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心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右冠状动脉突发急性缺血事件的处理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行OPCAB 1 568例,术中出现右冠状动脉急性缺血事件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66.5±9.7)岁。结果 11例患者于紧急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开放桥血管后ST段可以逐渐恢复正常,右心功能恢复,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仍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但经积极药物处理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后逐步脱离危险期。1例患者术后循环仍不稳定,最终于术后2 d死亡。总死亡率4.5%。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6例,全组患者IABP应用3例。结论 OPCAB术中右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事件更多表现为心律失常,发生率虽低,但在无杂交手术室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判断并正确处理右冠状动脉突发急性缺血事件至关重要,对患者术后及预后都有较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囊封堵法在OPCAB术近端吻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创用的“水囊封堵法”,对患有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冠心病病人在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手术时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手术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8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80岁以上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80~89岁.均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CABG(OPCAB).结果 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衰竭、多脏器衰竭、胸骨哆开各1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29d.术后1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1例应用左心辅助装置(BVS5000),1例术后3 d再次行OPpcABG术.结论 CABG手术治疗高龄冠心病者有效.全身脏器功能衰退是高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采用OPCAB可有效地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升主动脉钙化的处理方法,总结手术效果,以减少OPCAB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9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连续治疗的236例伴有升主动脉钙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No-touch"技术,35例采用Enclose辅助完成近端吻合,197例采用Heartstring辅助完成近端吻合.术中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所有移植血管桥均采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保证吻合口吻合质量. 结果 远端吻合口881个,近端吻合口267个,桥血管血流量16.2±18.7 ml/min,弹力指数(PI)4.9±2.3,近端吻合口吻合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78.1±10.4 mmHg vs. 80.9±8.1 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1.9±3.6 mmHg vs. 10.9±2.1 mmHg,平均肺动脉压(MPAP)17.3±4 3 mmHg vs. 15.3±2 8 mmHg,心排血量(CO)4.2±1.2 L/min vs. 4.5±1.6 L/min,中心静脉压(CVP)9.2±2.3 cmH2O vs. 9.3±1.8 cmH2O,心率(HR)71.4±14.0次/分vs. 73.4±16.5次/分等,其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例因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死亡,4例患者术后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经内科治疗随访2个月后好转,其余患者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重大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0.5±4.2d.185例随访3~24个月,无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意外,心功能改善、心绞痛缓解. 结论 术前及术中充分评估主动脉钙化程度,采用减少升主动脉操作的近端吻合器吻合技术,可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07—2013-12间收治的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组患者分为CABG组(实施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OPCAB组(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OPCAB组在手术时间、术后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旁路移植支数及治疗费用上均明显优于CABG组(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CABG相比,OPCAB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 方法 将 170例 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切除等合并手术的病例 )患者分为 OPCAB组和 CCABG组 ,OPCAB组通过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病例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情况无差异 ,OPCAB组与 CCABG组间曾行溶栓或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和 3支病变的比例分别为 31.8%比 18.3%和 5 9%比 78% ,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3.6± 0 .8支比 4.3± 1.0支 (P<0 .0 1) ,但所用的血管材料两组间无差异。OPCAB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较短 ,住院费用较低 (P<0 .0 5 )。但术后并发症如二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围术期心肌梗死、肺部并发症等的发生率 OPCAB组为 9.8% ,CCABG组为 14.6 % ;OPCAB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死亡 1例 (P>0 .0 5 )。 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期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但目前尚不能替代 CCABG,其近、远期效果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Heartstring和Enclose近端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了150例合并升主动脉近端钙化的冠心病患者,其中男102例,女48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9岁.所有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近端共完成251个吻合口,升主动脉近端吻合口1~3个/例,大隐静脉桥血管完成后应用流量仪进行流量测定.术后观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0.67%);二次开胸止血2例,其中1例为乳内动脉床渗血,1例为胸骨后出血;其余患者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为100~20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48 h内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术后均未出现明确的昏迷、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及运动不协调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大隐静脉桥血流量为28.5~70.1 L/min(53.7± 23.9 L/min).术后随访145例,随访率97.32%,随访时间3个月~1年;4例失访.随访期间患者未发生迟发性脑出血或脑梗死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在OPCAB术中应用Heartstring和Enclose升主动脉近端隔离装置,安全、有效,能有效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7年成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 自1987年4月至2004年5月,共施行CABG 253例,其中217例行体外循环(CPB)CABG,10例升主动脉壁钙化的患者行升主动脉壁Gore-Tex人工血管片部分置换,以供旁路移植血管近端吻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30例,不降温、体外并行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6例.同期行心瓣膜手术15例,左心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室壁瘤切除术10例.结果 本组住院死亡20例(7.9%,20/253).前10年死亡率(16.0%,8/50)显著高于近7年的死亡率(5.9%,12/203;χ2=5.62,P<0.05).死亡原因包括心瓣膜置换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行急诊CABG,仍然无法脱离CPB 3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关胸时发生心室颤动再次在CPB下增加旁路血管移植支数仍无效3例,发生严重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术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抢救无效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随访157例(67.4%,157/233),随访时间6个月~15年,远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不明;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Ⅰ级87例,Ⅱ级49例,Ⅲ级16例,Ⅳ级2例.结论 随着手术和术后治疗经验的成熟,CABG已成为治疗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Gore-Tex血管片部分置换钙化的升主动脉壁为旁路移植血管的近端吻合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30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15例,为CABG组,B组15例,为OPCAB组。分别于术前、术中30min、术中1h、术后6h、12h、24h、72h、120h取静脉血标本,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和CKMB活性;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CABG组短(P<0.01),而且主动脉球囊反搏和输血例数较低(P<0.05)。CABG组与OPCAB组cTnI、CKMB的术前水平相,术后6hcTnI即有升高而后下降,术后30min至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P<0.05或0.01)。结论与CABG相比,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问我院为26例冠心病患者施行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其围术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胸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1999年6月至2002年7月,胸主动脉瘤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均为男性;年龄40~66岁,平均57.2岁;体重60~89kg,平均70.2kg。病种包括主动脉根部瘤5例、升主动脉瘤2例、弓部瘤3例、主动脉夹层5例。经胸骨正中切口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4例;左外侧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股股转流降主动脉置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30d内死亡1例,随访1~36个月,无远期死亡,无再次手术及冠心病相关事件发生。结论胸主动脉置换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够安全同期进行,同期冠心病的再血管化对预防冠心病相关事件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Yu Y  Gu CX  Wei H  Li Q  Wang C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4):1864-1867
目的 对水囊封堵法用于严重升主动脉钙化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近端吻合的近、中期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升主动脉存在严重钙化的OPCAB患者31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水囊封堵方法进行近端吻合;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69±8)岁.随机选取升主动脉无钙化的同期接受OPCAB的患者6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升主动脉侧壁钳进行近端吻合;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60±9)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相关心功能指标,并对近、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对照组脑卒中发生率与实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随访时患者均无症状,心功能及射血分数均有提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P<O.05).随访截至2009年11月底,患者随访率为91.5%,存活率96.0%.7例患者于术后2年以上接受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近端吻合口通畅.结论 在对严重升主动脉钙化患者行近端吻合时,水囊封堵法操作简单,近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使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微创小切口直视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和机器人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3种不同方式行左前降支(LAD)血运重建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接受单纯LAD血运重建患者102例,其中OPCAB组31例,MIDCAB组45例,RA-CAB组26例.MIDCAB手术方式为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RA-CAB手术方式为da Vinci机器人辅助左乳内动脉(LI-MA)获取,左胸小切口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3组患者在术中旁路血管流量、搏动指数和围手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事件)、肾功能衰竭、再次开胸止血、新发心房颤动、纵隔感染以及术后并发症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相比OPCAB,MIDCAB和RA-CAB能显著减少输血率(4.4%对32.3%,P<0.05;7.7%对32.3%,P<0.05),其中RA-CAB更能显著缩短术后住院天数[(8.8±3.2)天对(12.4±7.7)天,P<0.05)].MIDCAB与RACAB两组之间围手术期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IDCAB和RA-CAB治疗左前降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可行,围手术期效果满意,比OPCAB能显著减少血制品的使用,RA-CAB更能大大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胸主动脉瘤合并冠心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u ZY  Mao ZF  Gao SZ  Cheng BC  Wang ZW  Hu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3-945
目的探讨行胸主动脉瘤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安全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982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67例胸主动脉瘤患者,其中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24例:行降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5例。将其术后结果与同期仅行胸主动脉置换者进行对比。结果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总病死率为13%(3/24),同期行降主动脉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虽因心肺转流和选择性脑灌注使手术时间显著延长[(278±54)与(188±59)min,t=5.397,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年生存率和3年无心脏意外率与单纯行胸主动脉置换术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胸主动脉瘤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安全可靠,有助于防止因冠心病而致术后远期发生心脏意外。  相似文献   

15.
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Yang BB  Gao F  Cui ZQ  Diao GH  Xu M  Gao WD  Hao XH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8):597-599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升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特点。方法 22例患者中,13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9%);9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41%),其中5例在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条件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升主动脉近端吻合。结果 20例康复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并发症有肺部感染、心绞痛、室颤、急性心肌梗死和血胸,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减少术中升主动脉操作是防止升主动脉损伤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应用带蒂动脉旁路、旁路远端序贯吻合和近端Y形吻合可避免或减少旁路-升主动脉吻合;低温体外循环加左心室引流时,可不阻断升主动脉行旁路远端吻合;深低温、低流量并间断停循环下行旁路-升主动脉吻合,可避免阻断和部分阻断升主动脉,利于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手术方式的选择。 方法  15例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施行的术式不同分为两组 ,常规CABG(CCABG)组 :9例患者 ,在体外循环下行 CCABG。OPCAB组 :6例患者 ,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观察两组肾功能情况、心律失常、呼吸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移植血管支数、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等临床指标。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CCABG组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差 (P<0 .0 5 ) ;OPCAB组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P>0 .0 5 ) ,术后并发症比 CCABG组低 ,手术时间、ICU时间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均比 CCABG组短 ,术后出血量和输血量比 CCABG组少 (P<0 .0 5 )。 结论 冠心病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采用 OPCAB术式明显优于 CCABG,经围术期的积极处理 ,大多数患者可渡过肾功能衰竭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CABG)治疗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术中旁路早期通畅性。方法  6 0例 3支血管病变的病人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 ,每组各 3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组胸骨正中切口 ,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手术 ;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术中应用即时血流测量技术对旁路血管进行流量测量。对比分析两组术前、术后的各项指标及各血管旁路流量、搏动指数和血流波形。结果 两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PCAB组与CCABG组移植旁路血管分别为 (3 6±0 6 )支与 (4 3± 0 9)支 (P <0 0 1) ;两组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旁路血流量、搏动指数差异无显著性。CCABG组回旋支序贯旁路和远端吻合口多 ,血流量较OPCAB组高。两组弥漫病变血管旁路血流量小。结论 OPCAB与CCABG治疗 3支病变 ,两组血管旁路早期通畅性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对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体会。方法对33例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内动脉作为移植血管与左前降支进行吻合,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分别与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对角支和钝缘支进行吻合。结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心绞痛均消失。结论OPCAB治疗左冠状动脉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变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术损伤小;而积极的术前准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正确的手术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练快速的应急队伍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1997年7月至2008年7月,采用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一期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31.9±11.7岁。合并的心脏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22例,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9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瘤4例,室间隔缺损3例,冠心病2例。解剖外旁路移植术包括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22例,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9例。同期手术包括主动脉瓣置换术1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术6例,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9例,升主动脉置换或成形术4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果住院死亡1例(3.2%),术后39d死于感染性中毒性休克。术后上、下肢收缩压压差较术前明显下降(13.7±10.2mmHg vs.64.2±25.3mmHg,P〈0.05)。随访27例,随访时间4~73个月,无晚期死亡、与人工血管相关的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患者。结论正中切口解剖外旁路移植术是一期治疗成人及青少年主动脉缩窄合并心脏畸形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升主动脉腹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及升主动脉-心包后降主动脉旁路移植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1年3月~2002年10月我院共完成OPCAB9例,在进行旁路移植吻合时,冠状动脉的暴露和制动借助于特制胸骨牵开器和配套的冠状动脉固定器。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短期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结果:OPCAB安全可行,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