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或(和)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IgA肾病于1968年被首次提出,现全球范围内,属于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在亚洲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IgA肾病是一种进展性肾病,肾活检病理诊断约10年后有15%~2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30%~40%的患者在20年内达到ESRD~([2])。IgA肾病在临床、病理形态上  相似文献   

2.
<正>IgA肾病是一种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0%~([1]),是导致最终末期肾病、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和具体原因迄今尚未阐明~([2]),同时缺乏特效的西医治疗措施~([3])。目前现代医学多用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核因子κB(NF-κB)是由p65和p50形成的异源二聚体,是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的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和转录因子,在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肿瘤、癌症、炎症反应、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现代研究显示多种肾病(如IgA肾病~([2])、肾小球硬化性疾病~([3])、狼疮性肾炎~([4])、多囊性肾病~([5])、肾小球肾炎~([6])等)的发病及应对急性肾损伤而维持  相似文献   

4.
范婷  杨晓晖  李怡  乔琳琳 《北京中医药》2019,38(10):1036-1041
正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1]),逐渐发展为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从而步入透析~([2])。其在早  相似文献   

5.
正IgA肾病是指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或/和毛细血管拌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1])。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或可伴有高血压,腰痛,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其病势大多呈长期缓慢发展,每10年有5%-15%的患者进入终末期肾病~([2])西医多采用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疗效欠佳。中医学界运用辨证论治思想、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在Ig A肾病的治  相似文献   

6.
<正>糖尿病性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1])。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和K-W(Kimmelstiel-Wilson)结节等~([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DKD的概率约为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以及水肿为临床特征性表现~([1])。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病隐匿、起病方式多样、病程进展缓慢,在疾病过程中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病程迁延难愈,最终渐进性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是最常见的终末期肾病病因之一~([2])。该病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免疫介导炎症、凝血系统以  相似文献   

8.
膜性肾病(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典型病理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增厚。MN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对IMN的治疗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9.
膜性肾病为一病理诊断学名词,因其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增厚而得名,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膜性肾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类,国外报道其中特发性约占膜性肾病的80%,继发性者多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  相似文献   

10.
<正>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可由多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引起,临床以三高一低为最基本特征,如果病情长期得不到控制,最终将发展成终末期肾病~([1])。临床当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类固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重要手段,虽可控制病情,但易复发,且不良反应较多~([3])。  相似文献   

11.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指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并导致基底膜增厚的一类肾小球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或伴有镜下血尿.按发病原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无明确病因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肾小球毛细血管袢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征的肾小球疾病,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大。檀金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从脾肾亏虚、肾络瘀阻入手,以益肾通络方加减,扶正固本,脾肾同调,善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并注重综合调护,对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目前MN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且以特发性MN较常见,其部分可自行缓解,预后不良因素包括严重蛋白尿、高血压、年龄、男性和肾功能损害,而继发性MN预后不良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恶性肿瘤等。MN属中医学"水肿""尿浊""膏  相似文献   

14.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属于病理术语,是指病因未知的膜性肾病[1],以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为特征[1-2]。临床上需排除乙肝、药物、肿瘤、毒物等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才可定义为IMN[3-4]。中医古籍无此病名,但根据其水肿、大量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一般将之归于"水肿"、"尿浊"等范畴。石君华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中医师承人员,现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患者若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尿蛋白,常常不可逆转,并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1])。研究认为,血糖升高造成的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糖代谢异常等常与该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该病常以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为其基本病理改变~([2])。因此,对DN的治疗越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肾病是继发于糖尿病的肾脏疾病,以肾小球硬化为主要病理损害,病情具有不完全可逆性,治疗难度较大~([1])。我国糖尿病肾病患者众多,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例在45%~75%,但多数患者未及时干预而很快发展至中晚期,治疗十分棘手~([2])。有研究指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给予患者有效干预能显著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17.
正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病综合征或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病理上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有弥漫性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特点,一般不伴有细胞增殖的一组疾病。本病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导致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很多,临床诊断时应仔细鉴别。而IMN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疾病,目前更倾向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膜的上皮侧,导致免疫损伤和炎症的疾病。目前已明确导致IMN的最常见的自身抗原是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receptor,PLA2R)。本专栏将对IMN进行介绍,从中医角度探讨本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当前中医的诊疗思路和具体的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8.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毛细血管袢沉积为主要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常见反复发作的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系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4]),亦为我国常见慢性肾脏病类型,目前约占我国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的20%~30%。由于其病变不断进展,IgA肾病罹患人群往往在发病10~20年间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因此,对于Ig A肾病诊  相似文献   

19.
简版:正文: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指病因不明的,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原发性肾脏疾病。约80%的患者出现典型的肾病综合征,以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为中医水肿病范畴。  相似文献   

20.
<正>糖尿病肾病(DKD)是各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在肾脏的表现,病变可累及全肾,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1])。有效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会降低DKD发展为肾功衰竭的比例,提高生存率~([2])。中医药治疗在该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3])。笔者自拟芪参化浊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