在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隆重召开,并圆满结束。大会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编辑部、四川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胸腔镜外科学组主办,支持单位为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石应康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四川I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刘伦旭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华西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总编辑石应康教授,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秘书长王天佑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胸外科蒋耀光教授,中华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陈新石主任分别向大会致辞,并向各位专家、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行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89例早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VATS辅助组:46例,男36例,女10例;年龄58.76±14.78岁,采用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单向式VATS组:43例,男37例,女6例;年龄61.34±12.56岁,行单向式全VATS。选择同期行常规经胸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患者作为对照(开胸组,42例,男37例,女5例;年龄56.30±15.59岁)。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胸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生存率的改变。结果 3组均无手术死亡,3组间胸腔引流时间(P=0.024)、胸腔引流量(P=0.019)、术中出血量(P=0.009)、早期下床活动时间(P=0.031)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P=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向式VATS组胸腔引流量(208.33±50.39 ml vs.245.98±45.32 ml)、术中出血量(78.79±24.23 mlvs.112.63±64.32 ml)和早期下床活动时间(2.31±0.27 d vs.3.56±0.31 d)较VATS辅助组明显减少(P〈0.05)。开胸组使用杜冷丁患者的比率较VATS辅助组和单向式VATS组明显增加(P=0.046,0.007),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96,P=0.002)。术后随访109例(包括VATS辅助组37例、单向式VATS组37例、开胸组35例),随访时间2~48个月,失访22例。随访期间VATS辅助组、单向式VATS组和开胸组分别死亡10例、9例和8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0个月、37个月和37个月;3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8)。结论 VATS特别是单向式全VATS肺叶切除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几乎相同,且创伤更小、恢复快,是治疗早期肺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