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材》2017,(10)
目的:鉴别比较山东菝葜属4种药用植物根茎及根的显微特征,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山东菝葜属药用植物提供生药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显微制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比较菝葜、华东菝葜、牛尾菜以及鞘柄菝葜。结果:菝葜、华东菝葜、牛尾菜以及鞘柄菝葜在根茎横切面、根横切面、根茎粉末显微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山东菝葜属药用植物分类鉴别研究,也为山东菝葜属药用植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景天属4种药用植物及2种混淆品的叶表皮显微特征,为它们的鉴别提供依据,并进一步探讨气孔参数在药用植物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利用叶表面片显微鉴别的方法,比较它们(部分种包括不同采集地的样品)的叶表皮细胞形态及气孔参数(包括气孔指数、气孔密度和气孔长宽比)的共性与差异,确立鉴别特征。结果:6种植物叶除具有部分共性特征外,在叶片上下表皮细胞的形态、排列状况、气孔分布以及叶缘细胞的形态上有各自的特征。结论:可综合利用叶片、叶脉、叶基部及叶缘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排列状况将景天属4种药用植物及2种混淆品一一鉴别;气孔指数与气孔密度对景天属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稚颖  李法曾 《中药材》2007,30(7):780-785
目的:对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植物进行分类鉴别研究。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独行菜属10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独行菜属植物气孔器在叶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气孔类型主要为不等细胞型,其次为无规则型,在少数植物种类中偶见平列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或弓形、浅波、波状;独行菜属植物在叶表皮特征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同一种植物叶上、下表皮同形或近同形,叶表面仅被单毛或无毛;扫描电镜下叶片角质层通常具有条状波纹,气孔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叶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气孔指数与气孔器大小以及叶片角质层特征等对该属种的区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论:叶表皮特征研究可用于中国独行菜属种间分类鉴别研究,为该属药用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和开发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槲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通过形态鉴定的方法鉴别槲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根状茎、叶柄及叶表皮的显微结构,并对叶表皮细胞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所观察的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根状茎显微特征及叶表皮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柄显微特征差异较小。结论形态特征和显微特征可为槲蕨属植物及其药材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图像模式识别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目的 :为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应用体视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系统 ,对国产姜黄属药用植物叶表皮显微特征进行了立体定量分析。结果 :姜黄属植物不同种类不同产地的叶表皮的细胞密度、大小和形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上表皮细胞平均周长、下表皮细胞平均截面积和平均圆形度、上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气孔面数密度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副卫细胞平均最大直径、下表皮副卫细胞平均周长和平均最大直径、上表皮被毛情况、下表皮被毛情况等可作为鉴别的主要体视形态学特征参数。结论 :国产姜黄属 11种共 21份材料系统整理为 6种、1种复合体和 2栽培变种 ;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技术用于显微鉴定 ,科学可行 ,尤适于近缘品种和易混淆品种的分类与鉴定。  相似文献   

6.
李贺敏  王森  张红瑞  黄勇  周艳  夏至 《中草药》2021,52(23):7331-7338
目的 研究叶表皮形态特征对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意义。方法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测绘器对25科40种药用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分类和研究,对特征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0种药用植物气孔轴式分为不规则类、不等类、横列类、平列类和四细胞类5种类型,47.5%的种类属于不规则类;表皮细胞形态分为不规则形、多边形和矩形,其垂周壁分为平直、平滑、V-波形和U-波形4种类型;50%的药用植物气孔指数在10~20,45%药用植物气孔密度为100~200个/mm2,70%药用植物叶片气孔器长宽比为1.00~1.50,为宽椭圆形,42%的药用植物气孔面积在401~600 μm2;77.5%药用植物叶片脉岛数在1.00~10.00个/mm2;88.2%药用植物栅表比在1~10。结论 单一叶表皮特征在药用植物显微鉴定中虽有物种差异性,但不具有专属性,多个叶表皮特征的结合或基于多个叶表皮特征建立的植纹是药用植物显微鉴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0,(9)
目的:对葡萄科植物六方藤进行显微鉴别。方法:采用叶横切面、茎横切面及茎粉末片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六方藤叶茎组织结构均含草酸钙针晶束和簇晶,叶横切面中脉维管束4~6个,下表皮细胞有气孔,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4~6个不等。结论:上述特征可为六方藤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安徽9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多种悬钩子属植物叶表面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与研究,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定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叶表面,对其特征加以比较与研究。结果:不同种悬钩子属植物叶的表皮细胞、毛茸、叶脉、气孔等特征具明显区别,有一定的分类意义。结论:悬钩子属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结果可为本属植物的分类与鉴别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2)
目的: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及微性状特征研究。方法:采用植物形态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三花莸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微性状鉴别对三花莸叶的表面、果实、种子进行微性状特征研究。结果:植物形态以茎、叶、花和果实的形态为其主要鉴别特征;性状以茎叶的表面颜色及大小、花序和果实类型、气味为其主要鉴别特征;茎的横切面以厚角细胞、内皮层细胞、纤维束、维管束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叶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排列方式、维管束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粉末以表皮细胞的形态、气孔类型、腺鳞、腺毛、非腺毛、导管等为其主要鉴别特征。结论:本研究可为三花莸的品种鉴别、生药学研究、质量标准的制订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产21种卫矛属药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积累卫矛属Euonymus L.药用植物叶表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29份材料包括卫矛属5个组的21种植物(16种,4变种,1变型)叶表皮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皮细胞一般呈不规则皱波状或者多裂深波状.气孔只存在于下表皮细胞(白杜和半常绿白杜除外).气孔类型有无规则型、不等型、环列型及其过度类型.结论:研究表明,一些叶表皮形态特征(角质膜、保卫细胞形状、气孔外拱盖内缘、气孔外拱盖表面、气孔类型)包括能为卫矛属植物鉴定提供一些解剖学证据,支持如下分类处理:长梗刺果卫矛、刺果藤杜仲、疏花刺果卫矛应并入刺果卫矛;半常绿白杜并入白杜;披针叶卫矛应并入西南卫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长毛香薷Elsholtzia pilosa(Benth.)Benth.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并通过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为后续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生药学常用鉴别方法 对长毛香薷进行生药学研究;同时对包括本种在内的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进行时比.结果 长毛香薷在基源鉴别和显微鉴别的茎横切面特征、粉末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专属性.通过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发现,茎横切面特征和叶表皮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鉴定价值.结论 该研究为长毛香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基础资料.同时,初步确定在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中,茎横切特征和叶表皮特征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叶的显微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孙红祥  薛祥骥  张琦  叶益萍 《中草药》2000,31(12):933-938
目的:为天南星族药用植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浙江省天南星族药用植物11种6变种1变型共45个样品叶的表面和横切面进行显做观察及其特征比较。结果:这些植物叶的上下表皮细胞的形状、大小,栅表比,气孔的类型、分布、气孔指数,叶肉组织中草酸钙结晶体的形状、大小、分布以及针晶囊细胞的形状等特征有较明显的种间区别,且较稳定。文中以表形式描述了这些值物叶的显微特征,并列出显微特征检索表。结论:叶的显微特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1)有利于此类植物种类的鉴别;(2)对此族植物分属有重要意义;(3)为此族某些类群植物的合理分类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粟兰属5种植物叶的形态与显微鉴别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正本清源,对金粟兰属Chloranthus5种植物叶的形态与显微特征进行生药学研究,进行种间区别.方法:形态观察、常规生药制片技术鉴别叶横切面与表面观显微特征.结果:该5种植物叶形态特征有细微区别,叶横切面特征中主脉部位结构有不同,表面观特征中非腺毛及附属物等可作为区别点.结论:5种植物叶的形态与显微特征具有鉴定意义,为金粟兰属植物的种质鉴别和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药用种类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唇形科香薷属30种植物的叶表皮细胞形态特征。结果本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在属内变异较大,大致分为平直至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三种类型。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式样变异较小,仅有两种为平直至弓形,两种为浅波状,其余种类多为深波状。所有种类气孔器在叶下表皮均有分布,部分种类在叶上表皮有分布,其类型主要为横列型、具有三个副卫细胞的Diallelocyctic和不规则型。结论香薷属的叶表皮细胞特征不具有系统学意义,但具有一定的分类鉴定和生态学意义。在香薷属药用种类的鉴别中,叶表皮细胞特征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柿属药用植物的营养期辅助鉴别方法,对该属6种植物的叶片脉序、叶表皮形态、叶解剖结构、叶粉末等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该属植物叶片的二级脉与三级脉具有鉴别意义;该属植物叶表皮皆具有单细胞非腺毛,大多具有腺毛;个别种的粉末中可见石细胞。通过研究,获得了柿属药用植物叶片的主要区别点,并据此建立了实用的鉴别检索表,为柿属药用植物的营养期鉴定和柿叶生药基原植物的准确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中药农吉利的原植物野百合进行性状和显微鉴别研究,总结其鉴别特征,为农吉利的鉴别及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农吉利原植物及药材进行形态描述,对根茎叶的横切面、叶的表皮撕片及各部位的粉末等进行显微鉴别。结果:农吉利的植株形态特征有茎上被长柔毛,单叶互生,上面近无毛,下面密被短柔毛,总状花序,花萼二唇形,花冠蓝色或紫蓝色,荚果;横切面特征有根木质部宽广,占根的主要部分;茎的髓部发达;叶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叶的上下表皮均可见气孔,多为不等式;粉末特征可观察到导管、纤维、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等,其中非腺毛很长。结论:农吉利的植株形态特征、横切面显微构造、粉末特征等可以作为其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半夏属叶表皮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半夏属叶的表皮特征。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对我国半夏属5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叶表皮细胞有多边形和不规则形2种形态;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弧形和波状3种类型;平列型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呈随机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半夏属植物5个种间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数存在显著差异,气孔指数、气孔长度、气孔宽度以及气孔长宽比均表现种间差异性。结论研究结果为半夏属植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研究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大青属6种药用植物叶片的显微鉴别方法。方法对大青属6种药用植物叶片的表皮、中脉横切面、叶柄横切面及叶子粉末特征进行制片观察。结果所观察的该属药用植物叶片表面大多具有腺毛或非腺毛,粉末及叶片和叶柄横切面中可见草酸钙方晶或砂晶,但不同种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所研究的大青属植物叶片的显微结构的差异可以作为这些药用植物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11)
目的:为正本清源,对容易混淆的苋属2种植物(皱果苋Amaranthus viridis L.和凹头苋Amaranthus lividus L.)进行种间鉴别比较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植物形态和药材性状特征及采用显微鉴别法(石蜡切片法技术制片、粉末制片和叶表面制片法)对2种植物的根、茎、叶的横切面、粉末显微结构及叶表面观等方面的显微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发现2种植物形态在茎分枝、叶先端和胞果等方面有不同,药材性状均为全草类生药特点但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根和茎横切面中均发现主要存在三生构造,都为多轮同心性异型维管束,但轮数数量有差异;叶横切面中主脉维管束束数不同,厚角组织发达程度不一;叶表面观中表皮细胞细胞壁弯曲程度不同,气孔有细微区别;2种植物的粉末结构中含有导管、草酸钙簇晶和砂晶等结构,直径大小有区别。结论:上述形态与显微鉴别特征有鉴定意义,可以进行种间鉴别,为苋属2种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苦苣苔科蛛毛苣苔属植物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的开发利用提供性状与显微鉴别资料.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显微鉴定的方法对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和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锈色蛛毛苣苔和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横切面无明显区别,叶柄横切面上环状排列的外韧维管束的数目不同;锈色蛛毛苣苔根状茎粉末中有少量油细胞,叶粉末中有平轴式气孔、较多的挥发油、螺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白花蛛毛苣苔根状茎粉末有螺纹导管和环纹导管,叶粉末中有不定式气孔、螺纹导管.结论:该实验生药研究的组织特征及粉末鉴别特征可作为这两种药用植物质量标准的主要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