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笔者以牵引、电针、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1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12例,均经CT扫描确诊,其中,男66例,女46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2.5岁;22~30岁8例,31~40岁42~,41~50岁44例,51岁以上18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20年。髓核突出部位:L_(3、4)椎间盘突出5例,L_(4、5)椎间盘突出42例,L_5S_1椎间盘突出24例。多个椎间盘突出41例,其中L_4~S_1突出31例,L_3~L_5突出9例,L_3~S_1突出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对L_(4~5)和L_5S_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进行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5岁,平均(40.90±10.17)岁;L_(4~5)突出18例,L_5S_1突出18例,L_(4~5)并L_5S_1突出4例。治疗后记录不良事件,并于治疗后1周,1及3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优良率分别为97.5%,92.5%及8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华佗夹脊穴椎管内恢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行,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用隔物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56例,均为2016年1月至11月我科收治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22~50岁,平均32岁;病程1周~2年,平均3个月;L_5/S_1突出29例,L_(4/5)、L_5/S_1突出27例;椎间盘突出偏左侧22例,偏右侧19例,中央型突出15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部位以腰L_4/L_5最多,L_4/S_1次之,多因腰椎间盘髓核及纤维环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或损伤后,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相邻脊神经根,产生腰痛及单侧下肢或双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1])。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龄19~63岁,平均(38.82±2.26)岁;病程2天~5年,平均(1.14±1.92)  相似文献   

5.
应用双支梁按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在长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治疗过程中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以椎间盘为突为主约占总椎间盘突出症的60%,且多见于L_(4~5)、L_5~S_1。我们对100例椎间盘后突的病人应用双支梁按压法为主,取得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本组100例病人均经CT扫描而确诊,或偏右后突,或偏左后突。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16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腰3—4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认为本病较低位椎间盘突出症少见,但在高位腰椎间盘中占大多数,症状范围大,常伴低位腰椎间盘突出。膝反射改变及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率高,临床诊断以CT为主要手段。症状重而顽固者,以手术治疗为宜。本组共收治21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伴L_(4、5)5例,L_5S_18例,伴L_(4、5)、L_5S_18例。优17例,良2例,优良率90%。  相似文献   

7.
自1991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JQ—Ⅰ型脊柱牵引床屈曲位成角牵引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临床治愈率达73.6%。与传统的水平位牵引法相比,该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观察组72例,其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21~62岁,平均37.8岁;病变部位L_(3~4)8例,L_(4~5)37例,L_5S_117例,L_(4~5)和L_5S_1同时突出12例;左突型39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分布与MRI影像学表现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广西柳州市中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LDH患者共136例,均行X线片及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男75例、女61例;年龄19~67岁,平均(47.47±11.54)岁;病程1d^3个月,平均(11.74±11.23)d.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单侧下肢神经根支配区放射性麻胀痛,其中L_(3~4)为9例,L_(4~5)为64例,L_5S_1为63例。收集患者腰臀部压敏点分布情况及在MRI上明确突出节段、突出类型及改良Pfimnann椎间盘退变分级情况。利用SPSS_19.0的对应分析模块对LDH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MRI影像表现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突出节段方面:L_(3~4)突出最常见压敏点为腰三横突;L_(4~5)突出最常见压敏点为臀上皮神经、梨状肌;L_5S_1突出最常见压敏点为髂腰韧带。不同突出类型在压敏点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分级方面:Ⅵ级最常见压敏点为梨状肌;Ⅶ级最常见压敏点为臀上皮神经、髂腰韧带;Ⅷ级最常见压敏点为棘突及棘间。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臀部压敏点与MRI影像学存在一定联系,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外治。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应用808伤药膏结合磁热疗法及推拿、牵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取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治疗组女65例,男55例;年龄18~58岁;L_(4-5)节段83例,L_5S_1节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与腰骶部发育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ALDH患者52例作为ALDH组,按照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无症状青少年5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统计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及Castellvi分型等。结果:ALDH组的腰骶部移行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ALDH患者中,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和无腰骶部移行椎患者在L_(3~4),L_(4~5)及L_5S_1节段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_(4~5)节段多于L_5S_1节段(P0.05),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的L_5S_1节段多于L_(4~5)节段(P0.05),其它型L_(4~5)和L_5S_1节段的ALDH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DH并发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高于正常青少年,其中Ⅰ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_(4~5)节段椎间盘突出,Ⅲb型腰骶部移行椎易致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5岁,中位数40岁。病变部位位于L_(3~4)2例、L_(4~5)9例、L_5S_17例、L_(3~4)和L_(4~5)4例、L_(4~5)和L_5S_18例。病程1~24个月,中位数12个月。每天治疗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随访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的随访。30例患者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治疗前为(7. 11±0. 96)分、治疗结束后2周为(2. 54±0. 50)分、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2. 48±0. 53)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治疗前为(69. 44±12. 77)%、治疗结束后2周为(31. 15±19. 8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为(30. 13±18. 94)%。末次随访时,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中医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笔者采用水针刀加牵引和推拿治疗,现就1999年至2000年二年内治疗的9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97例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0~65岁;发病30天内者54例,30天以上者43例,全部病人均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并经CT确诊。其中L_(3,4)者4例,L_(4,5)者42例,L_5S_1者39例,L_(4,5)S_1者12例,左侧51例,右38例,双侧8例,合并椎管狭窄者5例,侧隐窝狭窄者10例。97例患者均下肢放射痛,急性症重者生活不能自理,直腿抬高20°以下,背伸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为了全面提高官兵的军事素质,军事训练任务强度逐渐加大,作训伤的发生不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作训伤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不及时治疗将直接影响伤病员的战斗力。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因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尤其是L_(3~4)、L_(4~5)、L_5~S_1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易发生在20~50岁间。发病部位多见于L_(4~5)之间,L_(3~4)及L_5~S_1相对较少见,但本病也可同时发生在2~3个椎间盘上。轻者腰及下肢经常酸痛,久站久坐疼痛加重,重者疼痛难忍,甚至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胫神经H反射与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患者MRI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探讨其评估价值。方法:检测57名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患者H反射,与对照组健康人群比较,观察其特征性表现;将H反射与患者MRI分级、JOA评分及VA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57名患者中,未引出H反射16例,H反射异常30例,正常11例,总异常率为80.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反射评分与患者腰椎MRI的分级呈负相关(OR=-0.455,P=0.005),与VAS评分呈负相关(OR=-0.356,P=0.003),与JOA评分呈正相关(OR=0.439,P=0.007)。结论:H反射对血瘀气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_5S_1)有一定诊断价值,能够用于评估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常残留臀部疼痛症状,虽经术后常规处理但疗效常不理想,康复期可达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患者快速康复,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于2017年3月~2018年7月间,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残留臀部疼痛的患者采用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次观察的对象为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后路椎间盘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后早期患者,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6.3岁;术前病程5 d~24个月,平均6.4个月。所有病例均为单节段突出术后,其中L_4/L_5节段12例,L_5/S_1节段15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收治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97例,女56例;年龄18~76岁,中位数41岁;L_(1~2)椎间盘突出1例,L_(2~3)椎间盘突出2例,L_(3~4)椎间盘突出5例,L_(4~5)椎间盘突出92例,L_5S_1椎间盘突出53例;腰腿痛持续时间3个月至10年,中位数26个月;5例有同节段手术史,12例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7例合并高血压。所有患者均经过3周规范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均采用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仅X线透视1次。手术时间35~70 min,中位数58 min。住院时间4~7 d,中位数5 d。术后1个月25例患者失访,其余128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至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前(153例)、术后6 h(153例)、术后1周(153例)、术后1个月(153例)、术后3个月(128例)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7.2±1.3)分、(4.2±1.7)分、(2.6±1.1)分、(1.9±0.7)分、(1.6±0.4)分。术后3个月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定,128例患者中优112例、良12例、可4例。结论:应用脊柱内镜全可视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近四年来采用椎管内注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共2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5例;年龄34~71岁不等;病程3天到6年。 2.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均有临床症状,经体检、X线、CT检查确诊椎间盘突出排外椎管内肿瘤,其中L_(3-4)突出2例;L_(4-5)突出18例;L_5S_1突出4例。 3.治疗方法:常规作血常规、出凝血时间测定后入手术室,向患侧卧位,取L_(2,3)或L_(3,4)间隙穿刺,向头端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神经症状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2~52岁,中位数42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7例,旁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12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20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手术涉及节段,L_(3~4)8例、L_(4~5)17例、L_5S_116例。所有患者于椎间孔镜术后腰腿痛均显著减轻,但术后7 d出现反复或进行性加重的腰腿部疼痛及下肢麻木。病程7~30 d,中位数14 d。比较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腰腿部简式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分及下肢尼龙绳实验评分,并于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改良Mac 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腰腿部SF-MPQ评分由治疗前(16.17±0.53)分降至(5.76±0.34)分,下肢尼龙绳实验评分由治疗前(0.63±0.09)分升至(1.80±0.06)分,优22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结论:补阳还五汤口服联合浮针疗法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的腰腿疼痛和下肢麻木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根结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来自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云浮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40±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1.2±0.2)年;所有病例均行CT或MRI检查,L3/L4椎间盘突出3例、L4/L5椎间盘突出12例、L5/S1椎间盘突出11例、L4/L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4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且CT或MRI影像学检查提示腰椎间盘突出大于或等于相应椎管前后径的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