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针对绝经前后诸证的认识主要集中于阴虚,多数医家也采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绝经前后出现的烘热汗出,忽略了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的病理作用。本文整理了历版《中医妇科学》教材关于绝经前后诸证相关病机和辨证分型,及以往绝经前后诸证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突出显示了烘热汗出、健忘和性欲减退等症状发生的普遍性,纠正了绝经前后诸证中潮热汗出描述的不准确性,分析滋阴法治疗绝经前后血管舒缩症状的疗效;结合古医集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的认识,从现代药理学角度分析温肾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样作用,探究阳虚在绝经前后诸证病机中的重要性,从阳虚论治绝经前后诸证,为临床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郭慧宁  谷灿灿  左玲  胡国华 《光明中医》2016,(23):3399-3401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一个生理阶段,此阶段常伴随潮热汗出、心悸、失眠、月经紊乱、烦躁易怒、悲恸欲哭等一系列症状,中医称为"绝经前后诸证",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探讨和总结如何有效缓解、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海派名医胡国华教授先后跟师哈利田和海派朱氏妇科朱南孙教授,且自身有着几十年的妇科临床实践,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上有着深厚的积累和经验,其验方更年清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上疗效显著。现重在对胡国华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学术思想探讨和其验方更年清解析。  相似文献   

3.
绝经前后诸证严重影响女性生存质量,激素疗法的应用利弊尚存争议,而中医药以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少等优势成为目前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研究热点。本文从中医药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与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力求为探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最佳临床疗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我院收治的属肝郁证的绝经前后诸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予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结果:在病位上,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证患者证素分布以肝、胞宫、心神、肾为主;实证分布以气滞、痰、湿、热、阳亢、血瘀为主;虚证分布以阴虚、血虚、气虚为主。治疗组患者证素积分改善情况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证患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肝郁证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绝经前后诸证是临床常见病,近3年来笔者从肝肾论治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年龄最大53岁,最小45岁,平均49岁;病程6月~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6例。辨证标准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绝经前后诸证[1]中肝肾阴虚的表现:经行  相似文献   

6.
周家程 《新中医》2017,49(11):192-193
正绝经前后诸证是由于绝经前后,天癸将绝,肾气逐渐亏虚,以致阴阳失调,波及他脏,久则伤肾,累及多脏多经所致,所以其证候复杂,临床上又尤以阴虚湿阻型绝经前后诸证最为迁延难愈[1]。王东旭为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临床擅治老年病、妇科病、肿瘤、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笔者就其治疗阴虚湿阻型绝经前后诸证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1.1肾阴亏虚本病发病年龄多在45~55岁,主要症状包括  相似文献   

7.
绝经前后诸证临床表现为绝经前后出现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精神倦怠、便溏纳呆、下肢浮肿、烦躁易怒、情志不宁、失眠健忘、腰背酸痛等与绝经有关的症状,病程长短不一,短者数月、长者可迁延数年乃至十几年不等。自1993年以来,笔者用龟板安老汤加减治疗绝经前后诸证100例,疗效较  相似文献   

8.
马静  李莹  郝征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04-1408
围绝经期是女性必经的生理阶段,此期由于肾气衰,天癸竭,冲任亏虚,脏腑失于濡养极易发展为绝经前后诸证。文章从《金匮要略》入手,选取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百合知母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深入分析绝经前后诸证病因病机,总结归纳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的深层规律,通过“从心论治”“注重五脏生克制化关系”“以后天养先天”探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策略,以期为临床诊治绝经前后诸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绝经前后诸证是绝经前后妇女特有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的总称,临床症状参差不齐,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随着人口高龄化,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现代女性的生活质量,因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总结刘宏奇教授多年来诊治绝经前后诸证患者的临床辨证及用药思路,刘教授从肾虚、阴阳失衡的基本病机出发认识绝经前后诸证,遣方用药严谨缜密且临床疗效确切,临证之时又注重四诊合参、因人制宜,重视身心调治的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绝经前后诸征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胆汤治疗肝郁化火证及痰湿证绝经前后诸证。结果:总有效率8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焦安钦教授认为肾精亏虚、尤其是肾阴亏虚、气血阴阳失衡是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其在临床中喜以滋水清肝饮为主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每每收效明显。现将其巧用滋水清肝饮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验案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生固然与肾气渐衰有关,但其发病与否和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较大。本文综述了绝经前后诸证的中医体质研究现状,并对"辨体质"在绝经前后诸证防治中的意义作一展望。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张晓峰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经验。方法:跟师临床学习,分析、总结导师医案,并对其经验进行探讨。结果:坎离交泰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疗效显著。结论:临床中导师采用自创坎离交泰汤治疗绝经前后诸证,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4,(7):783-784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健康指导治疗妇女绝经前后诸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2例绝经前后诸证妇女口服百合酸枣仁汤,同时加以健康指导。结果: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90.2%。结论:口服中药加健康指导治疗妇女绝经前后诸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心悸失眠、情志不宁等症状,亦称“经断前后诸证”,亦即西医所谓的“绝经综合征”。围绕绝经前后出现的证侯轻重不一,持续时间或长或短,短者数月,长者可以迁延数年,甚至可以影响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本文是笔者在跟随导师张庆文教授学习期间关于导师对本病治疗方面的经验总结,现将导师治疗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绝经前后诸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样感、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亦称“经断前后诸证”[1],西医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2].围绕绝经前后出现的证候轻重不一,参差不齐,持续时间短者数月,长者可以迁延数年,甚至可以影响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现将跟师期间导师治疗肾阴虚型绝经前后诸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绝经前后诸证是困扰围绝经期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许多患者因顾及西医激素替代治疗的不良反应而进退维艰,中医药因其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而备受青睐。面对纷繁复杂的绝经前后诸证,国医大师许润三遵从“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证相应”的原则,以“五脏阴虚,内热熏扰”为主证,以“燮理阴阳、清热安神”为大法,以张仲景经方为主,酌情选用二仙汤等有效时方,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方面独树一帜、屡获奇效。文章探讨国医大师许润三辨治绝经前后诸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背酸楚、面浮肢肿、皮肤蚁行感、情志不宁等。属中医"绝经前后诸证"、"经断前后诸证"范畴。病机为绝经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药、耳针并用的方法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3 2例 ,辨证分为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总有效率99%。提示 :中药、耳针联合应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